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通常谁被认为是他们中的背叛者?
优质回答
1.“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
竹林七贤 :指我国三国魏晋时期的七人,他们先有“七贤”之称,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又从公元240年到公元249年这十年间(三国魏国正始年间),常在当时的山阳县,即现在的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和焦作市修武县交界一带的竹林中,酬唱应答,饮酒欢歌,放任自我,肆意酣畅,后人们与地名竹林合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 他们轻视礼法、洒脱不羁,集中体现了真名士,自风流的个性特征。
2.通常谁被认为是他们中的背叛者?
由于王戎追求功名利禄之心最强,为人又小气、吝啬,所以,他被认为是七贤的背叛者。
王戎的吝啬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而且终不能摆脱一身俗气。他们七人聚会,王戎经常迟到。有一次,嵇康谴责他:“你这个俗人一来,就破坏了我们几个人喝酒的心情。”。王戎并不在意,更没有生气,反而嬉笑着说:“你们可不是一般人,自有处变不惊的气度,怎么可能被我这个俗人破坏心情呢?”。其实,王戎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主,只是有点不合X罢了。
从嵇康那篇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上看,似乎山涛是背叛者。因为,他有与别人没有的权力与地位,是皇上身边的红人。而竹林七贤 的作派与官方礼仪相抵触、相矛盾,所以嵇康看不惯他。最后写了一封信,表示要与他绝交。不过,我们从无字句处读书。其实,嵇康心里一直把山涛作为挚友。而且,嵇康在最后一次弹广陵散前后,还把自己的儿子嵇邵托付给了山涛。
而山涛并没因为有了功名就背信弃义,他也不负重托,一直把嵇邵照顾得很好。并且,后来还推荐嵇邵入仕,让他做了侍中。所以山涛和嵇康,虽然价值观有所不同。但作为心胸开阔的君子,二人都没心生恶意,也没口出恶声,内心坦荡如砥,自然襟怀清风。因而,严格来说,山涛不是背叛者。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时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出处:《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译文:嵇康相处山阳,所与神交的只有陈留阮籍、河内山涛,参与了流的河内向秀、沛国刘伶、阮籍的侄子阮咸、琅邪王戎,于是为竹林之游,人们所说的“竹林七贤”啊。
竹林七贤之中,大家比较不熟悉的人,他的名字叫吕巽。吕巽算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个背叛者。吕巽就是吕安的哥哥。这个兄弟俩曾经都是嵇康的好朋友,但是这两兄弟忽然闹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官司。那便是哥哥吕巽看上了弟弟吕安的妻子,并且偷偷的占有了自己的弟媳。为了掩饰这一个丑闻,就竟然给弟弟安上了一个不孝的罪名,把他的弟弟上诉到朝廷。
众所周知,不孝,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罪名,而吕巽这样做无疑是衣冠禽兽。但是吕巽却是原告,哥哥控告弟弟不孝,这很能显示自己的道德形象,而当时的朝廷混乱,X着难以用“忠”字来平天下,那么社会必然也需要一个新的道德规范,那“孝”就成了当时的社会规范,所以X者对孝看的是非常重的。这两个当时比较有名的名士,以孝字打了官司,朝廷自然也乐于借此来重申孝道。那么相反,作为被告的吕安虽然是被冤屈的,却难以自辩,作为一个清高的文人,他怎么能把自己哥哥霸占自己妻子的家丑来公诸于世呢?而且这样的事情你哪里有证据呢?而且妻子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应该如何自处?家族的门庭应该何以避羞?
