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害死关羽(蜀汉灭亡后关羽全家被杀)

网友提问:

关羽死后,蜀汉损失就够严重了,为何诸葛亮还逼着刘备杀养子刘封?

优质回答:

应答:关羽襄樊之战丢了荆州,伤亡惨重,而又丢了性命,对蜀汉来说等于塌天半片天,从此蜀国注定龟缩在益州,尽管诸葛亮多次北伐但都劳而无功,此时的蜀国实已人才凋零,那为什么诸葛亮为什么又要劝刘备杀了刘封呢?

诸葛亮何等聪明之人,刘封武艺高强,又是刘备的义子,有一定的活动能力,虽不及关羽,张飞的威信,可不能小瞧了刘封,除了刘备外,那刘封就是大王子,古今有立長不立次的规矩,否则内部就会大乱,借助这次未出兵援救关羽,又丢了上庸及人马,此时不杀就再无机会,而刘封并非刘备亲生,杀了刘封,刘禅接位就顺理成章,这种烫手的山芋,诸葛亮必须让刘备来完成,杀刘封的骂名也就留给了刘备,否则留他对诸葛亮后来全权负责蜀国,也扫除了障碍及免生事端,这也正好迎合刘备的心理,必竟刘禅才是他的亲生儿子,过去的王朝讲究的就是血缘正统,此时不杀刘封更待何时,这位虽是义子的王子刘封,诸葛亮以后未必能杀得了,诸葛亮也是为自己的辅政扫平道路,事实证明刘禅登基后大多数是诸葛亮做主,开府办公,他的相府就是另一个权力中心。这就是诸葛亮要刘备逼杀刘封的理由!

其他网友回答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刘备在公元207年之前没有亲生儿子,这个时候刘备已经46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防止断绝香火,同时需要有人来继承事业,所以刘备收养了刘封为养子,刘封原本是罗侯寇氏的儿子、长沙刘氏的外甥,也算是皇族之后,刘备收养刘封的时间大概是在公元201年~206年之间。

刘封在公元214年随诸葛亮、张飞、X等人一起率军入蜀支援刘备作战,因为有军功而被封为副军中郎将,这一年刘封20多岁,正是青春年华的时候,史书对刘封的记载是:有武功、力气过人。给人一种孔武有力、年富力壮的感觉。

刘封还参与了汉中之战,敢率军向曹操挑战,汉中之战结束后,刘封被派到上庸,接管孟达的军队,并且与孟达一起夺取了上庸三郡,这是刘封第一次以主将的身份率军作战,彼此的刘封也不过20多岁,不到30岁的样子,再一次因为军功被刘备封为副军将军,这是刘备发明创造的杂号将军名号。

刘备46岁前没有儿子

刘封的人生悲剧从关羽被杀、荆州被夺开始了,首先与刘封一起镇守上庸三郡的孟达叛逃了,孟达与法正是同乡兼好友,法正去世后,孟达的日子也不太好过,被刘备任命为荆州下辖的宜都太守,隶属于关羽,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前,孟达就被刘备派去攻打上庸三郡,但刘备对孟达显然不信任,所以才派了刘封拉管孟达的军队。

刘备看人是没有问题的,孟达这个人并不忠心,最早与法正一起投靠刘璋,不受重用,后来孟达与法正一起投靠刘备,孟达的手下有三千户部曲,按一户四人计算的话,孟达的部曲都有一万二千多人,关羽在北伐襄樊期间,曾经向刘封、孟达请求过支援,但是被拒绝,刘封拒绝关羽的理由是:上庸刚刚占领,并不稳定,如果离开,提心会发生变化。

刘封有武艺,有力气

刘封的话不无道理,上庸地方豪族申仪、申耽兄弟后来在孟达投魏后,也背叛刘封投魏了,刘封最终连上庸三郡也失守了,孟达写信劝刘封降魏,但刘封不同意,结果刘封回到成都之后,诸葛亮劝刘备刚死刘封,刘备同意了。

