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在位有何作为(秦武王的贡献)

网友提问:

秦武王继位四年,对秦国有过哪些贡献?

优质回答:

秦武王嬴荡,不光在秦国历史上大名鼎鼎,而且,放眼整个古代史上的帝王,知名度也是相当的高。

然而,秦武王并不是像秦皇汉武一样,以杰出的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相反,他是以一种十分搞笑和奇葩的方式让人们记住了他。

从秦国大老远跑到东周洛邑去向周天子问九鼎的轻重,没问出所以然来,就和大力士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被龙文赤鼎给活活砸死了,在位仅四年,没有留下子嗣。

如此荒唐行为,让世人都以为秦武王嬴荡是一个荒唐君主,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和人们的普遍认知大相径庭,秦武王便是如此。

旭哥将从秦武王的历史功绩、为什么人们对秦武王评价不高,两个方面回答题主的问题。

秦武王的主要历史功绩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X”。

可见,贾谊认为秦国从秦孝公到秦始皇,六代国君,代代有为,是秦国统一天下的重要原因。

旭哥是认同贾谊的观点的,作为上承秦惠文王,下启秦昭襄王的秦武王,也是一代有为君主,其对秦国有四大历史贡献。

其一,平巴蜀,伐义渠,巩固秦国根基

秦国国土本来只有关中平原地区,在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平定巴蜀,而后降服义渠。由此,秦国形成了以关中为根基、巴蜀和陇地为后方的局面,后方稳定,秦国才不至于腹背受敌。

秦武王继位时,巴蜀和义渠先后叛乱,预借秦武X刚继位,朝政不稳时,摆脱秦国的控制。秦武王于是采取雷霆措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了巴蜀和义渠的叛乱。

武王元年,诛蜀相。伐义渠、丹、犁。–《史记》

由此,巩固了秦国的根基,为秦武王全力东出之策提供了稳定的局面。

其二,创立丞相制度

中国古代庙堂的权力格局是典型的三驾马车架构,也就是丞相负责国政,上将军负责军事,国君负责总协调,简单有效,特别是战国时代这样的大挣之世。

丞相制度始终贯穿整个古代社会,其首创之人便是秦武王。在之前,各国也都有相国一职,但其职责更偏重于外交方面,当年苏秦佩戴六国相印,实际上也是X六国合纵伐秦事务。

秦武王不但创立了丞相制度,还将丞相一分为二,设立左、右丞相,由不同的人担任,实际上是分化了相权,加强了君权,顺应了历史潮流,可谓一大创举。

二年,初置丞相,摢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史记》

其三,通三川,拔宜阳

宜阳位于韩国境内,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正好挡在秦国东出的道路上,因此,秦国要东出经略中原,宜阳便是首要目标。

正因为宜阳的重要战略位置,秦国从秦惠文王时期就一直想攻取宜阳,但秦国攻宜阳,魏国和赵国必定来援,可能吃不到羊肉,反而惹得一身骚。

秦武王是历史上极为锋锐的君主,重武好战,有问鼎中原之志,曾对右丞相甘茂说,“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

于是,秦武王让甘茂出使魏国,以“共享伐韩之利”为诱饵,争取魏王,并施以政治军事压力,建立的秦魏同盟,这样赵国也就不能越过魏国援助韩国,使韩国处于孤立的境地。

秦武王三年,以甘茂为将,经过半年的浴血奋战,攻取宜阳,从此,打开了秦国东出的大门,为秦国逐鹿中原,建立了一个可靠的前进基地。

其秋,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魏太子来朝。–《史记》

其四,远交近攻外交政策最早的实践者

秦昭襄王用范睢为相,采纳范睢远交近攻的建议,交好齐燕,不断对韩魏楚发动军事打击,继而占领了韩魏楚的大片土地,直接形成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态势。

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对秦国至关重要,这项政策虽然是在秦昭襄王时期由范睢系统化的提出,但最早的实践者却是秦武王,只是没有形成理论X罢了。

秦武王继位后,X了张仪,实际上就是放弃了秦惠文王时期“以连横破合纵”的外交战略。而是交好齐国,夹击韩魏;与越国结盟,攻击楚国。

这完全就是远交近攻外交政策的体现,所以说,秦武王是远交近攻外交政策最早的实践者。

为什么人们对秦武王评价不高

秦武王英年早逝后,官方给的谥号是“烈”,烈是什么意思呢?