此时的吕安可谓是投告无门,他想到了自己最为尊贵,最为高贵的朋友嵇康,而嵇康果然是嵇康,立即拍案而起。此时的吕安已经因为不孝的罪名而获罪。嵇康虽不知X门路,他唯一所能做的便是痛骂吕巽一顿,宣布绝交。这封绝交信写得极其悲愤,他怒斥吕巽诬陷无辜,包藏祸心,后悔自己以前无原则的劝吕安忍让,觉得自己对不起吕安,对于吕巽除了决裂,则无话可说。但是就是这样一封绝交书,仅是为了一个X的朋友说了几句话,同时识破了一个假朋友,仅此而已。但是嵇康因为这件事被捕了,理由很简单他是不孝者的同党。而不孝者的同党应该如何论罪呢?此时的嵇康和吕安等于是站在了X者希望宣传孝道的对立面上,这样于X的安定相悖的罪名,尽管再小也是不可容忍的,所以司马昭下令判处嵇康和吕安死刑,立即执行。
点评:从吕巽的这件事情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出,当时时代的混乱,以及许多事情发生的仿佛滑稽可笑。只要和政治沾染上了关系,所有的一切仿佛就轻重失衡了。 吕安,不是因为他受了冤屈而死的,更不是因为他所谓不孝的罪名而死的,而是因为他站在了X着宣传思想的对立面,并且还拉上了嵇康这么一个强大的文化名人,形成了社会的感召力,这在什么时候都是不能被X者容忍的。我们也仿佛能看到小人,如果存在在我们身边是何等的具有威力。
总结: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讲,我们只能说一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只能认真的识别身边的小人,尽力的不去招惹他们,将他们排除在外。再扩大一点,当一个正直的人受到诬陷的时候,或许我们这些普通人可以帮他一把,救他于小人的谗言之下。
扩展资料:
竹林七贤主要作品:
嵇康:善古琴,作品有《琴赋》《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养生论》《与山巨源绝交书》《赠秀才入军诗》。
阮咸:制作了同名乐器——“阮咸”,精通音律,然而在文学方面没有留下作品
刘伶:好饮酒,传世作品《酒德颂》
向秀:竹林七贤瓦解之后,写有《思旧赋》
阮籍:传世作品《大人先生传》,风格与刘伶《酒德颂》相似,诗存《咏怀诗》八十二首,著有《达庄论》《为郑冲劝晋王笺》等
嗜酒如命、放旷通达,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是怎样的一位魏晋人物?
优质回答
在这秋高气爽的天气,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看法,在这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这个问题。
常常坐着鹿车,带一壶酒,让仆人扛着锹跟着,说:“我死到什么地方就把我埋在那个地方。”秉承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在那个混乱时期,这样的论调符合当时名门望族们逃避现实,转而纵情山水谈玄论虚。刘伶喝自己的酒,写自己的酒论,消极颓废自己的心态,崇尚自己的玄虚无为,世事本就是醉生梦死而已,刘伶最终人畜无害,得以善终。
在下面优质内容我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刘伶字伯伦,身高六尺,容貌很丑陋。在“竹林七贤”中,刘伶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在那个以貌取人,在那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时代,刘伶应该算是一个异类,X不羁的个性成就他为当时的名士,在仕途上虽然给他委任了官职,在刘伶眼里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如果接受这样就是自取其辱,与自己的志向违背。
在那个看似X形骸的年代,刘伶依然是一个异类,放纵情志,常常有宇宙细小、万物齐一的观念。现在留存的一篇《酒德颂》。大意是时间万年不过一瞬,日月为门窗,大地就是自己的院落,什么重大的事情。
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我的真实想法与观点,同时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于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走进这话题。
我在这里,发自内心真诚的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拥有身体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最后欢迎大家关于这个问题畅所欲言,有喜欢我的记得关注下哦,每天为大家分享与解答我的想法与见解哦。
刘伶是中国历史上的文人中唯一以“嗜酒”而名传后世的。
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人,魏晋时期名士,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
魏晋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X的斗争异常残酷,社会处于动荡时期,X。文士们不但无法施展才华,而且还有性命之忧。文人们崇尚玄虚、消极颓废,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刘伶出身低下,身材矮小,样貌丑陋。不喜欢与人交往,寡言少语,唯喜与阮籍、嵇康交往。
蔑视礼法,不愿为官
刘伶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同辈的人都因考核优秀而升迁,惟独刘伶因无所作为而罢官。
泰始二(266)年,朝廷派特使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而刘伶不愿做官,听说朝廷特使已到村口,赶紧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后X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朝廷特使看到刘伶后深觉其乃一酒疯子于是作罢
嗜酒如命、放旷通达
刘伶嗜酒如命。唯一传世的文章《酒德颂》中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余”。意思是,只有喝酒是重要的事,其余的事都不知。
或许是借酒避世,也或许是以酒浇愁。刘伶喝酒常常做出惊世之举。
“醉死便埋”。刘伶常常坐着鹿车,带一壶酒,使仆人扛着锹跟着,说:“死了就把我埋了。”
“刘伶病酒”。刘伶嗜酒如命,引起身体不适。妻子劝他戒酒。刘伶说,戒酒要在神像前发誓才行,你准备些酒肉祭祀鬼神。妻子准备好后,刘伶对着神像说:“天生我刘伶,酒是我的命。一次喝一斛,五斗消酒病。”说完拿起酒肉就吃喝起来,颓然醉倒。
“曝裈当屋”。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
易中天说:对于司马X他不像嵇康那样公开对抗,也不像阮籍那样委曲求全,而是在被X时大谈虚无,让执政者觉得自己百无一用。所以刘伶最后的结局竟是寿终正寝。
这就是刘伶的处世之道。
当时的人如何评价竹林七贤?
