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马蒂斯和毕加索二人以及艺术的特征?如何对比认识?
优质回答:
“马蒂斯:色彩;毕加索:形式。两个伟大的流派,一个伟大的目标。”——康定斯基
毕加索和马蒂斯无疑是20世纪世界美术的两座高峰,两个人有着半个世纪的友谊,虽派别不同,但他们的初衷却惊人的一致:摆脱传统绘画禁锢,创造现代主义新艺术形式。
野兽派和马蒂斯——简练的线条,夸张的颜色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是野兽派的一代宗师。他的画作很多以女人为主题,善于刻画女性美,注意韵律的和谐与优美。
“对我来说,野兽时期是绘画工具的试验,我必须找出一种富于表现力而意味深长的方式,将蓝、红、绿并列融汇。”——马蒂斯
野兽派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画风不再特别讲究X和明暗、放弃传统的X与明暗关系,采用更加平面化的构图、暗面与亮面的强烈对比,纯粹的写实。
野兽派画家所推崇的理念在于对传统西方绘画形式的否定与修正,在于改换对绘画作品的审视视角与审美习惯,在于以粗放而直率笔法实现对色彩的绘制的解放,达到具有视角冲击力的强烈而近于炙热的画面效果,以至于构建绘画作品艺术的抽象。
▲《开着的窗户》马蒂斯
▲《生活的欢乐》马蒂斯
立体派和毕加索——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毕加索反对一切束缚和陈规,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X才适合他。所以毕加索的一生中画法和风格迭经变化,创造力变化。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是他的最大特点。
他的创作时期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大致可以分为: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及最后的抽象主义时期。总的来说,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后来画风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的立体主义。
而立体主义进一步解放了绘画形式,并仍具有内省深沉的古典气质,将物象多个角度的典型形象浓缩与同一个平面中,并赋予秩序X的重组以达到全新的视觉真实。
▲《亚威农少女》毕加索(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
▲《格尔尼卡》毕加索
其他网友回答
马蒂斯作品浪漫,色彩绚丽多彩,犹如教堂里的彩色玻璃画面,轻松愉悦,追求画面的平面感。毕加索风格多样,在他的蓝色时期和古典时期,画面沉重,色彩忧郁。立体派时期色彩稍有变化,色彩明亮了。总之他是一个心事重重的大师,晚年的作品更加晦涩难懂,色彩灰暗。
其他网友回答
1906年,亨利·马蒂斯与巴勃罗·毕加索相遇,随后半个世纪,两人既是对手也是惺惺相惜的朋友。
2019年12月13日,特展“马蒂斯与毕加索”在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正式开幕,这是澳大利亚首次以展览形式讲述两位艺术大师的故事。美术馆国际绘画与雕塑部策展人施麦岚·麦克斯韦(Simeran Maxwell)从60件绘画和雕塑中挑出10件最中意的作品,从中见到艺术巨匠如何彼此激发,成就个人之时,也改变了20世纪的欧洲艺术。
1960年代,毕加索说:“没有人像我这样彻彻底底地研究马蒂斯的作品。他对我也是这样。”
起初,马蒂斯与毕加索的画风截然不同,直至1900年,毕加索来到巴黎,一住四年,这位生于西班牙的画家准备探索新的领域,直至发展出后来的立体派风格。通过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的引荐,毕加索结识了年长的法国大师马蒂斯,“野兽派”的画风令年轻人感到既迷人又躁动。
渐渐地,毕加索挑剔起自己的画法,不再满足于那些微小的笔触、静态的形式和局限的色彩,他欣赏马蒂斯画中明媚的色调与韵味、形式与环境融于一体形成的装饰效果,以及画布上的动感。
面对保罗·塞尚(1839-1906)留下的艺术遗产,二人怀有敬意,却不愿亦步亦趋。毕加索读到了塞尚艺术中的变形与空间感,马蒂斯则欣赏塞尚的用色和他结合图案与背景的能力。他们还从保罗·高更(1849-1903)的绘画和木雕中得到启发。
伴随新世纪到来,毕加索逐渐成为现代艺术巨匠。曾追随马蒂斯和野兽派风格的年轻艺术家,开始接受毕加索艺术的滋养。毕加索像一座高山,挡住了其他艺术家的去路,唯一免受阻碍的只有马蒂斯。
亨利马蒂斯(1869-1954),他早期的画作意向以大胆鲜亮的色彩闻名。他反对X式的再现自然,强调要让自然为自我表达服务,他的画作往往用色大胆,造型简练,以简化的轮廓来创造和谐的图画,具有很强的装饰趣味。他虽然与西方古老主题为素材但灵感来源于东方艺术。
巴勃罗·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
其他网友回答
马蒂斯和毕加索, 这两位大师第一次见面是在1906年,尽管他们的个性、政治观点和艺术风格截然不同,但两人却成为终生挚友。曾在非洲长时间居住的马蒂斯把非洲艺术介绍给毕加索,这对毕加索立体派的画风产生了很大影响。马蒂斯也特别推崇毕加索的立体派画作。
