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古代为什么要设左丞相和右丞相?哪个官大?
优质回答: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类似于今天的国务X。按照文字上的含义,丞是副的意思,比如我们常说的县丞,就是古代的副县长;相也是副的意思,比如我们常说的傧相,就是陪伴新郎和新娘的人,新郎新娘不能办的事情就有他们去办,实际上就是新郎新娘的副手。所以丞相也是一个副手,谁的副手呢?皇帝的副手。
丞相又叫宰相,为什么叫宰相呢?原来古代X之家最重要的事就是祭祀,而祭祀时最重要的又在于宰杀牲畜,所以替X管家的叫宰。秦汉统一后,化家为国,代替皇帝管理国家的人就叫宰相。
以上就是丞相和宰相的由来,这是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的,非常有趣,也很通俗易懂。钱穆先生出身著名的无锡钱家,谙熟中国古代历史,他的作品深入浅出,属于大家之作。
在中国古代某些朝代,丞相有时还分左右两个。中国以右为尊,这种情况基本上以右丞相为高,左丞相次之;但朝代也个别有例外,以左丞相为尊,右丞相为副。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春秋史话,我来回答。
丞相,官名,意为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汉丞相陈平曾言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观中国古代史,换个角度讲,其实是皇权和相权的相互斗争的历史。
秦朝设三公九卿,以分化相权。
汉武帝创“内朝”制度,内朝决策,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变为了执行机构。同时汉武帝为削弱相权,频繁更替丞相,在位54年,换相13人。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丞相职责一分为三,相互牵制。
宋时设参知政事(副相),分割丞相行X;设枢密院,分割丞相军权;设三司,分割丞相财权。
明朱元璋废丞相制,权分六部,后因皇帝负担过重,避免决策失之偏颇,朱棣设内阁。
清雍正设军机处,相权跌落至历史最低点。
所以,设左丞相和右丞相的行为本质是朝堂制衡,加强君主之君权,凡事皆有利弊,设左右丞相也可X策X力,保证国家大政方针因为某一人出现失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最后,左右丞相那个官大,其实是“左尊”还是“右尊”的问题。
秦汉之时,我国以右为尊,当时的皇亲国戚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为‘右族’,豪门大族居市井之右,平民居左。《史记?陈胜世家》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自东汉至两宋,我国又慢慢变成左尊右卑,这时左丞相的地位是比右丞相要高一些。
元朝,一改旧制,以右为尊。
明清时期,明朱元璋重新以左为尊,而清承明制,也以左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