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设太监(古代皇宫为什么要用太监)

网友提问:

古代皇帝为什么钟情于用太监?

优质回答:

太监是宦官的尊称,并不是所有的宦官都能称作太监,只有地位比较高的宦官才能称为太监。宦官是X皇权下,产生一种特殊X体。翻开史书,宦官X乱国的事迹屡见不鲜,为何皇帝还要重用宦官呢?

抛开细枝末节,结合各朝代宦官乱政的情况,可以很明显得看出一条线索。

众所周知,宦官是受到宫刑,失去性能力后,转职服务于皇室的特殊男性官员。由于皇权的X性,一位皇帝往往有众多嫔妃,用宦官来服侍皇宫贵人,不容易出乱子。而且宦官没有子女,从小在皇宫长大,皇帝用他们也比较放心。这就造成了虽然有好几位开国皇帝虽然对宦官X很忌惮,但一直不曾取缔这个职业。

中国人说起做人,常常讲中庸之道。对皇帝而言,则要讲究平衡。皇帝只有一位,治理天下大事,全靠手底下的大小官员。官吏管民,皇帝治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皇帝每天面对都是整个国家最优秀的一小部分人,为避免皇权旁落,就要对官员进行钳制,宦官就是皇帝手中非常好用的一张牌。

在政治清平,皇帝英武的朝代,很少出现宦官X的情况。综合来说,一直到东汉末年,宦官这个X体才真正开始染指X。(秦朝的嫪毐是个例,他是一位假宦官。)

东汉末年,外戚X,皇帝为了平衡朝政,开始启用宦官。汉灵帝时,宠信张让为首的十常侍,杀死了大将军何进,拉开了三国的序幕。玩平衡也需要高手来操作,不能东风压倒西风,不然遭殃的就是皇帝,汉灵帝显然不是权术高手。

唐朝之前,官员大多是由士族担任,世家门阀与皇帝共治天下。随着科举制的出现,寒门子弟有了更快速步入朝堂的机会,这时候的朝堂由世家大族和寒门子弟作斗争,追求平衡。到中唐时期,经过科举制的发展和安史之乱等一些原因,世家的权利被一再削弱,宦官被重新推了出来,开始站在朝堂和文武大臣打擂台。唐玄宗执政后期,宦官开始监军,节制将帅,并逐渐控制禁军,掌管中央军权。

宋朝的时候,满堂朱紫贵,大多都是科举出身。世家大族已然退出了政治舞台,宦官监军成了常态。大太监童贯执掌兵权X,权倾朝野。这与他宦官的身份是分不开的,换做正常官员,皇帝不着急才奇怪。

明朝之时更甚,虽然朱元璋高瞻远瞩,严禁宦官干政,并不让他们读书识字。可朱元璋英明了一辈子,他生前定下的许多规矩,并不适合明朝的发展。首先是锦衣卫权利过大,压得文武百官抬不起头,朱棣为了平衡锦衣卫的权力,设立了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

明朝的党争是最为严重的一个朝代,朝政没有世家把持,没有外戚干政,百官都是士族的代表,谁来平衡他们?于是,宦官顺理成章的又站出来了,所以明朝的大太监是最多的一个朝代。即使明朝后期的东林党人能打败宦官集团,皇帝也要重新选出一个势力代表跟他们斗。要不然你们拧成一股绳,我这皇帝还做不做了?

所以宦官集团更像是皇帝用来和朝臣争斗的工具。宦官因为身体残缺,而且是最难以启齿的部位缺失,往往造成他们性格阴鸷,拼命的揽财揽色,最突出的就是明朝的魏忠贤,他没有性能力。得不到的东西最想占有,他娶妻纳妾,拼命抢夺民女,不知害死多少小姑娘。

不过,宦官也有非常出彩的人物,像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为农业、地理做出了突出贡献。英国史学家曾说:“(中国)历史大多都是宦官的对头们写的,结果很多替国家工作得很好的宦官,都没有被历史载入史册。”我们经常看到史书对宦官口诛笔伐,咬牙切齿,其根本原因不仅是因为那几位干政的“权阉”,更重要的是他们立场不同。

宦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皇权的特殊性,历史上不仅中国古代有宦官,古X、希腊、罗马、土耳其、X,波斯、印度等古文明都有宦官的存在。将身体致残,失去繁殖能力,是对男性最大的侮辱。唐朝时的李猪儿曾是安禄山的亲兵,后来被安禄山亲手施刑,变成了自己的宦官。李猪儿怀恨在心,最后找机会手刃安禄山,报了此仇。

