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死后李莲英下场(李莲英和慈禧谁先死)

网友提问:

慈禧死后,李莲英为何能够保住小命?

优质回答:

虽然慈禧死后李莲英又多活了三年,可是据坊间传闻李莲英并不是病死的,而是暴尸在荒野之中,当他的亲戚发现他的时候,也仅仅找到了李莲英的一颗头颅,身子早已不见了踪影。

许多年以后,当人们挖开李莲英墓葬的时候,棺椁里面也只保存着李莲英的头颅和一条大辫子,外加一些殉葬品。由此得出结论,李莲英身首异处绝非正常死亡,很可能是X,也就是说他是被人谋杀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李莲英这个晚清第一权监,在慈禧这棵大树倒下之后,李莲英的辉煌日子也从就此终结。尽管他苟且偷生多活了几年,可是最终还是没有保住自己的小命。

有权利的地方自然就有纷争,在皇宫里面,作为服侍皇帝,后妃们的太监们这个特殊X体,难免为了利益产生争斗。因此,身为总管后宫的清宫大总管李莲英的位置自然要被人嫉妒,太监也是人,也喜欢钱财名利,所以这些太监们也都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混成李莲英那样,能够在X呼风唤雨,为所欲为。其实话说回来,李莲英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慈禧太后在背后撑腰,不然的话,李莲英也不会那么早嚣张,因此,我们说慈禧一死,李莲英的天立马就塌了。为慈禧太后老佛爷守孝百日后,李莲英就结束了他的太监生涯,偷偷的请辞隆裕太后离开了紫禁城,找了一处僻静小院,闭门不出,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可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你,李莲英是觉得自己无官一身轻,从此谁也不得罪就可以苟且偷生过完下辈子啦!然而,他在宫中积怨众多,正如他本人所说的“财大祸也大”,李莲英做太监大总管期间,敛财无度,家财过亿,而且这些钱财都是来路不正,有慈禧太后作后台,李莲英更是为所欲为,嚣张跋扈,因此也结下了很多仇家。所以说李莲英在慈禧太后死后不到三年就被人暗杀了。

有人说李莲英的死于太监小德张有关系,小德张,原名张春喜,河北间府静海人。从小家境贫寒,后来小德张为了能出人头地,发大财,就依然决然的自己净了身,两年后托人打点进宫当了一名太监。进宫之后的张春喜由于自己的姓名中带个“喜”字,与隆裕皇后的小名“喜”字相吻合,为了避讳,于是张春喜便改名张兰德。

张兰德由于会在宫中戏班子中学得了唱戏的本领,再加上其长相清秀,而且聪明伶俐,在慈禧太后五十大寿的演出中,张兰德表现的大出风头,因此博得了慈禧太后的赏识,因为慈禧爱看戏,所以这个张兰德就被掉到慈禧太后的身边,在储秀宫做了慈禧的贴身太监。后来由于张兰德精明能干,善于察言观色,慈禧太后无论干什么,张兰德都是事先准备好用具,几乎是随用随到,太后伸手即来。因此,慈禧对这个小太监张兰德特别喜欢。

慈禧有一个习惯,她喜欢叫自己的宠信的太监小名,你比如说他管李莲英叫“小李子”,管安德海叫“小安子”等等,觉得特殊顺口。于是呢,张兰德也就自然的被慈禧太后唤作了“小德张”啦。慈禧太后的金口玉言一出,“小德张”这个名字在紫禁城内被慢慢传开,“小德张”张兰德也从此开始飞黄腾达了。

可是小德张在怎么得宠,上面还有个大总管李莲英挡着,不把李莲英搬倒,自己是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所以从那会开始小德张就对李莲英耿耿于怀,想除掉李莲英谈何容易,起码老佛爷慈禧太后这一关就过不去,所以小德张一直是忍着,直到慈禧太后去世,小德张的机会终于来了,慈禧一死,李莲英告老还乡,隆裕太后开始垂帘听政,李莲英的位置自然就由小德张顺利接管了。从此小德张开始巴结隆裕太后,不久就成了隆裕太后身边的大红人。

小德张虽然做到了太监大总管的位置,可是这个人野心特别大,他想要控制隆裕太后,而且明目张胆的在宫中拉帮结伙,广招门徒,扩大自己的实力。据说后来为了斩草除根他居然对已经离开皇宫的李莲英下了狠手。

因为俩人之前就有恩怨,所以这小子得势了怎么可能放过昔日骑在自己脖子上X的李莲英呢?

