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第一天吃什么养生(入伏第一天,饮食上吃点啥好?又该如何养生?)

网友提问:

入伏第一天,饮食上吃点啥好?又该如何养生?

优质回答: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

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总是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间,而今年7月16日就正是入伏了。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

《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意思就是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就是我们常说的“冬病夏治”。

因此,入伏后要更加的注重养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入伏第一天,饮食上多吃四物,生活上少做四件事,平安度夏少生病

饮食上多吃四物:

1、莲藕

莲藕微甜而脆,十分爽口,是老幼妇孺、体弱多病者的上好食品和滋补佳珍。

在清朝咸丰年间,它被定为御膳贡品。

莲藕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具有清热凉血、止血补血、减肥等功效,非常适合夏季食用。

藕是养生食物,大人小孩儿都能吃,不适应伏天高温的人尤其应该多吃一些。

2、羊肉

羊肉,其肉质细嫩,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容易被消化,也能提升身体抗病能力。

吃牛羊肉、喝羊肉汤,强身健体,补肝明目、补血温经等作用

主要是在伏天,人们吃一些生冷的食物比较多,容易造成脾胃虚寒,而羊肉暖胃生津,可以保护肠胃。

3、薏苡仁

夏季雨X,在加上长期吹空调,洗澡的次数多,增加湿气缠身的几率,所以多吃一些祛湿气的食物。

薏仁,利湿健脾、祛风胜湿,利肠胃,消水肿,搭配小豆、马齿苋、华花郎、芡实、山楂、淡竹叶,玉米须等制成华花郎薏仁茶泡水。

玉米须,入肝、肾、X经,可利水消肿、平肝利胆,凉血、泻热,可去体内的湿热之气。

华花郎,利尿利湿,泄湿热,改善湿热所致恶心、舌苔发黄,红肿痘痘等症,还可排除更多毒素。

与赤小豆搭配后,健脾利湿、消肿解毒,祛湿效果更突出。

芡实,既能健脾,又能除湿。它能去除体内湿气,让机体获得轻松感,消除困倦。

淡竹叶, 以渗湿泄热见长。山楂,归脾经,可健脾,有助于祛湿。马齿苋,清热解毒、利水祛湿。

几种搭配在一起,泡水,健脾的同时,更有利于排湿,有益健康。

4、丝瓜

“伏天吃丝瓜赛人参”

丝瓜里边含有的——皂甙,是人参的主要成分,非常适合伏天食用,有解暑防燥的作用。

并且丝瓜的药用价值很高,全身都可入药,也有润肤美白、健脑、活血通络的效果。

伏天吃丝瓜,可以做清汤、炖排骨、凉拌等,入口凉丝丝的,嫩脆X、满口清香,除油解腻,缓解没有胃口等表现。

生活上少做四件事:

1、少过度贪凉

夏天虽然很热但是不要过度贪凉哦。

一,不建议长期的在空调房内,长时间吹空调损伤人体的阳气,并且对呼吸道,关节等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不要湿发入睡,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时候湿着头发就直接入睡了,会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

三、少吃冰凉食物,冰西瓜,冰水都要少吃,会引起脾胃功能下降。

2、少久坐不动

有些人不爱动,再加上天气热,就更不爱动了。

而长期的久坐,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除。

生命在于运动,久坐的时间长了,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病几率。。

建议大家每隔半小时,就起身活动活动,平时也要增加适当的运动。

3、日光暴晒

三伏天烈日高照,长期的接触紫外线,会引起皮肤的损伤,破坏胶原、弹力纤维,导致脱皮,出现斑点,过早衰老等。

此外,天气太热的时候,也很容易引发中暑,出现昏迷、意识障碍等。

上午10点到下午2点紫外线最强,这个时段要特别注意防晒。

4、少情绪激动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

天气热,人的脾气容易暴躁,此时我们更要心情,与人交流放慢语速,不急不躁。

生活X现不顺心的事情,学会适当调节,避免过度情绪激动,引起心脑血管问题的发生。

其他网友回答

旧时,民间小暑有“食新”之俗。也就是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家往往要举行用新米饭供祀五谷神和祖先的仪式,人人要喝新酒等。

北方俚语云“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民间有头伏吃饺子的传统习俗。

山东有的地方入伏的早晨只吃鸡蛋。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入伏第一天饮食上吃点啥好又该如何养生.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