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中的灯为何千年不灭?(古墓灯为什么不灭)

网友提问:

古墓中究竟有没有千年不灭的灯存在?若没有,该怎么解释?

优质回答:

2012年我带着一X本科生在河南濮阳实习,当时,正值市文化宫拆迁搞房地产开发,在工地上,挖出了一座砖室墓,于是我们就对这个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我们都知道豫东北地区一直以来是黄河泛滥改道的重灾区,历史上多次的黄河改道是的这一片区域黄河淤泥淤沙遍布,这种淤泥淤沙也墓葬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砖室的顶部已经塌陷了,墓室内部堆满了淤泥,棺椁早已经腐朽了,仅剩下几个铁质的棺钉。

X的是,由于黄河淤沙,把这座墓的墓室整个填埋了起来,墓顶也坍塌了,洛阳铲也就无法探出墓来,所以这个墓没有被盗,人骨和随葬品保存的还算完整。

打开墓门,紧接着是一个拱形顶的甬道,过了甬道就是一个主墓室。就在甬道的两侧的砖墙上还可以看到留有长明灯的灯台。可见这座墓也是在墓主人下葬之后点了长明灯,只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了。

汉代可以说是我X葬制度最繁荣复杂的时代,汉代从帝王到士大夫再到平民,普遍对死亡,对祖先充满了敬畏。“事死如事生”的思想是当时的主流。

我们从汉代墓葬中的随葬品等看出当时人们认为死后的世界和生前是一样的,需要生前一样的房屋,用具,土地,钱财等等。而长明灯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随葬用具。对于长命灯的具体用途有很多说法。

一种是去往另一个世界的道路上需要光亮,于是点燃一盏灯,还有一种认为长明灯实际为“长命灯”,与玉蝉等的寓意是一样的,期盼死者在另一个世界再或重生。

长明灯到底能点多久,可以非常肯定的说中国发现的所有墓葬中,没有一个有长明灯的还是亮着的,只剩下了灯座。无论是灯油还是墓葬中的氧气,都在不断的消耗中满满减少。而有些人认为的以人鱼炼制灯油,可以燃烧很长时间,但是,这只是个猜测。目前的考古发现中没有发现任何有关人鱼灯油的东西。

虽然我们的祖先有些高超的智慧,制作了诸多无比精美的文物,但是,一切生老病死都要符合自然规律,古墓中的灯也是一样。

严肃对待学术,认真回答问题,希望大家踊跃评论、点赞、转发。

其他网友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请教了我朋友圈里的所有考古专家,包括河南大学、河北大学、山东大学、西安大学以及开封市考古工作队的六位朋友,他们统一给出的答案是:

迄今为止,现代人还没有发现过一座打开之后还有灯光闪耀的千年古墓。甭说千年,就连清朝和民国时代的墓,墓室里也没有发现过一盏还在燃烧的长明灯。

所谓某某古墓里的长明灯燃烧了三百年、五百年、六百年云云,都是胡扯,都是骗人眼球的胡扯。这就好比为了增加销量,那些下九流的科幻杂志都会刊登一些粗制滥造的外星人照片,都会编造一些某某年某某人在某某地与外星人邂逅的新闻。

长明灯可能燃烧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吗?

绝对不可能!

第一,没有那么多的灯油。

古墓中发现的所谓长明灯,无论铁制、铜制、青铜、陶瓷,也无论双层还是单层,灯碗容量都在一升以下,即使装满灯油,也不足1000毫升。

古代灯油有麻油、桐油、蓖麻油、棉籽油等植物油,也有鱼油、猪油、牛油等动物油。无论哪种油,1000毫升的持续燃烧时间都不可能超过100个小时。

第二,也没有那么耐烧的灯芯。

古代蜡烛和油灯的灯芯都是植物灯芯,或者棉线搓成,或者灯芯草搓成,透气性好,通透率高,能靠挥发产生的虹吸效应源源不断地把油从容器中吸上来,但是使用寿命并不长。

我小时候用过很多气死风灯,烧煤油,外有玻璃罩,灯油在下层,灯芯在玻璃罩中心,每灌满一盏灯,能持续照明三个晚上,而灯芯则需要每两个月换一次,因为它们每天都会被持续的高温不断烧毁一点点,需要用剪刀剔掉或者剪掉。

第三,墓道一旦被封,空气再难进入,墓室中氧气有限,燃烧不可能持续进行。

所以,每当有蠢货问你“古代长明灯为何千年不灭”时,你可以这样回答:“不为啥,因为从来都没有千年不灭的长明灯,除非你说的是太阳之类靠核聚变发光的天体。”

其他网友回答

说实话,没有见过样品,无法推测其制作过程! 但是通过《大统一理论……》分析。通常人们说的“长明灯;不灭灯”有可能存在三类:

1、通过特殊工艺,让燃油处于下方,表层加一层类似水的冷却液,在再灯芯中加入“白矾、白磷”配以中心金属丝及其加工过的绵麻编织纠缠。就可以做到,在氧气充足时燃烧,氧气不足时熄灭,但氧气再次达到一定量时,灯火再次自燃。

2、(这一种长明,不灭灯的几率最高)装置原理相对复杂,使用的燃料,很可能是偏寒凉物质,采用的也不是真正的燃烧原理,而可能是寒性物质计划原理,这种方式依然会消耗氧气,但是极少……,这种近似火焰的蓝色幽光,基本不对外释放热量。

3、这一种灯的几率极低,因为这种属于纯阳火,除非墓穴中使用了高明的阵法,构建起了循环……。这种灯类似“小太阳”,反应原理与太阳类似,只不过通过特殊方法,步骤将其稳定在了一定的体积变化内。火焰色泽赤黄,边缘微带紫色,远处感觉不到温度,但是随着靠近温度会逐渐升高到一定程度。(具体能升高到多高的温度,取决于其球形直径及其外围色泽鲜艳度。) ……

作者:寻源者、康添华、空空

2018、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