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句话怎么理解?
优质回答
我是长之安兮,我来回答。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句话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比较陌生。可是若说起北宋诗人欧阳修及他的名篇《醉翁亭记》,估计没有人不知道。《醉翁亭记》被收录在中学教科书中,记得当年这篇散文作为全文必背课文,我差不多可以倒背如流。在理解“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句话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醉翁亭记》及作者的写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它。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X而X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以上是欧阳修《醉翁亭记》的第一段,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个人觉得此段写得最精彩至极,简直是神来之笔,读之忍不住要大声背诵起来。开篇即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分五步突出醉翁亭,接着转向叙事抒情,景与情联系直接,毫无违和,层与层间过渡巧妙,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由亭而人,由人而酒,由酒而醉翁,再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出“山水之乐”这一全文的核心命意。句句相衔不着痕迹,给人完整的“山水之乐”印象。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北宋仁宗庆历五年春,在朝为官的欧阳修由于X范仲淹等人,再遭贬斥,出知滁州,本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庆历新政”的失败,使他感到苦闷;外放可以摆脱朝廷党争,对他而言也是一种安慰。文章表现了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
据说,《醉翁亭记》的开头原本花了好多笔墨,描绘滁州四周的山,有着一大段文字,欧阳修读之很不满意,最后这些描写被他改成了五个字:“环滁皆山也。”文字瞬间变得精炼,而简练中见隽永,成为散文史上的名句。他的驾驭文字的能力可见一斑,不愧为一代文风的开创者。在他之前,北宋文坛“西昆体”诗盛行,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的馆阁文臣,用词雕丽繁复,明明一句很简单的大白话,偏要“不说破”,用晦涩难懂的词句来表达,逐渐远离大众。欧阳修倡导的文风,改变了北宋初年风靡初十年的“西昆体”诗文风,一扫文坛奢靡之气,崇尚平易、清新、简练的文字,从这篇《醉翁亭记》可以看出,全文几乎没有一个生僻难懂的字,语言凝炼,行文非常流畅,可歌可咏,堪称经典。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句话怎么理解?
这句话是节选自《醉翁亭记》的第三段: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这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此段描写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欧阳修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接着写太守设宴,众宾宴饮之乐。宴席丰盛而充满野趣,众宾起坐喧哗,乐不可支。太守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能与吏民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实乃“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意思其实很浅显。就是说: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这句话是欧阳修写当时看到的滁人出游的场景,太平盛世,一派祥和、悠闲,欢声笑语,阵阵歌声传入诗人耳中,更醉一层。此时此景跟诗人个人的性情、文风和为政态度有直接的关系。
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他领导了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唐代韩愈的古文理论。他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在仕途政治上,他保持着轻松慵懒的态度,崇尚“无为而治。”为政极为“宽简”,让自己和百姓都过得轻松自在。但就是在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据说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这句话采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即负者和行者可以一起解释,不必前后分开讲,意思是背东西的人和走路的人有的在路上唱歌,有的在树下休息,其实这样理解也感觉没什么问题,何必一定要分清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呢?太守已经都醉了,只要了解滁州的民众愉快地随太守在游山,唱歌的唱歌,休息的休息。不过本人觉得还是前面第一种解释表述较顺畅、自然。
欧阳修很爱饮酒,为人豪爽、大度,有着当世一流的文笔,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苏轼还未出道,苏轼在京应进士试时,正好是欧阳修做主考官,他对苏轼的文章大为欣赏,极力推荐,开始以为苏的应试文章文笔老辣、论证有理有据,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为了避嫌,故判定苏轼为第二名。
正是由于欧阳修的大力提携,北宋朝庭当时聚集了一大批一流的才子学士,文坛上一反往昔僵化的局面,显示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仁宗皇帝的“文治天下”,欧阳修可谓功不可没。他在地方上做太守时,对饮酒游山的爱好不减当年,经常带着吏民出去游玩,在山中野餐,然后喝醉了迷迷糊糊地看大家玩乐。醉时能与民同乐,醒后能用旷世文才把游玩过程记录下来。看来他的谪居生活并没影响“醉翁”的好心情,可是又有什么办法?既然已远离京城,忧也好,愁也罢都无济无事,为何不试着调整心态,开怀畅饮呢?一醉解千愁,岂不乐哉!