《三国志 刘封传》: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一定要注意这个细节,是诸葛亮劝说刘备赐死刘封的,不是刘备主动杀刘封的,虽然刘备有责怪刘封的意思,但起初并没有杀刘封的想法,刘备只是责备刘封两个罪行:

1、责备刘封欺凌孟达。

2、责备刘封不救关羽。

刘封与孟达

刘封在丢了上庸三郡之后,根本没有想到刘备和诸葛亮会杀他,所以他才会选择逃回成都,否则他有一丝怀疑的话,大可以跟随孟达一起投靠曹魏,再加上刘备一生以仁义为名,糜芳投敌了,刘备没有责备糜竺的意思,黄权在夷陵之战投敌了,刘备没有为难黄权的家人,刘封也知道刘备的为人,所以才逃回成都。

刘备起初的表现,也仅仅是责备刘封,并且没有责备刘封丢失上庸三郡,而是责备刘封欺负孟达,导致孟达带着三千多户部曲投敌了,一下子就让刘备损失上万人,刘备责备刘封不救关羽,因为关羽镇守的荆州才是刘备X的重中之重,上庸可以丢,荆州不能丢,责备归责备,刘备此时是没有杀心的。

真正杀刘封的人是诸葛亮,是诸葛亮劝说刘备杀刘封,诸葛亮只是建议权,决策权还是在刘备这里,但是刘备也做出了和诸葛亮同样的决定,这就是赐死刘封,诸葛亮建议刘备赐死刘封的理由是:

诸葛亮建议刘备:赐死刘封

刘封英勇刚猛,天下平定后最终会难以控制。

这其实就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因为刘封英勇刚猛,所以将来天下平定后,刘封会难以控制,所以要杀了他。以将来没发生的事来定刘封的罪名,确实是刘封的悲剧和冤案,但问题是诸葛亮的话让刘备也产生同鸣,刘备认同了诸葛亮的意见,最终赐死了刘封,在被杀之前,刘封后悔当初没听孟达的话,而刘备则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所以什么欺凌孟达、不救关羽、丢失上庸等等都不是刘封被杀的根本原因,只是表面原因,刘封被杀的根本原因就在诸葛亮的那句话中:天下安定后最终会难以控制。

诸葛亮这话的表面意思是说:刘封不好控制,前提是刘备去世后,刘备如果去世后,那么刘禅就是皇帝,刘封作为刘禅的义兄,刘禅也得叫刘封一声大哥,诸葛亮这话明显是站在刘禅的立场对刘备说的:言外之意就是,您刘备如果去世了,您儿子刘禅就控制不了您这个义子刘封了。

诸葛亮与刘禅

刘禅和刘封的性格,刘备非常清楚,刘禅性格软弱,优柔寡断,能力平庸,刘封颇有武艺、力气较大,而且性格强势,刘封欺凌孟达,抢了孟达的鼓吹乐队,还处处排斥孟达,孟达再怎么样当时也是个宜都太守,手下三千户部曲,势力不可小看,但刘封照样敢欺凌。

不仅如此,刘封同样不把蜀汉地位居第二的关羽放在眼中,关羽请求支援,刘封拒绝,关羽的身份地位在蜀汉X那是说一不二的,与刘备关系特殊,又是镇守一方的主将,刘封照样敢拒绝,刘封哪来的底气?

刘封的底气来源于他的特殊身份。刘封是刘备的养子,蜀汉X创始人的养子,并且曾经还有接班人的权力,只是在刘禅出生之后才失去继承制的,就凭这一层特殊关系,刘封才敢欺凌孟达、拒绝关羽,如果他没有这个身份,刘封绝对不敢这么做,分分钟就被教训了。

刘封刚猛张扬

像这种曾经有继承制,后来又失去的人,是最容易有怨气的,尤其是在有其他势力的介入及蛊惑下,会容易变成威胁,比如赵武灵王的长子公子章,原本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公子,但赵武灵王却立了幼子赵王何为王,公子章因为失去继承权后,被人不断煽风点火,以协助他夺取王位为由蛊惑他反抗,最终发生沙丘X,赵武灵王及公子章被杀。

