网友提问:
元朝为什么打不过日本?其中有什么原因?
优质回答:
有网友问:元朝忽必烈为什么攻打日本会失败? 主要是三个问题,天气,船只偷工减料,主帅出发前突然暴病死亡。如果,元朝没有这些问题,登陆日本以后会怎么样呢?
可以参考一下,元朝进攻爪哇来比较一下。元朝至元29年1291年,元军泉府太卿亦黑迷失、邓州旧军万户史弼以500艘海船,2万军队出发远征爪哇。11月,福建、江西、湖广三省军会泉州出发。
虽然,元军在西沙X岛遇到大风浪,但是还是顺利在苏门答腊北部地区登陆。元军第一批2万人都是蒙古人和汉人军队,而第2批军队,则是南宋投降的新附军。军队结构与征日军一样。
至元三十年3月1日,元朝诸路军会合于爪哇八节涧,与葛郎国主十多万大军进行决战,元军三战三捷。敌军战死5000多人,落水淹死数万人。葛郎国主哈只葛当向元朝投降。
随后元朝下令回师,元军在撤军的时候,爪哇各地再次爆发战斗,遭到爪哇各地军民的游击战X。随后,遭到爪哇各个部队的夹路X,战死3000多人。元军地形不熟悉,蒙古,汉人和新附军矛盾重重。
三个主将,一个是西域商人出身的亦黑迷失,一个是出生河北蠡州却精通蒙古语的汉人史弼,一个是南宋降将高兴。他们本身就各种勾心斗角,以至于最后屡屡遭到X。当地人主要都是轻步兵,武器大多以弓箭,竹矛和短刀为主。
爪哇战役,最终,元军还是失败,且战且走几百里以后,在损失了大部分兵力后,残余元军乘船航行68天又回到大陆。以此为例,元军即便没有台风X,登陆日本,打败日本主要军队。其实也很难进行长久X。
其他网友回答
元朝当时被国际上称为“蒙古帝国”,在东亚可是打的诸多大陆国家闻风丧胆,按照现在的世界地图来算,当时蒙古帝国的元朝X地区达到地球陆地地区的25%左右,大约有3300万平方千米,有3个以上现在的中国陆地面积之大。但是元朝在历史上曾经两次正式进攻日本,为何都以告败而终呢?其中又是什么缘由导致忽必烈进攻日本呢?
被蒙古大汗瞄上的日本
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中,将日本描述成一个到处是黄金的国家,但是日本在海洋之上,造船技术不发达的当时,很难有商人到达日本进行贸易。相传蒙古第五代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听闻此事,于是最开始友好的向日本派去了使臣,表达了想和日本交好的愿望。然而日本认为他是想让日本臣服于他国之下,便杀了来使同时也无回信。
蒙古共向日本派去了6次使节团,但是很遗憾没有一人归来,全部命丧东瀛。俗话说,再一再二不再三,可是日本方面也无回复也无声,让忽必烈忍无可忍,建造1000艘船决定进攻日本。
第一次战役–文永战役
1274年10月3日,忽必烈命900艘军船搭载26000人,向日本进发。10月5日,抵达日本对马岛岩岸,大约有1000人蒙古士兵在对马岛登陆。而日本对马地区只有80余人进行反抗,首战全歼日本兵。紧接着,10月14日进攻壱岐岛。10月20日,蒙古军团在日本福冈博多港登陆日本本土。
初始的战役开始前,蒙古兵士凭借着新式武器让日本军吃尽了苦头。此时日本的武将菊池武房率领日本100名骑兵突入蒙古阵地进行近距离搏杀,传说是大败蒙古将士(或许有些夸张)。就是因为此事,导致蒙古军队暂时撤离。
虽然取得了部分性的进展,但是并未深入日本内陆地区,长久未下之际,蒙古阵营出现了两股意见:继续战斗和物资紧缺暂时撤退。最终将军认为物资重要,先行撤退。但是很不巧的是,大部分的船只在撤离途中,遭遇到了暴风雨的X,大约13500人蒙古将士溺亡。这次的战役并不是日本因为暴风雨而战胜了蒙古军队,而是因为蒙古军队在回程途中遭遇到了暴风雨而已,结果虽然蒙古军队插羽而归,但并不是被日本军队所击败的。
