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古代练武的是不是真的有内力?
优质回答:
首先应该弄清楚题主所言:"练武之人的内力",究竟是什么含义?
我有如下理解:
1.中医常将脏腑的部位、气化活动等结合八卦原理阐述,结论为天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脏,天有十二会,人有十二经,天有十二辰,人有十二节,知乎此,则营卫之周流,经络之表里,象在其中矣!
人身的五脏六腑运营正常,通行无阻,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牵制、补充,就是营卫之周流。
再引伸延展:人体内脏的运行与现代的轿车一个道理,首先是发动机的强劲有力,冷却係统的正常降温,进风口的瞬间加强,这就是人体五脏六腑的相互作用。
举个例,《周易》第六十三卦为巜既济》卦,坎上离下,水火既济,坎为水,离为火,它主人体的心脏和腎脏,心脏犹如人体发动机,心脏强大,力量、动作肯定强势,但是当它"火势过猛",腎脏主水,立即启动供火冷却,而肺部就是发动机风门,强大的肺活量将大量的新鲜空气混合血液,向心脏输送能源。
古人将腎脏理解为命门有一定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肺部的空气和血液。
小结:如果将内力理解为五脏六腑的功能强大、正常,这是正确的。
2.为了达到五脏六腑的强大功能,古代和现代採取了很多很多办法和行为,目的是使X运动自如。
其中最著名的当数1973年出土的马王堆三号墓的一幅图文并茂的彩色画。尺寸:1Mx0.5M的画面上,分四排有44个人,男女老少圴有,每人各持一个运动姿势,这就是古代的《导引图》,它就是一幅健身图。
古代的导引,就是用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医疗体育方法。
巜庄子.刻意》李颐注:。导引就是"导气令和","引体会柔",而《黄帝内经》早就记有"导引行气"的方法。
(马王堆三号墓导引图)
《庄子.刻意》说:"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己矣。此导引之士,养行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说明古代的所谓"练气",不过是X身体,为追求长寿老人的爱好而已。
巜导引图》的文字记载大约分为三类:
1.描述运动姿势。
2.动作摸仿的动物对象。
3.所持动作针对的病症。
导引为什么能够防治疾病,八个字概括:流水不腐,户樞不蠹。
小结:所谓气功就是导引,导引是健身。
从小看武侠小说,从《鹤惊昆侖》《江湖奇侠传》巜蜀山剑侠》到金庸的现代武侠小说,再到古龙、陈青云、柳残阳、倪匡的各派风格武侠书以至今天的玄幻小说,我都不惜老本,一赌为快,小说中津津有味,瞪目结舌的武功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
练武的门派众多,我认为"内功"的作用被个别人过度夸大了。
所谓练习内功作为调整气息,平静心神,增强内脏功能,锻炼一个人的注意力和爆发力是可行的,外功作用于表面肌体,增加挨打能力是可以的。
但绝对不是什么:御剑伤人,掌风去处,碗大树木栏腰而断…,那是卧龙生、黄易,十七K小说网的情节描述,当真?你输了!
其他网友回答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说明还有有内力的,只不过没有电视剧那么夸张,他可能就是练气来保证自己的力,大于别人,主要为了维持在面筋骨皮的耐久度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古代武功,内力的一点印象
古代内力(或者“内气”,“气功”)从可以看到的公开资料,最早上溯到黄帝时期(《黄帝内经》提到“真气”);西汉时期(1974年马王堆出土“导引图”);东汉末年(华陀教授“五禽戏”);两晋时期(达摩一苇渡江“易筋经”);元朝(丘处机为成吉思汗论养生);明朝(嘉靖皇帝炼丹);清朝(白莲教刀枪不入的硬功夫,陈式太极拳创立);
内力,真气,内功的概念,源流我不敢妄称权威,只能谈谈印像:真气,内功和从古至今的“养生”,“修行”一脉相承。传授者大抵为道士,和尚及其他教派,和宗教,哲学关系较近,不像武功一般,易于为普通人接触。
武功应该伴随着人类的成长,最早的狩猎行动,需要相互配合,成“阵”,以后的春秋两狩,历代的兵役,会强制要求成年男子从“列阵”开始接触武功。社会主流的武功指得是基本军事技能。个人,小团体如汉之“游侠”,唐之“剑侠”,镖局,掌握,传承的武功会有更多“神秘”色彩。
古人也许有个别人既有武功,又掌握了内力,但一定不会是普遍X。正如“终极战士”,如果是可行的方法,军队为什么不用呢?
现代格斗的理论基础是力学原理;传统武术的理论基础现代化还沒有开展,而传统理论的继承和研究,牵涉到历史,宗教,典籍散佚等原因,毫无头绪;到现在,我们只能用近似的概念去讨论这个主题。给不出一个确切的结论。结论:也许,有一小部分古人既有武功,又有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