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物理实验及原理可以自己制作(电学有趣的物理实验)

有什么简单有趣的物理和化学实验推荐?

优质回答

连通器原理实验:

物理中的连通器原理会决定U型管中两个液面的高度是一样的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打破它,让U型管中两个液面的高度不一样呢?

我们要准备一些东西:丙三醇、四氯化碳、U型管、量筒、烧杯

首先量取100ml四氯化碳备用,然后量取94ml丙三醇倒入烧杯,加入6ml水将两者配成溶液搅拌均匀。

用支架固定好U型管,在里面加入四氯化碳至U型管1/3处

之后沿着杯壁倒入丙三醇溶液

当当!!!

实验成功↓↓↓

法老幼蛇,超简单

视频源:https://www.cdstm.cn/videos/Tops/kpzg/sysdmfrc/201803/t20180301_713783.html

有哪些有名的物理实验?

优质回答

《物理世界》网站曾经举行过十大漂亮物理实验的票选。

票选结果是这样的:

第一名:费曼的双缝实验,这是费曼提出的一个假想实验,假想电子一个一个地通过杨氏双缝,然后问电子在屏上的分布是什么。费曼认为通过这样一个假想实验就能帮助读者确立在量子世界中的实验事实。然后承认单个电子必须用波函数来描述,或单个电子也体现出波动性。

第二名:伽利略的斜塔实验,这是一个传说中的实验,实际上未必真正发生。传说伽利略爬上了比萨斜塔,从塔上扔下一重一轻两个球,然后发现它们是同时落地的。这个传说好的一方面是向我们重申了物理学的首要属性是“实验”,即:我们必须做实验,我们必须收集实验事实,而概念及理论的构建都是针对实验事实的,这是一种彻底的实用主义态度。

第三名:密立根油滴实验,密立根用喷嘴向平行板电容器里面喷油滴,油滴因摩擦会带电,然后密立根用在平行板电容器中悬浮的液滴的大小推算出了电子的电荷。

第四名:牛顿的三棱镜实验,自然光看起来是最简单最纯净的,但在牛顿的三棱镜的折射下,发现它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而最纯净的光恰恰是那些看起来并不纯净的有颜色的光,牛顿的这个实验开创了物理光学的研究。

第五名:杨氏双缝实验,证明光是波动而非粒子。

第六名:卡文迪许的扭秤实验,测量了万有引力常数,考虑到引力是那么的弱,这是一个极精巧的实验。

第七名:埃拉色托尼测量地球的直径,这是一个古希腊时期的实验,同时测量正午时候不同纬度(南北方向上的两个地点)相同高度方尖碑影子的长度,再考虑到两地的距离,就可推算出地球的直径。

第八名: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伽利略在斜面上让重球滚落,发现重球滚落的距离s正比于时间t的平方。就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啦。

第九名:卢瑟福散射实验,通过让α粒子撞击金属靶,卢瑟福发现发现原子中存在着一个很小很小的带正电的核。

第十名:傅科摆,这个实验在北京天文馆可以看到,也是艾科一部小说的名字,实验说明我们脚下的地球在运动。

简单易懂的物理小实验有哪些?

优质回答

一些简单有趣的物理小实验:瓶内吹气球、能X气球的杯子、会吸水的杯子、会吃鸡蛋的瓶子、瓶子瘪了。

一、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X气球的杯子?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

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三、会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操作:??

1、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

讲解:1.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2.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四、会吃鸡蛋的瓶子?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

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熟蛋剥去蛋壳。??

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讲解:1.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2.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

五、瓶子瘪了?

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瘪吗???

材料: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

操作:??

1、将温开水到入瓶子,用手X瓶子,是否感觉到热。

2、把瓶子中的温开水再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子盖。

3、观察瓶子慢慢的瘪了。??

讲解:1.?加热瓶子里的空气,使它压力降低。2.?由于瓶子外的空气比瓶子内的空气压力大,所以把瓶子压瘪了。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方法。一般分为演示实验、课内小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实验。

课内小实验是X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操作的小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自己动手使用仪器、观察测量、取得资料数据、分析处理数据、总结概括结论的过程,包括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物理实验教学

有哪些物理小实验,让人一看眼前一亮,只需要家里的小物件就能做的实验?

