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和白起(白起和王翦是同时期的人吗)

网友提问:

与白起王翦同称秦国三大名将的司马错,为何一直名声不显?

优质回答:

因为司马迁没有给他列传。

司马错的大部分事迹出现在《张仪列传》中,他和张仪的那段辩论非常精彩。他对秦国有三大功绩,一是灭蜀,三是攻河内,三是攻楚。

张仪是个纯粹的辩士,最擅长做PPT骗融资,空手套白狼,创造原本不存在的市场,所谓“合纵”“连横”根本没有存在必要。有了“合纵”,才有“连横”的市场;有“连横”的存在,合纵才能存活下去。这是张仪和苏秦自导自演的一场大戏。

对于是否灭蜀,张仪是存在私心的。秦国强大了,就没有了“连横”的必要,所以他一个劲撺掇秦王向东用兵,结果被司马错狠狠打脸。

司马错请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X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请论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谓危也。不如伐蜀完。”王从错计,起兵伐蜀。十月取之。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蜀地对于秦国的意义就不必多说了。首先是地盘扩大了一倍有余;其次是获得了能与关中比肩的产粮基地;再次是占据了长江上游,对楚国形成碾压之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强秦之势”。后来的刘邦走的也是这条路子,诸葛亮的设想也是如此,可惜迟迟未能打进关中。

攻河内

与白起打下了魏国六十一座城池;二攻河内,迫使魏国献出安邑。

安邑是什么地方,今天的运城盐湖区,盛产食盐,曾经魏国的都城。

盐是什么?盐是生产力,是货币,是国家用于征收民税最好的媒介。掌握了盐,就等于掌握了天下X。

这么重要的地方,是司马错打下来的。

战国时代,产盐的地方有三个,一个是齐国,一个是安邑,再有一个是巴州。

天下三大产盐地秦得其二,都是司马错打下来的。

六十一座城池加起来都比不上一个安邑。

再说说攻楚。

司马错从蜀攻楚,按一般人的思路是打造战船,沿长江而下进攻荆州,或沿长江南岸进军。这条路好走却难打,楚人只需在宜昌堵住口子即可,起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可参考三国时的夷陵之战。

司马错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从蜀地走黔中进攻湘西。这条路是后来红军走过的,只不过方向正好相反。路有多难走不必说了,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到现在还没发展起来,何况还是两千多年前的战国,那可是真正的荒蛮烟瘴之地。

感受一下黔中的大山。

古代军队不比现在的人民子弟兵,靠着坚定的信仰吃草根树皮也能保持战斗力,在古代粮食就是生命线,断粮一天军队就要哗变。把几万人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是个技术活,一天走多少,多会儿走多会儿停,在哪里宿营,在哪里补给,怎样保证士兵不掉队,疫病爆发了怎么办,士气低落怎么办,这些都是主将要考虑的问题。

拿破仑说过“战争就是行军”擅长行军的,一定擅长打仗。红军第1师第1团一昼夜行军110公里抢占安顺场,38军113师14小时急进70多公里抢占三所里,指挥这种部队的人,能是草包吗?司马错就是这样的将领,他不但带着军队走了出来,还打了一场漂亮仗。楚人完全没有想到秦人会从这里出来,他们的主力全在汉水一带布防,后背完全暴露在司马错剑下,吓得楚人献出了上庸和江汉平原。

此战后司马错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可能是突然病故了,否则秦王不可能在这种局势下接受楚国的求和,又退还了司马错攻下的黔中。

我们总结一下他的战果:灭蜀,为秦国拓地一倍有余;攻魏,夺城六十一座,魏国献安邑求和;攻楚,夺黔中,楚献上庸与江汉求和。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太史公没有为这位不世出的名将列传,导致名气还不如耍嘴皮子的张仪。张仪有什么功绩?诈楚就是他的高光点了,但是没能为秦国争取来实际的利益,还使秦失信于天下,楚人无不怨秦。后来楚人复国,打的正是楚怀王旗号。

其他网友回答

司马错,同样战功显赫!在张仪的反对下坚持进川灭蜀,不仅仅是为大秦开拓了近一倍的疆土,更重要的是X之国的纳入,使秦国再无后顾之忧,物产极为丰富,在白起的长平之战中,说没有川蜀的粮草供应,恐怕赢不了!

不是司马错名声不显赫,而是前有商鞅,后有白起王翦父子,而同期又有张仪,他们的事迹或许让人更能够大写特写。

司马错的事迹只是没人能挖掘,比如宣太后,太后之祖,如果没人写一样大家不熟!

所以关键在于有没有人宣传!或者你有没有关注那一时期。再问一句:秦始皇灭国大战中你知道是哪位将军开启灭国先河?灭的哪国吗?

王翦父子灭了几国?蒙恬是如何死的?

力排张仪,坚持灭蜀,这种远见,非一般将军可为!就光这一点,就得万古流传!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回答提问,司马错名声不显有可能有两点:一是因为他主持的几次大战规模都不算大,没有大规模的人头杀伤战功,早知道秦过一向是以人头算战功的,司马错平蜀川纳蜀地虽功在社稷,但是真正的人头军功却并不显著,这是军功评定存在的缺陷;

二是因为司马错没有遇到真正有分量的对手,白起的对手都很强大,之前的不必说,到了与赵国对决的巅峰之战,对手老将廉颇早已是天下公认的名将,就算是那个所谓纸上谈兵的赵括,如果碰上的不是白起的话,那中国的历史真的有可能被改写!

王翦主持的是灭国之战,声势浩大军功卓绝,而且还有后期楚国项燕这等名将为对手,想不显声名都难!

平心而论,司马错更像是秦国发展道路上的基石,蜀川的富庶给秦国大大地增强了国力,他的功劳在某种意义上不比白起王翦低哦!

附图,祝大家新年快乐!!

其他网友回答

名气被张仪的舌头盖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