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曾国藩的湘军,太平天国就会成功(太平天国被曾国藩灭掉的吗)

网友提问:

湘军消灭太平天国后,曾国藩如果在南方称帝会成功吗?

优质回答:

会成功。清朝已衰败不堪,八旗子弟武功尽费,只好靠曾国藩等X武装维系局面。湘军军纪严明,武器先进,战斗力强悍,具备称帝的硬件要求。只要曾国藩运用X主义这张牌,提出合理政治口号,定能凝聚人心,取得成功。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一个看上去很不经,但真的被很多人研究过的问题。

近代大学者章太炎先生在其《失机论》中曾说:

吾尝谓曾文正之克金陵也,豪俊之士,杂沓云合,龙骧虎步,高下在心,不以此时建号金陵,而俯首下心以事辫发之孱胡,其昧于大义.而为中国遗无穷之患也,亦甚矣。

在章太炎看来,曾国藩在成功X太平天国,拿下南京之后,没有趁机称帝,真是丧失了好机会,给后世中国留下祸患无穷。

先不说曾国藩称帝能不能成功,朱言认为曾国藩不可能称帝!曾国藩是个纯粹的儒臣,他不会因为个人野心去违背儒家忠君伦理;他也不会为了个人野心,去让饱受粤匪蹂躏的东南人民再受苦难。

下面,咱们再从纯技术角度分析一下曾国藩称帝的成功机率。

辛酉X之后,清廷曾国藩节制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军事,自巡抚、提督等以下文武百官皆归他节制,权势之隆是罕有的。另外,曾国藩系的左宗棠任浙江巡抚,沈葆祯为江西巡抚,李续宜由湖北巡抚调为安徽巡抚,严树森由河南巡抚调为湖北巡抚,李鸿章署江苏巡抚。

不仅如此,曾国藩的势力也延伸到西南腹地。一心想当帝王师的王闿运曾说“西至四川,东至海,皆用湘军将帅,则皆倚国藩为重。”

乍一看,曾国藩的势力占据了清朝的半壁河山。但是,曾氏的这种强大是不值得推敲的。

首先,清廷老早就开始防范曾国藩势力坐大。早在咸丰帝在世的时候,清廷就有人说曾国藩太有号召力“恐非国家福也”。慈禧执政之后,一直重用曾国藩的恭亲王奕?也说“楚军遍天下,曾国藩权太重,恐有尾大不掉之势”,只是“朝廷四顾无人,不得以而用之”。

即便如此,清廷还采取了很多遏制曾国藩势力X的措施。朝廷玩的最厉害的一招就是扶持非曾氏势力去搞平衡,譬如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都得到清廷扶持。这些人与曾国藩虽然配合不错,但如果曾国藩真的称帝,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站在朝廷一边。曾国藩的曾氏湘军相较之下,还有胜算吗?湘军极盛时期,有三十万人,曾氏能控制的不过十二万!

除此之外,清廷在军事上也有所布置,湘军攻克金陵之后,清廷的八旗军也做好了防范曾国藩X的准备。清廷虽然衰弱,但是以一个全国性X对付曾国藩,胜算还是绝对的!

曾国藩也是有大智慧的人,克复金陵之后,他主动要求裁撤湘军,而且又让备受非议的曾国荃开缺回籍,这种示弱的手段也是能让清廷对他不至于卸磨杀驴。同时,曾国藩搞了“裁湘留淮”,保留和做大做强李鸿章的淮军,这也是向清廷展示湘淮集团还有实力,让朝廷不能也不敢卸磨杀驴。

总之,湘军灭了太平天国之后,即便曾国藩称帝,也是绝无可能成功的!

其他网友回答

能提出此问题的人,肯定是不懂历史,不了解当时情势,肯定不明白什么是形势比人强。

1864年,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达到其个人政治生涯顶峰。似乎振臂一呼天下就可以易帜,传檄之间就可以改天换日。其实不然,此时的湘军、曾国藩虽然表面尊荣无比、强大无比,实乃空心萝卜,内心朽坏。

就在天京即将被攻破之际,曾国藩的手下(比如曾国荃、彭玉麟、王闿运等)就向他进“非分”之言,甚至有好事者拿黄袍暗示……曾国藩真的不为所动?他内心里就没有泛起波澜?我料想不太可能,只是他绝不会表现出来,他太了解历史、太了解自己。

天京攻破后,他没有等来朝廷许诺已久的王爵封赏,反而朝廷的斥责先至:朝廷指责他纵兵X、吞没太平天国圣库,江宁将军富明阿更是明目张胆挑衅他……可以这样讲,曾国藩心头被浇了个透心凉,但是他有办法吗?

