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叫做酱干的风味小吃在汨罗江上游的长寿街出现,就像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一样,也是歪打正着的偶然。将白生生的豆腐干加工成黑油油的酱干子的人,名叫X丰。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7年,X丰在长寿街开办了一家酒店。跑汨罗江运货的老板与船员,经常枯守在他的店里,炒上一盘豆腐干,执一壶烈辣的烧酒灌下肚去,一路的疲劳与孤寂便像酒香一样渐渐地消散。一个寒冷的冬日,X丰穿着长袍坐在柜台边,像往日一样招呼着店里的生意。长袍底下的双脚,夹着一只装满热灰红炭的烘炉子。这时,帮工的店小二端着一盘客人们吃剩的残羹余汤,经过柜台往店铺后面收拾。X丰眼尖心细,发现油汤里飘浮着薄薄的豆腐干。他最怕浪费糟蹋,当即叫住店小二,随手便将两块湿漉漉的豆腐干夹了出来,搁在烘炉子的罩盖上,准备在自己的肚子里再替它们找一个适宜的归宿。店里的生意忙碌起来,X丰一时忘记了吃那炉罩上的两块豆腐干。等到酒客们打着酒嗝摇摇晃晃地陆续散去,X丰回到柜台前清点钱账,一股烘烤的香味从柜台底下淡淡地弥漫开来。两块豆腐干已被烘烤成X的豆腐片儿。X丰拿起一片送往嘴唇咬下一只角边,咦,竟然满颊生津,别有一番嚼味。X丰心里一灵激,试着用五香卤水将豆腐干煮过后,再放到炭火上烘烤,终于研究出了一套独特的加工工艺。一片片豆腐干方寸大小,铜钱厚薄,乌黑油亮,香气袭人。他便用白棉线成十字型扎紧,每十片为一筒,将其取名为“多珍五香酱干”,在店里作为佐酒的小吃试着推了出来。酒客们一尝鲜,味醇香纯,经嚼耐品,都赞不绝口,说比其它炒菜与冷碟更加适合佐酒,又可以作零食补口。酒客们喝过酒,总还要买几筒带回去,多珍酱干一时名声大振,成为长寿街的一大特产。
X丰老人活足了整整一百岁才去世。生产酱干的配方,传到了他儿子手中。酱干既是一种豆制品,蛋白质含量丰富,便容易生霉变质。即使是寒冷的冬季,搁上几天,酱干表面便会冒出星星点点的白斑来。哪怕只再隔一两个晚上的时光,那白霉的斑点便会疯长,滋生出一层茸茸的白毛。油亮的酱干会变得溜滑X,谁也不敢再塞进嘴巴里去了。由于保鲜期的限制,酱干的生产多年来没有走出长寿街,只能在湘鄂赣边区一带徘徊。何家,也因此形成了“生意再好每天只加工半斗黄豆”的规矩。
就在多珍五味酱干步入一百岁的1956年,对个体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何家的店铺连同生产酱干的秘方,在锣鼓声中并入了长寿供销社。再后来,“多珍酱干”后改名“五香酱干”,也就是现在的著名的平江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