第二回合–弘安战役
随着上述文永战役的进行,蒙古也攻破南宋,最终成立元朝。1280年,日本斩杀来使的事情再次传到忽必烈的耳中,因此忽必烈再次动了进军日本的意向。于是以南宋降兵为主的军队瞬间集结,再次向日本发起进攻。
1281年5月3日,被蒙古征服的高丽军和南宋军并分两路,称为东路军和江南军,共14万人,大约有4400艘船进发日本。东路军和江南军在日本的壱岐岛合流,打算一举攻下日本博多。东路军先行达到日本博多所在的九州岛,于是见到日本在海岸线上搭建了高达2米的防御工事,于是东路军打算兵分两路,在日本長門发起进攻。另一路东路军在博多附近的近海进行驻扎,但是日本军并未给他有任何的喘息机会,对驻扎在博多附近的东路军进行了夜间突袭,东路军败走。
而原定6月15日与东路君合流的江南军,却随着总指挥使的生病一再延误,结果6月18日江南军才出港。盛夏时节,在日本福冈周边等候江南军的东路军军营中如同蒸笼一样,食物腐烂、传染病横行,导致有3000余人的死亡。于是在这样的状况下,终于等来了江南军,并进行了作战变更,打算进攻日本防守薄弱的平户。于是,7月上旬,在日本平户道附近江南军和东路军正式合流。
终于要打算总攻日本之时,日本九州地区却迎来了暴风天气(现在来说就是台风吧),大约14万人乘坐的船只几乎全部沉没。结果留下来的残兵只能随日军的处置。最终俘虏了将近3万人之多。
结束语
未战之前,就已经被日本恶劣的天气打败,如果没有这股被日本称为“神风”的天气,14万大军与日本进行决战的胜负确实难料!
部分文章介绍:
《孙正义放弃管理权也要争夺的5G,到底会给未来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新晋中国势力VS老牌汽车厂家,胜负难测!汽车界已硝烟四起!》
《日系8家车厂“江湖地位”最新排名,丰田傲视X雄依旧无敌!》
其他网友回答
以我之见:
1.蒙古武士较为擅长平原骑马作战,而并不擅长当时日本列岛武士的水站。
2.蒙古势力是在短时间内壮大起来的,而当时比较先进的造船技术全都掌握于以南方汉人(南宋人)为主的人X手中。
3.最气人得是,忽必烈两次远征日本 ,刚好出现了日本所称的“神风”,吹翻了大批元军舰队。而登陆日本列岛的蒙古武士又没能很好抵御日本武士的抵抗,所以最终没能取胜。
4.日本镰仓幕府组织抵抗比较得力。
综上,忽必烈打不过日本有本身的
原因,还有一部分运气成分导致打不过的。
其他网友回答
应该主要是恶劣的天气条件以及缺乏支持跨海作战的科技支持和实战经验。
其他网友回答
自唐朝以来,由于仰慕中原文化,日本掌权者都会定期遣使朝拜中原的君主,甚至包括辽国、金国与南宋。但对于这个新兴的忽必烈王朝,日本上下都采取“X政策”:不理解、不服从、不接触。
此时忽必烈所控制的地盘里,往北已经征服了X不哥;往西是蒙古其他汗王的地盘,他暂时还惹不起这批人;往南,刚刚啃下南宋的襄樊,还需要一定时期消化;往东,协助高丽平定完国内的叛乱,有一批投降后的叛军需要处理。边上,暂时没什么人可打了,只能再往东找一个。
因此,忽必烈第一次发动的攻日战争,目的还是相对比较明确:第一是通过高丽这些杂兵的消耗,以了解日本的真实国力。第二就是希望可以驯服日本,起码在表面上要让日本对自己的王朝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