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会是孙权杀的吗(孙策竟是被孙权所杀?为什么会这样说?)

网友提问:

孙策会是孙权杀的吗?

优质回答:

最近我在写作《史上男女那点事儿—江南大小乔》,有感于英雄早逝,美人命薄,对孙策之死特别关注。为此,查阅了相关的历史资料,对题主这个问题,做一个粗糙的回答,以期与友友们交流。

根据我的理解,我认为对于历史资料需要自己再思考、再感悟,但不必过于解读。对于孙策之死,史料记载的已经非常清楚,与孙权没有任何关系。

01

据《江表传》记载:

原吴郡太守许贡上表汉献帝,说孙策骁勇善战,如果放任其发展,势力会逐步扩大,将来不好约束。应该召其回京师,限制使用,免生后患。

此表被孙策驿吏截获,孙策便招来许贡对质。许贡否认此事,于是孙策下令将其绞杀。

许贡的门客为了替他报仇,就潜藏下来,伺机刺杀孙策。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他骑着一匹精骏宝马奔驰在前,扈从骑兵被远远甩在后面。忽然间遇到三人,孙策询问之际,一人突放冷箭,孙策猝不及防,被射中面颊。

孙策的扈从赶来,一起诛杀了刺客,将孙策抢救回营。

由于伤势过重,孙策不治身亡。

02

孙策被刺身亡,绝非偶然。

孙策喜欢单身出行,从不设防。

当时,曹操与袁绍对峙官渡,孙策欲趁机渡江北上,袭取许都。曹操的将士们听到这一消息,都十分惊恐。

谋士郭嘉却说:“孙策这人做事轻率鲁莽,自恃武力而不做近身防备。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江东豪杰,寻找他复仇的人不在少数。他虽拥兵百万,但如果有刺客X,他就只不过是一人之敌而已。“

而且郭嘉断言,孙策必死于刺客之手。

诚如郭嘉所料,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许贡原为吴郡都尉,盛宪因病离任后接任吴郡太守。

兴平二年(195年),孙策脱离袁术,自己经略江东。先灭掉了扬州刺史刘繇,后平定丹阳郡、吴郡。吴郡太守许贡被孙策击败后投奔了山贼严X。

许贡失势后,积极寻找机会欲夺回吴郡。于是上表许都,建议朝廷召回孙策。不料为孙策得知被诛杀。

许贡门客得到机会,刺死孙策,替许贡报了仇。

如许贡之人不在少数。

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

孙策自恃骁勇,东征西讨,杀戮过重,不施仁德怀柔,导致江东豪强世族和原有官僚故吏强烈反感,寻机复仇的大有人在。

加之,疏于防范,遇刺身亡,并非偶然。不死于许贡门客之手,也会死于其他人之手。郭嘉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预言,绝非天神大仙,是基于江东混乱局势及孙策的X方式得出的判断。是在情理之中。

03

孙策中箭后,自知不久于人世。便找来张昭等人,托以后事。

《张昭传》记载:孙策担心孙权不能胜任,把孙权托付给张昭,说“如果孙权不能胜任,请先生取代他的位置。在实在无法保守住江东的时候,先生您才可以漫步返回江北,无需挂牵。”

此时,张昭等人属意孙策三弟孙翊,希望由他继承孙策的职位。

但孙策还是力排众议,叫来孙权,亲自给他配上印绶,并说;“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纵横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

此时孙权年仅一十九岁。

04

从上面介绍的情况来看,孙权不可能参与谋杀孙策,其理由有二:

其一,江东局势并不平稳,豪强故吏虽一时屈从于孙氏集团的X,表面顺服,其实暗流汹涌,伺机报复。孙策被刺身亡,就是例证。

在这种情势下,如果作为统帅的“小霸王”孙策被杀,对于孙氏集团的利益十分不利,孙权不敢贸然做此下策之事。

其二,只有孙策一人看好孙权,其他众人并不支持他。

孙策认为孙权的长处在于举贤任能,能使其各尽其心,这理应得到众人的支持才是。而恰恰相反,张昭等人并不看好孙权,而是看好其三弟孙翊。

在之后的重大问题上,就足以证明,张昭等人依然没有坚决的站在孙权一边。

曹操攻占邺城之后,X孙权把儿子送到许都作为人质。孙权本意不想如此,但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只有周瑜坚定地支持孙权不要送人质到许都,以免受制于人。

