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李白,苏轼为什么没能拯救唐宋的没落?
优质回答:
李白和苏轼,一个生在唐朝,一个生在宋朝。我个人看,这两个人以诗词扬天下就已经很X了,唐宋是盛世,无人否认,想想那个朝代能是永恒的,有盛必有衰,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就像人一样,有生必有死。唐朝以诗取仕,宋朝以词取仕,所以才有李白和苏轼,他们都曾在朝廷做过官,李白恃才傲物,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是情理之中的,哪个皇上能把重任交给李白,而李白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篇,必然在政治才能上有缺失。即使没有缺失的宋朝宰相王安石也免不了革新失败。所以李白没机会建功立业了。
苏轼当然是全才,他做官有业绩,为朝廷忠心耿耿,但他的才智过人,遭嫉妒,不善于韬光养晦,屡屡遭贬,流放到哪都有好诗好词为人吟诵,所以他才有大江东去的千古绝唱。苏轼是有人格魅力,但他性格里一定会有不为皇上喜欢的真实,耿介,所以他在X屡屡受挫。所以说这两位大诗人的作用在所处的环境很不适宜,怎么能挽救一个朝代呢?当然他们的诗词会影响千秋万代,这也就够了。文人只能写文章,不能治国平天下。好文人能辅佐明君还是能做到的!这是我的点滴认识,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个人或几个人(即是博学多才),有天大本事,手中没有X也改变不了旧的、落后的制度和习惯,也拯救不了X的、落后的、旧习俗。
其他网友回答
李白苏轼是唐、宋时期著名的浪漫诗人和词人,虽然他们都在朝廷做过官,但是职务都不是很高,他们无力左右朝廷的政策走向,而且最后都因才高遭妒,都受到了朝廷的权势人物的排斥而一生不得志。
李白于唐朝长安元年出生于武则天执政后期的公元701年。他少年时期的学习内容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的名著外,还喜欢学习诸子百家之书。
开元X(732年),十月,玄宗出巡,诏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员可将本地贤才直接向朝廷推荐。……
开元X(734年)正月,李白为玄宗献上著作《明堂赋》,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求官位,并于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刚好李白在此西游,乘机献上大《大猎赋》,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玄宗降辇步迎,经过交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帝写诗娱乐,陪侍皇帝左右,仅此而已。后由于酒后得罪X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远于他,李白只有离开朝廷。
苏轼才高八斗,嘉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为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微州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李白苏轼都是著名的诗词大师,虽然都做过官,但是他们拥有文人的傲骨,不愿意低眉折腰侍X,自然就会受到X的排斥打击。根本没有机会为国家的政策提供正确的建议和改革,因为他们受到皇帝的青睐时间太短,即使有好的建议也不会受到重视。所以他们无力阻止唐宋的没落。
其他网友回答
题主你好:
李白和苏轼为什么没能拯救唐宋的没落?
