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历史上明朝海军到底有多强大?
优质回答:
明朝水师曾经拥有3800艘战船1350艘巡逻船。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其他网友回答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
明朝的军事概况:
1,卫所制度:明代早期军队的来源,有诸将原有之兵,即所谓从征,有元兵及X雄兵归附的,有获罪而谪发的,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籍选,亦即垛集军,是由户籍中抽丁而来。除此之外尚有简拔、投充及收集等方式。此外,明朝中期以后又有强使民为军的方式,不过都属于少数,整体而言,卫所制仍然是最主要的军制。卫所制为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卫有军队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军队来源为世袭的军户,由每户派一人为正丁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但明宣宗以后渐无法维持,军人生活水准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也逐渐增加,军备因此逐渐废驰。
2,火器的发展:发端于唐宋时期的中国火器制造技术,在明朝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这时的火器不仅仅种类多,而且制造技术以及性能均有极大提高。火箭与鸟枪是明朝军队的主要轻型火器,地雷在明朝也很盛行,管形火器的发展尤为显著。明朝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国防需要的强化,火器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火器技术的勃兴引发了一场X时代的军事变革。佛郎机以及红夷大炮等西洋火器在此时期传入,使得明朝得以汲取其瞄准器的长处,以改良自产的火器性能。当时中国的冷兵器时代即将终结,火器时代正在来到,亦认为中国有机会赶上西方的火器技术水平,但这一过程却随着明朝的灭亡而中断。
明朝海军使用的武器:
三桅炮船:仿制荷兰战船,巨型,身高大,首昂尾翘,航行迅速,不惧风浪。树3桅,主桅高4丈,船长20丈,舱5层,船面设楼高如城,可容300人,配红夷炮8门,千斤佛郎机40门。
1549年,制造水底雷,为世界上最早的水雷。水底雷以木箱作为雷壳,油灰粘缝,以下面的绳索连接铁锚、控制深度,再以人手操纵击发。于抗日援朝时,明朝海军使用了水底雷一举击沉日本一艘大型战舰,为世界历史上首次使用水雷取得实际战果。
1590年,制造水底龙王炮,为世界上最早的水底定时爆炸物。水底龙王炮以牛脬作为雷壳,内里安装有黑X,以香点燃作为引信,凭借燃烧时间来定时引爆水雷。
1637年,制造混江龙,与舰船直接接触而引发爆炸。制造铁壳地雷,为世界上最早由钢轮压火击引发爆炸的铁壳地雷。铁壳地雷被明朝陆军广泛地装备,并且于江浙地区多次使用其以重创倭寇。
明朝海军著名战役:
1,屯门海战是发生在15X(明朝正德十六年)8月底至9月间,由广东海道副使汪指挥的在屯门地区抗击佛朗机人的战役。是中国第一次与欧洲国家武装商船对抗的战役,以明朝的获胜而告终。
2,西草湾之战或称茜草湾之战,是发生在明世宗嘉靖元年(15X)在广东西草湾明朝军队水师与佛朗机武装商船的一场海战。1511年,葡萄牙已经有海员越过非洲到达满剌加,并对当时的大明广东布政使司的屯门军镇(今香港的屯门一带)虎视眈眈,渴求占领该地,并向大明宣战,汪使用新式的蜈蚣船和佛朗机炮大败葡萄牙舰队,最终以明朝水师胜利告终,俘虏别都卢等42人,斩杀35人,缴获大小火炮20多门和战船2艘
3,露梁海战是一场于15X12月16日在X东南外海露梁海域展开的海战。参战双方为中国明朝与X王朝的联军,以及当时征伐X的日本军队。这场战役发生在“X之役”(X称“壬辰祖国战争”)第二回合冲突(日本称“庆长之役”)的后期。此次海战中国明朝和X王朝的联军给与一部日军歼灭性的打击,对战后X半岛200年的和平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4,崇祯明荷海战(又名明荷料罗湾海战)发生于明朝崇祯六年农历六月初一(西历1633年7月6日)起至九月二十(西历10月22日)荷兰东印度公司对福建沿海进行的掠劫以及X行为,在此段时间中福建沿海皆有零星掠劫及交战行为,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为10月22日明朝与荷兰和海盗联军于金门料罗湾的作战,明朝水师在郑芝龙(郑成功之父)为前锋下以绝对优势兵力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海盗联军。