好像还是有的。天下督抚半出自门下,自己挟数十万得胜之师,如果摆开进攻队形,朝廷恐怕……

但是曾国藩是个理智的人,他开始仔细推演各种可能:30余万围猎大军,虽然团结在自己的旗帜下,但真正属于自己的部队也就是彭玉麟的水师、鲍超的霆字营、曾国荃的吉字营,兵力10万众左右。而此前依附自己的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都在朝廷的支持下在自己的周围开了“分号”;官文、骆秉章、劳崇光等政坛老手环伺四周;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布防河淮;恽世临坐镇湖湘……

当然这些还不足以打消他铤而走险的念头,真正的原因还是来自自己。自己10余年与太平军拼死拼活,半点好处没捞到反而一身病,还有各种流言蜚语。刚过半百就心力交瘁,头晕脑胀,这样的病体是不足以支持他再一次“创业”的。再者就算侥幸成功,他如何预防坐大的兄弟,不怕他来个“斧声烛影”?再者,他又如何向手下的将士描绘“宏伟蓝图”?当初打太平军,他的口号是:保境X,卫教卫道。现在呢?现在,要说反清兴汉么?不光如此,西方列强有和朝廷勾结一起绞杀他的意图。他能有胜算么?

最最紧要的一点:环顾四周,居然连一块起事的地盘都没有,这个反要怎么造?太平军的失败一部分原因是内耗,另一部分原因是丢了老巢。两广精锐丧失后,其他地方补充的兵员战斗力明显不强。湘军将士的老家被别的督抚占着,如果起事后,自己如X此招兵买马,恐怕是个难题。还有10余年来,曾国藩虽然军权在握,可他从未掌握财权。为了湘军兵饷,他没有少得罪地方大员,地方大员没少卡他。自己现辖地虽是朝廷的钱粮之地,但兵燹过后十室九空,已然不足以支撑霸业。

可以这样讲:清廷做好了曾国藩谋反的战略布署,静待曾国藩图谋不轨,洪秀全的惨剧将再现。一番推演下来,所谓“南面而王”不过是镜花水月,反朝廷等于自掘坟墓。

虽然朝廷的斥责先至,封爵有所降低,但是该给的其他封赏并没有打折扣。保举的人才,朝廷基本照单全收;自己更是获得两X督实缺、还身兼南洋通商大臣,节制东南数省;重要的是朝廷不追究“圣库宝藏”,不追究幼天王出逃事件……现在最迫切的任务是如何裁汰骄疲老迈的湘军将士。

面对跟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子弟兵,曾国藩的感情是复杂的。他们的拼死相搏才换来自己的至高荣誉,现在说裁汰就裁汰未免不近人情,但是不裁汰终是隐患,也顾不得了那么多。圣库的钱财大部分落入官兵私囊,官兵无心再战也是事实,他们只不过想在走之前再捞一笔。所以,裁汰湘军老兵看似困难其实也不难。曾国藩留下了水师精锐、霆字营、吉字营,剩下的如嫁妆般输送给李鸿章……

安定了随时可能哗变的老兵,曾国藩的心情舒畅了些。他开始整饬江南吏政,修葺废弃的江南贡院,更是饶有兴致复兴“桐城诗派”。搬迁安庆内军械所,筹画江南造船厂等等,创办金陵印书局,甚至和太平天国旧人容闳商议派遣幼童赴美留学……虽然曾国藩没有“前进”一步的打算,但江南在他的X又开始勃发也是事实。

太平军瓦解后,朝廷的心头患是捻军。骄疲的湘军应对捻军有点力不从心,曾国藩的政治生涯进入低谷期,好在朝廷没有进一步追究责任。接下来,震惊朝野的天津教案发生,朝廷派老成持重的他去督办夷务。他拖着老迈的病体,小心翼翼周旋在洋人周围,为大清国争取那么一点点体面。当然,洋人没有给这位大帅什么面子,曾国藩差点背了X骂名,其个人声望跌入谷底……

差不多此时,西北的阿古柏X,俄熊甚至想借阿古柏之X走X。这时左宗棠拍案而起,抬棺远征。罅隙多年的曾国藩强撑病体,积极为左宗棠的远征准备,还把自己的精锐部队(收疆前锋主将刘锦堂、刘松山是曾国藩的部将)送给左宗棠指挥。曾国藩的格局还是相当高的,他和左宗棠不睦仅仅是工作分歧,但工作分歧没有成为掣肘。

设使曾国藩为自己的虚荣冒险进阶,那么国家肯定会进入长时期的内战,进而国家会分裂。X可能不存,清廷的X可能会瓦解,甚至可能退回东北,那么国家可能会成为分裂而又混乱的外国殖民X区……届时曾国藩就不是当不当皇帝的事儿了,而是他该如何向中国文化、历史负责?有人攻讦曾国藩是朝廷走狗,X,其实是相当狭隘的。当时的国家实在经不起折腾,内有天灾、X;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如果他再割据,国家还怎么运转?

他选择了“打脱牙和血吞”,沉下心来办些力所能及的实事。他是旧体制下的官僚,但他不守旧,视界开阔。虽然事情办的不完美,但作为先行者他还是值得肯定的。比较可惜的是袁世凯。曾老师隔空给他上了一课,他选择了逃学。要是袁世凯这一课听讲了,他的人生会高大许多。作为政治家,曾国藩相当成熟、相当理智。袁世凯也相当成熟,不过稍显不理智。

抛开“曾剃头”的恶名,他这个人还真是旧历史最后的圣人,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所谓的“X朽”。

1874年,曾国藩辞世。不睦多年的左宗棠送来一副总结性挽联:识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甫;同心若石,同错若金,相期不负平生。

评判一个人应该是X度,不是脸谱化的非黑即白。

本篇多有不足,谢谢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