优质回答
竹林七贤指中国魏晋时期的七位风流名士,他们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阮籍、嵇康此二人号称七贤中的灵魂人物;此外还有阮籍的侄子阮咸、嗜酒奔放的刘伶、拥有士族双重文化性格的向秀、自幼被X帝赞誉为神童的王戎、七贤的实际组织者山涛。
虽然他们七位每人都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但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X分,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崇尚老庄玄学,立身处世率真任情、不拘世俗礼教,若用现代语言来描述,他们七个就是当时社会的“奇葩”。
他们不拘礼教、放达脱俗的共性,在当时拥护礼教的人看来是有伤风化的事情,所以这类X体对竹林七贤的评价非常低。
比如西晋大臣何曾当着阮籍的面,指责他是伤风败俗之辈:“卿纵情、背礼、败俗之人”。
何曾之所以对阮籍有这样低的评价,源自阮籍的一件家事。话说古人在居丧期间需要在饮食类别方面有所节制,阮籍在自己母亲去世时,却像往常一样花天酒地。所以何曾指责阮籍作为公众人物,却做出违背孝道标准的事情,恐怕会误导公众行孝。
不过阮籍真如何曾说的那样:是对母亲没有丝毫孝心的人吗?阮籍虽然确实在居丧期间并没有节制酒肉,但他在听闻母亲去世的那一刻,放声大哭、口吐鲜血,之后身体日渐消瘦,有人描述说他看起来就像只剩下一副骨架了。可见阮籍对母亲有很深的感情,只是他至情至性,并不是按照世俗礼教来表达感情的。
除了在个人生活方面被责备为伤风败俗,西晋思想家裴頠还指责阮籍尸位素餐,即“尸禄耽宠,仕不事事”。
诚然,老庄玄学讲究自然逍遥,崇尚老庄玄学的竹林七贤中除了山涛、王戎对仕途有意,其他人虽才华盖世但大多坚持隐居不仕,实在是因为政治立场与当时的掌权者司马昭集团不同。
竹林七贤大多生长于魏晋皇权更迭的年代,他们大多更倾向于先前的曹魏皇权,对谋权篡位的司马昭一族颇有微词,因此更不愿意卷入由司马昭为代表开创的西晋X。即便身不由己进入仕途,也总是表现出对朝政、时局漠不关心的样子,以避免在险恶时局中招来杀身之祸。
比如每当有人跟阮籍谈论时局、政客时,阮籍总是话锋一转谈起高深莫测的玄学,以转移话题;司马昭曾欲将女儿嫁给阮籍,阮籍却以大醉数十日逃避亲事,以避免卷入混乱时局。再比如山涛曾请嵇康入仕,结果却等来嵇康一封绝交信,即那篇闻名天下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如此,正是因为与当权者不合作,竹林七贤除了背上伤风败俗、尸位素餐的骂名,甚至被上纲上线到天下大乱的高度,正如东晋史学家虞预认为,正是由于他们七位的存在,“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竹林七贤不拘礼教、至情至性的特质,在拥护当时礼教的人眼中无疑是大逆不道的。但在不那么强调礼教立场,而是注重创新的艺术思想领域,此七人无疑是放达脱俗的风流名士。
比如东晋戴逵在其著作《竹林七贤论》里,评价他们七人怪诞之举并非伤风败俗,只是对那个时代表示不满,稍微皱了一下而已,即“竹林之为放,有疾而为颦者也”。此外世人对竹林七贤的赞誉,大多是针对他们每个人的文学、艺术成就而言的。
比如东晋史学家陈寿夸赞嵇康的诗文“文辞壮丽”,为人脱俗有大侠风范“尚奇任侠”;南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赞叹阮籍的诗文主旨深刻,意境悠远深邃,即“阮旨遥深”;唐代诗人姚合写下“长羡刘伶辈,高眠出世间”的诗句,羡慕刘伶的嗜酒不羁、逍遥自在;“阮咸”这种乐器是以阮咸的名字来命名的,足以体现出阮咸其人在音乐方面的影响;《晋书》肯定了向秀在思想领域方面的贡献,称赞他所注解的《庄子》给人带来的启发妙不可言,即“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
