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哪位诗人?寓意又是什么?
优质回答
小时候,老一辈的教育小辈的要好好读书,就会引用“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这两句诗。所以,这两句诗,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起,成为我上学之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几句诗。
意思很简单,小时候不努力读书学习,长大了只能受苦受累,到那时就悔之晚矣。大人一遍遍重复这些话,听得也厌烦了。每次他们跟我讲的时候,心里就在嘀咕,别说了,知道了。其实,那时只是知道了字面上的意思,即使后来上学了,能摇头晃脑地背诵,“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X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还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也不能说真正理解了其深刻的含义。
直到自己经历了人生春天的“朝露待日晞“、夏天的“万物生光辉”、秋天的“焜X叶衰”,才真正体会到“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的哀叹。尽管努力了再努力,还是免不了“老大徒伤悲”,而且“伤悲”的事一桩桩一件件不断在记忆里闪现。问问我们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地问,不管他们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会有“伤悲”,他们的努力不一定都有好的结果。人生就是这样,我们不能指望努力了就不会有伤悲,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不断地努力。努力了,人生就有了意义。
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学习,悲伤难过也是徒劳。提醒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应浪费时间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的悔恨和悲伤了。
来自古诗汉乐府《长歌行》,原诗是这样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X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可以看得出来,最后这两句乃是全诗的结语,是诗人作诗咏叹的主旨所在。诗中借园中葵春天茂盛秋天衰败的形象,来比喻人生少壮时的美好和老年时的凄惨。
其二,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代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出自谁之口?如何评价?
优质回答
其实没这么复杂人X喜爱的物品,绝大多数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支出能力。X了摄影器材总比去乱花、去赌博,甚至吸毒等强亿万倍吧。摄影是一个高雅的文化修养,摄影爱好者经过较长时间的摄影修炼他的文化气质一定会有较高的提升。现在是大摄影时代,更多的中国人拿起了照相机,一定会影响到这个X的气质。追求美,记录美的人越来越多,不是一件大好事吗?如果有人省吃俭用,积攒钱财去X照相设备,那都是令人尊敬的艺术追求啊。
不知道哪位大神说的,但是确实挺费钱,你得升级器材,你得买镜头,其它周边必备的如闪光灯三脚架专用背包存储卡啥的也不是个小数,还有后期处理你还得有台不错的电脑,另外你总不能待在家里拍吧,出行的费用也很高。总之算下来确实很费钱。
“什么是快乐星球”有什么底蕴吗?为什么能够火起来?
优质回答
不要太认真,我跟你说抖音一年火两百个梗,上万个网红,要什么底蕴?要覆盖半数以上的人X,并形成短期的热点话题,造成你看见的那种火起来的现象,有底蕴是没有用的,亲!这里我们要考虑到一个词,叫人均,你稍稍思考一下抖音用户的人均年龄,人均受教育水平,人均收入,人均社会层次,就不用问这样的话了,何必众人皆醉我独醒呢
“沈腰潘鬓”说的是什么典故?有何寓意?
