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为何被称为”孤篇盖全唐”有X学价值?
优质回答:
一是为什么是“孤篇”?因为张若虚大部诗作已散佚,仅有两首收于《全唐诗》,其中一首即《春江花月夜》。
二是为什么“盖全唐”?因为该诗语言清新,韵律优美,抒写了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慨,洗去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以澄清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在初唐诗风转变中有重要地位,对同代及后世诗人影响巨大,如李白、杜甫等。
三是有X学价值?开后世诗风。
其他网友回答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分别是《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X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春江花月夜》的流传非常坎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被人遗弃。因为这首诗沿用了宫体诗的曲调,在反对宫体诗的唐代它就不为人所重视,在唐代的诗歌总辑选本,还有杂记小说中都不见流传。真正让这首诗流传下来的是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把这首诗收录在《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当中,也仅仅是存目而已。
直至明代,这首诗才逐渐被人赏识。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古今诗删》收录张若虚的《春江》诗,万历年间的三种选本《唐诗所》、《唐诗解》、《唐诗归》,崇祯年间的《删补唐诗脉笺释会通评林》七言古诗、《石仓历代诗选》,明末成书的《唐诗镜》都选录了此诗。
及至清代,有关唐诗的重要选本,如成书于康熙年间的季振孙《唐诗》、徐增《而庵说唐诗》、《御制全唐诗》(卷十九和卷一一七),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沈德潜《重订唐诗别裁》、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钞》等等,都收录了他的《春江》诗,有的还附录有关此诗的评论。晚清时期,王闿运就称这首诗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真正让《春江花月夜》走上神坛的是民国时期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他在《宫体诗的自赎》这篇文章中,将它称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认为“一切的赞叹都是饶舌,几乎是亵渎”,自此《春江花月夜》才获得了它“孤篇压全唐”的地位。
《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写,赞叹大自然的清新美景,歌颂世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寻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X融的幽美又遥远的意境。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就其宇宙精神而言,足以站在时代的峰巅,回眸天人关系的文化原点,引领灵魂的经典走向不朽。这正是它“以孤篇压全唐”“竟为大家”的魅力之所在,也是它的文学史价值之所在。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清悠初见,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在盛唐的李白、杜甫之前,在盛唐的边塞诗、田园诗到来之前,我们还必须仰望一座唐诗的丰碑,这就是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正是“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的这首伟大的诗,确实是不能、也不可以绕过的伟大丰碑。
其实这样美的《春江花月夜》也曾经在历史中被埋没过很长一段时间,根据程千帆先生的考证,在今存唐人所选的唐诗选本里根本没有这首诗。
最早收录这首春江花月夜的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一直到明嘉靖年间,也就是前后七子复古运动兴盛之后,各种唐诗选本才开始纷纷收录这首唐春江花月夜,尤其是到民国时期从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孤篇压全唐之说到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这一首春江花月夜才逐渐受世人重视。
“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句终于尽显大唐气象,盛唐气象,尽显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巅峰气象,同样尽显中国的文化历史与文化的巅峰气象,也深刻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终极思考,因此春江花月夜才有这样的评价!
其他网友回答
在众多的诗篇中,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有着独特的魅力,富有盛名,为历代文人所称赞。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夜月》从“孤篇盖全唐”到王闿运的“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一直到闻一多先生的评价“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无不显示着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地位。
在多年以前,闻一多先生曾经发表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宫体诗的自赎》,对《春江花月夜》予以极高的礼赞。《春江花月夜》上承《西洲曲》,沈德潜的《古诗源》在评论《西洲曲》时曾说:
初唐张若虚、刘希夷七言古,发源于此。
那么,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究竟有着怎样独特的文学价值呢?我们接下来就具体地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01、诗中有乐,乐中有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情与乐韵
本是乐府旧题的《春江花月夜》,本身就是被作为一种诗歌体而流传于世,特指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为七言歌行,演绎出一首以“月”为中心的九重奏,堪称一首情思哀婉的月光小夜曲,一首天籁之音。
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
