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时有很多中国船员得坏血病吗(大航海时代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得坏血病)

网友提问:

大航海时,为什么欧洲海员会得坏血病,而郑和下西洋时却没有得?

优质回答:

所谓的坏血病其实就是维生素C缺乏症,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牙齿、皮、X下X,肌肉、关节疼痛,所以才叫做坏血病。

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果蔬之中,众所周知,华夏先民是农耕文明,有悠久的食用果蔬的传统,并不是以肉食为主,所以中国先民一般不会出现这种病状。

但是在西方,尤其是在战争期间,由于饮食结构不均衡,蔬果补充不到位,将会导致这种病状频繁发生,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就有过其大范围爆发的真实历史记录。

爆发归爆发,但他们并没有发现这种疾病的机理,也就无法对症X,找出解决的办法,一直到17到18世纪,人们才发现新鲜的蔬菜、柠檬柑桔类水果具有防治坏血病的效果,才算是松了一口长气。

大航海时X始于十五世纪末,在那个时代,人们还缺乏对于坏血病的认识,所以才造成了大批船员的死亡,因此丧生的人数往往比其他病症和战斗带来的损失要多的多,十五世纪末的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发现印度新航线之旅,船上的一百多名船员中,就有近三分之二的人死于坏血病。

比达伽马们还要早上几十年的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有没有遇到过这种问题?

为了保证船员们的饮食结构的合理性,船队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可以保证供给:

一、船舱储备:

比较郑和船队与西方的航海船队,我们发现,他们的船只类型有着明显的差异。

十五世纪之前,欧洲人的海洋运输主要是在地中海沿岸进行,正常情况下这里风浪不大,几乎相当于一个大型内湖,所以对船只的强度要求不高,主要采用平底船和巴林格船。它们的载重量一般只有一百吨左右,船身上配置的是单桅固定横帆。这样的船只在地中海绰绰有余,但如果顺着非洲海岸南行,它们无法直面来自大西洋上强劲的海风和本格拉寒流。

因此,为了适应远洋航行,葡萄牙人推出了卡拉维尔帆船,这种采取悬挂一到三根拉丁帆桅杆的帆船更加具备逆风航行能力,但载重量不大,一般只有五十吨到一百吨,船身比较灵活,后期出现的克拉克帆船则解决了载重量不足的问题,吨位达到了二百吨到六百吨,战船甚至可以超过一千吨。

麦哲伦的环球航海之旅的五艘船中,就有四艘是克拉克帆船,只有旗舰是卡拉维尔帆船。哥伦布的旗舰“圣玛利亚号”则是克拉克帆船,另外两艘是卡拉维尔帆船。其中的“圣玛利亚号”的排水量仅为120吨。

而郑和船队的宝船最大的“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至今仍在争议到底排水量是三千吨到一万吨,但中型船只排水量达到一千多吨却是多方公认的事实。

花费这么长的篇幅介绍船只的载重量,是想阐述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郑和船队,是大块头有大肚量,完全可以有更多的食品贮备,不需要西方探险家那样节衣缩食。

二、沿途补给:

无论是麦哲伦的横穿南太平洋还是哥伦布的横穿北大西洋,这一路无从停靠,几乎没有任何补给。

反观郑和七次下西洋,每一次都为下一次打好基础,先考察清楚补给处、甚至建好补给站再走。通过他们的路线图可知,从刘家港出发,国内可以先到福州或鸡笼做首次补给;南海走过一半,必先去往占城做二次补给;之后的旧港和满剌加更是自建补给站。一路走来,大多是贴着陆地沿岸航行,包括果蔬在内的补给要多便利有多便利。

三、独门利器:

像郑和第三次下西洋的行程中,需要穿越印度洋北部,这段航程距离较远,没有新鲜蔬菜怎么办?没问题,郑和船队还可以在船舱内大搞木桶种植,你让现代移民海外的中国老太太不铲除后院的杂草种上点菜,基本是难以想象的。古代的中国人对种菜那都属于天生自带的神奇技能。

说也奇怪,像黄豆绿豆这些干枯的豆子,维生素C的含量极其微少,但一经发育成雪肌玉骨的豆芽,维生素C的含量立马爆表,简直是船员们的最爱之一。

另外一种最爱,莫过于中国人喜欢到骨子里的茶叶了,除去无茶不欢的中国人,茶叶自从传到游牧X那里,便也成了他们补充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传到阿拉伯,更是成为了丝绸之路、茶马互市的主要货品种类;到了大航海时代,茶叶被带回欧洲,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现代世界最爱喝茶的国家中,中国人的排名刚刚进入前二十名。

