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7岁小孩玩的游戏(7岁男孩玩的游戏)

网友提问:

7岁的孩子,玩了3个小时电子游戏,能揍吗?

优质回答:

能揍,不过该揍的是这个7岁孩子的父母。

错不在孩子身上,多半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孩子只有在与现实生活的链接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才会沉迷于电子游戏。

其一,父母的陪伴不到位,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够。

小孩子都是非常喜欢和父母一起玩的,如果父母愿意花时间、全身心的地陪孩子玩,没有哪个孩子会放不下手机。如果父母为了自己省心,或者因为太累,而总是选择用手机来看孩子,那么,孩子自然很快就会被手机吸引。

现实生活中的陪伴与关注不够,孩子就会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求,并且从中获得归属感、价值感与成就感。

其二,没有订立相应的规则。

这一代孩子就出生在一个电子世界,让他们完全与手机隔离是不可能的,那么,父母就要在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订立合理有效的规则,也可以让孩子来参与规则的制定,比如,每天什么时间看,看多长时间。让孩子遵守规则,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也要制定奖惩措施,做的好如何奖励,做的不好如何惩罚。

另外,还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用共情的方式理解孩子,对孩子说:“游戏是不是很好玩,你一定控制不住地想玩,是吗?但是,你应该有自控力,如果没有自控力会怎么样?”孩子可能会说,眼睛会近视,会影响学习等等,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问题来引导孩子思考,帮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其三,父母没有做好榜样。

在规则中规定不应该看手机的时间,试着给孩子提供一个没有手机的世界。父母在家的时候尽量不要看手机,或者可以把手机藏起来。

许多父母以为把手机藏起来,孩子可能会大哭大闹、纠缠不休,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担心,但是,我试着把手机藏起来之后,孩子居然出奇地理性与平静,没有手机看,他自然就去看书,或者做手工等等自己喜欢事情。孩子其实也知道看手机不好,但是又缺乏自控力,如果父母能够做到有效的监督,孩子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会好好配合的。

所以,孩子连续看3个小时的手机,不应该揍孩子,发现问题正是改变的开始,父母需要及时进行反思,看看你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家庭环境是不是出了问题,如果能够给到孩子足够的陪伴与关注,再订立相应的规则,且做好榜样,相信孩子是可以做到自控的。

-END-

其他网友回答

孩子该不该打,要问的是父母或监护人。表面上是孩子的错误,实际上是家长的问题。因为家长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其他网友回答

您好:我是豪哥妈妈,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 孩子玩3个小时的电子游戏,对他的身体是有很大伤害的,我们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加以引导,而不是简单的使用暴力解决。 首先,我们需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在孩子面前经常玩手机,不要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在他们身上,多陪伴鼓励他们。 其次,要多了解孩子的内心。平时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玩游戏的初衷。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在陪伴孩子的同时,做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转移他们对游戏的注意力。 总之,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简单的采取暴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反而会让他们的心理扭曲,那样得不偿失!

其他网友回答

可能接下来的话,会让你很气愤,不过没关系,希望你能得到一些启发。

曾经有人说过,孩子是父母的复印纸,原件有问题,总希望复印好的文件,你觉得可能吗?

道理是一样的,孩子淘气的时候,第一需要想的,就是我们作为父母有哪些遗漏,有哪些地方真的没有顾及到,尤其是疫情当下,很多大人都无聊,更别说小孩,可是正是这个时候,才真正的体现做父母的责任,多点引导,多点亲子教育,更重要的是多点陪伴。

现在网络发达,什么亲子教育?如何促进孩子智力开发?如何打破无聊,做点有意义的事?太多太多经典案例。

七岁的孩子,基本上人格在6岁以前已经定型,接下来会遇到叛逆期,青春期,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有时反而适得其反。

多点陪伴,多点沟通,家庭中找一个跟他比较近的亲人正面沟通一下,多点引导,全家配合监督,我想用不了多久时间就可以改善长久玩手机。

可以分享一个方法,商量加转移注意力

例如:玩游戏可以,只要你寒假作业一做完,爸爸允许给你玩20分钟,但是20分钟之后,爸爸要带你去一直想去的恐龙馆,你说好不好?

