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二十四史不包括五代十国中十国的历史?
优质回答
其实是包括了的!而且不同于其他朝代的“正史”只有一部,记录五代十国历史的正史甚至一共有两部,这就是由薛居正主持编撰的《旧五代史》和由欧阳修主持编撰的《新五代史》!
说起五代十国的历史,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这段时期到底发生在什么时候,即使是在历史课上连老师也不愿意多提,而是一笔带过。因为这段历史和另一段大分裂时期—魏晋南北朝一样,纲常沦丧,礼崩乐坏,整个社会充斥着血腥与杀戮的气息!(五代十国)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所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这二十四部史书全都按照《史记》的纪传体编写手法来编撰!
二十四史记载的历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共3213卷,约4000万字,都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史书柜)
二十四史一共包括以下24部史书(按顺序):《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而之所以其中没有清史,则是因为“二十四史”乃由乾隆皇帝X,而修史一般都是下一个朝代修上一个朝代的史书,因此也就没有清史了!
五代十国(907-979)
五代十国是继魏晋南北朝之后又一段大分裂时期!这段历史时期介于唐朝与北宋之间!五代十国是对五代与十国的合称,这一称谓就出自于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
(开启五代十国的后梁太祖朱温画像)
所谓五代,指的是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在中原地区定都的五个朝代,依次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而在中原地区以外,还存在过许多的地方割据X,包括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X,统称十国!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五代十国开始。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公元979年,宋太宗灭北汉,五代十国结束!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由宋朝薛居正主持编撰,全书共一百五十卷,包括本纪六十一卷,志十二卷,还有目录两卷。为了和后来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相区别,便称这本为《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是由宋太祖赵匡胤下诏编撰的,因为赵匡胤极为重视,因此从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四月到第二年十月,这本史书只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便编撰完成了!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是由欧阳修编撰的史书,一共耗时一十八年编成。这也是唐朝设馆修史以后唯一的私人修正史。
《新五代史》全书一共有七十四卷,包括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世家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四卷。
(欧阳修画像)
而之所以在有《旧五代史》的前提下,欧阳修还要编撰《新五代史》则是因为他的政治主张是崇儒复古。他秉承了孔子编写《春秋》的笔法,“褒贬”义例。在本书中,欧阳修明确的将中原地区以外的X称之为“十国”。
总而言之,二十四史里面肯定是包括了五代十国的所有历史的!而两本五代史中,《旧五代史》史料记载完善,史料价值高,《新五代史》则选材讲究,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这两部史书各有所长,互为补充,一起给我们阐述了一段高度完整的五代十国历史!
史是有的,只不过归到了世家类别中而已。至于为什么归到世家,因为虽然名称也是“国”,但和汉人心目中儒家所描绘的“国”的概念还差得多,缺乏权威性,不被士族和百姓认可为正统。
毕竟唐唐大唐,疆域万里,扭头变成了零散碎屑,纷争不断,南北不能一统,东西不可兼顾,这种情况就像山里的老虎死了,一X颇有战斗力的猴子谁都像成为老虎一样,或许他们自己觉得自己很强大,但在士人和百姓眼中,终归是差得多。
二十四史不包括清史,为什么清朝已灭亡一百多年,史书还没修好?
优质回答
在中国的史学界近百年过去了,最终《清史稿》依然不配称为《清史》。
关于历代的正史,大家最常讲的是《二十四史》,但是也有《二十五史》和《二十六史》等多种说法,而《新元史》和《清史稿》并没有得到确定。
二十四史是清朝才出现的说法
清朝乾隆年间《明史》问世,与此前的正史合称“二十二史”,后又将《旧唐书》并入其中,从而得“二十三史”。
《旧五代史》依据《永乐大典》等辑录整理成书,经乾隆皇帝X,与“二十三史”合称“二十四史”,成为过去传统史学领域中的“正史”。
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X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
所以流传比较广,“正史”,即由官方编撰或认可的史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到明朝崇祯皇帝为止,共计二十四部,故称“二十四史”。
清史稿只是作为史稿记录
《清史稿》之所以不叫《清史》,就是认为《清史稿》是未定本,《清史稿》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隔代修史”,而是“清朝人修清朝史”。
很多人觉得《清史稿》根本没有资格与“二十四正史”并列,甚至一度被戏称为歌功颂德的官方报告,立场极为不“正”,尊重史实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一句笑话,差点被踢出史书的行列。
“不虚美,不隐恶”精神,也就是尊重史实精神
所以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较为真实的史料,也是史学界公认比较权威的正史,历史上隔代官方编撰,清史稿不能算作记述清王朝史实的“正史”,自然也无法得到与“二十四史”并列的历史地位。
修史应该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来不得半点马虎。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应该是史料的占有与甄选。
《元史》在二十四史中的地位原因就是史料的搜集与准备不足;明朝人修元史,有没有足够的胸怀暂且不说,至少《元史》中引用的蒙文史料非常有限。
清朝也是少数X建立的X,而且清朝存续时间远远超过了元朝;因此, 清朝特别是前期,有大量的满文档案。
可惜的是,修编清朝历史的时候,满族自己能够精通自己文字的人已经不多了;就连皇室成员皇帝本人也看不懂满文!