后来小德张就联系江朝宗,再后来李莲英就突然的消失了,人间蒸发一样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突然有一天,悲剧上演了,李莲英的亲人在后海河沿发现了李莲英的人头,身子缺不知去向。所以事后人们断定李莲英身首异处,很明显就是被人暗算的,也就是说他是被仇家所杀。

说到底,慈禧太后死后,李莲英还是没有保住自己的性命,江湖恩怨是这样,宫中恩怨也亦如此,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情仇,远离仇恨,多做善事,且行且珍惜,才是X。

其他网友回答

清朝是X王朝的究极体,清朝几乎克服了之前X王朝的所有弊病,其中当然也包括阉祸。

有清一代,太监被严格限制干政,这是吸取了前朝大明太监干政的教训。实际上不止明朝,秦、汉、唐、明都发生过严重的宦官乱政的现象,宦官作乱似乎是汉人王朝难逃的命运,所以清朝要极力避免此事。

所以在清朝的大部分时间,从未出现过知名太监,李莲英和小德张能够名留史册,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的时代离我们太近了。

与某些影视文学作品不同,李莲英在历史上的形象,是相当不错的。

李莲英的人生轨迹,有一个人给了他重要的参考——安德海。安德海是和李莲英几乎同时进攻的太监,不同的是,他发迹的更早,在李莲英之前就已经成了太后跟前的一号红人。可是安德海却丝毫不知道低调谦逊,在外飞扬跋扈,甚至违背顺治的祖制,擅自出宫。最终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斩首,慈禧虽然异常愤怒,却无可奈何。因为丁宝桢有“祖制”这顶大帽子,还有慈安太后的支持,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安德海的下场,给了李莲英一个警告:摆不正奴才和主子的位置,是要掉脑袋的。

于是李莲英继承了安德海的位置之后,越发的小心谨慎。他对朝廷的政事几乎不发一言,绝不越雷池一步,对待下人和外官也十分客气,从不盛气凌人。史称“对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

更难得的是,对于光绪皇帝这个傀儡,宫中人人都轻视皇帝,可李莲英却能始终如一。在庚子国变的逃难的时候,李莲英发现光绪皇帝居然没有被褥盖!放声大哭说自己失职,赶快把自己的被褥拿来给光绪皇帝。作为慈禧的心腹,李莲英却能得到光绪帝的高度评价,其谨慎公平可见一斑。

李莲英虽然权势熏天,却十分义气。对待自己老家的同乡故友都慷慨解囊,对那些对他好的人,他也一定能够回报以真心(如袁世凯),李莲英的人生哲学,值得每一个职场人学习。

其他网友回答

李莲英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得到慈禧特别的宠爱。虽然雍正皇帝早就规定过,太监的官职最高不能超过四品,但慈禧却封他为正二品的总管太监。而且李莲英依靠慈禧得到了不少好处,他也非常贪财,收受了不少贿赂。

(李莲英旧照)

慈禧活着的时候,监察御史朱一新就曾弹劾他,说他妄自尊大,收受贿赂,交通地方官员等等。甲午战争失败后,陕西道监察御史恩溥、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吏科给事中褚成博等人,在指责李鸿章的同时,也指责李莲英,说他干预朝政。

大臣们对李莲英的这些弹劾,最终都在慈禧的保护下不了了之。李莲英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依然当他的二品总管太监。

李莲英之所以多次化险为夷,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有慈禧的庇护。不过,在1908年慈禧去世以后,就没人庇护李莲英了。然而奇怪的是,这时候也没有任何一个大臣站出来弹劾李莲英。虽然说李莲英在为慈禧守孝百日后,就选择了退休。但是,弹劾一个退休了的人,这也是古代大臣们经常做的事情。而且,中国人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秋后算账”“吃进去的得吐出来”,为什么就没人找李莲英“秋后算账”呢?