我想他会很高兴的答应你。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

问题的关键是7岁的孩子怎么会玩游戏那么久?玩游戏时间过长后父母生发出惩罚的手段“打”。能解决问题吗?

所以,这里面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怎么有效陪伴孩子和管理孩子的业余生活。孩子生活里写完作业,觉得无聊,他们就不自觉寻找打发无聊时间的事情。受周围环境影响,看到手机里有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搞笑视屏,本能就会吸引。

所以,(1)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作息和玩手机的时间规则等。比如你是每天玩45分钟休息,然后天天可以玩还是一天玩三小时,一周没得玩。让他自己选择给他自主感,孩子聪明,会选择。同时他们在选择中也学会自我约束。这样的延迟满足,还能锻炼他们的大脑。(2)父母要有监督作用,孩子玩游戏有时一不小心就忘了时间,专注其中。父母可以提前10分钟提醒,给孩子有个缓冲,提前告知,孩子心理上也有准备。不至于要收手机就手手机,孩子还有小收尾没结束,心理有个未完成的仪式,孩子不开新闻,有时容易起冲突。

其二,如何真正和有效的教育孩子。

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一次我女儿一年级时候看动画片,说好一集结束不看的。又嚷嚷着还要再看一会电视。说求求妈妈了,再看一会,就这次!你信吗?!各位在听得家长信吗?我说,不行。然后就在家里生气,跑自己房间把自己的玩具扔到地上。我就在那儿狠狠的看着她,于是我就说,你再闹我就打你了。这孩真挑战我的极限了。她竟然把桌上的硬硬的玩具扔地上了。于是我就打了她X。我说我对我的女儿高要求但又温暖人心,我一直在哪儿关注他。12岁之前的孩子给到足够的关注就行,12岁以前的孩子是关注不一定关心,12岁以后是一定是关心但不一定是关注。

所以12岁之前我是一直看着她,她一会蹬蹬腿,一会嘟嘟脚,一会哭,一会儿就偷偷看我一下。孩子在这个时候真的有一种跟我玩命的感觉。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这种感觉,我当时我就体会到教育是在用生命影响生命,你是在用规则限定她,她却在用生命和你对抗。有很多家长会受不了,就会妥协再看10分钟。你有了第一次10分钟,明天你得20分钟,后天你得30分钟。以后你会发现孩子成网瘾了。我女儿每做一次错误的决定就会看我一眼,我都会温暖看着她,伸手给她;她又把头转过去,又看我一会,后来她终于跑过来让我抱,并且哇的大哭一声。在这一刻,我的孩子学会了规则。学会什么叫敬畏之心。

因为我知道,所有规则,将来会引申为社会的法律,如果我们没有建立规则,未来也就没有法律的意识。现在我不用这种方式坚守,孩子将来可能会被社会用法律的方式帮她学会去坚守,到时她付出的代价就不是站在这儿哭了。换句话说,孩子触发规则问题父母恰当惩罚比如打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不是规则问题,父母看不爽孩子宣泄情绪,那做父母的就要自己学习,怎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了。

其三,能打孩子吗?

0-3岁坚决不能打!6-12岁孩子尽可能不打,尽可能少打。为什么了?因为6-12,孩子的行为自我开始走到一定阶段,心理自我逐渐萌发,逐步建立一个理想中的我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研究发现,如果还继续打的话结果是促成12岁以后的孩子心理自我出现问题,孩子得抑郁,强迫,焦虑的比例比较高。(兰红近10年的个案发现也发现小学阶段被父母暴力打骂过的孩子进入初中后抑郁焦虑比例比较高。)同时会促使12岁以后的青少年犯罪。

因为6-12,孩子的行为自我开始走到一定阶段,心理自我逐渐萌发,逐步建立一个理想中的我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所以,6-12岁孩子尽可能少打,尽可能不打。研究发现,

综上,手机现象,人们看到的是孩子不思进取、意志消沉,看不到的是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的潜能,以及他们攻击性的压抑。手机上瘾孩子,是本可以成为卓越的人,可惜暂时只能算虚拟世界的卓越者。他们过度依赖网游,表明他们有过剩的精力需要释放,但是以消极速成的方式,在表达他们成就梦想的迷茫,在用扮演虚拟英雄、掌控者的幻想,逃避现实的麻烦或挫败。父母需要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去帮助孩子管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