优质回答

在家无聊有什么有趣的物理小实验让人眼前一亮?

一、防火气球

水能将火的热能吸收,橡胶不会形成断裂。不过,如果超过气球内的水所能吸收的热能,气球是一样会爆炸的

二、手指的魔力

一碗清水,撒满花椒面,把一个手指头伸到水里,什么变化也没有。这回在手上抹上一些肥皂,看看这回手指的魔力吧!

三、制作反重力的水

水的表面张力附着在网格中,创造出一个“膜”,形成密封的状态。当牙签戳进去的时候,水会包围牙签,但因为牙签可以被水穿透、密度也比较小,所以会浮到最上方。

四、是左还是右?

请看好纯白底色上黑色尖头明明是向左的,放上水杯以后再看呢?到底是向左还是向右呢?

以上几个小实验都可以在家做,东西容易找到。周末和孩子一起做实验,唤起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孩子爱上科学。

物理有多有趣?

优质回答

物理学是揭示物质世界奥秘的科学,严格来讲是十分严谨的科学,所以好些同学学习物理,都有恐惧心理,提起物理就感到头疼 ,其实物理只要学好了,是一门十分有意思、有趣味的学科,好些物理学的好的同学,在解物理题的过程,那种享受,那种愉悦,是恐惧物理的同学根本无法想象的。因为世界很有趣,所以物理也很有趣味,下面我就生活中常见的有趣的物理现象,举几个例子,希望大家喜欢!1?鸡蛋入瓶实验,取一个口径比鸡蛋略小的瓶子,一只煮熟的鸡蛋,一张白纸火柴,先将鸡蛋放在瓶口,发现鸡蛋不能进入瓶子中,拿掉鸡蛋,点燃白纸放入瓶子中,再将鸡蛋放在瓶口,等一会,鸡蛋会慢慢进入瓶子中。原理,由于白纸燃烧,瓶内空气压强变小,靠外面大气压强将鸡蛋压入瓶子中。2?棉花自然实验,取一个注射器,X封住,棉花蘸上X,放入注射器,用X迅速推入,发现棉花自然起来。原理,由于X燃点较低,当向里推X做功,注射器内温度升高,达到X燃点,棉花就燃烧起来了。3?自制彩虹实验,给花喷水的喷雾器一个,等太阳好的天气,将喷雾器调到最细,面向太阳,用喷雾器从眼睛前面向空中喷出,就可以看到彩虹。原理,彩虹形成就是雨后空气中有大量小水珠,太阳光折射形成,用喷雾器同样可以使空气中有大量小水珠,提供相同的条件,从而形成彩虹。物质世界,奇妙无穷,认真探索,其乐自得!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物理学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基础科学。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物理学充分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物理学研究的领域可分为下列四大方面:

1. 凝聚态物理——研究物质宏观性质,这些物相内包含极大数目的组元,且组元间相互作用极强。最熟悉的凝聚态相是固体和液体,它们由原子间的键和电磁力所形成。更多的凝聚态相包括超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在十分低温时,某些原子系统内发现);某些材料中导电电子呈现的超导相;原子点阵X现的铁磁和反铁磁相。凝聚态物理一直是最大的的研究领域。历史上,它由固体物理生长出来。1967年由菲立普·安德森最早提出,采用此名。

2. 原子、分子和光学物理——研究原子尺寸或几个原子结构范围内,物质-物质和光-物质的相互作用。这三个领域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它们使用类似的方法和有关的能量标度。它们都包括经典和量子的处理方法;从微观的角度处理问题。原子物理处理原子的壳层,集中在原子和离子的量子控制;冷却和诱捕;低温碰撞动力学;准确测量基本常数;电子在结构动力学方面的集体效应。原子物理受核的影晌。但如核分裂、核合成等核内部现象则属高能物理。 分子物理集中在多原子结构以及它们,内外部和物质及光的相互作用,这里的光学物理只研究光的基本特性及光与物质在微观领域的相互作用。

3. 高能/粒子物理——粒子物理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组元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也可称为高能物理。因为许多基本粒子在自然界原本并不存在,只在粒子加速器中与其它粒子高能碰撞下才出现。据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标准模型描述,有12种已知物质的基本粒子模型(夸克和轻粒子)。它们通过强、弱和电磁基本力相互作用。标准模型还预言一种希格斯-玻色粒子存在。现正寻找中。

