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苏轼照野弥弥浅浪赏析(西江月苏轼赏析)

如何赏读苏轼怀念欧阳修,表达人生如梦感慨的《西江月》?

优质回答

苏轼的《西江月》抒发了对恩师欧阳修的深挚怀念,表达了休言万事转头空,现实生活已如梦的感慨。原词如下: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师生情义笃厚,途经不忘凭吊。

对苏东坡来说,对其影响巨大的,除了其父母之外,就要数欧阳修了。苏轼初次X参加进士考试,欧阳修为主考官,当读到他的文章时,大家赞叹,本欲评为第一,又怀疑为其弟子曾巩所做,改为第二。欧阳修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读苏轼书,不觉出汗,痛快痛快。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可喜可喜。从此,东坡便声名远播,后来,欧阳修还多次不遗余力地提拔他。

这次,苏轼由黄州调任河南汝州。走水路途经扬州,苏轼想起恩师,再次登临平山堂。平山堂,为欧阳修在扬州做官时所建,地势很高,站在堂中,可远眺江南诸山,所以叫平山堂。这是诗人第三次经过扬州。

半生弹指而过,又见恩师真迹。

上片,写苏轼第三次来到平山堂,自己已经四十八岁了,大半生已弹指而过。(弹指,本为佛教用语,佛家称极短的时间为刹那,一弹指为六十五刹那。可见,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深。)十多年已不见恩师了,看见墙上挂着他亲手书写的,龙蛇飞动,飘逸潇洒的笔迹,不仅感慨万千。已经十多年了,苏轼对恩师仍念念不忘,可见师生之间的深挚感情。龙蛇飞动,是对欧公书法的赞美,出自李白的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

本来想凭吊恩师,谁知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老师在平山堂书写的词。欧阳修的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秋。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欧阳修的词表达了自己,以前浩气干云霄。劝人们,行乐要趁青春年少时,你看象我这样的衰翁就不行了。你看,人一辈子很短,真正有质量的生活能有多少年呢?

唱着欧阳修的词,苏轼想到自己的坎坷经历,大半生都在贬谪之中,不禁想起了白居易的那两句诗,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更让人感到痛楚的是,词人还追进一层,更强烈地表达了对人生,事实苍茫的无限感慨,不要在说万事转头空了,我还未转头时,已感受到了人生如梦,生死都如一梦中。

据说,东坡做此词时,周围有很多围观的百姓,久久不肯离去,一直目送他到万里之外。今天,读这首词,两位文章太守的儒雅风流,恍如目前,而弹指间,一千多年又过去了,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东坡吟唱人生如梦,感叹岁月蹉跎,一事无成之际,他在路上,又连续接到两道圣旨,连升两级,成为帝王之师。

他的人生又怎能如梦,他的道德文章足以垂范千古。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是这个吗?读起来听伤感的

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悲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优质回答

苏轼的《世事一场大梦》与《明月几时有》一样,也是一首中秋词;所不同的是,一处是”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另一处是”欢饮达旦,大醉”。由此,即可体会到作者截然不同的情感。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开篇两句直抒感慨:人生一世就像一场梦,跌宕起伏,几度风雨、几度秋(新)凉。接下去”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中秋之夜,长廊上发出风卷落叶的呜鸣,再回看眉头双鬓似秋霜染过,老之将至,岁月饶过谁?

词的下片”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没有亲友,对月独饮,有谁与我共度这冷清孤独的夜晚?只好自己举杯面北,对朝庭、也是对弟弟苏轼,遥寄凄凉悲切的期望与怀念。

这首词全篇以一”凉”字引领,借景抒怀,把作者对人一生一世,起落炎凉、凄苦无奈、孤寂释然……种种复杂的情感尽皆表达出来。

当然,这与苏东坡一生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分不开,结合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的写作背景,这首词所抒发的感慨就更不难理解了。

附苏轼的两首词

(一)《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们常常认为,苏东坡是宋朝最为旷达的的文学家。他一生多次遭到贬谪,从乌台诗案开始,苏东坡的政治生涯,伴随着北宋的党争,基本上处在被贬谪的过程。也就是说,苏东坡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

为什么苏东坡的仕途如此不顺?主要的原因是,苏东坡在王安石变法时代,对王安石变法中的狂飙突进的现象多有批评,在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势力上台之后,苏东坡又对司马光尽废新法表示不满,所以纵然新旧两党的党争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但是在对待苏东坡的问题上,相当一致,谁都不喜欢他,干脆就贬的越远越好。

但苏东坡就是一个神经大条的人,不管他被贬到哪里,他都能在荒凉的地方,找到乐趣。在黄州,苏东坡完成了他一生的蜕变,苏东坡的书画、辞赋,那些闻名天下的词,基本上在黄州完成。在黄州,他成了快乐的农夫,成了创新精神极强的大厨。后来被贬到惠州,他发现荔枝的味道简直绝品,在海南的天涯海角,苏东坡与当地X众打成一片,还酿造了好多好酒。也就是说,苏东坡好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他到处都能随遇而安,喜欢上一个地方。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心安之处是吾乡。

但是,苏东坡并非一个天生的乐观派,他也有忧愁害怕的时候。在乌台诗案的时候,苏东坡被抓进监狱,他也是怕的要死,甚至一度写下遗书。在被贬到黄州的时候,面对艰难的生存环境,面对陌生的地方和冷漠的人情,苏东坡也是陷入了极度的苦闷之中。

苏东坡在苦难之中,没有忘记儒家的积极进取,也从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哲学中,找到了对抗苦闷的方法,他从庄子的齐物论中找到了消解人生苦难的途径,后来他又在佛家的虚无与幻灭之中,懂得了人生的终极意义。所以,在儒道佛三家文化的加持之下,苏东坡终于成为一个看透一切的人。既然人生充满苦难,既然生命的意义就是虚无,为何不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呢?

