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兵仙韩信,相王萧何皆立大功,为何刘邦偏偏对帝师张良最放心?
优质回答: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个人,有能力,上司就需要用他。一个人,能力太高,上司就要防备他。
《资治通鉴》汉纪三 汉高帝五年(己亥 公元前202年)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X臣说服。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这是刘邦对这三人的绝妙评价,刘邦在这里连用了三个“不如”,表明了刘邦清楚知道这三人的能力都在刘邦之上,刘邦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刘邦能用这三人。
三人中,韩信的下场最惨,张良最洒脱。
其实,政治无非围绕一个“权”字。
古来帝王天下事,所有的权力都归天子一人。
韩信带兵如神,政治方面却宛如一个新手。常做臣子不该做的事,却又一直没有X,把自己架在一个尴尬的处境,最后被吕后收拾掉了,以绝后患。
萧何还好明智,将家眷亲戚送到刘邦面前,言投军,实为质,直接向刘邦表明自己的效忠之意。后来又假意贪污索贿,表明自己没有野心,终让刘邦放心。
张良最为洒脱,直接辞去功名,刘邦感动不已,赐封“留侯”以X两人初遇在留县,从此不问政治,得以善终。
三人的政治智慧,在此高下立判。
权利的道路是一条上山的道路,很多人在这条道上走,越往高处,道路越窄越陡峭。山顶永远只能站下一个人,关键看你什么时候止步,看你还能否掉头下山。
原创作品,请勿抄袭,违者必究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张良交出了所有权利对国家够不成危害
其他网友回答
韩信拥兵自重 又时刻在反与不反之间摇摆不定,无论是谁做他领导都会很不放心。萧何百官之首 镇守国家 安抚百姓 刘邦的兵源粮草供应全靠他,他若X闭关死守 那刘邦连根据地都没了,刘邦对他悬着半颗心也在情理之中。张良虽为帝王师 但他功成身退 手里又无实权 皇帝自然对他是最放心了。
其他网友回答
韩信、萧何和张良被称为“汉初三杰”,在刘邦建立大汉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过他们虽然都立下大功,但他们的结局却不同,其中也有很显明的对比。
韩信用兵如神,攻城拔寨所向披靡,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代表人物。萧何安抚百姓、管理后方,组织粮草和兵士多次解刘邦于危难,是刘邦屡败之后能东山再起的最根本的原因,因此萧X刘邦建立大汉后,以萧何功劳最大,为功臣之首。张良智谋过人,是当时运筹帷幄之中、决战千里之外的代表人物,多次给刘邦提出有远见的策略,刘邦也对张良非常的尊敬。
然而韩信最终被因功高而被杀,萧何虽然为功臣之首,得到刘邦特大恩宠,但因为萧何太会安抚百姓而名声太好,也受到了刘邦的猜疑,萧何为了让刘邦对他放心,就自毁声名,通过欺负百姓来释君疑。因为像萧何这样的功臣,做着欺压百姓之事、做个X污吏和做一个深得百姓之心的人相比在刘邦心中就显得微不足道。
萧何曾经就因为为百姓求情,被刘邦打入大牢,不过最后萧何还是被放了出来。虽然萧何出狱后,刘邦还是对他很礼遇,不过萧何从此对朝政大事都是采取沉默的态度。后来萧X汉惠帝刘盈时期去世。
萧何虽然被刘邦猜疑,但他的结局和韩信相比就显的要好的多。但是刘邦为什么对同样立下大功的张良最放心呢?
首先,张良和韩信、萧何被称为汉初三杰,但张良主要是出计策的谋士,他虽然受到刘邦的尊敬,但他相对于韩信、萧何,却没有什么真实的权利。
韩信是带兵的手握重兵,萧X刘邦建立大汉后为相国,他们一将一相手里都有绝对高的实权,一个有兵、一个有权和名声又好,因此会受到刘邦的猜疑。而张良却没有过多真实的权利,对刘邦构不成威胁。所以刘邦对张良很放心。
其次,张良作为谋士,深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张良在刘邦取得天下登基为帝后,就决定退隐,离开大汉权利中心。
如此一来,张良不贪恋权位更让刘邦放心。
最后,张良虽然计谋过人,但他在给刘邦提建议的时候,态度也不是那么激烈,因此张良在刘邦心中地位很高,也很尊敬他,刘邦对张良的态度和对韩信的态度是不同的。刘邦对韩信是一边用一边安抚,本身从开始就对韩信不放心。
同时张良在刘邦除去几个异姓王时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在后来皇室的争斗中他也是很少参与。所以刘邦对张良最放心,在张良去世后,谥号文成侯。
其他网友回答
萧何跟随刘邦征战的日日夜夜,可谓功勋卓著,刘邦无论在何方征战,萧何的粮草供应没有断过。并且在刘邦受项羽之迫关键时期,萧何的运粮兵救他于危难之时。刘邦对他尊重,依赖无人可比。
由于刘邦晚年,眼花思拙,听信馋言,以为萧何名声太高,又加上萧何自感名高则危的古训,自导了一出贪污罪名,受鞭鞑之罪。也是为了安慰刘邦和诽谤他的人。萧何是刘邦最信任的人,无人能及。临危托孤,可见一斑。
而萧何也不负所望,刘邦死后忠心为国,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和曹参本有嫌隙,在托付国家重任上,排除个人恩怨,由曹参接任。现实期还有这样的人,这样的壮举乎?他们想到的是国家,后来人想到的是自己。
韩信坐齐要王之时,刘邦不是需他帮助,就有攻他之心。由于其它幕僚晓之厉害,刘邦才给他齐王之衔。
韩信注定难得善终,心高胆怯,典型的才高德薄之人。哪有项羽,刘邦之胸怀。
子房这个人多谋好算,刘邦几次鲁莽之行,都是张良勒马于悬崖之边,使他免受损失。一次好象怀王死后,刘邦听郦其食言,一直挂着替怀王报仇的番号。后来张良进谏,才放弃番号。还有一次,张良跟赤松子出游,听说刘邦要出城打仗,连夜来到城门要见汉王。可城门官不让进,于是报上自己姓名,让城门官抓紧进宫禀报。当时天以很晚,刘邦也安歇。听说子房到来,穿着睡衣召见他。从那次以后,张良有随身携带令牌。什么时候进城进宫无碍。
萧何,张良都是刘邦的铁哥们。虽有君臣之分,但富贵却是同享。子房不求富贵,但求长生。别人也无可奈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