我们分别分析一下李白和苏轼二位在当时的状况:
李白:
李白现在被我们所熟知的就是他的诗歌,李白还是一名剑客,他的剑术也是十分高超。也会一些武艺,除了这两个本领之外,他竟然很想当官。
李白的一句诗“愿君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既能现实他的武艺,又能显示他的政治抱负。
但他更向往X那个地方,他自认能力出众,性格孤傲,但其实很难融进当时的X之中。
李白的一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能表现在当时X失意艰难的心情。
其实李白还真的间接的挽救了唐朝一次,怎么挽救的在下面了解一下:
当时李白决定游走天下,在这中途恰巧,发现了一名囚犯,囚犯的相貌,气质一看就非同凡人,吸引了李白。
他觉得此人定能为朝廷效力,向皇上请示,希望可以放了这个囚犯,在一番动情的诉说,皇上答应了。果然不出乎李白所料,这名囚犯经过努力,一次次履历战功,他就是当时平定安史之乱的首要功臣——郭子仪。
也许没有李白和郭子仪的知遇,当时已经被敌军打下半壁江山的唐朝,或许早就在安史之乱灭掉了。
其实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但是唐朝的没落还是离不开这个因素,毕竟已经慢慢衰退了,当时半壁江山都被攻下,也可想而知当时的状况,朝代的灭亡当时是不可避免的。
苏轼:
苏轼是当时宋朝时期的伟大诗人,而且他的词也是非常的有名,又能豪放,又能婉约,但是在X上就显得不是那么的聪明了,当时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怒怼这个王安石反对他,正如他意了,他又回去X,这时候他支持王安石变法,两个派别都被得罪(变法和守旧派)。
最后还被卷到乌台诗案,险些送命,后来被贬,而且还是三次被贬。被贬之后苏轼就是慢慢地热爱生活,忘记过往的那些事情,放开了的去享受生活,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就能证明这位伟大诗人的释怀和乐观,X那些爱咋咋地把。
后来靖康之耻导致了宋朝没落,皇帝X,朝廷内斗,老百姓更是水深火热。
结语
这二位诗人都是我所喜爱的,我认为二者相互平衡一下在X能更加的混得开,也可能在他们二位的时期能有另一番局面。
而且当时唐朝和宋朝都是当今唐诗宋词的最兴盛的时期,所以这两个朝代也都是我比较喜欢的,更想去唐朝会一会李白、杜甫,白居易;也想去宋朝看一看苏轼、陆游,辛弃疾。
以上都是个人见解,欢迎大家回复评论,一起探讨历史文化,共同学习,谢谢。
我是热爱写作,喜欢历史文化的一名舞者,忞白。
其他网友回答
李白、苏轼,虽然在文坛、在X,都有各自的影响,作为时代的一份子,也都对历史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历史的大势,浩浩荡荡,滚滚向前;王朝兴衰,朝代更迭,皆有定数。非一人之力能够左右。历史的车轮,也不会因为他们一个人的力量而被改变。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古代王朝的更替、兴衰,都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下面我们分别对李白和苏轼二位及其所在的朝代兴衰作一个梳理与分析。
一、诗仙李白
01、成就。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卒时间(公元701年——762年)。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因其文学成就、特别是诗歌成就非凡,时人称之为“诗仙”,把他和诗圣杜甫合称为“大李杜”,并且流传千古,广为传诵。
02、仕途作为。
(1)入仕。李白年幼时期饱读史书,习武健身。成年之后就闯荡江湖,浏览名山大川,广交文人志士。成年以后,就到京城、各地先后求取功名。在唐代想要进入仕途,一个途径是参加科举考试,第二个方法就是作为X高官的幕僚,通过高官荐举获得朝廷的赏识和重用。李白就使用了第二种方法,先后多次通过种种途径,希望能见到皇帝展示自己的才能。最后终于在天宝无年(742年)通过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极力推荐,觐见皇帝,获得了唐玄宗的赏识,随后入翰林院供职。
(2)遭弃。李白入职翰林院以后,就成为丁皇帝的御用文人,得到皇帝的赏识与重用,也红了大概一年多的时间。但是时间长了,李白发现自己只是一个供皇帝使唤、为皇帝朝廷歌颂献礼的一个文人而已,与自己所希望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理想是有距离的,看着朝廷的奢靡生活与X现象,李白也生起了厌倦之心。后来因酒后使唤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得罪弄臣,后来受到暗中诽谤、谗害,最终于743年被赐金归乡,等于是变相贬谪。李白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仕途经历,至此为止。随后开始了十年多的隐居江湖的生活。