尽管1966年,发掘李莲英墓的时候发现,李莲英棺材里只有一个头颅和一条辫子,没有躯干。这说明李莲英是非正常死亡,很大的可能是被暗杀。究竟他是被谁暗杀,这已经成为一个历史之谜。

如果李莲英真的被暗杀,而且是被当时的大臣们暗杀,这恰恰说明,那些大臣们想通过弹劾李莲英,把他扳倒的办法是做不到的,所以才采用这种这种极端的卑劣的办法。(当然了,也有一种说法是被革命党暗杀。革命党暗杀他,恐怕主要因为他是慈禧红人的缘故。)

(慈禧)

那么,李莲英都没有慈禧庇护了,大臣们为什么还把他扳不倒呢?

一、李莲英第一次受弹劾是被嫉妒所致。

李莲英一共遭遇过两次弹劾。一次李鸿章在建成北洋舰队后,请朝廷检阅。当时慈禧派光绪的父亲醇亲王去。醇亲王这个人,做事非常小心谨慎。他为了避免慈禧猜忌他,因此让慈禧把李莲英派给他一起去。醇亲王的意思,就是要接受慈禧的监督。也就是在这次检阅后,监察御史朱一新弹劾李莲英妄自尊大和收受贿赂。朱一新之所以说李莲英妄自尊大,其实是醇亲王造成的。因为醇亲王事事都把李莲英摆在重要的地位,因此给别人那种印象。

但事实上,李莲英非常明白自己的地位,他不但没有托大,而且还在醇亲王面前,始终保持奴才的样子,给醇亲王捧旱烟袋,亲自给醇亲王点烟等等。同时,李莲英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晚上的时候,闭门谢客,不见任何人。

当然了,这并不表明李莲英很廉洁,不受贿赂。据清史研究专家分析,李莲英在北京有专门的别墅,就是用来偷偷收贿赂的。只不过李莲英非常清醒,在检阅北洋舰队的时候,万众瞩目,他绝不会在那时候做那样的事。

所以,朱一新有点凭想当然说话,最后被慈禧贬职。

二、李莲英第二次被弹劾是代慈禧受过。

由于甲午战争失败,耗费巨资打造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因此大臣们愤怒地弹劾李鸿章,同时也弹劾李莲英。弹劾李莲英是说他很多事情,不经过皇太后,就代皇太后批复。

很明显,李莲英是绝对不敢代慈禧批复奏章的,大臣们也明白这一点。之所以那样说,无非是因为不敢批评慈禧,所以拿李莲英说事。好在慈禧对李莲英还比较仗义,说,都是我批复的,哪有代我批复的说法。这样也就把李莲英保护了下来了。

(光绪像)

三、李莲英做事谨慎不得罪人。

李莲英虽然当了太监总管,但是其政治X并不强,并没有把持朝政,或者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在各地收“干儿子”等等。他地位虽然很高,但在宫中也没什么架子。更重要的是,他并不主动参与慈禧和光绪的斗争。

在戊戌变法的过程中,他并没有完全站在慈禧那边,对维新派也多有讨好。这也造成戊戌变法后,慈禧对李莲英的态度变得有些冷淡。在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带着光绪西逃的时候,光绪晚上连被子都没得盖,也是李莲英及时发现,把自己的被子给了光绪。以至于后来光绪动情地说:“若无李安达(光绪对李莲英的尊称),我活不到今天。”