优质回答
1 出处
《破阵子》 (南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是李煜X之后被囚禁的词。2 “沈腰潘鬓消磨”
沈腰:沈约的腰。
南朝梁开国功臣,学问渊博,聪明过人,有谋略,好音律,据说他左眼双瞳,腰上有紫色的痣。
协助梁武帝萧衍即位,官任尚书,封侯,权倾朝野,却因久在高位,辞职不许,忧惧而死。
沈约晚年,多次X请求辞官,但皇帝不同意。于是,给好友徐勉写信:“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过不了一段时间,腰带就要缩几个孔,每个月都要瘦半分,恐支撑不了多久)
“沈约腰瘦”以此流传。
潘鬓:潘岳的鬓发。
即潘安,西晋文学家,有才华,但仕途坎坷,屡被免职,当的最大的官也仅是侍郎,因八王之乱站错了队伍,被杀,诛三族,下场很惨。
民间流传“玉貌潘郎”,是个才貌双全的人,
《晋书 潘岳列传》记载:“岳美姿仪,辞藻绝丽。”
王勃《滕王阁序》“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潘江就指潘岳文才如江涌。
是古代的美男子,据说马车所经之处,装满的都是姑娘们投来的示爱的果子。
他在《秋兴赋》序中有“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
“潘鬓”便成为中年大叔鬓发初白的代名词了。
“沈腰潘鬂”,像沈约一样因忧惧而日渐消瘦,像潘岳一样,人到中年却已两鬓斑白。李煜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阶下囚日子的屈辱与痛苦。更重要的是,沈约与潘岳都是下场悲惨的人,李煜也在暗示自己阶下囚的结局。
3 此词最为沉郁悲壮
这首词可称道的,
相对于其他词的婉约凄美,这首词是沉郁雄浑,悲壮哀绝。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颇有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骄傲感,又有“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深沉叹息。
李煜与项羽是无法比的,但起码突破个人的“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无奈X!
南唐前后共38年,三十五州,方圆三千里,金陵为都,长江为堑,繁盛一时,李煜在位15年,便家破国亡,沦为X奴。
“四十年”与“三千里”,凝聚了南唐君主开创国家的不易与取得的成就,这是李煜的骄傲,而“家国”与“山河”,是李煜的热爱与奉献,而一个“来”字,却是深沉的哀叹,是多年的荣耀毁于一旦的痛心疾首,这是李煜的耻辱!
时间与空间的强调,开阔的意境使词人的感情深化了许多,不为己伤,而为国悲!
“几曾识干戈?”
作为X君,李煜有自省。
这一句真的是李煜的肺腑之言!
哪里知道战争这回事啊!
李煜在位时,只会写写文,谈谈情,政治沒兴趣,危机没意识,宋军渡长江围金陵时,他才如梦初醒,从国君到阶下囚的巨变他是始料不及,追悔莫及的!
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无能,只是为时太晚!
“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明知死期不远,自己唱起的丧歌或者有意加快死亡的呼声!
“几曾识干戈?”则是对自己身为国君荒唐无作为的自我嘲弄与讽刺!
“垂泪对宫娥”纯属活该!
后者意义更为深刻!
“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这个宣传语如何正确理解?
优质回答
男的太多了呗…家里都有皇位要继承…现在好了娶不上媳妇了,又X社会太现实…
生男生女都一样,强调的是现代社会地位的男女平等。1979-2013是国家计划生育的一代,提倡一对夫妻只准生一个孩子。这一代独身子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很多生姑娘的家庭,从传统观念讲,人生X孝,无后为大。那些家庭也疼爱自己的孩子,当男孩养,一样可以继承家业,希望是家的后代。
无论生男生女都一样平等,是社会的主流。现在看来,更多的人倾向生女孩,觉得女孩在父母老了对父母的照顾更贴心,生儿子的父母觉得儿子一成家,都成了丈母娘家的儿子。这个现象是不是很有趣呢?
所以不要纠结,女儿嫁出去姓别人的姓,似乎二胎开房后,两个孩子一家一个姓,蛮符合大家心愿!皆大欢喜!独生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现在的政策更人性化!
“诗仙”李白除了写诗堪称王者,在其他面的造诣如何?比如绘画和文章?