综上,竹林七贤是中国文学史中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亦在中国哲学史中的魏晋玄学思想之处,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他们被称为“七贤”,但世人对他们的评价却也还是褒贬不一的,而究竟是褒还是贬取决于不同评论者所依据的评价标准和立场。
作者:高远
高远码字实为不易,请您高抬贵指转发本文,您的鼓励是我们努力创作的巨大动力~~~
竹林七贤存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优质回答
谢邀。
竹林七贤的主要活动时间,大致在三国后期的魏国。魏国虽然是三国中实力最强劲的一个,但其建立,便是曹丕篡汉,具有一定的颠覆性,其根基并不牢靠。而到249年高平陵X之后,司马家族掌握大权,逐渐步步紧逼,对忠于曹魏皇室的文武百官进行剪灭。忠于曹魏的人先后发动了淮南三叛,都遭到X,甚至连皇帝曹髦也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杀死。因此整个魏国笼罩在山雨欲来的隐晦之中。
这种情况下,竹林七贤身为魏国的X世家,不愿意与即将篡位的司马家族同流合污,故而采取了纵情歌酒,荒废政务的手段来避世。然而这种手段并不能真正逃避。后来嵇康被杀,山涛被迫为官,阮籍被迫给司马昭写劝进表……这些试图寻求潇洒的X,终于还是在司马家族的X之下,或屈服,或牺牲。
“竹林七贤”是魏晋风流人物,精通玄学,崇尚清谈。你最喜欢哪一个呢?为什么?
优质回答
首先说下“竹林七贤”里面涉及到的“竹林”。可能第一反应是有七个贤人在竹林相会。实际上,在众多文献中以及出土的文物中并未有提到实际竹林的存在。按照后期不同学者的意见来看,竹林有的说来自于佛经(陈寅恪),有的推论可能有竹林的存在(王晓毅)。所以“竹林”这个说法存疑。我个人更偏向于,“竹林”代表的一种出世的意境。
另外,在看下七贤。实际上,历史人物肯定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关系。七贤中就分成了不同的两派。有的是支持曹魏X,如嵇康。有的是支持司马X,比如山涛。阮籍精神上应该支持是曹魏,但是奈何司马当政,所以装疯卖傻。所以,他们的政治派别决定了各自的历史归宿。
另外,说是七贤,但是有些人还是很难配得上“贤”。比如王戎,这个人虽然见识还可以,但是极度爱财,可以说是东方的葛朗台。首先是垄断磨坊行业用于聚敛财物。其次是小气,他女儿结婚,他借了一些钱给女儿,女儿没还钱的时候一直不给好脸色看。另外还有就是,他自己家里种的李子很好吃,他担心别人把种子偷走,所以都是去了种子卖。这种气度的人,称为贤人怕是名不副实。
如果说是最喜欢的,还是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嵇康有骨气,有气节,不像阮籍,被人吓唬吓唬就跑去做官了。
魏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我都喜欢,因为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是最具文人风骨的时代。竹林七贤更是每个人都各有特点,他们生性率真,不随俗就事。
非要选一个最喜欢的那非阮籍莫属。他天真烂漫而又X不羁,不依附X,我行我素,不装模作样。据说有一次阮籍跟一个朋友下棋,旁边有人告诉他他母亲去世了,朋友催促让他赶紧去奔丧。阮籍却坐着没动,示意朋友下完这盘棋。旁边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就去告诉了皇帝,说阮籍不孝,让对阮籍使以刑。法。可当阮籍下完棋之后,他口吐鲜血。这就是真实的权利,他把痛苦总是装在心里。
君子要讷于言而敏于行!我们现在的人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我们天天把孝道挂在嘴边说给别人听,动不动泪眼婆娑。其实这些都是为了给外人看,真正的孝道的人从来不说孝道,只是默默的去尽自己该尽的职责。
我有个表哥,兔唇,不善言谈。我姨已是耄耋之年,他也五十多岁,身材瘦小。一天夜半,姨得疾病,人颤抖不止。家里没有就他一个,那时候村里还没有小车。他硬是拉着架子车翻山两小时去县城医院,大夫说再晚来人就不行了。人都说他孝道,他只说我也不能看着她去死啊!
