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哪天是寒食节,有什么风俗吗(清明节又叫寒食节,过去的人在这一天一般都吃什么,有什么讲究?)

网友提问: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过去的人在这一天一般都吃什么,有什么讲究?

优质回答:

清明节和寒食节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节日。

清明节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这一时节,生气X、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故为”清明”。因天气风和日丽,形成了结伴踏青丶郊游等习俗。

“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据说,寒食节是为了X春秋时期被火烧死的晋国名臣介子推,所以,这天忌火,吃冷食,故为”寒食”。后来演变成了扫墓的习俗,这天不生火做饭的习俗。

因为两个节日两天相连,所以也就寒食和清明一块过了,不过从习俗看还是有区别的,比如扫墓都是在清明前一天举行,也就是寒食一天扫墓。踏青丶郊游等活动一般选在清明日。

其他网友回答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与清明节本不相干。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渐渐合二为一了。

寒食节的源头有二。其一是周代仲春末禁火的习俗。《周礼·秋官·司炬氏》云:“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禁火期间不能举炊,须得预先准备好食物,以备禁火期间食用,这种食物即所谓“寒食”。

寒食节的另一个源头,是春秋晋国故地山西一带祭奠介之推的习俗。

相传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X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躲避祸害,X出走。在X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但介之推一直忠心耿耿的追随他。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之推竟然割了自己身上一块肉,煮熟后献给重耳吃。

19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却惟独忘了介之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之推叫屈。晋文公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之推上朝受封。但介之推坚辞不就。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当晋文公来到介之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之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有人出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之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仍不见介之推出来。上山一看,介之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之推的尸体哭拜一阵,发现介之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有一片衣襟,上题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X介之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

自此以后,晋文公常把X放在身边,鞭策自己勤政爱民,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好。从此晋国的百姓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之推非常怀念。每逢他的忌日,大家以禁烟火来表示X。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曰“之推燕”。每逢寒食,人们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祭介之推的仪式,以晋国故地今山西一带最为隆重,该地区的人民从战国到三国的漫长历史时期,寒食禁火的时间竟长达一月之久。至三国时,曹操下令革除太原民间寒食禁火一月的旧俗,规定寒食三日,此俗从此相沿成习。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大致有这样几种:糖稀(故名“饧”)、麦粥、糯米酪、麦酪、杏仁酪、鸡蛋以及搅拌了盐醋的生菜。南朝梁时宗檩《荆楚岁时记》云: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隋《玉烛宝典》云:“此节城市尤多斗鸡斗卵之戏。”斗鸡之俗直至现代仍传承于民间,斗鸡蛋的习俗却失传了。

其他网友回答

寒食节的由来是X晋文公的忠臣介子推被火焚的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人民的无限哀思。当时人们一个月不肯烧火做饭,全吃冷食。传统饮食是麦粥。花色品种多。有杨花粥,榆钱粥……。

还有著名的子推枣糕,汉代崔皇《四民月令》中就很推崇。

寒食节日的民俗活动有踏青,打秋千等。因为这时节正值春暖花开,百花齐放,杨柳尽折腰之际。从唐代始承袭至今。游春赏春,到处是一派清新蕴含生气勃勃的动人景象。

其他网友回答

清明节叫寒食节,又叫禁烟节,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X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食物命名的。

在这一天,人们要禁火,吃冷食,相传是为了X介子推被烧死在绵山。山西介休的绵山被誉为“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每年举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活动。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X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后来重耳作了晋国的国君,便给介子推高官厚禄,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重耳为了X其出山相见便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与母亲一起被烧死在山里。重耳感念介子推的忠诚,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后来寒食便代表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也许正是因为寒食节的来历和它所传达的一种精神,所以古代诗人留下了很多关于寒食节的作品,下面就一起欣赏几首。

寒食即事(唐 王昌龄)

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

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

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

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

在诗的一开始,作者就点明寒食节的来历,接着就是春天景物的描写,以及人们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景,最后又回到寒食节的主人公介子推,借他人的命运发出自己的感慨。当年因为不愿为官,不被名利富贵所动而被烧死山中的介子推,估计怎么也不会想到死后得到如此殊荣。

和春深二十首 其十六 (唐 白居易)

何处春深好,春深寒食家。

玲珑镂鸡子,宛转綵毬花。

碧草追游骑,红尘拜扫车。

秋千X女,摇曳逐风斜。

寒食节的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镂鸡子、荡秋千、打毯、蹴鞠、牵钩(拔河)等,而这首诗中就写出了五种。寒食节经过多年的演变,已不再是单纯的追思与祭祀。毕竟春天来了,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先人们也希望活在世人的家人和子孙快乐幸福。

其他网友回答

今日清明,又称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除了踏青、扫墓、寒食、插柳等习俗,各地也有带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习俗,比如上海的“青团”、四川的“欢喜团”、陕北的“捏花馍”等。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清明节又叫寒食节过去的人在这一天一般都吃什么有什么讲究.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