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古代将军最高坐到什么职务?
优质回答:
古代将军的职务非常的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至于最高能坐到什么职务,这还要看是哪个朝代了,因为各个朝代武将的最高职务叫法都不一样,在这里只能大体粗略的说一说本人所了解的。在汉朝至三国时期最高职务叫大将军,可是到了唐朝则称呼为兵马大元帅。宋朝时期又成了太尉掌管三军了。明朝时期执掌三军的应该是叫总兵吧。到了清朝时期叫法就更变扭了叫领侍卫内大臣。本人才疏学浅也只能为大家简略的介绍这些了。诚恳有识之士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使我们能够了解的更深入点。
其他网友回答
千里万里路,不如读书路。
我是千河,我来回答。
古代将军最高可以做到什么职位?
首先我们要来看各朝各代对武将的定义。
我前面有篇文章专门讲过,文武分官的。
战国以前文武一体。这个范围就比较大了,
文武都可以位极人臣。
文武分开后。
秦朝的时候。有个秦宗室的将领赵佗。
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遣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平定南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任嚣为南海尉(郡的最高长官)。南海郡设博罗、龙川、番禺、揭阳四县。以龙川地理重要,故委赵佗为龙川县令。龙川建制自赵佗始。
秦亡,赵佗迅速“击并桂林、象郡”。岭南三郡并为一体。赵佗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南越国疆土“东西万余里”,包括今广东、广西大部分、今越南北部。是为今岭南地区第一次建立古都X。赵佗便从一将领做到了南越武王。
汉朝时代
比较有名韩信,从无名到楚王。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却得不到任用。不得已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后经萧何保举拜为大将军,而韩信也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刘邦彭城之战失败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又平定了魏国。随后X北伐拿下代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了赵国。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汉五年,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
周勃、从将领开始后官至右丞相。
灌婴、樊哙、夏侯婴等,都是封侯拜相。
汉武帝时期,有名的卫青官至大司马大将军。
这些都是差不多位极人臣顶峰了。
讲讲那些武将做的出来比较另类的,
唐朝的节度使,位高权重就不讲了,最高也就霍乱了国家,没有真正挑战成功。
武将最嚣张,最跋扈的年代-五代十国
说起五代十国时,浮现眼前的,有一个人。他是冉魏的建立者,杀胡令的颁布者!
冉闵(约生于公元3X左右,卒于公元352年6月1日),X,有文献记为“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是中国古代两晋十六国时期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官至大将军,武德王。公元350年尽杀石氏后人,建立卫,后改称魏。公元352年与鲜卑作战兵败被俘,同年被斩杀于龙城遏陉山(今辽宁辽阳一带)。
一个将军,最后官至一个国家之主。可能就是在这混乱的几百年中吧。皇帝杀百官,将领杀皇帝。
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为国,其中位在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藩镇国家即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的。这五国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中国本土,只是藩镇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宗主国,其中十个国龄较长、国力较强的统称为十国。本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X者多重武轻文。
最后的胜利-陈桥兵变
郭威灭北汉,建立后周。
郭威死后,养子柴荣继位。
由于柴荣早死,孤儿寡母主持朝政。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X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宋朝建立后,杯酒释兵权。从此以后,武将被文官压制,昔日的平起平坐。慢慢的在赵光义手里变成了文官统领武将。
自此以后,武将变成了文官附庸。除去开国时代,武将权利比文官大。死后封王。后面一步一步走向没落。
北洋时代-袁世凯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X,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X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北洋时代,都是从小兵做起,做到顶峰,详细就不讲了。离现在时间还不久。
我是千河,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其他网友回答
一.汉朝:一品大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
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四征资深者皆为大将军。以上为四征将军)
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
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
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
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
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X军五校尉)
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
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
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
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
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监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
五品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
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X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
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
六品和戎护军、殄虏护军(以上为杂号护军)
二.明朝以武立国,但接受宋代教训,没有采用以文抑武的政策,相反大幅度提高武官级别,而且明太祖朱元璋还明确规定文臣不得封公侯,最高只能封伯爵。设置最高军事机构为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五都督府,每府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副手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朝廷各卫的指挥使都是正三品,各省的军事长官都指挥使为正二品,要高于本省的行政长官布政使(从二品)。地方各卫的指挥使也是三品官,千户所的千户为正五品,百户所的百户为正六品,都远高于知县(正七品)。
不过和历代一样,这套武官系列到了明中期后就运转不灵,朝廷陆续在各地设置“总兵”作为某一部队的总指挥,以下也不再按照原来的序列任命军官,而是另行委派参将、游击、守备等中级军官作为基层部队的指挥官。另行委派千总、把总之类名目的军官来组织指挥小部队。而在这些武官之上具有战区指挥权的却往往是朝廷派出的文官担任的“提督”、“总督”、“经略”。
三.清朝入关后,八旗兵军官序列相当高,各旗都统为从一品,各地驻防八旗的将军也是从一品(原为正一品,乾隆时期改为从一品)。具有指挥某城八旗全权的副都统,为正二品。以下有总管(正三品)、副总管(正五品)、城守尉(正三品)、防守尉(正四品)、参领和协领(从三品)。绿营兵军官序列则沿袭明末惯例,以提督(从一品)为最高级别军官,以下为总兵(正二品),副将(正三品),以及参将(正三品)、游击(从三品)、都司(正四品)、守备(正五品)等级别军官,基层军官“千总”(从六品),“把总”(正七品),级别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