4. 天体物理——天体物理和现代天文学是将物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研究星体的结构和演变、太阳系的起源,以及宇宙的相关问题。因为天体物理的范围宽,它利用了物理的许多原理,包括力学、电磁学、统计力学、热力学和量子力学。1931年,卡尔发现了天体发出的无线电讯号,开始了无线电天文学。天文学的前沿已被空间探索所扩展。地球大气的干扰使观察空间需要用到X、超紫外、伽玛射线和X射线。物理宇宙论研究在宇宙的大范围内宇宙的形成和演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现代宇宙理论中起了中心的作用。20世纪早期哈勃从图中发现了宇宙在X,促进了宇宙的稳定状态论和大爆炸之间的讨论。1964年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证明了大爆炸理论可能是正确的。大爆炸模型建立在二个理论框架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原理。宇宙论已建立了ACDM宇宙演变模型,它包括宇宙的X、暗能量和暗物质。 从费米伽玛-射线望运镜的新数据和现有宇宙模型的改进,可期待出现许多可能性和发现。尤其是今后数年内,围绕暗物质方面可能有许多发现。

【物理学的六大性质】

1. 真理性: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反映出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2. 和谐统一性:神秘的太空中天体的运动,在开普勒三定律的描绘下,显出多么的和谐有序。物理学上的几次大统一,也显示出美的感觉。牛顿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上和地上所有宏观物体统一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建立,又使电和磁实现了统一。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又把质量和能量建立了统一。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把粒子性、波动性实现了统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又把时间、空间统一了。

3. 简洁性:物理规律的数学语言,体现了物理的简洁特性。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 对称性:对称一般指物体形状的对称性,深层次的对称表现为事物发展变化或客观规律的对称性。例如:物理学中各种晶体的空间点阵结构具有高度的对称性。竖直上抛运动、简谐运动、波动镜像对称、磁电对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称、正粒子和反粒子、正物质和反物质、正电和负电等。

5. 预测性:正确的物理理论,不仅能解释当时已发现的物理现象,更能预测当时无法探测到的物理现象。例如:麦克斯韦电磁理论预测电磁波存在、卢瑟福预言中子的存在、菲涅尔的衍射理论预言圆盘衍射中央有泊松亮斑、狄拉克预言电子的存在。

6. 精巧性:物理实验具有精巧性。设计方法的巧妙,使得物理现象更加明显。

【历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901年

威尔姆·康拉德·伦琴(德国人)

发现X射线

1902年

亨德瑞克·安图恩·洛伦兹、P. 塞曼(荷兰人)

研究磁场对辐射的影响

1903年

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法国人)

发现物质的放射性

皮埃尔·居里(法国人)、玛丽·居里(波兰人)

从事镭元素的研究

1904年

J. W. 瑞利(英国人)

从事气体密度的研究并发现氩元素

1905年

P. E. A. 雷纳尔德(德国人)

从事阴极线的研究

1906年

约瑟夫·约翰·汤姆生(英国人)

对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1907年

A. A. 迈克尔逊(美国人)

发明了光学干涉仪并且借助这些仪器进行光谱学和度量学的研究

1908年

加布里埃尔·李普曼(法国人)

发明了彩色照相干涉法(即李普曼干涉定律)

1909年

伽利尔摩·马可尼(意大利人)、K. F. 布劳恩(德国人)

开发了无线电通信,研究发现理查森定律

1910年

翰尼斯·迪德里克·范德华(荷兰人)

从事气态和液态议程式方面的研究

1911年

W. 维恩(德国人)

发现热辐射定律

1912年

N. G. 达伦(瑞典人)

发明了可以和燃点航标、浮标气体蓄电池联合使用的自动节装置

1913年

H·卡末林-昂内斯(荷兰人)

从事液体氦的超导研究

1914年

马克斯·凡·劳厄(德国人)

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

1915年

威廉·亨利·布拉格、威廉·劳伦斯·布拉格(英国人)

借助X射线,对晶体结构进行分析

1916年 未颁奖

1917年

C. G. 巴克拉(英国人)

发现元素的次级X辐射的特征

1918年

马克斯·卡尔·欧内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国人)