以上种种手段,足以保证在不知坏血病为何物的年代背景中,郑和下西洋的船员们可以不了解维生素C或者是已糖醛酸,但这不妨碍他们秉承自身肠胃的旨意,享受到健康美味的中式饮食。

其他网友回答

欧洲海员进行的是远洋航行,经常一连几个月碰不到一块陆地。而郑和下西洋则是在印度洋上航行,很容易就能碰的到陆地。洪湖济南路上看郑和下西洋的难度是远远低于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各种航海家的探索。

欧洲大航海时代的航海家,有的甚至没有特别好的航海图来帮他们探索,尤其是像哥伦布探索新大陆的时候,面临的几乎是一片未知,他们所要面对的就是长期在海上漂泊,连陆地都看不到,拿不到任何给养,也就无法补充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了,这种的结果就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坏血病。本来大西洋上的岛屿就少,已知的就更少,在大西洋上探索,经常几个月都得不到任何补给,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被吃完了之后,船员就很容易得白血病。

你在看郑和下西洋航路上的岛屿,基本上都被探索过,画在航海图上,而且郑和的海军可以实力碾压周边任何一个效果,所以,补给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困难,基本上可以航行,短时间内就能遇到下一个岛屿获得补给。在获得补给的难度上郑和确实比当时西方的各位航海家要容易得多。

当然两者的对比还有一些次要因素,比如说郑和的船只确实比同时代的欧洲航海家们要大,能够携带的补给也更多。欧洲的航海家当时还意识不到缺维生素C是坏血病的原因,也并不是很重视蔬菜水果的补给。直到后来他们开始喝掺了柠檬汁的朗姆酒,坏血病才开始得到改善。

其他网友回答

所谓坏血病,在现代医学上的标准名称叫“维生素C缺乏症”,是因为人体维生素C缺乏或者长期摄入不足而引发的一些系列症状,临床表现为X、骨骼病变等。众所周知,新鲜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蔬菜、水果并不稀缺,而且还有众多辅助的维生素类保健品、药品存在。现而今,除了少数因为自身吸收、利用障碍引起的维生素C缺乏者,临床上已经很少见到坏血病了。即便在现在的长期航海中,因为有了冰箱以及其他贮存、保鲜手段的出现,海军士兵及海员们也可以及时得到维生素C的补充,坏血病也已然不是航海者们的噩梦了。

但是,在欧洲大航海时期,因为缺乏先进的植物贮存、保鲜手段,人们只能把新鲜肉类、蔬菜腌制成咸肉、咸菜,把新鲜水果腌制成果脯或者风干、烤干为果干,以便于长期保存。而经过腌制或风干、烤干的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大量流失。在长期的航海中,古代欧洲的水手们就是依赖干面包配腌制品生存。久而久之,大面积的维生素C缺乏无可避免,坏血病也成了那个时代水手们的噩梦!多少大好男儿在海上因为患上坏血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而丢掉了性命……

但是,同时期、甚至更早时期的中国人却没有落入这样的噩梦之中。明初,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远涉重洋之时,并没有遭遇坏血病的X。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和船队的规模以及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有着相当大的关系。众所周知,欧洲大航海时期,船队的规模实际上非常有限,有时候甚至只有一两条船,多者也不过就是数条。而且,彼时欧洲的造船技术和中国尚不在一个重量级上,其海船的尺寸也远比郑和船队小得多!郑和船队出海之时,各船的职能分工相当明确,有旗舰、有运兵船、有补给船……一应俱全。补给船上不仅贮存了足够的淡水、咸肉、咸菜,而且还饲养了许多活牲畜!更重要的是,补给船还把中国的“园艺”搬上了船,用大缸等容器种植新鲜蔬果。而这一切要归功于彼时中国人高超的造船技术,因为有了制造庞大体量海船的工艺,才使得这一切成为了可能。相比之下,古代欧洲狭小的海船,即便想如此,也无法完成。

