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书先散怀抱,说的是书法的心理准备工作(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

网友提问:

怎样理解书法里的“书者散也,欲书先怀抱”?

优质回答:

友好。问:怎么理解"书者散也",欲书先怀抱?个人认为,凡书法者都有一种散涣或者浪漫的一种情绪,时而出现了一些离书法较远的一些瑕想,杂念,思想不单纯,如果抱着这种心态去书法,可能造成失败。欲书先怀抱。意思是说在未书法之前,在心中先树立好书法之情,雄心十足,信心百倍做到心中有数,定神聚会书法。这种书法方式一般都比较稳妥。因为心注专一,必成定局。

其他网友回答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

解释:书者,书写。者,助词,无词意。散也,遣散。疏散,散发。也,助词,无词意。

欲书先散怀抱。书写前先把心里面的事情遣散。怀抱,内心,胸怀。

断句在文字中很重要。少一个标点符号,就令词意大变,让人无法理解。所以,在惜字如金的文言文中,一字之差,便风马牛不相及。你的题中少一个逗号,还少了一个‘散’,所以让人费解。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是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所作《笔论》中开头的二句话。大意是:‘作书写字,是情感的散发。要作书写字之前,先应放松情怀’。

蔡邕《笔论》全文也就一百来字。说的是写字时的心理因素。在写字时,应该把心里面的杂念放下。若是为其它事情所X,心里面在想着其它事,坐在书案前的只是一个躯壳,即便是最精良的笔墨纸砚,也难以写好。蔡邕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毛笔书法笔法的奠基人。由他创立的笔法X中,诞生了张芝、钟繇、王羲之等一大批的书写巨匠。他与堂谿典等人写定的《六经》文字,其中一部分由他书丹丹于石,立于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石碑始立之时,观看者的车马,塞满了街道。他曾在鸿都门前,看见仆役用恶帚在地上写字,其字别有韵致,受此启发,创造了‘飞白书’。笔画微微不满,神飞韵逸。飞白书现已经失传。

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中国书法,正因为书写的工具:毛笔的柔软,产生出来了千姿百态的意趣。

放下杂念,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刨无不善矣。

其他网友回答

东汉蔡邕云:“书者,散也!夫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作书。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是说每欲作书,需放下心中杂念无事缠身,才能静下心来专注体会书法之高精妙玄微。不然再好的笔墨也不易创作出绝佳的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