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三大派(北洋军阀派系)

北洋军阀的三大派系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

优质回答

自袁世凯死后,北洋逐渐分裂,总体分为两大派系:直系与皖系,皖系在直皖战争失败后基本退出。直系是北伐战争退出历史舞台的。完整的奉系要到了西安事变之后了。

1、军阀演化

自清末军兴以来,兵归将有已经成了常态,袁世凯节制北洋六镇,刘镇内部又各有归属。在袁世凯死后,就逐步明显了。

以直隶人为中心的北洋元老与督军渐渐成为一体,这也很正常,在民国乡谊胜过政见。主要有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等。

(北洋军阀势力图)

以安徽人段祺瑞为核心的督军渐渐成为一体,主要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等。

这两个派系都以北洋正统自居,一直都是面下斗,面上和。在1918年徐树铮X陆建章后,开始逐步公开化。

2、战争与派系命运

直皖战争的结果就是皖系大败,其军事主力损失殆尽,作为军阀派系其逐步在历史舞台边缘化。奉系与直系共治天下。

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战败,退回关外自守。直系势力达到巅峰。

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战败,吴佩孚浮海南下,奉系达到第一次巅峰。

孙传芳反奉,直系旁支崛起;郭松龄反奉,奉军暂退关外。

(第二次奉直战争)

南口作战,奉军掌握北方,随着北伐军打到河南、长江一带,直系吴佩孚退出历史舞台,孙传芳也纳入奉系。一直推戴张作霖为最高统帅,奉军达到第二次极盛。

在二次北伐后,奉军退往关外,改旗易帜,拥护统一。但实际上还是自成一体。

3、奉系的第三次巅峰与瓦解

中原大战,张学良率兵入关,一下获得了察哈尔、绥远、河北、山西、平津两市的控制权,势力再次达到极盛。

(三次战争与奉系的三次极盛)

随着九一八事变、热河作战,东北军丢失东四省,客居河北,地盘迅速减小。

在之后更是调发陕西。在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扣押,在善后中,东北军逐步瓦解,不再作为一个完整的军事集团二存在。

总结:

北洋三大派系,皖系退出历史舞台最早,直系在北伐战争中退出,奉系到了西安事变善后处置才瓦解。兴亡聚散,历史就是如此。

参考文献:

彭涛,杨天宏.“另类战争”:北洋时期直皖军阀的武力统一[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5(03):148-159.

冯一鸣,田亮.陕西停战问题之于1919年南北和议[J].兰台世界,2017(22):95-97.

吴吉利. 北洋初年陆军改造论评(1912-1916)[D].华中师范大学,2016.

罗志田.转折:1924—1926年间北洋X的崩溃与南方新势力的兴起[J].近代史研究,2011(04):149-159.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说起来这件事情的话要叙述起来可以列一个简单的编年史。

我们都知道北洋军阀有三大派系。皖系,直系和奉系。

我们只需要记住三个主要的人物,皖系的段祺瑞,直系的曹锟和缝隙的张作霖,因为这三个人的。辉煌和落寞代表着各自不同派系的辉煌和落寞,而三个派系最终角逐的中心在北京城。

首先崛起的是段祺瑞,当时,辫子军入京,张勋复辟!扶植溥仪做皇帝,顺手加曹锟和段祺瑞直接赶出了北京城。

两位大佬自然不服啦,当初袁世凯把溥仪给拉下位子的,你现在当着老主子的零钱把这个人又重新扶植X了,你到底什么心态?二话没说,段祺瑞直接早日本人借钱说我要借钱,我借了钱之后我要拉军队拉了军队之后我要去X那个张勋。

然后段祺瑞拉起了皖系的底子,出兵将北京城的张勋给赶了出去,并且自己亲手主持北京城内的事务,由此开启了皖系控制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一个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候,三个不同的事例反映各自不一样。首先第一个日本人。日本人说段祺瑞大佬,你借了我的钱了,你是不是该还一下钱啊?段祺瑞说我没钱,你要跟我要中国土地和资源,我也不能给你,要不你再多借我一点钱,结果日本的银行因为这一次X还自杀了好几个人。

