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这首诗押的是什么韵?
优质回答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其实王昌龄的《从军行》共有七首,我们熟知的是第四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押“删”韵。
说下另外六首。
《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这首押“尤”韵。
《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X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首押“庚”韵。
《从军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这首押“阳”韵。
《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捲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首押“元”韵。
《从军行·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这首押“寒”韵,引“刺楼兰”典故。
《从军行·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这首押“冬”韵。
以上七首,全部是七言绝句。这里不做历史背景分析,也不说诗人遭遇,希望能帮到您!
我是黑嫂,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再见!
《从军行七首》这篇古诗讲了什么?
优质回答
《从军行七首》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之称的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而写的一组边塞诗。这组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为我们描述了斑斓的边塞风貌和将士们的“爱恨情愁”。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这首诗通过写万里之外妻子的相思之情,生动描述了征人身在边关,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全诗由景入情,前三句描写环境,层层深入、反复渲染、创造气氛,第四句情感爆发,把征人的思乡之愁、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X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首诗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小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无限的乡愁、现实的忧怨、立功的雄心以及对祖国深沉的爱。前三句就乐声抒情,末句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使诗情得到升华,把征人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这首诗以旷远苍茫的战场作为背景,描写了战地荒凉的景象和战争的惨烈。前两句写景,烘托边塞的荒凉,给人以满目萧然、凄凉悲怆之感。后两句写情,造句沉痛,更增悲怆之气,将军体恤下属、护卒之情,读来使人震撼。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是组诗中最有名的一首,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前两句描绘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表现了戍边将士们无怨无悔破敌的决心和豪情。全诗气魄雄阔,风格浑豪,千古流传。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首诗无比生动地描写一场塞外战争。一支部队冒着遮天蔽日的风沙,半卷红旗向前挺进,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途中捷报传来,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生擒敌军首领。情节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充分显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全诗构思精巧,别具匠心。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急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将军。首句写将军的装束和雄姿,次句转而描写边塞之景,营造和烘托气氛,使一位身着戎装、威风凛凛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诗后两句,豪气勃发,既写出部队攻城拔寨的神速,更有强大国势和军力的自信和豪迈。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这首诗主要描写边塞地区层峦叠嶂、烽火遍布的景致。全诗动静结合,用笔隐曲,语浅意深,余味十分悠长。诗前两句写千重X山和万千烽火台,景象宏大。后两句通过写将士对烽火的依赖和转瞬消失在深山密林的马儿,给我们描绘一派无比生动的战时景象。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第四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门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青海湖上的天空,长云遮蔽,湖北面绵延着的雪山隐约可见,翻过雪山,就是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再往西,就可以看到玉门关。在唐代,西边有吐蕃,北边有突厥,当时的青海是唐军和吐蕃多次交战的地方,而玉门关外就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座城池是唐重要的边防城。看着青海和玉门关,就使 战士想到曾经在这两个地方发生过的战斗场面,不由心潮澎湃。可见这两句写景中包含丰富的感情,有戍守边疆将士们对边防的关注,有他们对自己能担负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也有边疆环境恶劣,将领戍边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种种感情都融进了这苍凉 辽阔、迷茫昏暗的景象中。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 “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盛唐优秀的边塞诗有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从军行七首其二拼音版.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