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容止翻译及原文(世说新语容止中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

被世人推崇的《世说新语》到底讲述了怎样的生活智慧和人生境界?

优质回答

【世说新语】记录社会人物轶闻琐事的小说在魏晋南北朝也很盛行,这和当时社会品评人物的清谈风尚有宻切关系。《世说新语》是轶事小说集大成的著作。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据《唐书?经藉志》实为晋葛洪撰),记述轶事、掌故,间杂志怪成分,其亦有佳作。

《世说新语》杂采众书,广泛地反映了东汉至东晋士族阶级的生活面貌。书中多半是写士族崇尚清谈、寄情山水的生轶事。但是有一部分作品也有积极的意义,有些故事揭露了豪门X穷奢极欲的糜烂生活,如《汰侈篇》中记王愷、石崇争豪;石崇、壬敦酒席间以人命为戏,荒唐残忍,无以复加。同时,书中也歌颂了一些好人好事。如《德行篇》中写荀巨伯的不肯“败义以求生”和管宁的不贪黄金,不慕权势;《言语篇》中写王导对国事的关切;《识鉴篇》中写郗超的不计小怨,顾全大局;《自新篇》中写周处的勇于改过,为民除害,都是脍炙人口很有教育意义的作品。《世说新语》所反映的虽只是生活片断,但艺术性较高:(一)描写人物片言数语,能使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跃然纸上,如《岔狷篇》中写王兰田性急,《雅量篇》中记晋孝武帝见彗皇后的说话。(二)善于把记言记事结合,如《贤媛篇》记李势妹庄桓湿妻子南康公主威胁之下的对话,写出了一个妇女不忘故国的痛苦心情,《简傲篇》写嵇康和钟会针锋相对的问答,显示了嵇康傲岸不屈的性格。

《世说新语》由于编撰者刘义庆的思想和当时士族阶级的思想风尚一致,他不能对X的许多罪行加以深刻批判,对有些消极颓废、X腐朽的生活,他往往表示同情和赞赏,这给本书的成就带来了很大的局限。

《世说新语》对后来《续世说新语》、《唐培林》、《古今谭概》等都有直接影响。其中不少故事被后来戏剧家小说家吸取为创作素材。有些名言隽语常为人们所习用。《世说新语》中存在的糟粕也对后来有不良影响。

女人们追着、跑着、尖叫着,看他、X他,想方设法搭讪。

发生什么大事了吗?没啥,就是美男子潘安X而已。

有一次他背着弹弓走在洛阳的大街上,因为姿势太美,居然引发交通堵塞。一个男人,帅成这样啥感受?人多的时候,女人们手牵着手围成一圈,把他堵在中间,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呀,羞得潘安无处可躲。

另外有个大才子左思,才思出众,文采斐然,“洛阳纸贵”说得就是他。

然,左思奇丑无比,简直像只鬼,但他也学潘安,没事去大街上闲逛。

谁知道女人们看了他,齐齐冲着他吐口水,还嘲笑他长得太丑。

左思被打击坏了,蔫不拉几地回家了。

大家都是文学家,生在同一个时代,彼此还是朋友,然而,人和人的待遇,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估计左思这货跟下面这位差不多吧?

你以为这是小说?其实是发生西晋街头的真事儿,出自《世说新语》容止篇。

1700多年的女人如此大胆奔放?

主要是潘安太帅了,有古今第一美男子的称号。

唉,你我都生的太迟,无缘得见啊。

活着,总要做点有趣的事儿,那些调戏过潘安的女人,估计可以吹嘘一辈子吧?

其实,《世说新语》不过是古代的段子书

咱们现在看头条看抖音,古代文人除了正统的四书五经,闲暇之余,也看段子,只不过人家的段子,讲得风雅,讲得趣致罢了。咱们分享8个小事故,略略观一下《世说新语》的风采吧。

1 。邓艾口吃

邓艾是个结巴,说话的时候,经常会重复说“哎哎哎……”。晋文王司马昭捉狭淘气,存心戏弄他,就故作不解,问他说:“你总是说‘哎哎……’到底有几个哎呢?”