曹锟自然就不服啦。当初袁世凯刚死的时候曾经指定曹锟作为主持人,你段祺瑞只不过把张勋赶出了北京城,你就这么得瑟啦,是不是忘了老主人当时是怎么跟你说的,结果曹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积攒力量组建起来,直系力量,然后和南方的革命党一起联合,发动了直皖战争,段祺瑞被赶出了北京城。曹锟入主北京城。

至于说这个时候张作霖的奉系在干什么,人家还在那里开荒呢,这个时候,张作霖刚刚把皖系的派到奉天的行政长官给赶了出去,刚刚掌控了奉天,奉系在直皖战争期间不停的积攒力量,直到直皖战争结束以后,(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奉系基本上掌控了东北地区,此时此刻,皖系已经落寞下去,剩下来奉系和直系进入双系争雄的时代。

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落败,帅军退回了关外,但是不甘心失败的张作霖联合的在西北的冯玉祥双方共同出兵北京城,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奉系的胜利作为终结,冯玉祥占领了北京城,并且X了曹锟。

奉系开始主导北京城,并且进入了称雄北方的时代,但是在这个时候,吴佩孚,孙传芳为首的直系的残余力量开始在江南地区做起了地头蛇,结果又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时代。

这个时候,北伐军开始北伐,并且相继击败了吴佩孚和孙传芳,鉴于北伐军锐利的进攻锋芒,奉系军团退出了北京城,退回了关外,至此,北洋军阀掌控中国北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后来日本人炸死了张作霖,X张学良向日本人投降。张学良关外易帜,北洋军阀彻底推出了历史舞台。

北洋军阀混战,到底有多少军阀?

优质回答

说到军阀混战时期到底有多少军阀,一般人可能都想到了皖系、直系、奉系等等这些大军阀,或者还有晋系、桂系、滇系等等中等军阀。不过实际上当时很大大型、中型军阀之外,还有很多形形X的小军阀,因此到底有多少,恐怕没人说的清楚了。

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袁世凯死后,中国逐步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军阀割据的一个特点是各种大小军阀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因此大军阀手下可能有小军阀,或者是若干的军阀团结在一起组成一个比较大的集团。而随着时局的变化,军阀的实力也会有所变化,有些军阀消亡,有些军阀变强。

像为人熟知的段祺瑞的皖系,其手下就有浙江督军卢永祥、陕西督军陈树藩、河南督军赵倜等,甚至连张作霖、阎锡山一度也是皖系的干将。卢永祥等人虽然属于皖系,但是有自己的军队和地盘,其实也是一个军阀。而张作霖、阎锡山后来更是找到机会自立门庭,成为完全独立的势力。

还有冯国璋的旧直系,就是由江苏督军冯国璋、江西督军李纯、湖北督军X元组成。三个人虽然有联系,但是各有地盘和军队,也是三个不同的军阀。

而在一个省里,除了督军这个大军阀外,也可能有着很多小军阀。比如像陕西督军前后有陆建章、陈树藩、冯玉祥、刘镇华等人,但是陕北一直是陕北镇守使井岳秀割据,而且陕西还有一支以于右任为政治领袖的陕西靖国军存在。

而这个陕西靖国军又是由郭坚、樊钟秀、曹世英、胡景翼、高峻、杨虎城等几十个小军阀组成。这些小军阀有些几千人,有些不过几百人。其中、胡景翼、杨虎城等人后来也发展成了割据一省的大军阀,有些则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类似的还有四川,大小军阀有几十个之多,小一些的军阀可能只有给县的地盘。经历了多年的混战,刘湘才勉强形式上统一了四川。

因此如果真要说军阀混战时期有多少军阀,恐怕谁也没法统计了。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皖直奉三大派系,皖系军阀主要代表人物有:段祺瑞、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卢永祥等,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控制中国皖、浙、鲁、沪、闽、陕地区,19X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被直奉联军击败,皖系退出历史舞台!

