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明知蜀国后期实力最弱,为何还要举全国之力北伐?(诸葛亮北伐是否加速蜀汉灭亡)

网友提问:

假如诸葛亮不倾全国之力北伐,蜀汉X会这么快灭亡吗?

优质回答:

谢邀,如果诸葛亮不北伐,行不可为而为之,克己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强兵固边,待天时而发,蜀国是不会这么快就灭亡,历史将重写。拙见。

其他网友回答

蜀汉X与诸葛亮北伐没有多大关系,与后来姜维的北伐关系是比较大的。为什么同样是北伐,诸葛亮北伐没有导致蜀汉变弱,而姜维北伐却导致蜀汉虚弱呢?我下面就来分析一下:

第一,诸葛亮北伐时,曹魏篡汉不久,天下人心未定

曹丕篡汉是在公元2X,诸葛亮北伐是在公元227年,距离曹氏篡汉只有七年的时间。两汉存在时间共计四百余年,人心思汉,当时曹氏篡汉被认为是大逆不道,是“国贼”,因此,曹魏江山并不稳固。特别是关西,由于被曹魏征服最晚,加上军阀林立,反曹魏的力量甚为强大,这对诸葛亮北伐是非常有利的。

在曹丕篡汉后,刘备自立为帝,建立蜀汉X,高举“汉”X的旗帜,这在当时是很有号召力的。因此,从政治上说,诸葛亮是以正统的“汉”X自居,X篡位夺权的曹氏,站在政治至高点上,无疑是得到许多人的拥护与支持。我们看看诸葛亮在《X》中的说法:“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因此,北伐是有情怀的,有强烈使命感的。.

第二,诸葛亮北伐,并未使得蜀国衰落

诸葛亮发动五次北伐之战,实际上并未使得蜀国衰落。

为什么呢?

其一,以攻代守,避免自己的土地遭受损失。在历史上,一般是强大的X对弱小的X发动进攻,而诸葛亮则反其道而行,以弱小的X进攻强大的X。看上去这很不合常理,但细细想,主动进攻总比被动挨打要好。为什么诸葛亮会选择主动进攻呢?应该说,蜀国在地形上是有一些优势的。“蜀道难,难以上青天”,蜀国位于四川盆地,中间是肥沃的成都平原,有X之国的美称,四周则高山环绕,“黄鹤之飞尚不得过”,这是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地。在东汉初期刘秀统一中国的战争中,盘踞在蜀地的公孙述就是凭恃此险要地利,成为最后一个被消灭的军阀。诸葛亮的想法,即便北伐不能成功,守住蜀国还是可以的。也就是说,北伐最糟糕的结果,也就是退回X蜀地,这与不进取没多大差别。

其二,诸葛亮虽频频发动战争,大后方经济稳定,民心稳定。诸葛亮是非常伟大的政治家,在刘备死后,他成为蜀国实际掌权人,实施一系列稳定社会、经济的措施,内政上以法治国,史书称:“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外交上联合东吴,结为同盟,共同对付曹魏;在经济上则充分利用X之国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种植粮食,使得百姓能丰衣足食。因此,即便发动五次北伐,并没有引发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不满。

第三,同样是北伐,为什么姜维北伐引发蜀国有衰弱呢?

同样是北伐,为什么诸葛亮北伐并没有引起蜀人不满,而姜维的北伐则遭到反对呢?

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姜维北伐时,曹魏在北方的X已经稳若泰山。公元253年,费祎遇刺身亡,姜维成为蜀国军界一哥,从此拉开年年北伐的序幕。此时距离曹丕篡汉已经过去33年,整个政治背景已经与诸葛亮时代完全不同了。如果说诸葛亮北伐时,曹魏帝国仍然极不稳定,但经历三十年的经营,魏国已经稳若泰山了,这时姜维要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帜,无疑没什么号召力了。

其二,蜀国新生的一代,对原先的“大汉X”已经没有感觉了。曹氏刚刚篡汉时,无疑引起天下人的不满,但是时间过去33年,随着老一代的逝去,新生一代人对两汉帝国已经陌生了,毫无感情可言。这时谁还去讲什么“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呢?自己的小日子过得好才是硬道理。姜维作为陇西人氏,他还有北伐的雄心,但别人真的没有了。