邓艾这会不结巴了,一本正经说到说:“古人云:‘凤兮凤兮’,本来就只有一只凤。”

不但引经据典,成功地化解了自己的尴尬,还把自己比喻成凤凰,让皇帝也无可奈何。其实,结巴何须自卑?脑袋聪明就足够了。

2 。眼大无神

中散大夫嵇康取笑赵景,说他眼睛小,而且说得很直接:

“你的眼睛黑白分明,有战国名将白起的风采,只可惜太小了。”

赵景淡淡的:“一尺长的表尺,的确大,能够度量浑天仪的度数,一寸长的竹管,的确小,却可以测量音律的高低。”

嵇康问:然后呢?

赵景一句话怼了回去:

眼睛不在于大小,只要有见识就行。

结果,嵇康笑话别人,反而被人取笑:眼大无神。

古人这神回复,哈哈哈,妙哉。

3 。乡巴佬进宫

东晋权臣王敦刚和公主成亲后,在公主家中上厕所,看到厕所里用盒子装着一些干枣,拿起来就吃,如厕完毕,看见门口站着个侍女手里还端着水,于是,端起来就喝掉了。然后,一帮子侍女嘻嘻哈哈笑声不绝。

大家还记得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的小心翼翼吗?估计看了《世说新语》。

后来王敦才知道,干枣是用来上厕所时塞住鼻子防止吸入臭味的,而水是用来洗手的。

王敦虽然爬的高,但是,骨子里依旧是个乡巴佬,出身这件事情,大约是掩盖不住了。

国外安徒生童话,有个豌豆公主的故事,也是类似的意思。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以后爆发户在X之前,需要先看看人家的“名士指南”,俗称 当地X手册。

4 。焦饭救命

陈遗的母亲牙齿好,喜欢吃有嚼劲的东西,尤喜锅巴(焦饭),嘎嘣脆吃得特别高兴。

有一回,陈遗外出做主簿,煮饭的时候,只要有锅巴,就收拾放起来,准备带回家给X吃。慢慢的,竟然存了好几斗。

没想到,忽然打起仗来,他当时跟随袁山松出征,谁知道袁军竟然打败,溃不成军。

很多人都饿死了,唯有陈遗靠着啃锅巴,逃的一条性命。

古人解释说:孝顺会有好报的,你看,陈遗不就是个例子吗?

5 。 刘伶纵酒

刘伶常常十分放纵,喝酒时想喝多少和多少。喝完了,经常做一起奇奇怪怪的事情,比如,X全身衣物,光着身子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有人就讥笑他,说他没有风范。

还有人专门在他脱了衣裤之时去瞧热闹。

刘伶笑了:“ 我把天地当房子,把房屋当裤子,你们为什么跑到我的裤子里来?”

意思是:我喝了酒糊涂,你们可没有喝酒,清醒着呢?

明白人羞惭而去。

这个性,比现代打鼻环、纹身新鲜多了。

6 。空谈误事

王濛、刘惔和支道林一起去找骠骑将军何充聊天喝酒。

何充正在处理公文,十分专注,就没怎么加入他们的聊天当中。王濛对何充说道:“我们今天特意来看望你,希望你能放下日常事务,和我们一起谈论精妙的玄学。你为什么还一直低着头处理日常事务呢?”

何充很平静:“ 我要是不把这些处理好,你们还能活着在这里闲扯吗?只怕连性命都保不住呢。”

三个人只好不再骚扰何充了。

7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夏侯玄曾经靠在一根柱子上写信,当时正在下雨,而且是大雨,突然一个闪电劈到柱子上,夏侯玄的衣服都被烧焦了一块。

大家惊得站都站不稳,全都趴下了。

等回过头一看,夏侯玄神色自若,照旧专注写信。

周围的人一边抹着汗,一边感叹:真是气量宽宏啊。

孙子荆哭灵

孙子荆觉得自己有才华,很少真心佩服别人,但对王武子却另眼相看。

王武子去世,当时有名望的人都来吊丧。孙子荆来得迟,对着王武子的尸体嚎啕大哭,悲伤不已,连宾客都感动得直掉眼泪。

哭完,孙子荆对灵床说:“你平时喜欢听我学驴叫,现在我为你再学一次,作为送别吧。”

他学得十分逼真,宾客们却哄堂大笑。

孙子荆又对王武子的尸体说:“你看,上天让这些庸人都活着,却让你死了!”