直系军阀主要代表人物有:冯国璋、曹锟、吴佩孚、齐燮元、孙传芳等,在英美扶持下,控制中国江苏、江西、湖北地区。1926年被国民革命军击败,直系退出历史舞台!

奉系军阀主要代表人物有:张作霖、张宗昌、郭松龄、马占山、张学良等,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控制中国东北三省,1936年西安事变,张学良被X,东北军被国民X整编,抗战和解放战争被逐步削弱,吞并和投诚!

除了北洋军阀分裂出的皖、直、奉三大派系以外,当时中国还存在许多地方军阀,割据一地,雄霸一方,例如山西阎锡山,西北的冯玉祥、杨虎城,青海马麟、甘肃陆洪涛、宁夏的马福祥,四川的刘湘,湖南的谭延闿、云南的蔡锷、唐继尧、龙云,广东的陈炯明,桂系军阀陆荣廷、X等等,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有多少个派系?

优质回答

北洋军阀混战主要有三大派系:皖系段祺瑞,直系冯国章,奉系张作霖。

主要的三大系为:直系,皖系,奉系。也是三个最有实力的派系。

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吴佩孚、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

混战不断,X。

除去这三大军阀,那些下面的地方军阀派系更是多如牛毛呀!

北洋军阀时代奉系军队的编制是怎样的?

优质回答

奉军的前身为清末奉天的巡防营,辛亥革命后,张作霖、冯德麟分别任北洋陆军第27、28师师长。张作霖当上奉天督军之后大肆扩军,至1919年,奉军除了原有的两师之外,还新编了北洋陆军第29师、暂编第1师、暂编第1-5旅;黑龙江第1、2混成旅、黑龙江骑兵第1、2旅;吉林陆军第1-6混成旅。

为了逐鹿中原,张作霖在日本人的支持下疯狂扩军,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之前,奉军已有5个师,每师下辖两个旅;23个混成旅;3个骑兵旅,张作霖自任东三省巡阅使。

第一次直奉大战以奉军失败而结束,张作霖退回关外。回到奉天后,张作霖对奉军进行了整军备武,并对全军进行了X编制。到第二次直奉大战前,奉军共有陆军3个师、27个混成旅、5个骑兵旅。其中每旅下辖3个团,师、旅、团钧使用统一番号,总兵力约17万人,统称为东三省陆军。

1925年9月,张作霖将所属奉军由旅扩编为师,共编成20个师,每师下辖2个旅,除此之外还有10个骑兵旅、2个炮兵旅、1个工兵团、1个辎重团,钧冠以“东北陆军”的称号。

北洋军阀时期,几乎所有省份均被大军阀控制为何偏偏河南没有?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河南当然也曾被军阀控制,但这支军阀部队是河南土生土长的部队,并不属于任何军阀派系,所以历来容易被人民忽略,他就是刘镇华率领的镇嵩军。

看过电视剧白鹿原的朋友一定对在白鹿原上祸国殃民的刘瞎子印象深刻吧?这个刘瞎子就是刘镇华。至于他率领的镇嵩军,则要从清末豫西的一位绿林好汉说起了,这个人叫做王天纵。

王天纵是土生土长的豫西人,清末,他与关老七、憨玉昆、柴云升、王振等一伙强人占山为王,称霸与豫西的羊山上。这伙强人打劫商旅,敲诈富户,过着快意恩仇的绿林生活。王天纵有身手,讲义气,在X中名声极高,被称为“中州大侠”。