其三,姜维的北伐过于频繁,穷兵赎武。姜维北伐的频繁程度,比起诸葛亮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公元253年到258年,年年北伐,有时甚至一年发动两次北伐。这种战争频率,是弱小的蜀国所无法承受的。所以朝中许多文武大臣都反对姜维的北伐,比如征西大将军张翼、中散大夫谯周等。谯周写了一篇《仇国论》,分析敌分态势,认为“我与彼皆传国易世矣”,就是说蜀、魏都开国几十年,开国皇帝都死了,传给后人。“君臣久固,民习所专;深根者难拔,据固者难迁”。什么意思呢?魏刚取缔汉室,大家骂曹氏为逆贼,几十年过去了,谁还记得大汉帝国,谁还记得汉献帝?诸葛亮“X汉室”的口号,在姜维这个年代已经失去号召力了。

其四,姜维在内政上没什么成绩。姜维在北伐一事上效法诸葛亮,但是在内政治理上,他是远远不及诸葛亮。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姜维都无法制得住佞臣黄皓。姜维作为军政一把手,由于专注于北伐,内政完全顾不上,使得黄皓在朝中得以呼风唤雨。黄皓甚至想除掉姜维,打算以阎宇取代姜维。此时黄皓的权势已是枝附叶连了,上有天子保护,下有右大将军阎宇称兄道弟,还有一大帮所谓的士大夫巴结附和。姜维慑于黄皓之势力,竟然不敢呆在京城,索性长期驻兵于外,因而朝廷被一帮小人搞得乌烟嶂气。这也为后来蜀国迅速灭亡埋下的伏笔。

其他网友回答

我的答案是:会!

原因:蜀汉最大的矛盾并不是和曹魏的矛盾,而是蜀汉内部的阶层矛盾。只有不断的北伐转移国内矛盾,才能确保不祸起萧墙!

蜀汉内部势力

蜀汉势力的构成:

在刘备进入益州之前,益州主要有两股势力,分别是刘焉带入益州的东州派和益州本土势力。刘备入侵益州后,又加入了荆州派。在权利分配上,荆州派是绝对领导,东州派次之,最底层的是益州本土势力。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X:

蜀汉X势力–荆州集团:

主要代表:诸葛亮、马良、马谡、杨仪、蒋琬、费祎、魏延、向宠等

蜀汉的X势力是荆州世族,他们在赤壁之战开始支持刘备,让刘备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在关羽丢荆州之前,荆州世族会给予刘备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以确保荆州集团的绝对X地位。这种支持可以对蜀汉内部其他两股势力进行很好的压制。但是随着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这种支持就断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蜀汉后期没有人才!

蜀汉中间势力–东州集团:

主要代表:法正、李严、吴懿、许靖、黄权、刘巴、孟达、董允等

这股力量在刘备入川初期就选择了投靠刘备,他们中的很多人直接选择了投降。而刘备和荆州集团也一直想拉拢他们。就比如,法正是刘备的军事总参谋长;李严是刘备的托孤大臣;董允是诸葛亮极力推荐的人。

蜀汉底层势力–益州集团:

主要代表:张翼、张嶷、马忠、谯周等

这股势力人非常多,但是出名的基本没有。这个并不是他们没有能力,只是由于政治斗争的关系,导致他们不被X阶层信任。由于长期的压迫,所以在曹魏大军压进时他们就是坚定的投降派。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最强的益州势力其实一直处于被压制状态。蜀汉的内部矛盾非常严重。

假如将中心放在建设上

通过对上面势力的分析,我们知道,益州集团处于最底端,但是他们数量众多。如果诸葛亮将中心放在内部建设上,必定依靠益州世族集团。长期下去益州集团必定开始掌握更多的实际权利,然后蜀汉内部开始分裂。到时候无论是魏国还是吴国,只要派一支军队打过来,蜀汉将直接灭亡。这是诸葛亮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诸葛亮的期望

我认为诸葛亮北伐的用意有三个:

一、北伐的主要目的是将内部矛盾引向外部,减少内部矛盾的关注度;

二、他希望在北伐上有所突破,在占领魏国一部分土地之后可以提升益州世族的地位,以此缓和和益州世族之间的矛盾;

三、给曹魏以压力,不然其有伐蜀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