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的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隶书的象形性)

网友提问:

象形和不象形在隶书有什么体现?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

隶书是从篆书过渡而来的,篆书中还大量使用象形符号,有些字还带有甲骨文的意味。所以,隶书、尤其是东汉以前的古隶和简牍,很多字还带有象形特征。

一、在隶书分作中可以加入简牍的笔法和写法

按照一般的书法创作规则,在后来的书体中可以加入以前的书体,但产生更早的书体中却不可以加入后来的书体。比如,在创作楷书作品时,可以加入隶书元素,但创作隶书作品却不可用楷法。

由此,在隶书作品中,可以适当加入简牍和古隶的笔法,也就是使用一些象形字的成分。比如,有些隶书作品在写“水”字时,多喜欢写成象形的水,如下图:

二、在隶书作品中加入的象形字,多是一些实物的名称单字

最初的象形文字其实就是一些简单的代表实物的图画,后来逐渐增加的表达复杂意思的字则是这些象形的符号化累加。所以,象形文字其实是简单的实物,比如“日、月、水、光”等,其他复杂一些的字则最好不要在隶书中象形化。

其他网友回答

上周去国家典籍博物馆看了一个“文字之旅”的展览,整理成了文字版,讲述了文字的前世今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前言

文字的诞生,是人类由蒙昧步入文明的标志。汉字的发明,是中华X的智慧创造的结晶。

汉字,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也是唯一仍在使用的文字。文字是华夏文化的载体,联结中华X的纽带。没有汉字,就没有统一的中国和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汉字,博大精深,具有既能表音,又能表形、表意和超时空的强大功能。汉字的创造,体现了中国先民审视大千世界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汉字的发展,积淀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记录着历史演进的轨迹,展示着文明进步的宏伟画卷。

汉字,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她不仅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明珠。

一、汉字的起源

1.原始记事方法

为弥补语言的不足,中国先民创造出八卦、结绳、刻契等古代记事方法。

【八卦】

古代中国人创造的八种图形,由符号“―”和“― ―”组成,分别代表不同的事物,八卦是一种原始的记事符号,后来被专用于占卜。

【结绳】

在绳子上打不同的结,用来表示数量或其他事情。世界上许多X在文字产生前都曾使用过这种记事方法。

【刻契】

在竹、木板上刻些记号,用来帮助记忆、表示数量或作为依据。

2.图画符号

当图画的线条越画越简单,并能表示一定的意义,还能读出音时,就成了图画文字。

在文字产生前,原始人常使用图画来帮助记忆传递信息。

3.仓颉造字

相传上古皇帝时,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景物创造了汉字。

仓颉造字只是传说,汉字不可能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但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仓颉可能是对汉字进行整理和规范的第一人。

二、汉字的创造

1.许慎与《说文解字》

汉字的“字”,其形为一个小儿站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其意为:把一个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仪式,希望他能承担起沟通祖先和未来的使命。

汉字是如何造的?最初,每个中国先民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造字,但在使用、流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统一的造字方法。在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一书中,总结了造汉字的六种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1.象形字

象形字就像一幅图画,它用直接描绘事物形状的方法来表示事物,是最古老、最直接、最明白的造字方法。

2.指事字

指事字是表现事物的局部,或一些抽象事物的造字方法。

3.会意字

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或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意思的造字法。

4.形声字

形声字由表音的声旁和表意的形旁组成。它满足了人们造字的愿望,继而成为汉字发展的主流。

三、汉字的演变

1.最古老的汉字:甲骨文

商代的甲骨文是我们迄今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笔画线条瘦劲,粗细大小不一,构形书写较为随意,只有少数卜人与史官使用。

2.吉金文字:金文

金文又称钟鼎文,最早见于商代,盛行于西周。笔画X凝重,大小比例匀称,象形性比甲骨文有所降低,是当时的正规字体。

3.百花齐放的战国文字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以“战国七雄”最强。西方有秦,东方有楚、齐、燕、赵、魏、韩。秦国文字与西周以来的金文一脉相承,较为严谨规范。