对确立量子理论作出巨大贡献

1919年

J. 斯塔克(德国人)

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光谱线的分裂现象

19X

C. E. 纪尧姆(瑞士人)

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及其在精密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19X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籍犹太人)

发现了光电效应定律等

19X

尼尔斯·亨利克·大卫·玻尔(丹麦人)

从事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的研究

1923年

R. A. 米利肯(美国人)

从事基本电荷和光电效应的研究

1924年

K. M. G. 西格巴恩(瑞典人)

发现了X射线中的光谱线

1925年

詹姆斯·弗兰克、G. 赫兹(德国人)

发现原子和电子的碰撞规律

1926年

J. B. 佩兰(法国人)

研究物质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

1927年

阿瑟·霍利·康普顿(美国人)

发现康普顿效应(也称康普顿散射)

C. T. R. 威尔逊(英国人)

发明了云雾室,能显示出电子穿过水蒸气的径迹

1928年

O. W. 理查森(英国人)

从事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理查森定律

1929年

路易斯·维克多·德布罗意(法国人)

发现物质波

1930年

C. V. 拉曼(印度人)

从事光散方面的研究,发现拉曼效应

1931年 未颁奖

1932年

维尔纳·K·海森伯(德国人)

创建了量子力学

1933年

(1934年未颁奖)

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人)、P. A. M. 狄拉克(英国人)

发现原子理论新的有效形式

1935年

J. 查德威克(英国人)

发现中子

1936年

V. F. 赫斯(奥地利人)

发现宇宙射线

C. D. 安德森(美国人)

发现正电子

1937年

C. J. 戴维森(美国人)、G. P. 汤姆森(英国人)

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现象

1938年

E. 费米(意大利人)

发现中子轰击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并发现用慢中子实现核反应

1939年

(1940年~1942年未颁奖)

E. O. 劳伦斯(美国人)

发明和发展了回旋加速器并以此取得了有关人工放射性等成果

1943年

O. 斯特恩(美国人)

开发了分子束方法以及质子磁矩的测量

1944年

I. I. 拉比(美国人)

发明了著名气核磁共振法

1945年

沃尔夫冈·E·泡利(奥地利人)

发现不相容原理

1946年

P. W. 布里奇曼(美国人)

发明了超高压装置,并在高压物理学方面取得成就

1947年

E. V. 阿普尔顿(英国人)

证实了电离层的存在

1948年

P. M. S. 布莱克特(英国人)

改进了威尔逊云雾室方法,并由此导致系列发现

1949年

汤川秀树(日本人)

提出核子的介子理论,并预言介子的存在

1950年

C. F. 鲍威尔(英国人)

开发了用以研究核破坏过程的照相乳胶记录法并发现各种介子

1951年

J. D. 科克罗夫特(英国人)、E. T. S. 沃尔顿(爱尔兰人)

通过人工加速的粒子轰击原子,促使其产生核反应(嬗变)

1952年

F. 布洛赫、E. M. 珀塞尔(美国人)

从事物质核磁共振现象的研究并创立原子核磁力测量法

1953年

F. 泽尔尼克(荷兰人)

发明了相衬显微镜

1954年

马克斯·玻恩

在量子力学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及研究方面作出贡献

W. 博特(德国人)

发明了符合计数法,用以研究原子核反应和γ射线

1955年

W. E. 拉姆(美国人)

发明了微波技术,进而研究氢原子的精细结构

P. 库什(美国人)

用射频束技术精确地测定出电子磁矩,创新了核理论

1956年

W. H. 布拉顿、J. 巴丁、W. B. 肖克利(美国人)

从事半导体研究并发现了晶体管效应

1957年

李政道、杨振宁(美籍华人)

对宇称定律作了深入研究

1958年

P. A. 切伦科夫、I. E. 塔姆、I. M. 弗兰克(俄国人)

发现并解释了切伦科夫效应

1959年

E .G. 塞格雷、O. 张伯伦(美国人)