结语:与民同乐好心情。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在政治上失意而外放到滁州的时候写成的。本文却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端、秀丽妩媚的美丽图画时,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请点赞关注我哦。
写出了滁州百姓的游乐,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凸现了在欧阳修X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意味。
《古文观止》中有哪些写作技巧可以借鉴,古为今用?
优质回答
谢谢。
【古文观止】中有那些技巧借鉴?古为今用?
【古文观止】是中国散文的代表作品,集中了历朝历代文人大家的优秀作品,汇集成为222篇宏文著作。
【古文观止】的出身,来自清代两位乡村教师的编撰。可以说出身低微,不是什么名牌大家主编。但是这并不影响它的知名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汇集在这里文章,都是散文中的精品,【古文观止】有如下特点。
一。文章简短,最少的80几个字,最多的200多字。别看文字数量少,短小精悍,浓缩的都是精华。文字优美,情景交融,有始有终。多一个字不精,少一个字不美,恰到好处。
二。【古文观止】主要以散文为主,并有韵文,骈文,收录了【左传】【史记】唐宋八大家诸多文坛大咖优秀文章。是散文天下的百花园,【三味书屋】。集中华散文文化之大成,为爱好古文学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媒介平台。
【古文观止】的写作技巧,本人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情景交融,有始有终。文笔流畅,精悍短小。
二。叙事准确,条理分明,言简意赅,寓意深远。
三。叙事,喻理,辩论,据典信手拈来,不失文章风韵。
关于【古文观止】文章的古为今用方面,我想有如下几点;
一。多读多看其义自见,古代的散文写作技巧有很多种,每当读起散文来,总有种恋恋不舍的感觉。不在乎文词优美,词藻华丽,韵味无穷。今天仍有它的生命力,喜爱古文散文的人不可计数,不可思议。
二。古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应当继承下去。它本身就是纯文学艺术,没有什么糟粕和X的成分。
三。古为今用,洋为今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古散文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仍然有很强的活力。我们写文章的都想写一篇有内涵,有品味,高大尚的好文章。尤其我特期望写古散文,怎奈才力不够,今后多多努力吧!
《古文观止》是三百年以来中国优秀古代散文的最好选本之一,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问世以来,广受欢迎,风行海内,读书人家,家家购置;读书之人,人人朗诵。
主要体裁是散文,写作的技巧很多,不同作者、文章手法是不一样的。
选好的故事和故事背后的道理
像《周文》多是述事文章,谈不上什么技巧,把故事讲清楚就行了。只是里面的故事都是富含哲理,如:《曹刿论战》讲的是: 公元前684的长勺之战,鲁人曹刿在战前与鲁庄公就是否可以作战而进行的论辩,在作战过程中通过把握时机克敌制胜的精彩指挥,以及他是如何通过战场细节判断敌情,从而做出追击敌军的正确决定。
重点这于这个故事的精彩,背后的意义。并衍生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么个道理。和决定战争胜负的部分因素。
而另一个故事
《子鱼论战》则主要讲宋襄公想成为春秋霸主,他曾请求楚国纠合诸侯推选他为霸主,没想到在盟会上被楚人俘虏,不久被释放。公元前638年,宋襄公率兵攻打依附于楚国的郑国,由于他不听大司马公孙固的劝告,一再错失战机,最终战败于泓水。
主要战争与仁义的矛盾冲突与选择。
而《战国策》就是另一种文风
累似于现在的X课,如何说服对方,接受自己有观点,达到目的
如:《范雎说秦王》
范雎劝谏秦王时,十分讲究技巧。秦昭王初见范雎,又是亲自出庭迎接,又是下跪虚心请教三次,一国之君能够屈尊如此,可以说是给足了范雎面子。不过范雎给出的应答却只有三个“唯唯”,三次都保持了缄默。这倒不是范雎无礼,而是体现了他的精明——这是他的欲擒故纵之计,先打好一个埋伏,既吊起了秦王的胃口,又可以喧宾夺主,使自己成为这次谈话的主角,以尽情抒发自己的观点。
还有很多,只有去阅读《古文观止》,才能体会他的技巧
https://www.toutiao.com/i6754898588775481867/
如何读书,读书方法可以借鉴一下
哪些书籍对你影响很深?
