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通俗易懂的学习黑格尔和康德的哲学?
优质回答:
普通人最好不要去学什么哲学。哲学即是生活,既使你懂了这家那家哲学,当它们和你的生活相矛盾时,你也不会去遵循什么哲学的教导,而只会遵从生活的呼声。
儒家道家几千年来教导中国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教导中国人清静无为,还有后面的圣人教导人们天人合一,善恶有报,这种观念其实已经深入人的骨髓。但你去翻翻历史书,人在自己的利益面前一样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一样是狠毒凶残,那里有什么清静无为呢?
千万不要以为圣人的教导就是生活本身,它只是给生活注入了一种独特的色彩。象中国人的谄媚,讲究关系,势力,对权威的崇拜,这些在现时都是有害的文化倾向,追根溯底就是来源于圣人的教导。
生活的本质就是生活本身,就是人的先验的对爱、温暖和尊严的激情。
西方文化和中国不同,它还讲究对自然的认识,讲究理性和实证。中国文化是不讲究理性和实证的,只讲究秩序。
西方哲学从古以来就是两条线。一,似图建立一套形而上学的稳定的X,二,对这种形而上学的批判也一直贯串在历史中。
形而上学的X试图建立权威和社会标准,以便给社会带来秩序和平,这点和中国是一样的。中世纪上帝的经院哲学虽然有科技不发达的原因,但本质就是X者为了维持秩序,而建立的形而上学,用以禁锢人的思想X。我们看以前的西方文学,到处是上帝的宽恕和意志,是对权威的服从。
到了启蒙时期,经过怀疑论,不可知论,逻辑论,它们其实都是企图对以前经院哲学进行革命,用X的话说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做思想文化准备。康德反对形而上,试图用理性去怀疑一切,黑格尔试图抛开原来的形而上学,重新建立一套形而上学,以规范社会的秩序。
其实这种争论,完全可以和具体生活中的争论相映照。比如法律的权威,但现在网上这么多事都是对法律权威的怀疑。具体的说,黑格尔是想建立一套合理的能担起权威责任的法律X,康德就在怀疑这种X的合法性和持久性。
西方从那时开始,就一直是两条线发展到现在。现在是康德这条线占主导地位,对权威和知识持有理性及怀疑的态度也符合现在的现实,不但在自然科学方面在社会科学方面也符合。
我还是想劝题主不要去想什么康德黑格尔哲学,因为根本是没意义的。你脱离现实,去学这些东西,就是在学天书。从这个方面说,我也很讨厌那些专家教授用观念概念去解读天书,天天细致地分析那些观念概念间的异同。分析这些异同只不过给附庸风雅找到一个可以骄傲的安慰。
我想题主问这个问题也有这种想法吧!在亲友面前谈谈哲学,可以有面子吧!
哲学的真正内含在优秀的文学中。
其他网友回答
没底子,没阅历,没悟性最好别往哲学堆儿里钻,弄不好会精神分裂的。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这是二千多年前《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两千多年后,西学X现了康德,对人类的先天能力进行了彻底的研究,写出了近现代哲学历史最重要的三大批判,成为近现代哲学最重要的源头,从此,哲学的研究没人能绕开康德,而《论语》本章,也就是孔子的三大批判,其意义和康德是一样的,必须与之对照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不知其“不患”,又焉知其“患”?不知其“患”,焉能不患?
康德,把人类的认识能力分为低级的认识能力“感性”与高级的认识能力“理性”,感性是认识的开始,是认识不可超越的范围,是高级认识的对象和质料。高级认识能力分为知性、判断力和理性,经验并不是感性的直接结果,而是知性综合感性材料后的结果。例如科学研究的所谓自然界,甚至每一个个体的人,这些经验、认识对象,并不是感性所把握的,而是知性作用的结果。判断力,更准确的是规定性的判断力,是应用知性的先天法律形成经验、认识对象的能力。而理性,就是把知性的先天法律尽可能扩展的能力,一般这种能力的极限就是产生绝对的主观理念,例如上帝、世界、灵魂等。但这种能力一旦把理性自我扩展到把制造的理念幻想当成有实有,就会产生各种谬误,例如灵魂不灭、上帝存在等。因此必须限制理性的应用范围,但这种限制,反而是人摆脱自然必然性的实践前提。人的理性实践,其前提就是意志(人的高级X能力)的X,而这才使得道德成为可能。但理性的实践前提,在康德那里是不能应用在实有之上,它只涉及“应有”而不是“实有”。
知性与理性之间,如果单纯是规定性的判断力所连接,那人就成了一个必然性的机器,意志的X就成为不可能,理性的实践也不可能。康德就此显发了“反思判断力”,使得意志X与知性的必然有了协调的可能,人首先在艺术上创造出一种自然与道德、必然与X的统一,而康德又把这延伸到世界从必然到X的可能。其后,X主义所延伸的运动,将这付诸实践,成为人类社会在康德思维范式中对必然向X的可能进行的一次行为艺术。当然,这和X毫无关系。
有了康德的比较,孔子的三大批判就有了明晰的可能。“视”,人与认识对象之间的看,相当于感性以及康德规定性判断力所连接的知性与理性所构成的高级人类认识能力,也就是人类所有的认识能力;“观”,看法,相当于“反思判断力”所连接的X意志;“察”,当下的直“观”,是X意志的当下实践。“视,其所以”,认识能力是人所凭借的;“观,其所由”,X意志是人所遵从的;“察,其所安”,X意志的当下实践是人所安置的最终归依。孔子比康德高明的是,他和X一样,不会去假设一条从必然到X的艺术之路,你本X,何必X?X主义是康德艺术之路的必然延伸,而和X无关,和孔子的“圣人之道”更无关。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白话直译
孔子说:认识能力,人的凭借;X意志,人的遵从;当下直“观”,即X意志的当下实践,人的归依。人,哪里有隈曲啊?人,哪里有隈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