黄金万两易求,知己一个也难得啊。

被世人推崇的《世说新语》到底讲述了怎样的生活智慧和人生境界?

如今的抖音,讲得是普通人的段子,《世说新语》讲得是名人段子。

鲁迅先生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可以了解到魏晋时期几代名士的人物形象,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故此《世说新语》在中国文学史尚具有重要地位。

但,客观讲,名人讲段子,到底还是以文化打底的,比今天的小报和抖音,节操那是高多了。

魏晋风骨,说得俗气一点,无非就是名人X指南罢了。

按儒家观点,《世说新语》算不得经典,更难入正统,然,千百年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成为案头必备之书。像鲁迅、傅雷、毛X这些人都喜欢 得不得了。

《世说新语》的时间跨度很长,从汉末至东晋。焦点聚集在名流和士大夫言行、风尚和奇闻趣事,非常集中、充分、生动地描述了魏晋士人那种X的精神、脱俗的言行、超逸的风度。

故此,《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中自成一体,对后代笔记小说影响极大,属于不入主流的经典。

你以为“魏晋风骨” 是啥?说直白点,不过人是名人X罢了。

关注@王小喵读书,你的支持很重要。

《世说新语》中学生应该怎样读,怎样做笔记才能积累解词,提高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优质回答

读《世说新语》,以及推至其他古文。作为中学生,首先应该做到的是能通读下来。对生字作拼音,这个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所以说,应该有一本趁手的《新华字典》。也有可以查生词的app不过这里不推荐,我还是觉得,中学生还是少接触些手机类的电子产品。有时候就是这样,你不能自我控制它,易爱不释手。你就远离它,当然个人观点了。

再来就是对词义的注解,可以参考相关的参考书,都是经过学者专家论证过才发行的,能做到熟记就好。

然后就是对整句、全段、通篇意思的掌握。借助参考书,逐字逐句的过几遍。心里有了整体性的了解。

对于做笔记,生字的拼音可以直接注在书本上。对于自己来说,不了解的词意,可以笔记上做记录。康奈尔笔记法,你可以了解下。

作为日常的积累,要对作者进行大致了解,对写作背景也要了解下。该做笔记的就不要犹豫。

做到这些还没完呢,关键的是早自习的诵读,对重点句、关键段,甚至是通篇的背诵。中学生阶段正是大量积累的阶段,不要嫌麻烦、累。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日后你才会知道,现在正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这些都是给自己挖下来的矿啊。行动起来别犹豫。

正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你看到满城银装时,说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不是”天呐,下雪了哎”。当你看到落霞美景时,说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X,好美的霞”…

正是努力之时,加油↖(^ω^)↗

谢邀!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X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堪称国学经典。

因为都是文言文,对现代人来说,读起来有些费劲,现在有很多文言文和现代文对照翻译版的,对中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书籍。

做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也能够培养学习兴趣。这里面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例如: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珠玉在侧,觉我形秽。——《世说新语·容止》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世说新语·品藻》清风朗月,辄思玄度。——《世说新语·言语》人生贵得适意尔。——《世说新语·识鉴》

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世说新语·言语》

先从经典的名句学起,相信能够很快的提升学习兴趣的。

曹操在《世说新语》中是什么形象?

优质回答

捉刀者!

典故“床头捉刀”中,曹操为何要追杀匈奴使者?

