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淮海战役怎样呀?
优质回答
看了网友的评论,原本想去看电影(淮海战役),演的这么槽,又改变历史情节,决不看了。三大战役本是毛X为代表的中央军委親自布暑,不实出毛X,不突出主要战役指挥者,就失去意义了。
电影《淮海战役》可以说演员演技可圈可点,场面宏伟,大致符合历史史实,但重点人物刻画主次不分,使学过历史和懂军史的人大跌眼镜。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优质回答
这是一个“穿帮”的经典长镜头。
从电影角度看,一方面这个我国电影史上的经典长镜头可以说是空前的,甚至也可能是绝后的。
另一方面看的话,这个镜头其实是穿帮了。
“穿帮”的原因在于,在淮海战役时别说是黄维十二兵团,就算是华野和中野的主力部队都走不出这么完美的行军队列。
一、镜头分析
这段长镜头的铺垫是七兵团司令官黄百韬的一句台词,他的话里稍微带了点嘲讽,说黄维是书X。
来,在我们十二兵团的长镜头前,先欣赏一下黄百韬兵团过运河铁桥时的行军队列吧,看看,一座大铁桥都能走成这样也是没谁了。
黄维兵团行军长镜头并不是从这里开始的,因为这些X和卡车明显是剧组道具,可能是在另外某个地方专门拍的,你看X和汽车都是并排前进的,和后面的长镜头并不协调。
真正的长镜头是从这里开始的,一上来就气势非凡,步兵成六路纵队错落有致分布在并不宽阔的几条田间小路上。
这段镜头最有技术含量的地方在于,在六部步兵纵队中间夹杂着两路快速纵队,分别是骑兵和汽车。
快慢结合,各走其道,互不干扰,看起来很有治愈性。
笔者认为最有技术含量的还不是这里,而是渡河的浮桥。我们看,六路步兵纵队是从远近两个浮桥上下来的,近处的浮桥上走下来三列步兵和一列机械化步兵。
我们再看浮桥,上面是两列步兵在两边,中间留给体型巨大的卡车。
再看上桥的桥头,明显可以看到是三列步兵和一列机械化步兵上桥,也就是说三列步兵上桥之后自动形成两路纵队,下桥之后又自动形成三路原来的纵队继续前进,中间没有人指挥。
前面这一段镜头是精华,长镜头的后半段就是常规操作了,可能是因为道具X不够的原因,连五对轮的59X都上场了,有点儿小瑕疵。
二、为什么说这段长镜头是穿帮?
上面我们看过了黄百韬兵团过更宽阔的运河铁桥镜头,基本上就跟老百姓逃难是一个水平,这不算是夸张,黄百韬兵团将领回忆录里提到过。
我们再看另一个影视剧里过桥的镜头,这是电视剧《长征》中红军过湘江浮桥的画面,和历史记录一样也是拥挤不堪速度缓慢。
事实上,在解放前,不论是军阀部队还是国民党军还是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在行军时都达不到电影《大决战》里黄维兵团那个水平,所以有网友评价说,如果那是真的黄维兵团,恐怕淮海战役的结局会改写。
三、为什么行军队列很重要?
我国古语说“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这句话不是说韩信只能打优势兵力的战役,实际上反映了韩信的高超指挥能力。
在没有高度信息化也没有高度纪律更没有思想动员的古代,能指挥千军万马不散架的将领绝对是天才,普通的将领可能打架单挑或者率队冲锋比较厉害,但带大兵团就会相形见绌了。
比如著名的“李广难封”,论单挑,可能卫青霍去病都不是李广的对手,但李广指挥部队连行军都乱成一团,他的部下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行军,比中学生春游都散漫,这要让李广指挥大兵团,不散架都怪了。
国外也有案例,比如著名的英国龙虾兵队列,战场上面对敌人的齐射和大炮毫不慌乱,这依靠的就是日常的严格训练,难以想象一支军队行军时乱成一团,打仗时反而能万众一心令行禁止。
行军队列其实反映的就是一支军队日常的训练水平和指挥水准。
四、长镜头之外
这段长镜头之外的故事很有意思,因为出现在镜头里的那支部队番号也是十二,是当时的解放军第十二集团军三十六师。更有意思的是,该部队的前身是中原X军六纵,在挺进大别山强渡汝河时喊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部队。
在《大决战》拍摄时,该部正在徐州附近冬训,于是他们就得到了这次扮演当年的手下败将十二兵团的机会,而且拍摄地点和当年决战的双堆集也不算太远,岂不是天意。
随着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已经不可能再调真正的大部队参演电影了,而电脑特效技术的进步也让大场面越来越变得数字化,因此《大决战》里的这个长镜头可能在国内电影界相当长时间内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经典了。
《大决战》系列电影,是我国在1991年为了X建党70X,而拍摄的三部战争题材影片。因为这三部影片的拍摄工作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所以这三部影片在拍摄过程中使用的X众演员数量,在国产影片中几乎是空前绝后的。特别是拍摄《淮海战役》影片中黄维军团行军画面的时候,更是直接调动了解放军战士参演。影片中的黄维兵团,实际上是由1万多名解放军战士来扮演的。
电影中的黄维兵团行军的画面,已经令人十分的震撼,而在历史上黄维兵团的总人数高达12万,在行军的时候,要比影视剧中显示的人数多得多。不过历史上的黄维兵团在我军的攻击下根本不堪一击,肯定没有影视剧中解放军整齐的步伐和英姿飒爽的军姿。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发动的三大战役之一,这次战役共歼灭了国民党55.5万人,是三大战役中消灭国民党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而黄维兵团就是淮海战役中,国民党的一个主力兵团。黄维兵团下辖国民党4个军,12万人的兵力,指挥官黄维是黄埔军校一期生,深受蒋介石的喜爱。黄维在国民党军中素来有“书X”的称号,他打仗指挥死板,崇尚硬碰硬的打法。在淞沪会战中黄维指挥的一个师,打到最后连一个团都没能剩下,虽然在事后国民党当局嘉奖了黄维勇敢作战的作风,然而黄维也因此落下了“书X”的绰号。
在淮海战役爆发后,黄维奉命带领军队向徐州地区靠拢,在运动作战中被我军在双堆集地区包围。在包围黄维兵团后,我军通过土工作业等方式,不断的缩小包围圈。由于国民党的X不得人心,黄维兵团内部早已人心惶惶,在几次突围失败后,黄维兵团最终被我军全歼,黄维本人也被我军俘虏。歼灭黄维兵团一战,是我军在淮海战役中的一场关键战役。黄维兵团全军覆没后,国民党军队的其他军团纷纷仓皇逃窜,大多在我军的运动包围中被歼灭。在黄维军团被全歼20天后,淮海战役正式结束。淮海战役结束后,我军彻底控制了长江以北的战局,为以后渡江战役打下了基础。在淮海战役中,黄维兵团出场的时候非常的华丽,战败的时候也非常的狼狈。得民心者得天下,淮海战役中人数和装备都占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被我军击败,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淮海战役观后感1000字.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