发现反质子

1960年

D. A. 格拉塞(美国人)

发明气泡室,取代了威尔逊的云雾室

1961年

R. 霍夫斯塔特(美国人)

利用直线加速器从事高能电子散射研究并发现核子

R. L. 穆斯保尔(德国人)

从事γ射线的共振吸收现象研究并发现了穆斯保尔效应

1962年

列夫·达维X奇·朗道(俄国人)

开创了凝集态物质特别是液氦理论

1963年

E. P. 威格纳(美国人)

发现基本粒子的对称性以及原子核中支配质子与中子相互作用的原理

M. G. 迈耶(美国人)、J. H. D. 延森(德国人)

从事原子核壳层模型理论的研究

1964年

C. H. 汤斯(美国人)、N. G. 巴索夫、A. M. 普罗霍罗夫(俄国人)

发明微波射器和激光器,并从事量子电子学方面的基础研究

1965年

朝永振一郎(日本)、J. S. 施温格、R.P.费曼(美国人)

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进行对基本粒子物理学具有深刻影响的基础研究

1966年

A. 卡斯特勒(法国人)

发现和开发了把光的共振和磁的共振合起来,使光束与射频电磁发生双共振的双共振法

1967年

H. A. 贝蒂(美国人)

以核反应理论作出贡献,特别是发现了星球中的能源

1968年

L. W. 阿尔瓦雷斯(美国人)

通过发展液态氢气泡和数据分析技术,从而发现许多共振态

1969年

M. 盖尔曼(美国人)

发现基本粒子的分类和相互作用

1970年

L. 内尔(法国人)

从事铁磁和反铁磁方面的研究

H. 阿尔文(瑞典人)

从事磁流体力学方面的基础研究

1971年

D. 加博尔(英国人)

发明并发展了全息摄影法

1972年

J. 巴丁、L. N. 库柏、J. R. 施里弗(美国人)

从理论上解释了超导现象

1973年

江崎玲于奈(日本人)、I. 贾埃弗(美国人)

通过实验发现半导体中的“隧道效应”和超导物质

B. D. 约瑟夫森(英国人)

发现超导电流通过隧道阻挡层的约瑟夫森效应

1974年

M. 赖尔、A. 赫威斯(英国人)

从事射电天文学方面的开拓性研究

1975年

A. N. 玻尔、B. R. 莫特尔森(丹麦人)、J. 雷恩沃特(美国人)

从事原子核内部结构方面的研究

1976年

B. 里克特(美国人)、丁肇中(美籍华人)

发现很重的中性介子 —— J/φ粒子

1977年

P. W. 安德林、J. H. 范弗莱克(美国人)、N. F. 莫特(英国人)

从事磁性和无序系统电子结构的基础研究

1978年

P. 卡尔察(俄国人)

从事低温学方面的研究

A. A. 彭齐亚斯、R. W. 威尔逊(美国人)

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1979年

谢尔登·李·格拉肖、史蒂文·温伯格(美国人)、A. 萨拉姆(巴基斯坦)

预言存在弱中性流,并对基本粒子之间的弱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理论作出贡献

1980年

J. W. 克罗宁、V. L. 菲奇(美国人)

发现中性K介子衰变中的宇称(CP)不守恒

1981年

K. M. 西格巴恩(瑞典人)

开发出高分辨率测量仪器

N. 布洛姆伯根、A. 肖洛(美国人)

对发展激光光谱学和高分辨率电子光谱做出贡献

1982年

K. G. 威尔逊(美国人)

提出与相变有关的临界现象理论

1983年

S. 昌德拉塞卡、W. A. 福勒(美国人)

从事星体进化的物理过程的研究

1984年

C. 鲁比亚(意大利人)、S.

范德梅尔(荷兰人)

对导致发现弱相互作用的传递者场粒子W±和Z_0的大型工程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1985年

K·冯·克里津(德国人)

发现量了霍耳效应并开发了测定物理常数的技术

1986年

E. 鲁斯卡(德国人)

在电光学领域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开发了第一架电子显微镜

G. 比尼格(德国人)、H. 罗雷尔(瑞士人)

设计并研制了新型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1987年

J. G. 贝德诺尔斯(德国人)、K. A. 米勒(瑞士人)

发现氧化物高温超导体

1988年

L. 莱德曼、M. 施瓦茨、J. 斯坦伯格(美国人)

发现μ子型中微子,从而揭示了轻子的内部结构

1989年

W. 保罗(德国人)、H. G. 德默尔特、N. F. 拉姆齐(美国人)

创造了世界上最准确的时间计测方法——原子钟,为物理学测量作出杰出贡献

1990年

J. I. 弗里德曼、H. W. 肯德尔(美国人)、理查德·E·泰勒(加拿大人)

通过实验首次证明了夸克的存在

1991年

皮埃尔-吉勒·德·热纳(法国人)

