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现在流行鸡娃,到底该不该鸡娃呢?
优质回答:
“鸡娃”,是鸡血的鸡
“鸡娃”这个词起源于网络,指的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近几年家长们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意为 “给孩子打鸡血”,最大限度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最大限度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
和鸡娃相对的孩子,网络上称之为“普娃”。
鸡娃又分为素鸡和荤鸡。
先说素鸡,就是素质鸡——培养娃的素质教育技能,典型的比如音乐、体育、美术类技能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大力推广,素鸡娃的占比也是日益提升,2岁学跳舞,3岁入琴坑,4岁学围棋的身边都是一抓一大把。
与素鸡相对的,就是荤鸡了——以学科类内容为培养方向,比如以提高语数外物化等成绩为主要目标的,称为荤鸡。
最极致和最极端选择是“荤素搭配”。
除了荤素鸡的区分之外,鸡娃还可以分为:“家鸡”与“机构鸡”。
“家鸡”顾名思义——在家鸡娃。一些天赋异禀的父母不送孩子去任何机构辅导班,聊起袖子自己干的,就是这类了。
再说“机构鸡”嘛也就不难理解了,各种上机构培训班鸡出来的娃就是“机构鸡”了。
鸡娃也可以叫牛蛙
除了天生就牛的天牛外,鸡出的牛娃,奥数鸡的叫奥牛,英语鸡的英牛
这些孩子往往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被父母安排各种培训打鸡血,从语数英到音乐美术等各方面都不能落后。海淀区是鸡娃最集中的地方。
每个鸡娃背后都有一对优秀的鸡爸鸡妈,他们在自家孩子的教育上,潜心钻研,无所不用其极,只为帮助自己的孩子追求各方面的进步。时间、精力、金钱在鸡爸鸡妈面前,不值一提。
鸡娃,牛娃成长路线
最常见鸡娃牛娃成长路线如下:
著名小学——著名初中——著名高中——清华、北大、交大、复旦或爬藤的精英娃。
欢迎关注作者头条号,获取更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子女教育干货分享。
其他网友回答
鸡娃的同时,家长也该给自己打打鸡血~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鸡娃教育”,隐含了多少家长的急功近利?鸡娃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问题的关键是,孩子适合“打鸡血式教育”吗?
1. 学习动力足,而且习惯好的孩子,不用打鸡血,照样优秀,家长适当打鸡血是“锦上添花”。这些牛娃都不是老师教好的,打鸡血也不是主因,主要是孩子自己很强,是“别人家的孩子”。
2. 动力不足的孩子,如果只是一味地打鸡血,不引导孩子的动力、积极心理和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小学可能分数还可以,但如果鸡娃过分,导致孩子厌学了,升入中学后成绩很有可能一落千丈,因为中学对自学能力要求很高,如果还得靠家长逼着才学,孩子没有学好的愿望,习惯也没养成,娃基本就废了。
教学14年里,我见过很多练废的鸡娃~ 小学班级前十名,而进入中学后立马变学渣的孩子真不少,厌学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总结:孩子习惯不好时,适度鸡娃很有必要,因为先有好习惯,后有好成绩。但鸡娃的前提是反复鼓励认可孩子,让孩子动力足,这才是长久的成长之道~
成长不能着急!别老急着成功,努力和孩子一块成长,“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努力不让孩子输在终点线上!
我是郑州袁sir,教学14年的英语老师,关注我,继续聊英语和教育。
其他网友回答
可以鸡娃,但关键是看是什么样的娃,如果资质很不错,自己又对学习得心应手,所谓的有天分的学霸,是可以的,因为孩子可以承受得了,我们班原来就有这样得同学,课内得作业根本不在话下,自己还去主动学习物理,他特别喜欢物理和数学,然后美术和软笔书法也特别得好。这样的娃值得鸡一下。
反过来说,孩子资质一般,学习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在班里中等水平,要不就是要上补习班的,说白了就是很普通的孩子。我觉得这样的就别鸡了,你就算再花钱,再搭功夫,也于事无补。因为人是有智商瓶颈的,不是你花钱盯着他就能学习好的。这样鸡娃,娃和家长都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