李莲英没有鲜明的政治态度,恰恰是古代皇权社会对一个太监的要求。这一点,也是李莲英没有受到更多攻击的原因之一。

四、李莲英已经退休不对人构成权力冲击。

慈禧去世后,李莲英就宣布退休。当他退休以后,实际上已经不对任何人构成权力冲击了。因此,没有人专门针对他。

同时,当时的掌权者是载沣,载沣本身没什么能力,再加上当时清X又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因此,没人再把注意力集中在李莲英身上。可以说,李莲英因此得以安全着陆。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

其他网友回答

【清末太监李莲英的那些事儿】

由于这几年清宫戏的泛滥,导致李莲英这个人物再一次红遍了中国,他上一次红是清末慈禧执政时期,李莲英其实本名不叫莲英,他原名叫李进喜,河北大城人,当年由于家境不好被父亲带着阉割了“那话儿”,成为了北京城太监圈里的一员,最初他并没有进宫,而是在某王爷府做伺候人的杂活,终于在某天时来运转,故宫里有老太监死掉,空出了缺来,他得以进入太监们梦寐以求的那座皇宫紫禁城,李莲英的奋斗史也着实不简单,他在X由一个默默无闻小太监竟然一跃成为大清朝内务府的总管太监,是和他聪明机灵有眼力见儿是分不开的,他靠着手上的绝活-梳头,成为了慈禧眼巴前最红的红人,并一直陪伴伺候慈禧左右,这一干就是五十多年,直到慈禧去世。

李莲英是个明白人,他能红,他能嘚瑟,他能呼风唤雨,全都是因为慈禧,没有了慈禧的李莲英便什么也不是,话说能到李莲英这个位置上的人,那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他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在伺候完慈禧的后事并且给慈禧守孝百日后,他选择了远离政治漩涡,离开紫禁城,他隐退了,但仅仅是过了三年,李莲英也追随慈禧而去,虔诚的去另外一个世界去伺候他的主子了,坊间有人说,李莲英到最后死,并不是善终,而是被人谋杀的,由于他在X呼风唤雨结下不少的梁子,其中就有一个叫小德张的太监,他以前是李莲英的手下,常年伺候隆裕皇后,由于慈禧的去世,让他看到了升职的曙光,他野心非常大,立志成为大清朝最厉害的太监,所以对以前的老领导李莲英痛下杀手,他雇人在李莲英拜祭慈禧的路上设下埋伏,将其杀死后把李莲英砍头,最后将头颅辗转卖给了李莲英的后人,后来在某个疯狂时期,李莲英的墓被挖开,考古队员惊奇的发现在李莲英的棺材内,竟然真的只有一颗头,这似乎验证了一些谣传…….

其他网友回答

提到“李莲英”这三个字,在被无数的影视和文学作品不断演绎后,早已经是深入人心,俨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太监之一。接下来,本着还原和尊重历史的态度,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传奇人生”,尤其是关注他如何能在慈禧过世后还能全身而退。

中国古代最早关于太监的记载,大致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基本上文明史出现后不久,太监就随之出现了。根据已出土的甲骨文记载,最早出现的太监通常都是一些战俘或者X,经阉割后才能为宫廷提供服务。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X制中央X国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从此以后,太监的重要性得到不断提升,已经不仅仅停留于伺候饮食起居和粗鄙杂务,开始被赋予了一些政治职能,比如署理公案、传达诏书和监督官员等。

刘邦在建立西汉前后,不断倚重于外戚集团的力量支持自己,终于导致了外戚集团的过分强大,更引发了日后的“吕后乱政”。为了重新夺回权力,刘氏皇族开始借助身边的太监,希望借由他们去X外戚。

在皇权和外戚的不断博弈中,太监见缝插针作为一股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汉时期,他们已经成为足以抗衡皇权和外戚的第三股力量,甚至影响到了皇位的更迭。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动荡不安,太监始终都没能“再现巅峰”,直到唐朝到来。李氏皇族对于太监的约束还算严格,始终都没有形成太大的势力,直到安史之乱的发生,他们终于趁乱崛起并且掌控了军权。