优质回答

这个匈奴使者可不是一般人啊。

故事是这样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而匈奴内部也发生了内乱,南匈奴首领於夫罗臣服曹操。本来这些匈奴都住在河套地区,内附曹操后,被曹操分为左、右、南、北、中五部分,分别安置在陕西、陕西和河北一带,将匈奴内部X任命为帅,派遣汉人作为司马去监督,左贤王於夫罗的儿子刘豹为左部帅。

对于这些内附的匈奴,曹操其实还是很担忧的。因为历史上匈奴就是汉X遇到的强大对手,极大的干扰了汉X的生存空间。

匈奴派遣使者来中原觐见当时的大汉实际当家人魏王曹操。曹操也要亲自接见匈奴使者,只不过曹操本人相貌长的实在看不过去,说白了就是非常丑,而且曹操是个矮个子。曹操认为自己的相貌镇不住匈奴使者,让相貌堂堂,仪表不凡的崔琰来代替自己,而他本人则扮作了侍卫,拿着刀立在崔琰坐塌旁边。

接待匈奴使者的流程完毕,曹操有点不放心,他要知道匈奴使者对他看法。于是派人去匈奴使者问:“魏王这个人怎么样?”匈奴使者回答道:“魏王这个人风雅高尚、仪容风采,然后坐榻边上握刀的那个人才是真英雄。”曹操听说了匈奴使者的评价,就派人追杀了这个使者。

《世说新语》: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曹操为什么要让崔琰替代自己呢?其实曹操并不是因为自己长的丑,也不是相貌镇不住匈奴使者,而是曹操要探查一下匈奴有没有能人?这个使者到底是不是间谍?

答案是肯定的,这个使者就是匈奴的能人,他能通过一次接待活动,就能认出假扮捉刀人的曹操是真英雄,说明其人善于见微知著,观察入微,是绝佳的间谍人选。而其作为使者来到中原,一路上走来就能知道当时的中原是个什么情况,对于东汉的情况可以由表入里的观察。

当时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军阀混战,中原大地早就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中原空虚。对于曹操来说,南边还有孙权刘备分庭抗礼,中原百姓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而匈奴使者是个能人。一旦带着中原空虚的情报回到匈奴,就会联合匈奴各部族,整军备武。到那时华夏还未一统,而匈奴又成了大患,曹操恐怕是要腹背受敌,两线作战。搞不好永嘉之乱就提前发生了。

所以曹操杀了这个使者,就等于削弱了匈奴的实力。这种办法后世王朝也用过。

唐朝晚期,南诏成了大患,在南边发动战争,侵扰大唐。而当时大唐名将高骈就曾经在对抗南诏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晚唐第一名将。

后来黄巢X,唐僖宗逃亡巴蜀避难。而南诏和大唐之间还处于战争状态,唐僖宗害怕南诏发动战争,让大唐处于两线作战,腹背受敌的境地。于是唐僖宗答应大唐和南诏两国联姻,将大唐公主嫁给南诏。而南诏也因为战争,百姓负担大,需要休养生息,于是同意了大唐的和亲。

南诏国王命宰相赵隆眉、杨奇鲲、段义宗这三个南诏的能人前来拜谒僖宗,并且准备迎聘公主。当时高骈镇守淮南,得知唐僖宗和南诏和亲之事,而且南诏将赵隆眉、杨奇鲲、段义宗这几个人派来迎娶公主。高骈熟悉南诏的情况,南诏能侵扰大唐就是靠这几个人。

于是高骈从淮南紧急传书,说:“蛮酋心腹干将也就只有这几人,只要将这三个人毒死,无须再忧虑会遭南蛮侵扰。”唐僖宗听从高骈的建议杀了这三个人。后来黄巢被打败,唐僖宗回到长安,南诏都没有轻举妄动,大唐南方都一直平安无事。

《智囊X》:唐僖宗幸蜀,惧南蛮为梗,许以婚姻。蛮王命宰相赵隆眉、杨奇鲲、段义宗来朝行在,且迎公主。高太尉骈自淮南飞章云:“南蛮心膂,唯此数人,请止而鸩之。”迄僖宗还京,南方无虞……