在《逸周书-谥法解》中,对“烈”的解释为,有功X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圣功广大曰烈;海外有截曰烈;业成无兢曰烈;光有大功曰烈;戎业有光曰烈;刚正曰烈;宏济生民曰烈;庄以临下曰烈。

可见,秦国官方对秦武王的评价是非常高的,那为什么后世对秦武王的评价不高呢?旭哥总结了X原因。

第一,驱逐张义。张仪是魏国人,在秦惠文王时,任秦国相国,对秦国立有不世之功。所以,人们认为秦武王驱逐张义,是典型的忘恩负义。

但君王的眼里只有国家的利益,到秦武王继位时,秦国已经有足够的势力,东出逐鹿中原,张仪“以连横破合纵”的外交政策已经变的不合时宜了。

再说了,秦武王驱逐张义很可能是子虚乌有的谎言,旭哥翻遍史料,也没有明确的记载。

《史记》记载,“张仪、魏章皆东出之魏”。

《战国策》记载,秦惠王死,公孙衍欲穷张仪。李雠谓公孙衍曰:“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公用之,则诸侯必见张仪之无秦矣。”

第二,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武王有力好戏。任用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为高官。司马迁对秦武王的评价,着实不高,这也成为后世之人印象中秦武王最经典的面孔。

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史记》

但实际上秦武王可以称得上是任人唯贤。

即位之初,便从魏国召回甘茂,出任上将军兼领右丞相,启用樗里疾为左丞相,樗里疾是秦国王室里少有的文武全才,可谓文可安邦,武可定国,在秦国有智囊之称。

第三,秦武王上承秦惠文王,下启秦昭襄王,夹在两代雄主之间,对比之下,相形见绌。当然也是后世有意拔高秦昭襄王,毕竟秦武王和秦昭襄王是兄弟关系,这样有利于彰显秦昭襄王继位的合法性。

总结:

秦武王虽然仅仅在位四年时间,但对于秦国仍然功勋卓著,不失为秦国历史上一代有为君主。

奈何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一再验证了一句名言,身体才是干事业的本钱。

其他网友回答

秦武王虽然在位只有四年(公元前310—307年),但是他对于秦国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对于秦武王许多人对他的印象可能只是局限于他是第一个自己举鼎被砸死的皇帝。没错,他虽然是自己玩死自己的,但是他对秦国的贡献却是相当大的。这里还你一个真实的秦武王。

秦武王从其谥号“武”就可以看出,“武”在和古代谥法里面可是一个美谥,是赞扬的意思,而且这个谥号还非常高。一般以“武”为谥号的皇帝一般都是由大功绩的王者,秦武王赢荡就是一个有大功绩的王。

这里主要说说他在位四年所做的几件大事。

一、平定内乱,对外用军

在秦武王即位之初,国内刚刚被占领的蜀地发生叛乱,秦国派去的蜀相杀死了蜀侯,拥兵自重,向秦国讨封,秦武王亲自率军X叛乱。

此后,又和魏襄王会盟于临晋,派兵攻打义渠、丹、犁。

《史记·秦本纪》记载:武王元年,诛蜀相。伐义渠、丹、犁。

二、改革政治体制,设置左右二丞相

设置左右丞相制度,分化中央权力,同时也是相互制约。秦王的权力得到了强化或者说是巩固。秦X力得到强化集中,提高了国家系统的行政效率,对外的兼并战争提供支持。这也是秦始皇始设丞相的历史渊源。

