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的影响力(唢呐的主要特征)

网友提问:

唢呐的表现力为什么那么强?唢呐谁发明的?

优质回答:

小小唢呐,深厚文化。作为民间最受欢迎的乐器,唢呐之名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吹出来的。

唢呐分小唢呐,中唢呐,大唢呐等多种,且艺人往往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进,创作出更多形式。切题浅谈下唢呐表现力和发展文化。

唢呐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一鸟进林,百鸟压音”,比作乐器,唢呐就是前面那“鸟”。唢呐表现力极强,情感表现透彻细腻,丰富多变。高亢如呐喊,低转如呜咽;明快清亮,喜庆欢乐又或如晨鸟婉转而鸣……

即便用在传统戏曲中,依然可以酣畅淋漓。

唢呐另有一独特的表现魅力。相比其他乐器,演奏者本身也有很大发挥余地。人乐结合灵活:明快曲调配上欢快舞蹈;苍凉时,演奏者如仰天呐喊…

演奏者可据需要临场发挥,比如民间演奏时响应观众要求,吹出各种花样,往往伴以丰富情绪和肢体语言,甚至对乐器进行改进。

徐克导演的《新龙门客栈》:塞外风起,荒漠大战,那段配乐唢呐独奏,极大的提高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我想很多观众都有印象。当然,要说唢呐名曲当属《百鸟朝凤》了。

唢呐淳朴,喜闻乐见,又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以唢呐在民间有着独特魅力,民间红白喜事常常见到唢呐的身影。唢呐在民间是无可替代的。

唢呐的起源和发展

唢呐在中国民俗乐器中独树一帜的存在,其实它最初源自阿拉伯和波斯一带。

据说,唢呐在公元3世纪时由波斯人发明。西晋时,X拜城克孜尔石窟的壁画已出现吹奏唢呐的形象。中原地区出现唢呐是在金、元时期,当时称“锁呐”“销呐”“苏尔奈”“锁奈”等。

明代时,唢呐开始流行,并用于军队行军乐,后民间慢慢流行起来。清朝,无论宫廷或民间,唢呐都成为一种喜闻乐见的音乐表现形式。唢呐在清朝达到繁荣,并与舞蹈相结合,可谓雅俗共赏。

唢呐,老百姓又俗称喇叭,是中国极具魅力的淳朴的传统乐器,无论情感或形式都极富表现力。我们当保护、宣传,并传承发展下去。

其他网友回答

唢呐表现力很强,但相对来说只适合表达比较外向夸张的情绪,细腻唯美内敛的就不太适合了,所以比较民俗,最适合婚丧嫁娶秧歌戏曲,再就是单旋律乐器演奏不了和弦,这就不能像钢琴吉他那样演奏丰富的和声表达更复杂的情感,乐器之X是不够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感觉应该把唢呐定为国粹!

唢呐表现力很强,但相对来说只适合表达比较外向夸张的情绪,细腻唯美内敛的就不太适合了,所以比较民俗,最适合婚丧嫁娶秧歌戏曲,再就是单旋律乐器演奏不了和弦,这就不能像钢琴吉他那样演奏丰富的和声表达更复杂的情感,乐器之X是不够的

其他网友回答

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诺Surnā的音译。

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X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

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中国中原地区。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唢呐已在我国普遍应用。

明代武将戚继光(1527~1587)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

较详细的记载见于明王圻编《三才图会》(1607年刊):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军中之乐也。

今民间多用之。

明朝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仕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

传说明代宗室朱载在唢呐八音孔的基础上研制出眼管子,为中国X管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说他曾在九峰寺创建金鼓会,每逢农历九月二十三,各地的唢呐班都要在这里聚会。明末清初时有同乐会、贾家班,清至民国时有麻金班、毛旦班、银河班等唢呐演奏组织,在当地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