竹林七贤中,谁的成就最高?
优质回答
昨天回答了魏晋名士为何归隐山林不愿出世的问题,现在接着“竹林七贤中,谁的成就最高”这个话题,继续和朋友们进行学习、讨论。
竹林七贤中谁的成就最高?这个“成就”,个人理解不应该是指政治上的成就,因为这七个人中虽然有从政经历者,但他们不是中途辞官就是被杀,压根就没想过在政治上有重大作为的,否则,他们也不会归隐山林,做个清谈者。笔者理解的“成就”,应该是文学方面的“成就”,那就非阮籍莫属。因为,在正始时期,阮籍是首创以组诗表现内心复杂情怀的诗人,这在中国文学史上首开先河,对后世诗人在创作同类作品中,影响深远。
自古诗人莫不通过诗词表达志向,来用以抒怀,开国领袖毛X把此类作品予为“诗言志”。如屈原作《离骚》,张衡作《四愁诗》,曹操有《短歌行》 《步出夏门行》,曹植有《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等,都是表现内心情怀之作。但首创组诗的形式来抒写内心复杂情怀的,阮籍是第一人。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之子。阮籍少年时犹其喜爱读诗书,勤学以成才。曹爽曾召为参军,但鉴于曹爽与司马懿争权的险恶政局,他托病辞归。正始十年,曹爽为司马懿所杀,司马懿独专朝政,阮籍不满其X,又深感世事已不可为,于是采取了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与嵇康、山涛等曾一度隐逸竹林。或闭门读书,或登山临水,或酣醉不醒。司马氏曾多次派人打探其政见,他在发言时东拉西扯,以“口不臧否人物”理由来应付。司马昭知道阮籍有个女儿,不仅漂亮又有才学,于是托人求亲,让阮籍的女儿嫁给他的儿子,这其实这是拉拢阮籍的手段,可哪想到,阮籍就是不接招,媒人一上门提亲,他就喝得大醉,竟然以连醉六十天使提亲告吹。但是,迫于司马氏的X,他又不得不敷衍应付,先后做过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的从事郎中、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为晋公,写过“劝进文”。
阮籍生逢乱世,面对政治上的恐怖高压,他经常处于仕隐荣辱、生死去就的矛盾痛苦之中。阮籍内心的极度苦闷忧伤无法排遣,故借诗以抒怀,写一篇、两篇,甚至几篇,都不能抒发内心的复杂情怀,所以便创作了以“咏怀”为题的组诗。《咏怀诗》八十二首,是他不同时期创作的同题组诗的总汇,也是他一生经历和思想的真实记录。《文选》李善注曰:
“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咏怀诗》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是感叹身世之作,其中有自述平生经历和志向的,如其五首 之“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其十五首之“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其三十八首之“弯弓挂扶桑,长剑依天外”,“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其六十一首之“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岂若英杰士,功名从此大”。作品中更有忧生之嗟叹,如其一首“夜中不能寐”中的“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其十七首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其三十三首之“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四首之“临觞岁哀楚,思我故时人。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还有表现远害避祸思想的,如其六首之“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其二十四首之“愿为云间鸟,千里一哀鸣。三芝延瀛州,远游可长生”,其五十八首之“顾谢西王母,吾将从此逝”等,均表示想离开X隐居之意。
《咏怀诗》融注了阮籍的身世和复杂的思想感情,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深入而全面,因而也更深痛,加之玄学X的影响,也显得更深邃。钟嵘的评价是“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颇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黄节的评价是“情伤一时,心存百代”(《阮步兵咏怀诗注自叙》);连鲁迅都认为阮诗“许多意思都是隐而不显的,其诗具忧愤深广、诗旨深远、意蕴深邃的特点。”
《咏怀诗》首创中国大型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对后世影响极远深远。左思的《咏史》八首,郭璞的《游仙》十四首,陶渊明的《饮酒》 十首,庾信的《拟咏怀》二十七首,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等,都与阮籍作品的文风一脉相承,从这一点上来说,阮籍对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为竹林七贤中成就最高者。
嵇康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口诀.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