优质回答
《古文观止》。书题,观古代雅贤圣文止于此的意思。
此书成于康熙盛世,由绍兴吴楚材、吴调候叔侄所编,实则是启蒙仕学之书。计有两本。一本被鲁迅先生称之为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的好书《古文观止》(与《昭明文选》齐名。)另一本是启蒙了少年毛X的《纲鉴易知录》。这两本书300年来持久地启蒙并引导了中国文人学者走上求学问道之路。
或许吴氏叔侄屡试不第,退而著书立说的初衷只为养家糊口,但他们慧眼识珠,从浩如云烟的古籍中搜罗的200余篇短小精美古文,成就了他们失意仕途后的巨大成就。又何止吴氏叔侄呢?诸如孔子、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等等,不都是建功立业于国家的梦碎之后,退而在文道书海扬名四海,这样的人不胜枚举。他们迂回而来,愤懑于胸,终至功业斐然,这也许正是上天故意的安排。
喜欢《古文观止》,喜欢写书的、书里的那些正直、忠诚、赋予智慧和机智若然纸上的历史小人物。像力谏鲁公不要接受郜鼎于太庙的臧哀伯。出使陈国,仅凭所见所闻便断言陈国必亡的单子,哭着阻止秦军出函谷关的蹇叔。还有论楚宝的王孙圉,借由酒杯止君乱礼的杜蒉,酒席上借由典故劝君王远离美色美味美台丽池的鲁共公等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走进我的心灵深处,浸染在他们中间,与他们为友,让我渐化成像他们一样:知乎礼明乎仁,忠于国孝于亲,敏于思而慎于行的谦谦君子。
喜欢《古文观止》,尤其喜欢里面那些让人一看便不舍的锦绣文章。喜欢它们的短小精悍和朗朗上口,喜欢它们构思巧妙和用词用典,喜欢它们富含哲理和激情涌荡。诸如X的《谏逐客书》,太史公的《报任安书》。像李密的《陈情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像王勃的《滕王阁序》,李白的《与韩荆州书》。像两宋诗词以外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放鹤亭记》、《黄州快哉亭记》,那些美轮美奂、蕴涵着低谷中也要振作崛起X的散文游记。篇篇赏心悦目、美不胜收。在不断地诵读中幸福在作者创造的美好意境之中,乐此不彼。偶尔兴之所至,也会一书胸怀,驽钝浅陋,难登大雅之堂,纯属自娱自乐,时至今日也有几十万言。
仅以一篇古文体《石连线游记》怡笑大家。全文如下:
己亥之秋寅时,余出门,沿石连线,向山溪深处而行。当是时也,林静而风寒,溪流叮咚,落英缤纷,山鸟鸣筝,天籁之音不绝于耳。近之则山村掩映于林间,远之则X山含烟待日,可目之色不绝于目。耳闻之则有悦动之音,目观之则有迷人之色,然心不悦者鲜矣。
行至昔者存粮重地,望之窗零瓦落,院落蒿长草密,竟己是人是物非。想四十年前,与父同来,访姑母家X长兄之时,红砖丽瓦,窗明几净,墙高园深之秀地福源。当是时,X长兄正三十而立,粮库之主,谈笑间意气风发,儒雅才俊之良人也。至于盛情款待,米白而肉鲜,窖酒之香溢于杯而流于心,主不主客不客,皆醉于席间也。那日一别,再见X长兄己是三十年后,于拉古杨家村X四哥长子婚礼之上,远望之竟未识。近观则满脸堆纹,发之无几,目光呆滞。问之则重病缠身,饭食不亲,老态龙钟矣。吾苦X长兄之三十载面貌英良俊远。而今又十年未见,更不能知其现状矣?
昔者粮仓至盛而今竟苍凉至此,而况于人乎。噫呼!四季流转,草木春之生而冬亡,万物皆然,物之冬亡而春日可再生,而人之转轮或可有,亦或无,未可知也?往昔不可追,来日也未必方长,只是当时,吾等身在其中,苦乐皆自知。唯愿时光善待万物,乐所乐,苦亦乐,悲愁远遁。
第一是《人生》,虽然我的人生并不尽如意。但是如意的人生只有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得来。第二部是《平凡的世界》,虽然我的人生也很平凡,但是平凡的人生里也有高贵的灵魂!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丰乐亭记翻译原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