历史上这种事非常多,刘封作为一个曾经有继承权,后来又失去的人,他是不会甘心的,或者说在其他人的蛊惑之下,刘封不会甘愿度过一生的,肯定会有所行动,再加上刘封性格刚猛,武艺过人,能力比刘禅强得多,刘封不会甘愿受一个软弱无力的弟弟来领导的。

况且刘备去世后,刘封在辈份上最高,是蜀汉皇帝的长兄,古时常常说长兄如父,一旦刘封有什么不法行为,刘禅根本不好处理,不处理嘛,刘封会越来越过份,处理嘛,刘封又是辈份最高的人,会是一个尴尬的存在。

刘封成为蜀汉X稳定的威胁

如果刘封的性格低调,为人随和,也许诸葛亮不会针对他,但偏偏刘封为人刚猛,估计也不会把诸葛亮放在眼中,所以诸葛亮才会向刘备提出赐死刘封的建议。

刘封被赐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蜀汉内部的政治结构决定了诸葛亮要这么做。

蜀汉X是一帮外地人在益州建立的X,X阶层是以刘备为首的北方人,再加上以荆州人为主的骨干成员,而东州流民则是刘备X需要拉拢的对象,被X阶层则是益州本地人,包括本地的豪强地主和平民百姓。

刘备打下益州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娶了刘璋哥哥的寡嫂吴氏,也就是刘备后来的吴皇后,这个举动就是政治联姻,拉拢刘璋X时期的外戚,也就是吴懿与吴班这一批人,为的是联合所有外地人,巩固X,刘备任命李严为辅政大臣,同样是出于这样的目的。

刘备建立X

再看刘备任命的高级官员,在称帝前,刘备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法正去世后,刘巴是尚书令,第三位就是李严,法正、刘巴、李严都是外地人,法正属东州流民,刘巴与李严都是荆州人,再看后来,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是丞相兼托孤大臣,他是山东人,在荆州生活多年,关系网全在荆州,蒋琬、费祎、董允三人是诸葛亮之后的执政官,也是荆州人,包括后来的陈祇也是外地人,他是豫州汝南人。

这种结构一直到蜀汉灭亡都是如此,比如镇守江州的罗宪是荆州人,镇守南中的霍弋也是荆州人,还有廖化、宗预、董厥、樊建等人全是外地人,蜀汉高层没有益州人,因为益州人是被严厉防范的对象。

这种情况从刘焉入主益州就是如此,刘璋执政期间,发生了益州本土将领沈弥、娄发、甘宁的叛乱,后来又发生了益州豪强赵韪的叛乱,这些叛乱全是益州人对于外地人的X感到不满,赵韪当初拥立刘璋为继承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本土豪强崛起,没想到被刘璋用东州兵打败了。

赐死刘封

现在到了蜀汉X,这种隐患也是存在的,诸葛亮作为政治家来说,他看到了刘封身上可能会存在的危险,如果将来刘封起兵叛乱,或者有益州本土豪强在背后蛊惑刘封起兵叛乱,将会对蜀汉X造成很大的威胁,与其将来会产生威胁,不如现在就除掉威胁,所以诸葛亮劝刘备除掉刘封,对刘备来说,维护X稳定大于一切。

总有人说诸葛亮想X,才劝刘备这么做的,但刘备不是傀儡,他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决策,刘备不同意 ,任何人杀不了刘封,包括诸葛亮,虽然赐死刘封这事有点不地道,但是为了X稳定,刘备还是做了。

其实并非只有赐死一条路可走,刘备完全可以解除与刘封的养子关系,或者把刘封贬为庶人,没必要杀死他,刘封这个人错就错在为人刚猛,又武艺过人,只有赐死,才能一劳永逸,所以就变成了刘封的悲剧。

其他网友回答

诸葛亮建议刘备赐死刘封的原因记载得很明确。

《三国志.蜀书.刘封传》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

这是关于主上子嗣的问题,这是政治领域里最为敏感的问题,弄不好就是要掉脑袋的。诸葛亮居然毫不避讳的提出了他个人的看法,除之。而原因也很简单,不说刘封的过失,开门见山就一句话:你刘备死后我们控制不了他。