赤壁大战之前,张昭等人力主求和,只有孙权、鲁肃力主对抗。

从此看来,孙权在孙策死前死后都不能有绝对的能力,摆平孙氏原有的部将和臣属。

外部局势险恶,内部得不到支持,孙权有再大的X也不敢去谋害其兄孙策。

否则,不仅自己不能X,而且还可能导致孙氏集团既得利益的丧失。

”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这种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是孙权所为,必将导致孙氏集团内讧。即便孙权有天大的本事,恐怕也无法避免孙氏覆灭的命运。

坚定支持孙权的就一个周瑜,而这个周瑜恰恰是孙策的铁哥们。周瑜忠诚的是孙氏集团,而非孙权一人。如果孙权有非分之想,恐怕第一个饶不了他的就是周瑜。

无论如何,孙权不敢把宝押在孙策的老基友周瑜身上。

总而言之,孙权不可能参与谋杀孙策,这件事不必过于解读。

其他网友回答

现今社会节奏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大。听听音乐看看书,本是放松一下的心情。可是却越来越发现,看本书也烧脑哦,敢情这社会压力也会传染到书的。

比如说《三国演义》。以前没事看看,喜欢里面的铁马金戈、忠义仁勇。现在脑子里接受了一些网上新调调,比如华容道关羽是有意放走曹操的,不然曹X了,刘备也就被东吴吃了;空城计是司马懿存心留诸葛亮一命的,不然就会失去权势。抱着这些杂念再看三国,就发现满书讲的好象不是奇谋了,都是有阴谋满满似的,烧脑哦。

今儿又吓一跳,又出现了孙权指使人杀兄的问题,严重烧开大脑思维,下一步是不是会有魏延故意闯帐,破坏孔明禳灯续命的一说,或是司马师亡故是司马昭有意谋害一论呢。诚未可知。

《三国演义》中,于现代社会产生了一条条沾着“阴谋论”的说法,表面看是今人新解,实则它却是对人们和谐相处的一种置疑的心态,是一种负能量。试想,假设人人都被这新解迷惑了,社会上还有什么直诚可言,你疑我,我避他,让每个人的面具更加厚重,人们岂不活的更累几分?!

这些基调,千百年来,古人没说什么,反倒是精粮吃多了的现代人脑洞大开,而且似乎挺有市场,一有人提出炸点,便会有人云亦云者众多。

个别人提出炸点,散发弄舟到是不怎么愤恨。因为华夏林子大,什么人也有。提出阴谋点的,不外就是自作聪慧,或是标新立异,以图哗众取宠,恨也没用。散发弄舟最恨的是,见人有云,不分是非,就跟风唱和,跟着标榜自己也纵通古今似的。

不是说刺话,这帮跟风者,貌似通晓史实,实则半瓶子酱油。自己无脑,看点古书懵懂一二,不看到书的背后,一看到新论“有理有据”,似煞有介事,便抚掌以和。好像自已也是史学专家一般似的了。

诚然,拿古代的事例,用现代错综的X职场关系分析,有可立住脚的地方。你借古讽今比喻比喻本没什么,但一本正劲的当事来说,真就有点过了。真的只会是传达一种负能量,让本就下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下滑。

这些阴谋论,实际你仔细过过脑,根本站不住脚。 先答此问的孙权雇人杀兄一问。年龄:孙策亡时,孙权才十八岁,自己的班底都怕没有几人。时势:天下大乱,孙策正在创业半途,孙家族人恨不得孙策之力,更加扩大光大。四面还有树敌,孙权除非脑子短路,谋了兄长,树倒猢狲散,孙家还能在X雄中立的安稳吗?!退一步,孙权即凡怕兄长之子得势,有厚黑心,也必将是孙策定下江山安稳,哪怕天下一半的领土,有享受时,才会有逆心。孙权弱冠都不到,一切处尊养优,还全是赖兄长前线浴血,试问,何来理由,哪怕一丝,去想出指使人谋杀孙策。简直四个字:无稽之谈。