《春江花月夜》将诗乐融为一体,诗歌 《春江花月夜》的句法特点是“顶针”,全诗紧紧围绕题目的五个字 回环盘旋,句与句之间上下、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形成曲折回旋 的韵律。而乐曲则采用“鱼咬尾”的旋律发展手段,全曲共十段, 以第一段为主题旋律,之后通过九次主题变奏的循环衍展来阐述乐意,九曲连环,层层递进。诗与乐相互渗透,不愧是闻一多先生所说的那样“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02、文字灵动,意境开放: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叙述与描绘
《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文字灵动,语言富有意境。比如,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每一句都有动词,每一个动词和下一 句又彼此呼应。此外,全诗第一句的动词“生”和最后一句的动词“落”还形成一种首尾呼应,完成对月升月落整个过程的描绘。
如今,人们联想起描绘“月亮”的诗句,总会想到《春江花月夜》诗文中的那几句感伤般的“问月”。“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中的意境如电影般呈现出来,那般丝丝入扣、扣人心弦。这也恰如,徐增在《说唐诗》中 评价的《春江花月夜》那样:
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诗真艳诗,才真艳才也。
纵观全诗,诗中的意境是开放的,通过移步换景,由景到人,由景到感叹人生,灵动的文字、变换的视点、蒙太奇一般的组接,赋予诗歌意境的丰富与变幻。正如,当代知名学者蒋勋称赞的《春江花月夜》那样,整首诗具有了一种“宇宙意识”。
我一直觉得《春江花月夜》是初唐气派最辽阔的一首诗,希望跟大家交流这首诗所表现 的真正的宇宙意识。
绵绵情、深深境源于千千结、密密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文字与意境两个方面,充满了灵动与生趣,叙述与描绘同样显得让人印象深刻,那般纯粹与自然,那般有情与永恒。
03、哲理深奥,人生感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情理与深思
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超时空的永恒观念 ,这无关乎叙述与表达,只在乎感受与真情。可以说,《春江花月夜》 这首诗即是将浓烈的情思与宇宙人生哲理的深刻思索全部融进了春江月夜的优美意境之中。在面对无穷无尽的宇宙时,相比之下青春的生命是那么的短促而有限。春江月夜,只关乎情理与深思。
诗中的江水奔流不息, 正是作为一种象征永恒的意象而存在。在月的衬托之下,“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不仅写出了水的永恒, 还恰到好处地与“人生代代无穷已”进行呼应。江与月这两个主题在《春江花月夜》中反复出现,不断深化。江流、江天、江畔、江潭、江树和着楼头月、镜中月、斜月、落月等,一夕江月在作者笔下璀璨生辉,也被打上情感的烙印,寄予了复杂的人间之情。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春江花月夜》通过意象的连接与表达,继而传递出一种层次性极强的情感。浅层次的是离人情、相思意,是此在时空的情思;深层次的是对无垠空间、无限时间、无数人生的哲思。这深层次的哲思,或许正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诗中最具有价值的深奥道理。读完全诗,不禁之间让人感受到了两个方面:第一,个体人生的短促与宇宙的宏大久远;第二,整个人类生命的繁衍不绝与个体生命的只争朝夕。
04、宫体自赎与七言自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历史与发展
“宫体诗”在唐代已经变得“境内化之,浸以成俗”, 这首《春江花月夜》正是张若虚从外部出发对宫体诗作出的“救赎”。“宫体诗”是什么?在《大唐新语》卷三“公直第五中有记载:
梁简文帝为太子,好作艳诗,境内化之,浸以成俗,谓之宫体。晚年改作,追之不及,乃令徐 陵撰《玉台集》,以大其体。
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帮助人们重新检视与厘清了所谓“宫体诗”的概念与范畴,不能仅仅根据其文 辞的“丽靡”与否,也不能仅仅根据其内容是否在谈男女恋情,更不能仅仅根据其音乐来源,需要作具体分析。这或许也是《春江花月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贡献。
至于七言体的“自振”一说,正如有学者提到的那样:从文学史上来看,七言诗只有到了《春江花月夜》, 才“一洗万古凡马空”。就像五言诗到了阮籍,才从哲理的高度思考人生问题。她既开发了我们的理性能力,也培养了我们更细微的感官。到了他们这儿,无论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在品格上都彻底摆脱了闾里歌谣的传统。 《春江花月夜》这首七言的和谐韵律,恰好振奋了整个七言诗文的圈子。
05、一首诗文、一曲相思、一段哲理,道不尽的是文人内心的绵绵情意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短短的几句诗文,便让人感触良多,我们读懂的不仅仅是骈句排比的修辞,悟透的更是诗文作者的那般“感同身受”。
时间流逝,岁月无常,人生短暂,青春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古人是这样,如今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现在听起来,依旧振奋人心!或许,这便是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价值吧!
其他网友回答
以“孤篇盖全唐”被千古传颂的名篇《春江花月夜》,究竟是谁给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否过誉?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作者,张若虚。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如此有名之人,可生卒年竟不可考,字号也不详,只知道唐玄宗开元年间尚在世。而且他写的诗《全唐诗》里仅存两首,其中之一的《春江花月夜》就成了千古名篇。这些无疑都给这首诗带来了神奇的色彩。
其次,在《春江花月夜》出现以前,诗人们作诗,要么咏物,要么言情,内容情感单一。而《春江花月夜》打破常规,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虽然沿用乐府旧题,但是摒弃了乐府宫体诗矫情、浓艳、辞藻堆砌的特点,富含生活气息和空间美学,清丽可人。
最后,说一下“孤篇盖全唐”的说法如何得来。对这首诗的高评价来源于两个人,一个是晚清经学家、文学家王闿运,他评价《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但是注意,他没有提到“全唐”二字。另一个人是近代文学家、诗人闻一多,他评价《春江花月夜》: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综上可知,“孤篇盖全唐”只是后人们在王闿运和闻一多先生的评价基础上,进行了综合。并没有被哪个名人具体提出。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春江花月夜》极高的审美价值,以及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注: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为何被称为孤篇盖全唐有X学价值.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