其次,由于日本入侵中国,故宫所有馆藏文物包括历史档案都曾经南迁,后来又一部分到了台湾,现在想要查阅非常困难。
最后,还是那个老问题,奇缺懂满文的人才;清朝历史档案在库房堆积如山,满文档案占了多半,可是就是没有翻译成汉语。
国内的清史专家不少,但是真正懂满文蒙文的屈指可数,而且老先生们连研究生都招不到,怎么编修《清史》?
二十四史为什么没有秦朝?
优质回答
二十四史之中,真正不包含的朝代其实不是秦朝,而是清朝。
首先说下什么是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个朝代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这二十四部史书并不是二十四个朝代,而是有重复的,比如说旧唐书和新唐书,他们都是写的唐朝历史,只不过属于不同朝代撰写的,但是都归入二十四史之内。
二十四史还是乾隆皇帝最终确定的,在乾隆之前原本只有二十一史,乾隆把明史加了进去,乾隆估计有强迫症,又比较喜欢二十四这个数字,所以他又把旧唐书和旧五代史也加了进去,变成了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哪二十四本史书呢。
1.史记,西汉前期和西汉之前的 历史都记载在史记之中,秦朝更是包含在内。
2,汉书,整个西汉和王莽新朝的历史都在其中。
3,后汉书,整个东汉的历史
4,三国志,三国历史
5 晋书,西晋和东晋的历史,房玄龄他们编写的。
6 宋书,这个介绍的南北朝时期的,刘宋历史。
7南齐书,南朝时期,齐朝历史
8梁书,梁朝历史,就是梁武帝建立的那个
9 陈书 陈朝历史
10 魏书,这个魏不是三国的那个魏国,是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11 北齐书 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史书,原本叫齐书。
12 周书, 南北朝时期,北周历史。
13 隋书 隋朝历史
14 南史 就是介绍前面讲的宋齐梁陈的。
15 北史 介绍北朝的,主要是北魏 北齐和北周,隋朝也有。
16 旧唐书 唐朝历史
17 新唐书 还是唐朝历史
18 旧五代史 五代历史
19 新五代史 还是五代历史, 唐朝和五代就是有个性,日记都写两份。
20 宋史,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这个不用多说,写的是宋朝历史。
21 辽史,辽国历史
22 金史 金国历史
23 元史 元朝历史
24 明史 明朝历史
需要纠正一个概念,二十四史不是24个朝代,而是24部史书,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二十四史是哪二十四史?是不是不包括清史稿?
优质回答
二十四史不包括《清史稿》。二十四史如下:
1、《史记》——西汉·司马迁
2、《汉书》——东汉·班固
3、《后汉书》——南朝·范晔
4、《三国志》——西晋·陈寿
5、《晋书》——唐·房玄龄等
6、《宋书》——梁·沈约
7、《南齐书》——梁·萧子显
8、《梁书》——唐·姚思廉
9、《陈书》——唐·姚思廉
10、《魏书》——北齐·魏收
11、《北齐书》——唐·李百药
12、《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13、《隋书》——唐·魏徵等
14、《南史》——唐·李延寿
15、《北史》——唐·李延寿
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20、《宋史》——元·脱脱等
21、《辽史》——元·脱脱等
22、《金史》——元·脱脱等
23、《元史》——明·宋濂、王袆等
24、《明史》——清·张廷玉、万斯同等
X二十四史后还需X《史记》吗?