再说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这原本是罗贯中为了突出主角诸葛亮的神机,关公的义气,X了这么一段令人击案叹息的情节。正史根本没有这码子事。是刘备亲率追兵追到华容道,放火烧林,但晚了一步。有今人脑洞大开,说什么故意放走,不然失去平衡,刘备就会被东吴灭亡。可笑,曹操纵死,北方那么多地盘,不说曹氏宗族再推曹操儿子出来,就是乱起来,也必会有人站出来主政。曹家手下那么多的谋士武将都是吃干饭的吗?刘备呢,一直被曹操压着,东飘西荡,居无定所,而野心又大,最恨的怕就是曹操阻了他的梦。即生曹,何生备,只要有机会灭了曹操,刘备还虑东虑西才怪呢!

空城计也是X,为了表现诸葛大神的神机妙算,谋略冠绝,生生编了司马懿十多万大军不敢进入两千人收的小城。古代人文化普及率低,多以听书、街谈以为真史,现代人上知天下知地,你过过脑子也知道是编的。我怕有诈,我不打,围总行吧,诸葛亮还能四十八小时弹琴谈个没完没了?至于说到,司马懿是知道城虚,故意不打,怕的是打完后,兔死狗烹,失了势。更是荒诞之疑。是时,东吴孙氏还在,辽东公孙族未扫,仗还有的是打。魏皇是缺心眼子吗,有能臣不继续为我所用。就是司马懿灭了诸葛,起码也还得用,不还得继续进兵,不还有个蜀后主刘禅吗?

看清史书的背后,很多问题、道理,自己稍一琢磨,便会有自己的见解。干嘛非要瞎跟风某些标新立异、某些心里原本阴暗的人呢?

散发弄弄舟也明白,在众多读史知史的师友大众中,这些半瓶子酱油,总归是少数。但每当看到头条或有些媒体平台屡次发出这种调调的言论,心头还是一份小怨升起。小处看轻你瞎跟风不说,大处是虑,若人人阴谋论盛行,真的于社会人与人更和睦的发展,会产生百害而无一益的危害。

我是爱看古书爱侃大山的散发弄舟,欢迎同好关注交流赐教。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历史笑春风,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可能是孙权指使的。

孙策在父亲孙坚死后,依附于袁术,得到袁术的赏识。在请求袁术援助之后,孙策渡江,恢复故土。在经过激战后,孙策据有了江东。曹操表封孙策为吴侯,讨逆将军。

但是,孙策不是一个甘心人下之人。他想趁着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的机会,X许都,迎来汉帝,争夺天下。当时,曹操知道后,十分忧虑。他手下的谋士郭嘉说道,

“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不久,果不出郭嘉的所料,孙策在外出打猎的时候,单人和被他杀害的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相遇,被他们打成重伤,当晚传位孙权,随即就死了。

许贡的门客刺杀孙策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事出意外,不免有种种猜测。但是,如果说是孙权指使,未免难以成立。

首先,孙权当时年幼,在孙氏家族中没有多少威望。而孙策的部下,没有多少和孙权有交集的。在这种情况下刺杀孙策,对孙权一点好处都没有。很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集团瓦解X,一是位置落入孙策孩子的身上。

第二,从当时的情形来看,孙权继位完全是依靠孙策的指定。在孙策死时,他明确指定孙权做他的继任人。并指定张昭作为托孤人。在《三国志张昭传》里写道:

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没有孙策的托孤,这些孙策的老臣是不可能辅佐孙权的。孙权作为一个孤家寡人,能有什么作为?

