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怎么理解“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优质回答:
谢君相邀!
我就不掉文了,直接谈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1、以德报怨的是什么人?
通常说要以德报怨的人,无外乎两种人,一是真君子,二是伪君子!
真君子自不必说,怀慈悲之心,以教化度人,当尊重之!
伪君子的以德报怨,
不过是道貌岸然的伪装,作君子样,实小人心!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这种人是需要我们警惕、提防的。不然会被捅刀子的!
说完以德报怨,我们再来讨论一下何以报德?
2、何以报德,以德报德的一点小人心思
能以德报德,固然是好的!然而现实是:未必都能以德报德!
古时,重承诺,轻生死!看看现在呢?承诺像戏言,利益才是亲爹!这样的氛围下如何以德报德呢?
个人认为:我们改变不了的现实任它去,我们能做的就是守本心、做真我、坚守自己做人的准则!改变不了世界,先改变自己!
才浅言乱,勿怪,勿怪!
其他网友回答
每个人的品性各有不同,有人保守,有人张扬,有人好斗,有人忍让。
欺侮我的人,我一笑而过一再忍让,但我无处退步时,迎头痛击不惜把老命搭上。事后还以德,和以让。
欺我的人我碰过,一个另外的场所,他碰到的是其他人的死打,一再欺我的人也有过,他至今在监狱安享,有些事不必计较,也无须你迎头而上,那只是一段插曲,后面必有曙光。
过去的就是过去,生活永远在路上,不因咋天之不快去报今天他人之有殃,尽管他曾经伤害过我,还要考虑自己若处在此时之所想,尽管痛打落水狗来的痛快,毕竟不是所有人全部喜爱!
你种下的是恶因,收获的必然是苦果。每个人都不会一帆风顺,撒尿腿咬手的事又谁人没有有过?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我相信,很多骂孔子的人要尴尬了,孔子不愧为伟大的思想家,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以德报怨”为道家的观点,有人问孔子,这样做行吗?孔子发表了一番很有逻辑的话,他说,别人对不起我,我对他好,那人家对我好,我又该怎样报答呢?下面回答了自己的看法,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主张,直道而行,恩怨分明,要明辨是非。
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才懒得理你呢?别人问孔子,怎样治国?孔子就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都是平等关系,意思是要各尽各的责任。他多次强调,君使臣以敬,臣对君以忠。他本来是鲁国的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为鲁公沉迷于齐国馈赠的女乐,行祭礼的时候,又不分祭肉,孔子认为,鲁公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就撂挑子,不干了,这才有了周游列国的故事。你看,孔子是多么的爱憎分明!你对我不好,我就不干了。孔子视功名如浮云,他爱的是他的思想。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也是这样,美国对我们的新闻记者百般刁难,不一视同仁,我们也一样,以直报怨,以牙还牙,对美国的记者做出对等的措施。在贸易方面,美国针对我国的进口物品征收关税,我们会做出对等的制裁,绝不姑息迁就。很多时候,让步就是纵容恶行。
那么,问题来了。道家的“以德报怨”,佛家的“唾面自干”就不对吗?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断章取义,仅仅摘出书中的几句话就奉为金科玉律,这叫死守教条。还是X厉害,他提出了全面看问题的辩证法,实际上还是逃不出《易经》的手掌心,任何问题都是一个时与位的问题,世上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老氏在《道德经》提出“以德报怨”,讲的是一个人如何立身X,才能壮大自己,要从小事做起,从容易处着手,把握一个“渐”字。任何帝王的初期阶段,都是以德报怨,广布恩德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时,小心服侍吴王,唯夫差马头是瞻。汉高祖刘邦年轻时,雍齿很轻视他,多次背叛他,刘邦并没有计较。曹操是更胜一筹,张绣是杀害长子曹昂,爱将典韦的仇人,但投降过来后,仍封他为大将军。这都是典型的以德报怨,如果你没有雅量,谁还敢亲服。如果你想干一番事业,适当的以德报怨,就能化敌为友。
“唾面自干”和西方的有人打你左脸,把右脸也迎上去。讲的是面对屈辱时“忍耐”的功夫。也并不是一点道理没有。这里讲一个笑话。唐朝的娄师德在京城权倾朝野,他弟弟外任代州太守时,去找他辞行,他就告诫弟弟,要“唾面自干”,他弟弟说,自己擦干行吗?娄师德说,这样做并不好,自己擦掉,还是违其怨,给人家难堪啊!咱们家世显赫,有一丝傲慢,人家会说,靠世家的势力欺负人。他的弟弟说,我懂了,就让他在脸上自己干喽。
就拿现在的扶贫来说,有些本来就心智不成熟,有领导去找他,他正在麻将场,下不来,还骂骂咧咧,支吾着说,我不在家,一会回。这时候,领导也不会拂袖而去,能和他一般见识吗?
总之来说,该怎么做,那要看实际情况了,不必拘泥流俗。
其他网友回答
可以借用三国法正的一句话来理解:滴水之恩,X相报;睚眦之怨,无不报复。
以德报怨是谁提出来的?X。《道德经》说:大小多小,报怨以德。
为什么要以直报怨?因为以德报德,才会劝勉大家去行善,这样会有回报;以直报怨,才会阻止大家去行恶,因为迟早会有报应的。如果是以德报怨,那么大家行起恶来,毫无压力,反正大家都会原谅自己。
孔子并不支持后世喜欢的“以德报怨”,孔子认为,如果对别人的仇怨都报之以恩德,那么又怎么去报答别人的恩德呢?
事实上,孔子是一个主张公平交换的人。以子路受牛和子贡让金两则故事为例,可以清晰地看到孔子的观念。
子路曾经救起一名落水的人,那人感谢他,送给子路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对此行为很赞成,他认为从此鲁国的人都会愿意去救助他人了,因为有利可图。
子贡曾经在国外赎了一个沦为X的鲁国人,按照鲁国法律,赎人是可以报销的。土豪的子贡,不屑于去领取这点赔偿金。孔子严厉批评了这种行为,认为从此鲁国的人不会再去赎人了。因为只要他赎人后去领取赔偿金,别人就会拿他跟子贡做对比,然后诋毁他嘲笑他。
可见,孔子对于无私奉献和拾金不昧并不感冒,他赞成的是给予适当的好处,不然,谁还去白出力呢?这也是我们近来的法律在改正的地方,捡到东西允许拿价值10%左右的回报。不然,大家干脆视而不见,或者捡了就扔了,这样对遗失者的损害会更大。
其他网友回答
「以德報怨,何如?」或人所稱,今見X書。德,謂恩惠也。子曰:「何以報德?言於其所怨,既以德報之矣;則人之有德於我者,又將何以報之乎?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於其所怨者,愛憎取舍,一以至公而無私,所謂直也。於其所德者,則必以德報之,不可忘也。或人之言,可謂厚矣。然以聖人之言觀之,則見其出於有意之私,而怨德之報皆不得其平也。必如夫子之言,然後二者之報各得其所。然怨有不讎,而德無不報,則又未嘗不厚也。此章之言,明白簡約,而其指意曲折反復。如造化之簡易易知,而微妙無窮,學者所宜詳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