优质回答
李白的散文,在其诗名的掩盖下,不为人所重视。实际上他的散文58篇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艺术上也很有特色,是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
李白散文的成就,首先在于他能潇洒自如地描绘出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如他在青年时代写的”上安州李长史书”,”上安州裴长志书”,读者可以从这里了解作者青年时代的生活,并不象他在诗篇中描写的那样飘飘然目空一切,为了寻求出仕机会,他曾竭力和地方官吏周旋,希望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推荐。可是诗人的气质又与庸俗的X生活格格不入,与官吏们往来。有时就会触犯他们的””尊严”,或遭到同列i者的谗毁。置身于这样难堪的处境,诗人常感到惶惑不安,因而不能不X自陈心迹。.这就是上举二文所产生的原因。他在”上李长史书””中说,”白孤剑难托,悲歌自怜。迫于凄惶,席不暇暖,寄绝国而何托,若浮云而无依。南徏莫从,北游失路。”叙述他功名未就,异乡漂泊,岐路徬徨。他饱X感情,基调凄怆悲愤。
宋人洪迈说”大贤不遇,神龙困于蝼蚁,可胜叹哉。”(容斋笔圯)
作者怀才不遇,满腔悲愤,在:”暮春进张祖监系之东都序”中说”仆书室坐愁,亦已久矣……而金管未变,玉颜已缁……误学书剑,薄游人间,紫微九重,碧山万里,有才无命,甘于后时?”自怨自叹,如泣如诉。
他有很多为友人鸣不平的文章,现举一篇”伐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文中说李藏用平定叛乱,”勇冠三军,众无一旅”,在艰危的情况下,”一扫瓦解,洗清全吴”。建立了赫赫的战功。但是”社稷虽定于刘章,封候未闻于李广”。为朋友鸣不平的同时,看到了肃宗的X,赏罚不明。
还有一些小序,如大家所熟知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園序”,其中虽有”浮生若梦”的消极思想因素,但是从总的来看 仍清新可喜。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他的抒情诗风格相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呈现真实感情的结晶。
李白的另一类散文是歌颂清廉正直的官吏的。如”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中的”自绝请托之求,吏无丝毫之怨”。
李白散文中的画赞,也写得很有特色。如”壁画苍鹰赞”,枯树一枝,了无枝叶,苍鹰独立其上,状”若愁胡之攒眉”。寥寥几笔,境界全出。最为巧妙之笔还在结尾四句。”X宾尖席以腭晗,不悟丹青之所为,吾常恐出户牖以飞去,何意终年而在所”。
还有一篇值得注意的”为宋中丞祭X文”。
李白自遭永王璘之祸,深得宋若思的援救。参加了其幕府,这篇文章,在其幕府所做。气势雄伟,是一篇有声有色的”誓师表””。”安史之乱”造成国家的局面是”万乘蒙尘,丘陵惨戮”。人民所X难是”苍生悉为白骨,赤血流于紫宫。”因此”含识结愤,以剪元凶”,”扫妖孽于幽燕,斫鲸鲩于订洛”。文中以命令的口吻让河神”使阳候卷波,羲和奉命,楼船先渡,士马无恙”。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除去显示了战争的正义性,作者的爱国思想,还取得了动人的艺术效果。此文对后世也产生一定影响,韩愈的”祭鳄鱼文”可能即溯源于此。
曾任安州都督的马公称赞李白的文章”请澹奔放,名章俊句,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确非溢美之辝。
难道除了诗他最厉害的不应该是剑吗?
李白是当时的第二剑客!
李白同样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剑客。只不过是因为他的诗太过出名,盖过了其剑术超X的事实罢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出生于李唐宗室,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素有诗仙的美誉,很多人希望李白真正称呼起来为,青莲剑仙。
唐朝是一个武风盛行的时代,李白是个天才,自己很是聪明,加上出生在西域胡人聚集之地,所以基本上可以猜测他会一些剑法。李白在唐朝尚武之风和道家思想的双重影响下,李白萌生了做一个浪迹天涯的侠客的梦想。
李白专门来到山东,打算拜当时的北平守裴旻为师。由此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一诗中,李白写道:“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而唐代裴敬的《翰林学士李公墓碑》也佐证这一点。而裴旻作为当时公认的大唐第一剑客,裴旻本人可谓是剑术超X。
在李白的所有诗中,关于宝剑的诗一共有106首诗,约占其诗总数的十分之一,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李白对剑的钟爱。在这些诗句中,我们更是可以看得出李白对自己剑术的自信。“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既是李白对自己所景仰的侠客的描写,同时也是在暗示他自己的精彩人生经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任仲平是谁的笔名.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