而金国的金兀术也用这个计策,当年岳飞北伐,大败金兀术,收复朱仙镇,是金国的敌手。金兀术后来绍兴议和的时候,就提出杀了岳飞,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典故“床头捉刀”中,曹操之所以追杀匈奴使者,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杀人灭口,二是斩草除根。

“床头捉刀”这个典故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的一些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中的一篇故事《床头捉刀人》。内容是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他自认为形貌丑陋,不足以威慑远方的国家,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则握刀站在崔季珪的坐榻边做侍从。接待完毕,(曹操)命令间谍问匈奴使节:“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节评价说:“魏王风雅高尚、仪容风采,但是坐榻边上握刀的那个人才是真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杀这个使节。

原文如下: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至于深究曹操为何要“追杀此使”,那就要从曹操的性格特点来分析了。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雄才大略的人,曾说过“宁为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正是这样的性格才导致“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原因之一是为了杀人灭口。曹操猜疑该使者认出了自己,那么自己由于自卑而让人替代的事传出去,就不好听了。那么,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杀他灭口,才不至于折损自己的威严。 原因之二就是斩草除根。从匈奴使者的言语中,曹操可能认为这个使者眼光非常毒辣,又会说话,非等闲之辈,放回去今后很可能成为自己的一个劲敌,无论是嫉妒还是谨慎,都是杀他的理由。

至于最后,这个使者杀没杀成,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这个在历史长河中偶然一瞥的人物最终因为曹操而为人所知,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综上,曹操的枭雄性格跃然纸上。

《世说新语》为什么没有收录陶渊明?

优质回答

谢邀:《世说新语》记事起于东汉止于东晋。为什么没有收录陶渊明,不妨看看陶渊明的生卒年代。

陶渊明生于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X即三七六,卒于四百X,按时年记载,东晋已经灭亡,步入南北朝时代。

再说《世说新语》乃南朝临川王义庆所编撰,原作八卷,今仅存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门,是六朝志人的小说的代表作。

书册多已散佚,而后仅凭梁代刘孝标为之作注的引文四百余种作为资料,得以传世。原著有没收录陶渊明之诗文言行,也实难说得清楚了。

从书中细看,其收录的“弥衡骂曹”,曹植七步成诗”,都皆早与陶渊明一百多年了吧!

再说,陶渊明,隐居之士,政绩卑微,文学诗文,乃身死后才声名鹊起,未作收录也并无奇怪之处。

按记事去说,起于东汉,止于东晋,如果没有记录东晋末年的这段历史,那么没有收录陶渊明,就更加清晰可见!

你好,我是容千寻,文化领域爱好者,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为什么《世说新语》中没有关于陶渊明的记载?是陶渊明不配吗?陶渊明一生多次被征辟,只有他拒绝别人的份儿,这样的人怎么会不配出现在《世说新语》中吗?当然配。但是他却没出现,为什么呢?

是世家大族排斥陶渊明吗?我想应该也不是。魏晋是一个讲究风骨的年代。陶渊明越是归隐,名气就越大,所以很多人不停地请他出山。魏晋名士追求与崇尚的也正是陶渊明这样风度,那魏晋的名士出身于哪个家族?当然是世家大族。所以说世家大族排斥他似乎也说不通。

难道是刘义庆与陶渊明有什么私人恩怨?公元405年陶渊明就归隐了,立志不再做官,那时候刘义庆才2岁,肯定是谈不上利益纠缠了。你可能会问那日后呢?其实也不会。历史上对刘义庆的评价是“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一个是性情简素,没有很多功利俗欲,且爱好文义的人,另一个是淡泊名利,采菊东篱下的人,我觉得如果他们相识的话,他们只会是惺惺相惜。

说了诸多推测,都不对。那只有最后一个原因了,历史上记载《世说新语》原来共有8卷,但是有很多已经散佚了,现今之流传下3卷,所以我觉得最合理的推测就是: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陶渊明的趣事,但是非常不巧,有关陶渊明的记载遗失了。

以上都是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世说新语容止翻译及原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