东方六国则各自为政,文字亦X发展。各国文字地域特征明显,在结构与风格上存在许多差异。笔画随意简化,异体字大量出现。

4.汉字的统一:小篆

公元前2X,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丞相X的建议,施行“书同文”的政策,创立了全国通行的标准字体——小篆。小篆以大篆为基础简化而成,使汉字的轮廓、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

5.古今汉字的分水岭:隶书

隶书是由小篆简化而来的俗书体,字形扁方,笔画平直,更加便于书写使用。隶书创立于秦代,在汉代成为官方的正式字体,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

6.汉字的楷模:楷书

楷书始于东汉末年,魏晋时期,出现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魏碑体。此后,汉字在结构上更加方正严整,笔画上更加平直遒劲。唐代正式使用“楷书”之名,即字体的楷模之意。直到今天,我们仍把楷书作为汉字的标准字体。

7.龙飞凤舞的草书

汉代在隶书的基础上又演变出了便于快速书写的草书。草书分为章草、今草与狂草三种。

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深受东汉章帝喜爱,虽有连笔,但仍字字独立。今草相传为东汉张芝所创,脱去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痕迹,已具有楷书笔势。上下字呼应贯通,书写一气呵成。唐代张旭、怀素等人的狂草放纵恣肆,笔画极尽省简,连绵回绕,形成“一笔书”。狂草难以辨认,没有实用价值,成为纯粹欣赏的艺术品。

8.行云流水的行书

行书流行于魏晋,介于楷书、草书之间,是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书体,也是手写体中应用最广泛的字体。

9.简化字

汉字的演变史,实际上也是简化复杂字形的历史。自古以来,除X颁文、考试等正式场合外,民间用字大多使用简化字。新中国成立后,X推行简化汉字,将汉字整理规范,化繁为简,以便使用与掌握。

四、汉字的流传

1.汉字的书写

【笔】

在文字刚刚出现的上古时期,人们使用利器刻划记事,或以竹笔醮漆而书。春秋战国时期,毛笔成为普遍应用的汉字书写工具,一直流传至今。毛笔的笔头用动物毛加工制成,柔软X,可以随心所欲地写出粗细不同的笔画。

【墨】

早在新时期时代,人们就已经使用石墨、炭黑、矿石等物质作为颜料。汉代人流行造墨,墨锭需要加水研磨,用笔醮取书写。直至清末民初,又产生了使用更加方便易于存储的墨汁。

【砚】

研墨、调墨的工具。多为石制,也有用陶、瓦、玉、砖、铁、铜、银等制成。现存最早专供书写使用的实物砚是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砚。

2.汉字的载体

在纸发明前,汉字的载体多种多样。原始汉字出现在陶器上。商周时期,汉字开始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并大量铸刻于青铜器,青铜器铭文到西周发展成为记录当时社会重大史实的历史文献,不仅内容广泛,字数也大为增多。此外,汉字还镌刻书写在玉石、竹木简牍、缣帛等材料上。各种载体特性各异,适宜承载的文字内容也不尽相同。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总结前人造纸经验,以树皮、麻头、旧布等为原料,造成“蔡侯纸”。从此,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纸的发明为汉字提供了最佳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书法、绘画、书籍等多种文化的发展。直至今天,纸仍是世界文化保存与传播所依赖的重要文字载体。

3.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拼写X标准语的拼音方案,以北京语音系统作为语音标准。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并批准公布推行。

4.汉字的影响

在古代的日本、X半岛、越南、琉球X岛等。汉字曾是这些国家的正式书文,形成了一个汉字文化圈。日文、韩文、西夏文、女真文字、契丹文字、满文等文字的创造都受到汉字的深刻影响。

5.汉字与典籍

汉字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是中华X的智慧结晶。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史中,我X存了大量用汉字书写的文献典籍。这些典籍镌刻着中国之精神、X之灵魂、蕴藏着中华X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