所以,苏东坡的这首“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悲凉”,表达了对人生的极度悲观的情绪,按照苏东坡的情感历程,应该是写在被贬到黄州的时候,或者说这是苏东坡在黄州过的第一个最为凄冷的中秋节。因为,在苦难面前,苏东坡的悲观多于达观。

我们来看看苏东坡的这首与众不同的中秋词。为什么说是苏东坡与众不同的中秋词呢?因为,我们知道,苏东坡在山东密州做官的时候,曾经写下一首闻名千古的中秋词,在这首词中,苏东坡的心境完全是放松的,是快乐的,是明快的,他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被一轮明月郎照,全天下的人都能合家团圆,同时,苏东坡还表现出对生命的达观的态度,他认识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而到了黄州之后,一开始,苏东坡的情绪极端低落。在那个孤独的中秋夜,他用完全不同的情绪,写了这一首充满悲伤和人生虚幻感的中秋词。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东坡写道: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古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场梦境。这本身就带有悲伤的情绪。因为,梦是虚幻的,梦最终都要醒来的。而醒来之后,我们会发现,梦境中的一切的美好,在现实中是完全找不到的,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种种狗血,种种荒唐,依然存在,最快乐的一瞬间过去之后,还是痛苦的生活。

所以,一开头,苏东坡就把人生比作一场梦境,他说,“世事一场大梦”,体现了苏东坡的极为悲凉的心境。而“人生几度秋凉。”其中,一个“新”与“几度”搭配,更好地表现了人生坎坷,人生的短暂,似如过客一样来去匆匆。可以说,词人在此感时伤怀。

在词的下片,苏东坡开始发牢骚了。他一个人喝酒赏月,身边没有亲人与朋友,原来的所谓的好朋友在苏东坡被贬之后,音讯全无,甚至苏东坡写出的信,也是石沉大海。所以苏东坡愤怒地写道: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感慨世界的冷漠与炎凉。

综上所述,这首词应该是在被贬黄州的第一年,苏东坡的心情还没有调整过来的时候,写的一首感慨世态炎凉的词。因为他还没有开始接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苏东坡在黄州将近五年的时间,他系统地阅读了道家和佛家的典籍,从道家的清静无为和佛家的虚幻之中,吸取了随遇而安的精神力量,从此之后的苏东坡,变成了打不死的小强,也从此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珠穆朗玛一般的全才!

苏轼在《西江月》中,顿悟了什么?

优质回答

按照林语堂先生的话说,苏东坡就是个天生的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不是吃就是喝,不是和别人开玩笑,就是自己偷着乐,其实,我们哪里懂一个文学大家的境界,苏东坡很多时候,是痛苦的。但是伟人就是伟人,即使在痛苦中,他仍然是在短暂的悲伤之后,愤然挺立,而绝不会被悲伤的情绪所达到,绝不会被挫折和困难所羁绊。这也许就是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的原因吧。

苏东坡一生坎坷沉浮不定,并且是沉的时候多,浮的时候少。他就是个一肚子不合时宜的人。新党当政他骂新党,旧党卷土重来他骂旧党,反正两边不讨好,这也决定了他坎坷的一生。苏东坡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这首西江月写的极其悲凉,应该是在他的生命最为黑暗的时刻所写的。苏东坡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应该是在乌台诗案发生的时候。苏东坡的一些牢骚话被政敌X小辫子,想致他于死地。当时苏东坡也是下了必死的决心。但命运又把他贬往黄州,在黄州过了一段极为凄凉痛苦的日子。

苏东坡是最讲亲情的,也是对时间和季节的变化最为敏感的。王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苏东坡更是如此。在黄州,在那个凄凉的中秋节的晚上,他想起自己远在他乡的兄弟,他望着一轮明月,他反思自己的一生,如梦如幻如泡影,一切都那么虚幻,而孤独和凄凉是则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这首词,体现了苏东坡其实也是个内心虚弱的人,他需要亲情的陪伴,需要酒,需要歌唱,需要一切可以排遣寂寞的东西。

我们来看看这首词: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我们一般说人生如梦,其实并非是说人生的美好,而是说人生的虚幻,人生的过程快速的飞逝。因为梦代表着我们对实现不了的梦想,回不去的家乡,达不成的愿望。所以,苏东坡开头就讲,人生如梦。在苏东坡的诗词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人生如梦,这也体现了苏东坡心灵的痛苦,他是一个活泼泼的现实的人,他想在现实生活中享受人生的乐趣,但是生活总是不能如意,总是如一场春梦而了无痕迹。人生几度秋凉,读起来更加让人伤感。

我们看他在这首词中营造的意境,月明被云彩遮住,中秋时节只有一个人,在向北遥望。一种孤独的情感扑面而来!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首词,我们不妨再来看看朱敦儒的一首词: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在这里,朱敦儒显然比苏东坡乐观了一些。管它什么世事和人情,喝就是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西江月苏轼照野弥弥浅浪赏析.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