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张良和萧何哪个更聪明?
优质回答:
两人所擅长的领域不一样,张良擅长谋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为刘邦在战场上出谋划策;萧何擅长治理国家,抚恤百姓。提供后勤保障。两人在各自的领域都是顶尖人才,不能说谁更聪明。
先看看张良在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都做了什么事,刘邦率军攻破武关后,秦王子婴继位后杀了赵高,刘邦军听到这个消息,X情激愤,要强攻峣关,当时刘邦仅有两万人马,而峣关守军有五万人。强攻肯定是昏了头,张良献计让刘邦遍插旌旗作为疑兵,让峣关守军觉得到处都是刘邦军队,然后派郦食其带上钱财贿赂秦军守将,张良判断秦军守将是个贪财的人,果然峣关守军答应献关投降,和刘邦军队联合进攻咸阳,刘邦大喜过望,张良确给他泼了冷水,他认为峣关秦将虽然要降,但守军未必服气,要发现刘邦仅有两万人马就会X,到时候后不堪设想,建议刘邦趁其松懈发动进攻,刘邦采用了张良建议,大败了秦军,首先进入咸阳。
进入咸阳后,刘邦志得意满,想过安逸的生活,又是张良劝刘邦认清形势,要夺取天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劝刘邦和三秦父老约法三章,规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收获了关中民心,为刘邦经营关中打下了良好基础。
鸿门宴上,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让刘邦和项伯联姻,利用项伯使刘邦脱离了危险。楚汉之争的最后决战,张良告诫刘邦,必须联合韩信,彭越,英布等人才能彻底打败项羽,让刘邦给韩信,彭越封地,换来了韩信等大军齐到垓下包围项羽,统一了天下。
张良一直在刘邦身边为刘邦出谋划策,是一个出色的谋臣,天下既定,张良不留恋权位,提前退隐,得以善终显示了张良的高智商,可见张良是个聪明人。
萧X治国方面确实有天赋,刘邦军队占领咸阳,萧何做得第一件事就是直奔丞相府,他对那些金银财宝不感兴趣,萧何要找的是秦国所有的地图,书籍档案等材料,他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不是金银财宝能比的。要治理天下这些东西比金银财宝的价值要高千万倍,可见萧X治国上的大智慧。
萧何获取了秦国全国的资料档案,使他对秦国各地的情况都很了解,刘邦被封汉王,封地是蜀郡,巴郡,汉中。所有人都认为那是个贫瘠荒凉之地,包括项羽的谋士范增也是这样认为的,刘邦手下人都对去这样的封地存有怨言,想要找项羽理论。但萧何根据自己对秦地理的了解,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刘邦的封地是不错的,事实证明刘邦依托此地走上了夺取天下的道路。
楚汉战争打了四年,萧何一直为刘邦治理后方,满足了刘邦前线兵员粮草装备等需求,使刘邦越打越强,刘邦也给予了萧何很高的评价:
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建立汉朝后,刘邦封萧何第一功臣,当了大汉丞相。
萧何还识人才,他虽然不懂军事,但为刘邦发现并推荐了韩信这样的军事人才。
萧何当丞相时候为汉朝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把汉朝治理的井井有条,萧何死后,继任丞相曹参完全按萧何的规章制度X,有萧规曹随的美谈,也证明萧何治国方面是大才。
萧X韩信死后,知道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自己功劳很大,又得到老百姓拥护,刘邦对自己肯定不放心,于是他故意抢夺老百姓的田产,自污名声,当老百姓向刘邦控诉丞相萧何时,刘邦确很高兴,萧何也得以保全了自己,说明萧何也是一个智者。
综上所述,张良长于谋划,萧何善于治国,两人各有所长,但都是聪明人,没有哪个更聪明之说。
其他网友回答
张良和萧何是刘邦的左膀右臂,论聪明,乃先天资质之范畴,与智慧这后天修为相左而又密不可分。先是张良的资质聪慧占上风,后来萧何通过后天经世历练而后来者居上,情商慢慢地填补先天聪明不足(较张良而言),最终可以从官爵与善终上可知分晓,张良通过逃离X而善终升天。所以说呀:刘邦称帝前张良在聪明概念略占上风;称帝后萧何略聪明一些!!【但非绝对,尤虎狮斗般盖棺定论,只可说一般情况下而论。】
其他网友回答
在研究汉朝初期的历史时,萧何是一个绝对绕不过去的历史人物,但是在当时看来,在刘邦的集团中,他是仅次于大老板刘邦的存在,但是从史料中我们却很少看到关于他身世的记载与描述。相反的是,同期的张良、陈平等无论是从身望还是地位方面看均无法与之相比的人物,却有着清晰的记录,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的身世及初始的地位,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们从史料中可以看到,当时的萧X沛县可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按照秦的律法,当时的县令一定是朝廷外派的,然而他却并不具备主政沛县的实力。真正的权力掌握在以主吏为身份的萧何等地方豪强势力手中。我们后来的一般理解,刘邦起家以后,他的集团势力主要包括曹参、樊哙、周勃等人。而在这个集团形成之前,他们有的是受萧何领导,有的是当地无业游民,事实上完全是受萧何控制的。当初县令想要有所动作的时候,也正是他派出樊哙告知刘邦,才使得他得以避险。种种迹象表明,当时的沛县政坛,萧何绝对是一个黑白通吃的大佬,而刘邦更像一个隐藏在地下的活动家。
在杀死县令以后,他们这终于算是正式X了。但是问题来了,谁来做首领还没有敲定,而这正是让我们感到迷惑不解的地方,当时从能力各方面来看,萧何、曹参以及刘邦都是可能人选。但萧何与曹参等身为X中人,认为XX实属情非得已,对自己这一干人的X前途并不感到乐观,考虑到失败后有可能受到的严酷惩罚以及对整个家族的灭顶之灾,因此是坚辞不受。
我们可以看看当时各路义军的实力,陈胜已经达到数万人的规模,楚国的项梁还有六国的X这些人手中掌握的兵马都不在万人以下,即使农民X获胜,像沛县这样的小股势力想要称雄,真的是太难太难,因此他早有抽身另寻明主的打算。真正对这股义军首领最终座次排位的,还是当时他们东奔西杀,竟然在误打误撞中投进了项梁的旗下。
这个时候作为沛县义军幕后老大的萧何就很尴尬了,因为这项梁明摆着与秦有着不共戴天之仇,萧何却是秦帝国的受益者,这很难让二人之间有共事的基础。刘邦这个时候的优势就明显出来了,他也勉强算得上是一个楚人,而且之前还有过反秦的英雄壮举。在一股莫名势力的引导之下,沛县义军的主导权开始向着刘邦的方向发展。经过在项梁集团的发展壮大,投进来的士兵们,更是值认得刘邦,而不识得幕后的那位萧何。
在这种情况下,刘邦与萧何的位置开始发生了极为微妙的变化,刘邦从此奠定了沛县集团的老大地位,而萧何也因长期主吏的身份,使得更愿意幕后辅佐的他,心甘情愿地担任了副手的角色,这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和流畅。当然表面的风平浪静之下,也许就是二人内心的惊涛骇浪,但挺过了这一重考验的他们,却惊喜地发现,他们不仅站稳了脚跟,还有了问鼎天下的机会,最终在大汉建立后,刘邦也是将萧何作为第一功臣,但这些都掩盖不了他们两人曾经的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