辛亥革命爆发时,同盟会会员刘镇华说服王天纵举义反清。义军在攻打洛阳受挫后转而西进,参加了张凤翙、钱鼎、张钫等人领导的陕西X运动,为陕西的X立了不少功劳。

民国建立后,在陕西备受排挤的王天纵率军投奔河南都督张镇芳,被张镇芳安置在嵩县一代,于是这只部队被称为镇嵩军。1912年,王天纵受调X任职,这支部队落入了老谋深算的刘镇华手中。刘镇华率镇嵩军在军阀混战中朝三暮四,“谁赢他就跟谁”,最终在背叛陕督陈树藩后,在直系吴佩孚手下逐步壮大。北伐战争时,刘镇华积极响应吴佩孚,率10万大军围攻国民二军占据的西安城。

西安守军在杨虎城、李虎臣两位将军率领下誓死抵抗,史称“二虎守长安”。最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派遣部将孙良成千里驰援西安,击溃镇嵩军,西安城逃过一劫。刘镇华围攻西安达8个月之久,西安一度成为人间地狱,死尸狼藉。看到自己不是冯玉祥的对手,刘镇华倒也识趣,尾巴一摇就投靠了冯玉祥。、

由于对刘镇华投靠冯玉祥表示不满,柴云升、张治公等人纷纷离开镇嵩军。镇嵩军实力大减,之后刘镇华重用弟弟刘茂恩,自己重心逐步投入政界,与国民党政学系大佬杨永泰打的火热。对刘镇华任人唯亲行为不满的虎将万选才愤而出走,投靠了冯玉祥。镇嵩军面临分崩离析的境地。

后来由于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刘镇华惊骇异常而精神失常。镇嵩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投入抗日战场,在抗战中颇有表现。解放战争中,镇嵩军被全歼,镇嵩军的历史也告一段落。

平原地区,无险可守。人多地少,养不活人。都是去抓壮兵,拉去别的地方打仗。而且河南黄河没改道,没有治理经常发生水患,人都养活不了谁去占领。新中国以后才治理的,2000左右总是黑河南就是因为河南比较穷,人多只有去沿海省份打工X,有一些人不受规矩。这些年经济好了,河南正能量也体现出来了,有情有义河南人。

北洋军阀为什么不会杀死政治对手?

优质回答

在北洋军阀混战期间,确实很少把对手赶尽杀绝。像张勋复辟失败以后,逃到荷兰使馆。北洋X虽然出了一份通缉令,但是并没有真执行,后来甚至干脆取消了通缉令,还有意让他出任长江巡阅使兼安徽督军之职,只是张勋自己没同意而已。

还有像段祺瑞的心腹大将曲同丰,在直皖大战中被俘以后,曹锟和吴佩孚并没有加以为难,最后也是释放了事。吴佩孚为了表示尊重,还归还了曲同丰的配刀。

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因为北洋军阀混战参战各方都是北洋集团内部人员,大多认识,彼此之间就不大好意思痛下杀手了。

以前面说的两个人为例。张勋虽然出身北洋集团旁系,但是和段祺瑞等人自晚清时就认识。段祺瑞和黎元洪府院相争时,张勋也多次站在段祺瑞一边摇旗呐喊。此外张勋和张作霖还是儿女亲家。这种情况下段祺瑞在讨逆成功以后,自然不会继续追究张勋。

而曲同丰同样是北洋集团的元老,和曹锟是熟人。此外他和吴佩孚都是山东人,大家也算小同乡。因此曲同丰被俘以后,曹锟和吴佩孚也没有为难他。

其次来说,军阀混战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笑到最后,自然希望兵败的时候也被人优待。而万一杀了人,以后他的亲朋好友前来报仇也是个麻烦事。所以一般大家都优待失败者,坏规矩的则常常没好下场。

这在后来也有很多例子。像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杀了陆建章,结果段祺瑞失势以后,冯玉祥就以为陆建章报仇名义杀了徐树铮。还有孙传芳杀了北洋老将施从滨,施从滨的女儿施剑翘就为父报仇,暗杀了孙传芳。还有张宗昌在北伐战争时杀了俘虏郑金声,结果郑金声的老战友韩复渠就唆使郑继成为父报仇,X了张宗昌。