(3)叛乱。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虽然身隐江湖,但是心中仍然有进入仕途、一展抱负的心愿,于是应邀参加了永王李璘平叛大军,随后拥护永王割据自立为王,但是不久便被唐军击败,李白因参加叛乱而获罪流放到三千里外的夜郎,直到临终前才得以获释。
03、唐朝兴衰。唐朝在唐玄宗的治理下,前期出现了近三十年的开元盛世的局面,但是在安史之乱之前的几年里,唐朝因为奢侈享乐和X政治,国家已经出现X的一些前兆,直到安史之乱,大唐朝短暂的繁荣假象轰然倒塌,唐朝的实力也受到重大的打击,虽然后期平定了安史之乱、后期也出现了短暂的小小中兴,但是唐朝的元气已遭重创,衰败是必然的事情。
【小结】总结李白的一生,我们会发现,李白的文学成就非常之大,在唐朝也是有较大的影响力。但是李白在仕途却是一塌糊涂,之前虽有短暂的近距离侍奉皇帝的好机会,但因个性不羁、X馋害,失去良机;后有站错队,在安史之乱中拥护永王李璘自立为王,最终失败并被流放到苦寒之地,直至终老。
纵观李白的一生,在他身上既有极力入仕成就伟大事业的愿望、同时又有强烈的归隐思想,是一种复杂的矛盾心理,再加上一系列错误的政治行为,可以说他基本上是不具备挽救大唐衰败的能力。
二、苏东坡
01、成就。苏东坡,姓苏,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因其文学成就巨大,世人将其父子三子合称“三苏”,与欧阳修等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除了诗词成就外,他的书、画成就也是不凡。
02、仕途作为。
(1)苏轼自小饱读诗书,同时对黄老、佛家思想都有深刻研习。二十岁时参加科举,被时任主考官欧阳修赏识、赞叹,后来进士及第,名动京城。正式进入仕途。
(2)离京。宋神宗时期,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推行改革,旧党极力反对。苏轼作为旧党一员,时时替朝廷着想,虽然反对新党的改革,但是仍然坚持岗位,尽好本份。在改革期间,苏轼也先后多次向皇帝提出不同建议,但遭到新党的仇恨与攻击,双方矛盾重重。后来苏轼不满于新党行为,但是又不愿意掺X争,于1071主动申请,调离京城到外地任职。
(3)乌台诗案。1079年,43岁的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上任之初,按地方官任职规定,他给皇帝写了一份公文,本来是例行公事,但是文人习气使然,在公文中有一些措辞不当,被新党X机会,极力攻击,最后被捕入狱,差一点送命,后X多方营救,免于一死,重新降职贬谪外地。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从此,苏轼的政治生涯基本告终,他的一腔报国之心,也是没有了用武之地。
03、北宋兴衰。在宋神宗之前国家稳定,宋朝一度出现了经济、文化繁荣的大好时期,到了宋神宗时期,皇帝决心实行变法改革,于是任命王安石主持变法,新党与旧党出现了反复剧烈的对抗斗争,先后二次的变法均告失败。直到1085年宋哲宗即位,彻底废除变法。
在变法的过程中,新旧两党不断的斗争,对X内部造成巨大的消耗,导致国力严重下滑,加速了宋朝快速走向衰败。1127年,发生了靖康之难,宣告北宋灭亡。
【总结】
01 、李白。唐朝在唐朝玄宗治国后期,朝廷内部政治X、X黑暗,丧失了既往仁政治国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导致国力衰减。地方上又有安史等军阀重权在握,外部又有吐蕃、突厥、契丹等部族力量也在成长壮大,对唐朝虎视眈眈与不断入侵,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以唐朝走向衰败也是历史的必然。
李白虽然诗歌成就非凡,但是在政治上,仅靠一人之力,也是无法挽救唐朝于危难之际。
02、苏轼。同样在宋朝,苏轼处在宋神宗时期,国力本来已经衰弱,再加上改期过程中党争不断,对宋朝国力造成重大的削弱与打击。苏轼去世之后二十余年,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难”,北宋就被金国所灭。宋X被迫转移,偏安临安,世称南宋,这是后话不提。
苏轼除了文学成就非凡,在仕途也是有一定建树,但是因为其耿直性格使然,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也是无法左右当时的形势。仅凭一己之力,也是不可能挽救北宋于衰亡。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李白苏轼为什么没能拯救唐宋的没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