第三,当时孙策刚占有江东不久,还没有能够整合完毕,孙家基业未稳。在这种情况下,杀了孙策,又没有孙策部下支持,对孙权来说,就是一场灭顶之灾。在《三国志张昭传》中记载,张昭担负起了托孤重任,才稳定了局势。

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X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从上面几个方面来看,孙权要谋害孙策是没有道理的。一个没有威望,没有嫡系部下,没有稳固基业的人,怎么可能去做毫无成功希望的事情呢?如果真的说有可能指使的,那个曹操和所谓料事如神的郭嘉的可能性倒是更大一些。

我是历史笑春风,喜交往,爱朋友,希望能够和大家共享历史的乐趣。欢迎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

其他网友回答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孙权X杀害了孙策!之所以有人产生这个猜疑,无非是因为孙策死得有点“离奇”,本着“谁受益谁就是嫌疑人”的基本论断,猜测孙权可能是“凶手”。

我们只要弄清楚三个问题,就能有答案。一是孙策之死到底正不正常?二是孙权到底有没有作案动机和可能性?三是刺客的行为有没有其他异常表现?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孙策之死正不正常?

根据《三国志》记载:“(孙策)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

当时孙策正在密谋乘曹操对付袁绍之机,准备偷袭许都,劫持汉献帝。还没来得及行动,就被前无郡太守许贡的门客杀害!许贡被孙策所杀,孙策外出打猎,单骑遇上许贡门客,结果被击伤。《江表传》描写得更具体,说孙策马快,甩开了随从,正好遇上刺客。刺客慌乱中谎称是韩当部众,被孙策识破,他一箭射倒其中一位,另两位慌忙自救,向孙策开弓射箭,结果正中孙策面部。

这一箭伤势很重,孙策自知不久于人世,就召孙权入内交代后事,并令张昭等辅佐孙权,当夜孙策就去世了。

不过,关于孙策之死,还有另外的版本,胡冲的《吴历》记载,医生告诉孙策,他这个伤不致命,只需要静养一百天,不能发怒,就可以痊愈。可是某一天,孙策拿镜子一照受伤的脸,顿时大怒,伤口崩裂而亡!

《搜神记》描写得更离奇,说孙策曾经杀过一名叫于吉的方士,孙策总感觉于吉的魂,总在他身边,谋天照镜子,发现于吉居然在镜子里冲他狞笑!孙策不知道是恐惧还是愤怒,一下子摔碎镜子,大叫一声,伤口崩裂而亡!

不过,《吴历》也好,《搜神记》也好,都不是史书,笔记小说而已,靠不住!目前所有的资料,都表明孙策之死没有任何异常,就是箭伤过重而死,跟孙权更挂不上钩!

孙权是否有作案动机和可能性?

有人认为,孙权继位后,对自己的弟弟们非常苛严,以此认为孙权得位不正,恐怕未必站得住脚。

事实上,从年龄上来讲,孙权那时候才十八岁,孙策的基业也刚刚建立,孙权本人只是一名读书人,根本没有自己的政治势力。想要谋划刺杀大哥,这样的大事,他根本做不到,也没有任何动机!

孙策去世时才二十五岁,孙坚死后,孙家的政治遗产其实孙策并没有继承到,而是靠自己一点一点打下来的。孙权应当很清楚,没有孙策,恐怕孙家的家当能不能保住都不好说,他没理由跟大哥夺权。再说十八岁的孙权,也没有任何从政的经验,唯一的举孝廉头衔,还是曹操为了拉拢孙策,以汉献帝的名义赐予的。

还有一个证据是,孙权的弟弟孙翊,其实更像是孙策的接班人。按史书记载,孙翊活脱脱就是一个翻版的孙策,年龄比孙权小两岁,包括张昭在内的很多部下,都更看好孙翊,而不是默默无闻的孙权。

所以,即便孙策被孙权做掉,受益人很可能是孙翊,孙权不可能为他人做嫁衣。事实上直到孙策临终,才交代清楚了他选择孙权的原因:“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

孙策觉得江东下一步的基调是“守”,而孙权正适合担当此任!这次之前,年轻有为的孙策恐怕自己都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孙权更不会有这个动机和机会。

刺客的行为有没有异常?