可是,郑和的船队太过庞大了,补给船上种植的蔬果充其量也就是满足高层的需求而已,根本不足以供给所有水手。就在这个时候,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帮了郑和大忙!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有一样菜肴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豆芽。什么黄豆芽、绿豆芽……甚至花生芽,直到现在都是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菜品。豆芽的制作也非常简单,将干豆加水,任其发芽即可,本人年仅几岁的女儿都曾经在家中自己动手制作过豆芽。而干豆的贮藏也是相当简单,不需要任何保鲜技术辅助,只需保持干燥即可!而恰恰就是这餐桌上最常见的豆芽,让郑和船队得以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蔬菜食用,从而避免了坏血病的肆虐。

除此之外,中国人的另一饮食习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饮茶。茶叶虽然也是抄制的干货,却富含维生素C,而茶是中国人最为普及的饮料之一。加之彼时的中国本就是世界上茶叶最大的外销国,郑和船队最不缺的就是茶叶!而彼时的欧洲,茶叶是X才能消费得起的奢侈品,普通水手根本无力拥有!有了豆芽和茶叶这两大利器的存在,郑和船队最终得以在长期的航海中远离坏血病的袭扰。

其他网友回答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的航海完全没有可比性。

郑和没有开拓新的航路,主要是利用阿拉伯人已开辟的航线,所以能及时补给,而欧洲航船面对的是未知的海域,其艰难程度是郑和难以相提并论的。

首先科普一下坏血病(scurvy)的由来。

坏血病,是长期缺乏维C所引起的疾病。在欧洲大航海的时代,这是一种能让人丧命的病,很多欧洲海员都命丧于此。

例如,1497-14X葡萄牙人达·伽马(Vasco da Gama)绕过好望角来到印度洋,当时船上的160名水手中有近100人因坏血病而亡。

再比如,1519-15X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环球航海时,船队原有的200多人亦因坏血病而只剩下18人。

罹患坏血病的原因是——缺乏水源和新鲜的蔬菜食物。

对于进行远航的欧洲船队而言,他们所面对的都是未知的海域,无法及时补给水源和新鲜的蔬菜,这就是多发坏血病的原因。

与欧洲人相比,郑和就没有面对过缺乏蔬菜的局面。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不仅船只内部带有大量食物,而且沿途中经过很多东南亚的国家以及港口。

换言之,郑和进行的是短途、阶段性的航行,而且航线都参考了阿拉伯商人开辟的已有成果,这就使得郑和能够及时补给。 例如,《西洋番国志》中提到

海水卤咸,不可入口,皆于附近川泽及滨海港汉,汲取淡水,水船载运,积贮仓艚,以备用度。

郑和船上不缺水,而且还能在东南亚的市场上X新鲜的水果蔬菜,当然不会患坏血病。

总而言之,郑和不得坏血病,不是因为他牛逼,而是阿拉伯人牛逼。

其他网友回答

上海科技报科普问答主持人:主任记者 吴苡婷

坏血病是一个俗称,正规的医学名称叫做维生素C缺乏症,症状是全身酸痛,浑身乏力,贫血、牙齿松动、全身有X的症状。坏血病的主要原因是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引起的。

公元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开始兴起大航海运动,他们探险世界,寻找未知的大陆和资源。但是当年的欧洲船队经常出现很多船员因为坏血病而死亡的惨状,第一次完成环球旅行的麦哲伦船队出发时几百人,回到原点时只有18人。原因就是蔬菜和水果补给不足。他们的食品就是面包和豆子,还有腌制的肉类和乳酪等,没有蔬菜和水果的补充。

而郑和下西洋时,情况完全不一样,宝船有62艘,最大的船长度有148米,宽度有60米。根据文献记载,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中都会种菜,为了照顾方便,船员种植的大部分是苗菜,比如荞麦芽苗菜、香椿芽苗菜、苜宿芽苗菜、花椒芽苗菜、绿色黑豆芽苗菜等等,这种种植非常简单,速度也快,把种子放在泥盆里,水一浇,几天就可以食用了。在一位北非旅行家的游记中曾经描述了来到印度洋的中国船只,书中说中国船员会在一个个大木盆里栽种蔬菜,还有生姜,自己食用。另外我猜测当时的宝船上也有雨水收集和过滤装置,要供应那么多船员的饮水问题,不会只靠上岸后补给。所以浇灌苗菜的淡水还是很充裕的。船员可以定期吃到蔬菜,补充维生素C。当然上岸后可以采购到更多的蔬菜和水果,可以全面补充下。另外,每艘宝船上还配有一名医生,随身携带了很多药材,船员身体不好,医生就可以诊断开药,进行治疗。这种条件在欧洲船队中是不存在的。所以明朝时船员死亡率远远不如欧洲大航海时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