5,郑成功攻台之役(郑荷之战、热兰遮城包围战,荷兰语:Slag om Fort Zeelandia,英语:Siege of Fort Zeelandia)是1661年3月底到1662年2月初(中国南明永历十五年三到十二月)间一场发生于台湾(福尔摩沙)西南沿海的战争,主要战场包括赤崁、台江内海、大员等处;该役明延平王郑成功率25,000大军由金门航渡台湾海峡,由鹿耳门水道进入台江内海,先攻占普罗民遮城,然后围攻热兰遮城,终于迫使荷兰东印度公司守军实质投降、退出台湾。郑荷双方在1662年2月1日签订正式合约。荷兰人写了条约18条,郑成功以中文写了16条,双方互换条约。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X对台湾的X。
其他网友回答
明朝的海军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以公元1435年“仁宣之治”的结束为界。
概括起来,就是前期强大得谁都打不过;后期孱弱得谁都打不过。
1、强大的前期
明朝海军前期的发展,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在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争夺长江流域时,就曾经在长江上进行过水军的大决战,其中1360年的鄱阳湖水战,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两个割据势力的决战,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水上战役。是役,朱元璋以20万水陆大军,击败陈友谅60万水陆大军,成为长江流域最大的势力。
消灭陈友谅之后,朱元璋继承了陈友谅的造船技术,船舶无论是排水量还是坚固性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朱元璋在位期间,由于多数时间是和元朝决战,因此用到水军的地方少之又少,仅有部分水师参与了对沿海骚扰内地倭寇的剿杀。而其后朱元璋宣布“片帆不得下海”,并且撤销市舶司,实行禁海政策,导致了明朝水军的止步不前。
1402年,经过靖难之役的朱棣登上皇位,朱棣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位期间,不仅五次亲征漠北,极大削弱了蒙古的反抗势力,在海上,朱棣借着寻找建文帝的机会,派遣郑和六下西洋,基本恢复了元朝覆灭以来丢失的藩贡X。
而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前期海军的最巅峰。
从1405年开始,郑和率领大明舰队,大小舰船数百艘,人员27000多人,浩浩荡荡地出使西洋各国。虽然郑和的目的只是怀柔以远,但是途中也遭遇了海盗等的骚扰,其中第一次下西洋返航途中,郑和船队就在马六甲海峡彻底消灭了陈祖义势力。
当时的陈祖义有悍匪5000多人,常年盘踞在马六甲海峡,给沿岸国家造成了巨大威胁。而郑和船队也成为陈祖义的目标。郑和的做法,是将计就计,引诱陈祖义前来,一举将其歼灭,并活捉陈祖义本人。
郑和的船队规模以及战斗力是空前的,以至于很多西方学者也一致认为郑和的船队代表了15世纪海上最强力量。后面出来探险的迪亚士、达伽马等,在郑和船队面前根本就不够看。
明朝前期,海军的主要特点就是船舶吨位大,航速快,功能多。由于处于王朝初建时期,因此战斗力强悍,是当时世界上最为恐怖的力量。
2、孱弱的后期
很多人说土木堡之变是明朝衰落的起点,其实在“仁宣之治”结束后开始,明朝的衰落也就开始了。
伴随着明朝国力衰落的,还有明朝的海军。
1433年,郑和在下西洋途中病逝,下西洋活动告一段落。1434年,太监王景弘第八次下西洋,这是明朝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出海活动,至此之后,明朝的远航宣告停止。
船舶一旦不用,就会成为废品,所有的船只军舰都一样。
而在下西洋结束后,大明王朝除了留下了一堆藩国特产,就是一堆航海资料。但是这堆资料,被文臣刘大夏彻底焚毁。
等到明宪宗想要恢复帝国荣光的时候,才发现一切需要重头再来,这是一个晴天霹雳。
而明朝的海军,因为下西洋的结束,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由于明朝后期禁海令的再次推行,远洋航行没有意义,因此明朝海军的船舶开始向着小型化发展。到明朝末年,明朝海军中竟然找不到超过2000石的大船。
在戚继光抗倭的时候,就曾经因明朝海军缺少大舰而发愁,此时的工匠,早已造不出郑和时代的宝船了,明朝水师根本就不能和倭寇在海上决战。加上此时的明朝已经无法从云贵地区采到适合做大船龙骨的巨木,所以明朝最终只能任凭船只越来越小。
但是在近代海战中,大船是有巨大优势的。最起码,船只越大,就能安放重量越大的火炮,这是战斗力的最大保证,但是明朝海军没有这个条件。
嘉靖年间对葡萄牙的西草湾海战,明朝是在陆地上击败葡萄牙人的,而且这些人,还不是葡萄牙海军。
至于崇祯年间,1633年发生的料罗湾海战,被很多人吹捧为大明强悍海军的最后一战。殊不知,此时明朝一方,主力并不是明朝海军,而是郑芝龙集团,明朝海军只是配角。
因为此时的大船基本都在郑芝龙手中,明朝的小船奈何不了荷兰的战舰,所以只能被郑芝龙当做火船,去引燃荷兰的战舰。料罗湾海战的结果是,明朝一方取胜,但最大的受益者是郑芝龙。因为郑芝龙不仅击败荷兰,取得了远东霸权,更以一把大火将明朝水师的小船烧得一干二净,从此明朝海军不得不和郑芝龙合作,郑芝龙成为明朝末期最大的海上军阀。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