虽然这些事例都有政治斗争的原因在内,但是徐树铮等人杀死政治对手一事让别人有了借口也是重要原因。

所以在军阀混战时期,大多数人宁可点到为止,不赶尽杀绝,以便日后给自己留条退路。

北洋军阀当然会杀死政治对手。

暗杀(北洋军阀暗杀北洋以外的政敌有暗杀候任X宋教仁,北洋军阀暗杀北洋内部的政敌有暗杀国务X张绍曾,等等,皆十分常见)这种事情姑且勿论,毕竟表面上凶手并不承认自己杀人。现在只谈谈“明杀”。

袁世凯的京畿军政联合执法处长陆建章,号称屠伯,杀戮了大量民党成员和民军将领,最知名的是辛亥元勋张振武。

二次革命后,冯国璋担任江苏都督/将军,派宪兵司令陈调元(后来曾任蒋帮安徽省XX)在江苏捕杀民党成员数千人,还试图进入高等学府搜杀。

同样是二次革命后,汤芗铭担任湖南都督/将军,也是到处杀人。民党方面的多名省署厅长等遇害,南社名士宁调元(三佛铁路总办)、杨性恂等人也不能幸免。汤芗铭甚至还制造X,连点评学生试卷的中学教员李洞天也不放过,一共杀害了五千多人。

护法战争爆发后,北洋军阀在不少地方也捕杀了一些民党成员乃至于被俘的南军将领。这其中我们又要说道说道冯玉祥,他老在陕西开鸿门宴捕杀已经投降北洋、闲居西安的南军将领郭坚,当时人都觉得莫名其妙。

像倪嗣冲这样的恶质军阀,在自己X的省份里,任意X女中校长都不在话下,诛杀政治对手当然更是小事一桩。

诸如此类。

总的来看,北洋军阀在杀害非北洋系政治对手方面并没有什么顾忌。特别是在二次革命以后北洋系貌似一统天下的时候(即1914、1915年),北洋军阀更是大杀特杀,想杀就杀。

那么为什么题主和其他一些人会产生北洋系很少杀害政治对手的感觉呢?

主要是因为北洋系在内斗中很少诛杀有名的对手。

袁世凯鼎盛时期,袁世凯把北洋文武当做自己的家奴,曾杀过几个高级官僚(如京兆尹王治馨因卷入权力斗争,被以贪污大洋500元的名义杀死)。

袁世凯死后,北洋系乃至泛北洋系(自清末淮军X演化而来的一些旧军)的军阀在内斗中一般很少互相杀戮。这就让人们产生“北洋军阀不杀死政治对手”的错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张勋复辟,如此重大的政治斗争竟然没有一个重要的失败者被杀。撇开许多北洋军阀事实上内心支持张勋复辟这一因素,之所以有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北洋军阀当时有着清末以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团体意识:为了有效对抗强大的外部威胁,这些仍然自视为清廷官吏的人在团体内部恪守清末X规矩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这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今天的某国官僚不也是如此嘛?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军阀逐渐构建了以自身为顶点的小团体。以武穴停兵、陆建章组织救皖军、吴佩孚罢战北归为标志,北洋军阀之间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日益白热化,最终演变为同室操戈的直皖大战。在这个过程中,清末以来形成的北洋共同体观念逐步崩坏,政治对手之间互相杀戮变得十分正常。

我们可以看到,从1918年开始,先后发生了徐树铮杀害陆建章、冯玉祥坑杀宝德全、冯玉祥杀害徐树铮、张作霖杀害郭松龄等北洋军阀之间互相杀戮的事件。到了奉系所谓的安国军时期,内部更是乌烟瘴气(当然这跟奉系的底子有关),甚至发生张作相族兄张作涛在宴会上当庭X预备军军长朱继先(满族、爱新觉罗氏,曾任东北讲武堂校长)这样X火并一般的事件。到此为止,北洋内部的团体意识已经分崩离析,北洋乃至整个北中国都走向了急速的碎片化。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北洋军阀三大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