太史公司马迁因帮李陵求情,被汉武帝受以宫刑,受尽了屈辱。“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从司马迁所写的《报任安书书》中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何等悲愤。可即使心如死灰,司马迁仍然笔耕不辍,坚持写出了《史记》。今天我们在读《史记》的时候,要报以最大的敬意去X这位伟大的史学家。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每一个人都看过古代的宫廷剧,里面不仅每一位皇帝身边都跟着一个贴身大太监,同时在他的皇宫中还充满着许多位太监。那么为什么皇帝们都喜欢用太监呢?难道宫女不足以给他们做事吗?想要了解皇帝们为什么喜欢用太监,那么就要了解一下太监这一身份的历史。

其实中国使用太监的历史由来已久,在2000多年前的华夏大地上就已经出现了太监。在秦朝的时候太监不仅可以做官,而且还能掌握一定的权力,比如我们熟悉的赵高,他不仅于秦始皇在位时期假传旨意杀死了公子扶苏,同时还在胡亥登上王位之后将其架空掌握了秦朝的大权。而到了西汉之后,他们吸取了秦朝时期的教训,就没有再给予太监们很大的权力,宦官们更多的是承担着伺候贵人主子的职务。

太监们权力的顶期是在我国历史上的明朝,当时的掌权者为了处理事情和监察百官就设立了东厂和西厂,在这一期间出现了多位把持朝政的X宦官,比如魏忠贤。不得不说因为他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明朝的灭亡。

到了清朝时期太监的权势进一步削弱,都说后宫不得干政,那时规定太监也和后宫女子一样是不得干涉朝政的,同时当朝者还规定太监封的官位不能超过一定的品级。他们更多的是为皇家进行服务,帮助皇帝处理和统筹后宫的一些琐事,比如清朝的内务府就是帮助皇帝管理私库的一个机构。虽然他们在朝廷事务上没有插手的权力,但这些太监毕竟是皇帝的贴身近侍,其位置一样很重要。

了解了这些历史之后我们就可以得出皇帝们为什么喜欢使用太监?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帮助他们处理一些非朝廷事务,每一位皇帝都住在皇宫中,皇宫就相当于他们的家,偌大的皇宫当然需要有些人来帮助处理繁杂的事情。虽然皇宫中有着不少的宫女,但在当时的人看来有些事情并不适合女性做,所以皇帝们就会选取一些经过处理的男性作为太监来帮助他们处理皇X的事务。比如帮助皇帝管理私库以及承担搬运家具等粗重的活计都需要用到太监进行工作。

第二,皇宫中有的事务必须由男性来承担,而太监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正常的男人,但其实他们的身体已经受到了伤害,皇帝在后宫中使用有缺陷的男子可以防止一些不受宠的嫔妃和宫女与他们发生不正当关系。毕竟在古代的观念中只要身处后宫的女人都是属于皇帝的,使用残缺的太监既可以让他们承担只有男性才能做的事情同时又防止他们祸乱宫中。

太监是我国历史上非常畸形的一个产物,虽然他们的存在于当时方便了X者的使用,但却严重损害了每一位成为太监的男性,让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受到了伤害,就如同古代文人喜欢女人裹小脚一样是应该弃去的糟粕,所幸到了如今的文明社会宦官也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离我们远去了。

其他网友回答

从历史中可以窥见,古代皇帝并非钟情于用太监,而是钟情于权力制衡,亦可以说是X或争权。

太监擅权集中于我国古代东汉时期、晚唐时期和明朝中后期。其中,明朝太监事例比较具有对比性。有明一代,有司礼监,有“厂卫”作为皇帝的耳目监察百官及全国。其中,更以厂(东厂、西厂、内行厂)监察锦衣卫,直达天听。有明一代,有太监代替皇帝“批红”,制衡内阁大臣。由此可见,有明一代太监的地位。更有甚者,太监督军,巡视九边(九边为明成祖时期设立的北方军事重镇)。

比较典型的事例:

1、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自永乐年间至宣德年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不仅发展了明朝对外的关系,更是在地理大发现之前达到非洲。这对于当时的明朝而言,绝对是领先于世界的。而郑和,正是一位太监。

2、明朝正统年间的土木之变,由明英宗宠信太监王振而起,导致英宗被俘,朝臣大肆被杀。

3、明熹宗时期有魏忠贤,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掌政治大权,熹宗不理国事,沉醉木工。

由此可知,明朝初期皇帝雄才大略,对太监的约束较多,正确运用太监对国家大政益处也较多。自明中后期开始,皇帝不再如前期皇帝的才华,加之开始不理国政,导致太监掌权,加入宫廷、政治斗争。但明不同于东汉可轻言皇帝废立,也不同于晚唐掌军权,这也是为什么崇祯帝可容易诛杀魏忠贤。

言而总之,太监只是皇权的附庸物,他们被用来牵制前朝,代表皇帝。若稍有不慎,被反噬也是很正常的。毕竟,权力漩涡之中,清醒之人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