优质回答
我是初心初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X了二十四史以后,不需要再X《史记》了,因为二十四史就包括了第一史《史记》。当然,如果有特殊需要的,另当别论。没有买正规版本的,又另当别论。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所谓“正史”的合称,这二十四部史书是:《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撰。《后汉书》,南朝宋的范晔撰。《三国志》,西晋陈寿撰。《晋书》,由唐代房玄龄等领衔监修。《宋书》,南朝梁沈约撰。《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
《梁书》,唐代姚思廉撰。《陈书》,唐代姚思廉撰。《魏书》,北齐魏收撰。《北齐书》,唐代李百药撰。《周书》,唐代令狐德棻撰。《南史》,唐代李延寿撰。《北史》,唐代李延寿撰。《隋书》,唐代魏征领衔监修。《旧唐书》,五代后晋刘呴领衔监修。《新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人撰。《旧五代史》,宋代薛居正领衔监修。《新五代史》,宋代欧阳修撰。《宋史》,元代脱脱领衔监修。《辽史》,元代脱脱领衔监修。《金史》,元代脱脱领衔监修。《元史》,明代宋濂,王祎等撰。《明史》,清代张廷玉最后领衔署名。
这二十四史体例主要分为:本纪,用以记载皇帝的活动和在位时发生的大事。列传,用以记载主要历史代表人物的活动事迹。志,用以记载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天文,地理,礼乐等典章制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是通史外,其余都是断代史,
其中《南史》,《北史》,新,旧《五代史》是数朝合史,其余都是一书记载一朝之事。把这二十四部书顺次连贯起来,就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国古代史。
二十四史是一朝一朝逐次编著的,从司马迁开始,近两千年来耗费了百多位历史学者的心血,详细记录了祖国丰富的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历史人物,记录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变化,以及文化艺术的创造。像这样一部年代悠久,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系统完整的史书,是世界各国所没有的,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二十四史中影响最大的是前四史,尤其是《史记》,《汉书》两史,不仅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史料,而且文笔优美。语言生动,不仅影响史传和散文,而且对传奇,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产生很大影响。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史记》。《史记》是西汉伟大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的不朽巨著。全书共130篇,52万余字。记载了从黄帝直到汉武帝后期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全面叙述了政治,经济,天文,历法,水利,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和现状,描写了各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对史学做出了空前的贡献。《史记》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巨著,作者善于选择富于特征的细节,细致入微地进行刻画,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特别是对那些品行善良,遭遇不幸的人们,作者更以饱含深情之笔,直接抒发了对他们的同情。《史记》在文体,题材,写作手法等各方面都给后世作者以巨大启发,对散文,小说,戏剧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鲁迅盛赞她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十四史共3249卷(不算目录),解放后校点分为241册出版发行。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有再细致一点的需要请联系初心初山。
没必要重复性X,除非出于更深入的学术研究。
个人感觉《明史》实在不能看,为何能列入二十四史?
优质回答
说《明史》实在不能看,那真是六月飞霜,天大的冤枉。二十四史中,历代学者对《明史》的评价颇高。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这样评论《明史》:“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所谓优不优秀,全看同行衬托,稍微看过《辽史》、《宋史》、《元史》、《金史》的人,就知道赵翼所言非虚,此评价也是相当中肯的。那么,《明史》到底优秀在哪呢?
第一、历时九十五年编撰
《明史》的编修可谓是史上耗时最长。自康熙十七年,到乾隆四年呈上定稿,其后又有数十年的增删订正,一共花费了九十五年。负责修订《明史》的人员,皆是当时“博学能文,论古有识”之辈,最初由叶方蔼、张玉书负责,后又以汤斌、徐乾学、王鸿绪、陈廷敬、张英先後为总裁官,雍正时又以张廷玉为总裁官。《宋史》、《辽史》、《金史》、《元史》都是在非常短促的时间完成的,好的作品需要时间来打磨。事实也证明,草草完成的作品,确实不如仔细打磨的作品。
第二、取材丰富
因为清初距离明朝不是很久远,资料的获取是比较容易的。X都知道,X发生距今时间越长,越难破解,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相关的人和物都会消失。历史也是如此,事情发生年代越久,人们越难了解历史真相。清对比一下其他正史,《后汉书》成书于南朝的宋,《晋书》成书于唐朝。修明史,距离历史的真相会更近一些。因为距离时间不长,获取资料也相对容易。《明史》的取材相当丰富,主要取材于《明实录》、《明会典》以及大量的志书、文集、传记、档案、奏折等。只有尽可能掌握更多的资料,才不会一叶障目,得出的结论和看法也会相对客观全面一些。
第三、 体例上的创新
一代人修史,有一代人的追求。史书应该是反映历史变迁的书籍。《明史》根据明代政治和社会的变迁,增设了《阉党传》、《土司传》、《流贼传》,记载了相关的历史材料,有利于人们了解和研究明代的宦官X、X问题和农民X等问题。
第四、《明史》的缺陷
当然《明史》也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有人说,《明史》里有许多内容都是有意抹黑明代人。历史是任人装扮的小姑娘,这确实不假。古人修史讲究“古为今用”,修史必然会参杂着修史人的主观愿望和目的,这是不可避免的。《明史》也存在着大量内容被删减的情况,最让人诟病的是,《明史》对满人先辈和建州卫与明朝的臣属关系避而不谈,实际上,满人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他们已经历属明朝X两百多年了。
此外,《明史》偏重于政治史,我们很难在《明史》中了解到明朝当时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方面的情况。不过,这也是古代修史的特点,偏向政治。对于周边国家的记录也是比较少的,这估计是天朝上国的心理作祟,此时的人还没有开眼看世界的胸怀。《明实录》、《明会典》等原始材料被保留得很好,要探寻历史真相,自然要看最原始的材料了,这时候,《明史》就显得比较鸡肋了。
最后补充一点,《明史》入选二十四史行列,是乾隆X的。皇上说是,自然就是了。大家也就接受了这样的设定。
参考书目:
赵翼:《廿二史札记》
何忠礼:《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元史你不说质量差,居然说明史差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二十四史不包括下列哪部史书.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