结束五代十国的乱局后,中国的历史终于进入两宋时期,实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高度繁荣。而且,开国皇帝赵匡胤历来就提防两类人,分别是武将和太监,以至于始终都没有形成势力,长期都是循规蹈矩。

元朝作为少数XX,始终都保留着自己本X的传统,所以宫廷内的太监数量非常有限。而且,这些数量不多的太监也大都来自于高丽和安南等属国,根本无法对朝政产生太大的影响力。

明朝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高度提防太监篡权,还将“内臣不得干政”作为祖训。不过,燕王朱棣在老爹驾崩后发动了靖难之役,之后开始提升太监的地位,终于到明英宗朱祁镇时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到明熹宗朱由校时出现了魏忠贤,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客观讲,作为少数XX,清朝对太监的管控还是非常严格的,其权势和地位自然不能与汉朝、唐朝和明朝同日而语。所以,李莲英能在清末时期混得风生水起,又能在慈禧太后过世以后全身而退,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李莲英出生于1848年11月,原名叫做李进喜,9岁时因为家中艰难而被迫净身入宫成为太监。当时,咸丰皇帝的后宫嫔妃众多,他因为自幼习得一手梳头本领而赢得了慈禧的青睐。

1860年,X无能的咸丰皇帝面对英法联军,竟然没羞没臊地以“外狩”为名逃到热河去避祸。而李莲英,也被懿贵妃慈禧带在身边,一同随驾侍奉左右。

咸丰皇帝驾崩后,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联手恭亲王奕訢发动了“辛酉X”,共同辅保同治帝登基后开始进行“垂帘听政”。作为身边的心腹太监,李莲英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成为仅次于安德海的“第二红人”。

安德海仰仗慈禧的宠信,凭借自己在辛酉X期间的通风报信,变得完全目中无人。在南下置办龙袍时,他因为一路招摇撞骗和聚敛钱财而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抓捕,立即就被慈安太后下旨处斩了。

安德海被处斩后,年仅22岁的李莲英终于熬出了头,正式接任了内廷大总管一职。他从小苦惯了也穷惯了,即便得势以后也没有嚣张跋扈,始终都拎得清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始终都摆得正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1886年,李莲英奉慈禧太后懿旨陪同醇亲王巡阅北洋水师,期间却不敢戴自己的二品顶戴。因为他深知,太监授二品属于违制之举,倘若不知天高地厚胡乱炫耀自己的殊荣,必定会招致安德海那样的下场。

很多人以为,李莲英就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势利小人。不过,笔者个人却认为他似乎并非完全如此,很多行为或许只是无可奈何的生存方法。

一次,慈禧太后在听完杨小楼的京剧后,当场就亲题一个“福”字作为赏赐,可却把偏旁“礻”写成了“衤”,所有人都尴尬至极。只有李莲英临阵不乱,他对杨小楼表示老佛爷赐福自然要比普通人多“一点”,轻松就化解了这场尴尬。

1908年11月15日,X中国几乎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寿终正寝,已经年逾60岁的李莲英瞬间就失去了靠山。很快,他将老太后历年来赏赐自己的各种珍宝都交了出来,还表示“这些都是皇家之物,绝不能流入到民间。奴才小心保存了几十年,现在诚心奉还给主子”。

李莲英的这一“壮举”,令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非常感动,加之还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因此,朝廷特旨准许他以二品的待遇出宫养老,还在北京近郊的一处偏僻之所定居安顿了下来。

1911年3月4日,就在大清帝国风雨飘摇之际,李莲英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终年64 岁。死前,他留下了“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的遗言,也算是对自己一生功过的总结。

关于李莲英的具体死因,虽然后世还存在一些不同声音,有人认为死于仇杀,有人认为死于鸦片,也有人认为死于劫杀。不论何种原因,清廷还是赏赐了1000两的祭奠银,又在恩济庄的太监墓地内专门为他建造了一座坟墓。@文史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