武王二年,初置丞相,摢里疾,甘茂为左右二丞相。

三、攻占宜阳、经略西南

秦武王被谥号为“武”怎么少的了“武功”呢。在武功方面他做的最好的就是重用楚国人甘茂,攻下了韩国的宜阳。

宜阳被攻占后,不仅可以起到震慑魏韩两国的作用,而且还未函谷关打开了门户,进可攻,退可守。宜阳对于秦国以后向东出兵具有非常大的战略意义。

武王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魏太子来朝。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从蜀地出巴蜀联军十万,从南部攻打楚国,夺取了商于之地,建立了黔中郡。

秦武王是一个很有气魄主见之人,也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秦国国君。在他短短的几年里,内平内乱,对外攻占韩国宜阳,楚国商于。这对于秦国后续的战略布局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秦武王对于问鼎天下是有着非常大的野心的,要不然也不会前往东周举鼎,虽然最后自己把自己玩死了,但是也不可否认他的功绩。

秦武王对于秦国来说几乎是奠定了秦国后续东出灭六国的战略意图。

如果不是早死,也许历史就是另一面了。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仅仅看电视剧,很多人会认为秦武王挺二的,他为了显示自己的武力,去和当时的大力士比试最后因为举鼎而暴毙身亡,丝毫没有秦王风范,但从秦献公开始秦国的君主励精图治,才有了秦王政的天下一统,在这个过程中,秦王作为秦的最高领导者,没出现一个X无能之人,秦武王当然也不是无能之人,尽管他在位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

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史记·秦本纪》

秦武王本身就勇力过人,物以类聚人以X分下,他就比较喜欢孔武有力的人,于是当时的大力士都得到了重用,成为了官位显赫的人。

武王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及即位,X臣多谗张仪曰:“无信,左右卖国以取容。秦必复用之,恐为天下笑。”——《史记·张仪列传》

张仪是秦惠文王时的重臣,但是和秦武王却不是一路人,秦武王对张仪这种论辩之士看不顺眼,他继位以后,很多人就在他面前说张仪的坏话,他们说:“张仪这个人没有信义,经常在诸侯国之间左右逢源,谋求他个人的利益,如果秦国还重用他的话,恐怕不仅会被天下人耻笑,自己也将万劫不复!”如果秦武王是莽夫,加上和张仪有隔膜,估计这个时候就把张仪咔嚓了,但秦武王没有那么做,因为张仪为他谋划了兵进三川的计划,喜不喜欢和能不能用是两回事,这叫帝王胸襟。

二年,初置丞相,醿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史记·秦本纪》

秦武王在政治上也有建树,他设立了左右丞相,醿里疾、甘茂成为大秦的首任丞相的人选。

其秋,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史记·秦本纪》

对于东出,秦武王很执着,他在位时就安排甘茂进攻宜阳,为秦东出开辟通道。东进的同时,对于大后方的稳定,秦武王也十分关注。

秦遣庶长甘茂、张仪、司马错复伐蜀。——《史记·秦本纪》

秦武王在位时,蜀地并不太平,这极大的影响了他东进的步伐,毕竟后院着火的滋味可不好受,因此甘茂和司马错都多次X蜀地,最后司马错灭蜀,彻底解除了秦的后顾之忧。

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族孟说。——《史记· 秦本纪》

秦武王的死有点蹊跷,按道理他的身体素质是很好的,和大力士不分上下,但是在一次和大力士孟说举鼎的时候,居然力竭而亡。不久孟说就被族灭了,秦武王的死更加扑朔迷离了,他没有儿子,于是由弟弟秦昭襄王继位,宣太后和魏冉作为秦王的母亲和舅舅,开始走上了前台。

在秦武王为秦王短暂的四年时间里,他兵进三川打通了东进通道,设立左右丞相互为补充,达到了政治平衡,数次伐蜀保证了秦大后方的安全。如果给他更多的时间,他还会做更多的事,这些事很难和他举鼎而死联系在一起,看上去这似乎并不是一个人一样。从秦献公开始,秦的历任君主没有一个X,包括这个被人垢弊的秦武王,也是出色的有为之人。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