“阴谋论”认为,刺客出现在孙策行猎途中,太过巧合,分明是有人将孙策的行踪告知了刺客。

其实这个说法也站不住脚,本来打猎就是纵马由缰,旷野之中,孙策会到哪里,完全由猎物说了算,连孙策也左右不了,谁有那么大能耐,能准确预测他正好出现在案发现场?

再说,孙策打猎不是单独行动,谁又能想到孙策竟然脱单了?以这种方式行刺孙策,未免太不靠谱了吧?还不如在孙策家左右行刺来得更把握!

从《三国志》记载的情况看,刺客实际上也并不知道孙策要来,是偶遇,所以,面对孙策的盘问,他们很慌张。如果不是孙策动手伤人,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别被认出来,能逃生就行。是孙策把他们逼向了你死我活!

其实,有一个人早就预测出了孙策早晚会被人干掉,这个人就是郭嘉,郭嘉曾对曹操说:

“(孙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

平时轻率无防备,性子急,做事不过脑子,匹夫之勇!这就是郭嘉眼中的孙策性格缺陷,所以他认为这样的人,早晚会死在小人手上!郭嘉此人最大的特长就是洞察人性,果然孙策被他一言击中!

综上所说,孙策之死没有阴谋,更不可能是孙权所为!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说法搞笑了。

孙策是被前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刺杀,伤重而亡。

公元195年,孙策进攻吴郡,吴郡太守许贡兵败,逃往投奔大山贼严X。后来,孙策打败严X,对许贡网开一面,没有杀他。许贡不点不识好歹,竟偷偷给朝廷上了一道密奏,称孙策乃是一代枭雄,必须尽早铲除。

密奏不密,既没有交到曹操手中,也没交到皇帝手中,被孙策截获。孙策大怒,绞死许贡。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许贡生前豢养许多门客与死士,他死后,这些门客流落各地,处心积虑要为主子报仇。

机会终于来了。

公元200年,孙策大军进抵丹徒,粮食耗尽,不得不就地休整。精力充沛的孙策闲来无事,便外出打猎。岂料他早被许贡的门客们盯上了。当他追逐猎物时,埋伏在树丛中的三名死士,三把弓X致命的箭。其中一枝利箭正中孙策的脸颊。孙策翻身落马,脸上血流如注。许贡的三个门客冲了出来,手持利刃,正欲结果孙策的性命时,被孙策的随骑赶到,一阵乱箭射死。

孙策的伤很重,但并未无药可救。

大夫小心翼翼地X箭镞,清洗伤口。他嘱咐说,只需好好调养,不要生气发怒,静卧三四个月,便可痊癒。换作是别人,定有康复的机会,可是孙策却没能活下来。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没错,他各方面都十分完美。他是天生的王者,有非凡的统御力,胆力绝伦,慷慨大度,连他的敌人也不能不称赞其胸襟。他的事业顺风顺水,他娶了天下最美的女人之一,一切都那么完美,似乎上苍对他眷顾有加。

完美主义者注定是悲剧性的人物。

因为人生注定是不完美的。

孙策躺在病榻上,手持一面铜镜,他看到自己受伤后丑陋的面孔,大叫一声,把铜镜扔在地上,喃喃自语道:“我现在这个样子,怎么能建功立业!”人生的许多事是不可逆的,一张俊美的脸庞毁了,就永远变得丑陋无比。如果他不敢以丑陋的面孔示人,那么征服天下又有什么意义?一念及此,他怒火攻心,这一怒,伤口复发,神仙难救。

这天夜里,孙策溘然长逝。

自从春秋战国始,吴越便有复仇的文化传统。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别看许贡是个不起眼的人物,他作为吴郡太守,能被大山贼严X收留,说明他颇有江湖义气,所以有人死心踏地跟着他,甚至为他复仇,这都是吴越文化薰陶的结果。不能认为孙权是最大得益者,便怀疑他害死哥哥,没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