马蒂斯(1869-1954年)是野兽派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但“野兽派”时期只不过是马蒂斯艺术生涯中的一个短暂时期,马蒂斯的独特风格则主要是他在“野兽派”时期之后渐渐形成的。马蒂斯认为艺术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照原样摹写,一种是艺术地表现。他主张后者。他说:“我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就是表现…,我无法区别我对生活具有的感情和我表现感情的方法。”马蒂斯一生都在做着实验性探索,在色彩上追求一种纯单纯原始的稚气。他向东方艺术吸取了许多平面表现方法,画面富于装饰感。在学习东方艺术的过程中,他从原来追求动感、表现强烈、无拘无束的观点,渐渐发展成追求一种平衡、纯洁和宁静感。他后来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说:我的作品“好象一种X,象一种稳定剂,或者象一把合适的安乐椅,可以消除他的疲劳。”马蒂斯认为无论是和谐的色彩或不和谐的色彩,都能产生动人的效果。他还认为,色彩的选择应以观察、感觉和各种经验为根本。“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带绿色条纹的肖像》
充分反映了马蒂斯野兽主义画风的特点。虽然此画的色彩极其浓重和强烈,但整个画面却显得十分沉静。这里的色彩完全是主观感受的产物,而绝非客观的如实模仿。
在这幅画中,马蒂斯在人物面部的正中央画了一道绿色粗线;这条线成了全画的核心。不仅整个脸部的造型结构紧紧依附着这道绿线,而且,画中诸多要素都是靠着这道线而得到统一和平衡。
这道绿线,还将头像与绿色的背景联系起来,使头部不会因为其一道道的红色和橙色块面,与绿绿色背景拉开距离,而破坏画面的平面感。
毕加索《亚威农的少女》
这副画可谓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画面左边的三个X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X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
画面显示的空间其实非常浅,以致该画看起来好象表现的是一个浮雕的图像。毕加索有意地消除人物与背景间的距离,力图使画面的所有部分都在同一个面上显示。
毕加索《罗马尼亚人的上衣》
该画中具有罗马尼亚风格的花纹,以及很有韵味的女人,蓬松的上衣,虽然只是简单的几条线,想要画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执行的过程中,却是有了第一道坎,那就是女人的头发,右前后的叠加,也有层次的X。第二道坎是,女人上衣的外轮廓。看似简单的女人,铅笔稿却是反复修改的结果。
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
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X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形变、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
马蒂斯晚年一直受疾病折磨,但应坚持剪纸艺术的创作,或卧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专心致志地从预先涂好颜色的纸张中剪出各种形象,作品依然充满大胆、完美和开朗乐观的精神,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野兽派时代他对形式美的热恋与执着。1907年野兽派经历了一场危机,面对伙伴们一个个背弃野兽派宗旨而去,马蒂斯反而坚定信念,并在尔后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格守不渝,成为唯一终生保持野兽派画风的人。
毕加索毕生致力于绘画革新,利用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的成果,并吸收X民间艺术的营养,创造出了很有表现感的艺术语言;他的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在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独特的力量。很多时候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勇士,尤其是二战期间,他的大量作品都反映了他的政治立场和不畏X的反抗精神,这些无疑增添了毕加索的人格魅力。
康定斯基说: “马蒂斯:色彩;毕加索:形式。两个伟大的流派,一个伟大的目标。”这两位大师,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精彩的画作,还留下动人的故事。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马蒂斯和毕加索二人以及艺术的特征如何对比认识.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