从事对液晶、聚合物的理论研究

时间

人物

得奖原因

1992年

G. 夏帕克(法国人)

开发了多丝正比计数管

1993年

R. A. 赫尔斯、J. H. 泰勒(美国人)

发现一对脉冲双星,为有关引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会

1994年

B. N. 布罗克豪斯(加拿大人)、C. G. 沙尔(美国人)

在凝聚态物质的研究中发展了中子散射技术

1995年

M. L. 佩尔、F. 莱因斯(美国人)

发现了自然界中的亚原子粒子:Υ轻子、中微子

1996年

D. M. 李(美国人)、D. D. 奥谢罗夫(美国人)、理查德·C·理查森(美国人)

发现在低温状态下可以无摩擦流动的氦- 3

1997年

朱棣文(美籍华人)、W. D. 菲利普斯(美国人)、C. 科昂-塔努吉(法国人)

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

19X

劳克林(美国)、斯特默(美国)、崔琦(美籍华人)

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1999年

H. 霍夫特(荷兰)、M. 韦尔特曼(荷兰)

阐明了物理中电镀弱交互作用的定量结构。

2000年

阿尔费罗夫(俄罗斯人)、基尔比(美国人)、克雷默(美国人)

因其研究具有开拓性,奠定资讯技术的基础,诺贝尔物理奖。

2001年

克特勒(德国)、康奈尔(美国)和维曼(美国)

在“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及“凝聚态物质性质早期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成就。

2002年

雷蒙德·戴维斯(美)、小柴昌俊(日)、里卡尔多·贾科尼(美)

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打开了人类观测宇宙的两个新“窗口”。

2003年

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美俄双重国籍)、维塔利·金茨堡(俄)、安东尼·莱格特(英美双重国籍)

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2004年

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泽、弗兰克·维尔泽克(均为美国人)

这三位科学家对夸克的研究使科学更接近于实现它为“所有的事情构建理论”的梦想。

2005年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翰·L·霍尔、哈佛大学的罗伊·J·格劳贝尔,以及德国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的特奥多尔·亨施

研究成果可改进GPS技术

2006年

约翰·马瑟、乔治·斯穆特(均为美国人)

发现了黑体形态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扰动现象

2007年

阿尔贝·费尔(法)、彼得·格林贝格尔(德)

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这项技术被认为是“前途广阔的纳米技术领域的首批实际应用之一”。

2008年

小林诚、益川敏、南部阳一郎(日)

发现了次原子物理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

2009年

英国籍华裔物理学家高锟

“在光学通信领域中光的传输的开创性成就”

美国物理学家韦拉德·博伊尔(Willard S. Boyle)和乔治·史密斯(George E. Smith)

“发明了成像半导体电路——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

2010年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盖姆(俄)与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俄)

在二维空间材料石墨烯的突破性实验

2011年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美国/澳大利亚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

因发现宇宙加速X最终能够可能变成冰

2012年

法国科学家沙吉·哈罗彻(Serge Haroche) [与美国科学家大卫·温兰德(David J. Winland)

实现对单个量子系统的操作和测量而不改变其量子力学属性

有什么简单的物理小实验?

优质回答

题主问“有什么简单的物理小实验?”

我可以列举两个最简单的物理小实验,给大家参考一下:

1、拿出手机,手伸直,然后把手机放了。结果,手机掉到地上,屏膜可能碎了。这个实验验证了重力的存在,在地球上,物体都是从上往下掉的,不会飞到月球上去。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也是这个道理。

2、把锅里的水烧开了,用温度计测一下温度,如果低于100摄氏度,说明你家不在海平面上,而且温度越低说明海拔越高。这就是在高山上很难煮熟鸡蛋的原因。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有趣的物理实验及原理可以自己制作.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