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什么身份的人可以自称寡人(古代君王为什么称自己是寡人)

网友提问:

春秋战国时期的君王为何自称“寡人”?

优质回答:

谦称,寡德之人的简称。

其他网友回答

我来回答。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礼记》中记载,诸侯见到天子,自称“臣某”或者“侯某”;与X百姓交谈时,自称为“寡人”。孔子的世孙孔颖达解释说,寡人的意思是说自己是寡德之人。所以说,寡人并非是指自己高处不胜寒,反而将位置摆得很低。

中国是礼仪之邦,周朝建立以后,以礼治国,人与人之间以礼相待,自谦更是一种美德。比方说普通人之间说自己时常称:在下、鄙人等等。

普通人如此,君王更是如此。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其实,表面上君王显得谦虚,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体现了XX的不可逾越,X君主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高贵和唯我独尊,用这些专属的称呼来偏引古代百姓、臣下认可自己,从而从心理、思想上控制人心,达到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