如果换在其他地方或者换个其他人来说这句话,估计得死好几回了吧。

也因为诸葛亮的建言,刘备忍痛赐死了刘封。

其实关于刘封的话题我们说过不少。

刘封的死是注定的。

刘封本名寇封,其母亲刘氏与皇族刘氏扯得上关系,甚至可能比刘备与皇族的关系还更近。

刘备寄居于荆州的时候还没有儿子,为了百年之后有继承之人,又见刘封气宇轩昂,于是便收了刘封为养子。

当后来刘禅出生的时候,刘封就尴尬了,刘备也尴尬了。

在古代社会,养子是有继承权的,养长子更有优先继承权。但刘备如果要传承,肯定会传给亲儿子,但刘封这个养长子又有优先继承权。

这就不好弄了。

虽说基业是刘备的,他想给谁就给谁,但是始终有违传统,对舆论影响不好。就算刘备将来传位于刘禅,即便是刘封没有二心,也架不住有心怀不轨之人拿刘封这个养长子身份出来搞事。

刘封已然成为日后影响内部团结的不稳定因素了。

所以刘禅出生的那一刻起,刘封这个备胎的命运就已经注定。要么英勇战死于沙场,赚个好名声,说不定还能进宗庙。不然迟早会死于政治阴谋。

诸葛亮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向刘备建议除掉刘封。

诸葛亮向刘备说明了缘由,但是刘备要赐死刘封不能以此为借口,不然就成了有X没公理了。

而刘备赐死刘封的理由是什么呢?

襄樊战场不增援关羽。

欺负并气走孟达。

丢失东三郡。

其实深入分析的话,这三个理由都特别的牵强。

我们逐个来看。

不增援关羽

关羽是在围攻襄樊之初向刘封提出的出兵请求,而刘封拒绝的理由是:山郡初附,未可动摇。

东三郡山川险阻,天然的易守难攻之地。但由于三郡内部基本被士族豪强占领,他们为了保证自己在三郡的已得利益,不愿意看到家园受到战火摧残,所以有外敌来犯他们都会直接投降。而投降的条件就是保证他们在三郡内的利益。入侵者也确实不想硬啃这块骨头,所以也都会接受三郡士族的投降条件。

先前主攻东三郡的是孟达,刘封只是被派过去算是监国的,手上根本没啥兵。三郡的主要兵力还是在当地士族豪强和孟达手上。

再者说了,关羽是督荆州事,刘封是三郡统领,二者互不统属。

所以刘封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气走孟达

《三国志》确实有刘封欺负孟达的记载,但是孟达降魏却不是因为受了刘封的欺负,而是因为荆州的丢失、关羽的战死,孟达怕刘备迁怒于自己,这才逃走归降曹魏的。

投降曹魏之后的孟达还给刘封写过信,信的大致内容是让刘封看清形势,建议刘封也归降曹魏。

看得出来,刘封和孟达的关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差。

丢失东三郡

关羽大意失荆州、孟达归降曹魏之后,曹丕派夏侯尚、徐晃连同孟达一起回攻东三郡。

上面我们都说了,夺取东三郡的关键在于三郡内部士族豪强的态度。那时刘备丢失了荆州,气势上开始走下坡路,此时曹魏来攻,墙头草般的士族豪强自然是迎合曹魏。

就这样,东三郡再次轻而易举的被曹魏拿下。

刘封确实有丢失三郡之责,但也是多方客观因素造成的,确实情有可原。

刘封的死,你说他冤吧!似乎也不冤,确实是他的政治、危机意识太差,正如陈寿评价那样: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

你是他死的不冤吧!似乎他又没什么大的过错,都是身不由己。

刘封的死只能说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在这里面,诸葛亮的建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决定性作用,他一针见血的道出可能存在的威胁,为了消除这一不稳定因素,刘备也只好忍痛将其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