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诗中的送别之情(唐诗宋词里为什么有很多送别诗,写得那么真情?)

网友提问:

唐诗宋词里为什么有很多送别诗,写得那么真情?

优质回答:

一前言:引?严羽《沦浪诗话·诗评》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就连,一贯豪放豁达的东坡居士也无限感慨地吟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都饱X送别时不忍分离,两情相依的忧伤情绪,但也有许多人借送别亲友之际,吐露和抒写其“报国取龙庭”的理想,以及“所志在功名”的抱负,显示了其旷达的胸襟和 高尚的情操,为送别诗一贯塑造的情感氛围另辟蹊径。

这些都是和送别有关,也就是送别诗。送别诗是一种表达离情别绪的诗作,它包括送别、留别、赠别等内容。本文就以唐宋?送别诗为例。

道韵君帮您解答分析其中的意象,进而探求古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解: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重故土。文人的情感更加浓郁,俗话说“故土难离”,古时候的交通通讯都非常不便,故人一别还真不知道能见否。

《江上》

作者: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译文:

江上秋风阵阵,水波荡漾连绵,江岸上的红花也脱下红妆,渐渐凋谢。

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蓦然发现船只已到乱山的东面,再不见分别的渡口。

注解:王安石在离别行程中目睹到江岸两边的风景十分感慨,这其实不仅是抒情、遣怀、解愁,更重要的是还饱含有深深的离别祝福之意。老山檀香「沉思罗汉」|取正区原材,全手雕制俯于湖石之上,安态冥思 山子遒劲有力层峦叠嶂,神采斐然石花生长,富于性情,刀法气贯,出若天成,该作品以此印证古代诗人情怀。

结语:送别诗,体现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人生短暂易逝,许多诗人常常能在慨叹生命有限而宇宙无穷中表达一种旷达乐观、积极进取的态度,这种平稳的心态,即使是面对人生最痛苦的离别时,也能表现为一种少有的 坦然与大度。

其他网友回答

梁实秋曾经说过:“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

古人送别

古时候交通不便,山长水远,距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存在。我很喜欢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X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和朋友分别,用诗来营造一个画面、烘托一个心情,让人读来能体悟到其中的意境。想到朋友自此分别,天涯海角,再见不到对方的样子、听不到熟悉的声音,唯有书信在数月之后才能送达,只有明月可以寄托相思,只有鸿雁才能捎去别愁。

折柳相送

想到苏轼兄弟护送父亲的灵柩回四川,辗转奔波,路途时间将近一年。更想到杜甫想回到家乡,结果越走越远,最后死在了江上。古人旅途是艰难的,也是危险的。古人把“生、离、死、别”放在一起,大概是体会到离别的意义十分的重大吧?古时没有那么多的旅店,真的是风餐露宿,很多时候能住在寺庙就已经不错了,你看那《西厢记》里崔莺莺和张生就是巧遇在庙里的。

离别诗

离别总有不同的离愁别绪,柳永在歌女X里很有名声,所以他儿女情长,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王维送朋友话不多,一切都在酒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劝慰人倒是颇有男儿气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勃也怕朋友伤感,所以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情分各种,离情最苦。男女分别,执手相看,凄苦X;男男分别,饮酒饯行,长亭折柳。空间遥远,时间漫长,面对未来有诸多恐惧。迷茫痛苦、黯然神伤。寒蝉让人心碎、梧桐使人心忧。折柳不能留,长醉仍须别。

送别有真情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是一送再送的不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送别之后的怅然若失。“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是对离别的不忍。诗人赋予在诗中的情感如此的复杂而深情,让生活在快节奏里的我们总感觉似乎失去点什么。朋友在我们身边来来去去,如白云又如流水,陌生到熟悉,又从熟悉渐渐变得无感或敌对。我们较之过去没有了那么多的离愁别绪,我们顾不上、也没有焦点对着某一个人。我们各自朝着目标狂奔,却失去了情感上的深度。即使是离别,喝一场大酒,唱着《朋友》,好似很是深情。但清醒之后,再无思念,再无牵挂……

江上送别

所以,我们今日读离别诗,才更加的觉得古人的难能可贵。背几首离别诗吧,它让我们能在某个夜晚打动我们麻木的心灵,想到从我们生命力消失的那些朋友……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写的是真情实感吧。

过去交通通讯不发达,一别可能就几年、几十年,甚至终生不得相见,音讯全无。所以分别时,难舍难分。

过去生活、医疗、环境比较差,前途渺茫,生死难料,互相牵挂依依不舍。

其他网友回答

从前慢啊!

车、马、邮件都很慢,虽然一生未必只够爱一个人,但一次离别就要等待好久,在那个无法即时通讯的年代,思念就变成了一种痛,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

你不知道他(她)是否生病,是否开心,是否天寒忘了穿衣,是否晚上忘了盖上被子,你甚至不知道他是否活着,遇到了哪些事,爱上了那些人,你只知道自己不停地被思念所侵蚀。

古代的离别是真正的离别,一折柳枝,就可能再无相见之期,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来。除了思念,什么也不能做,什么也做不到。

距离产生美!

在古代,文人只有为官为吏一途,只要做了官吏便是不由身,去哪里到何处根本由不得自己。皇上一道圣旨你就发配到了夜郎,或者被调离到琼州,或者因为世事变迁从青州坐船到苏杭,然后一生也无法回去。

离别无处不在,重逢却各安天命。

古人的友情很少天天厮混在一起,因为恰到好处地不熟悉,所以大多只能看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每个人都分外地珍惜友情,因为相见即是有缘,而再次相见却不知何年何月,这种人际交往的张力和距离感让离别有一种致命的悲情感。尽管其本质上只是一种社交美学,只是生活和X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这种美却是真的。

江淹说“黯然X者,唯别而已矣”,这源自诗经的离别,再经过楚辞,流过乐府到南北朝的时候,在江郎的笔下,离别被诠释得入骨十分“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

有别必怨,有怨必盈。

怨者何?情深无续,盈者何?月圆人半。

隋朝建都长安,在灞水上设立灞桥,边种柳树,但凡有人出城出关,均须经过灞桥,心情难禁,唯有折柳赠之。

世界上所有人把手机关掉电话拔掉,QQ微信卸掉,高铁汽车飞机也抛掉,然后送别一下,便知离别之恨,离别之苦。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古人交往不够广泛,往往把离别看得神圣而庄重。“重离别”,“难相聚”,往往看似矛盾,又有必然联系。唐诗宋词,便借“离别”排遣古人情怀。在今人来说,却已习以为常。“分分合合”,“合合分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唐诗宋词里为什么有很多送别诗写得那么真情.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