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的意义是什么(推广普通话的意义是什么50字)

有人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推广普通话,这样有哪些重要意义呢?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推广普通话,意义可重了。

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呢,因为很多各地的老百姓和广东的老百姓去到大城市听不懂当地的语言,错成了沟通比较困难。所以一定要在大城市和发达城市把普通话推广好。这就是广东珠三角市民和全国各地的百姓最希望的。

比如广东的客家语言人和各省得父老乡亲都对普通话一辽指撑。可到了珠三角城市和各省发达城市就无法沟通了。因为珠三角地区的人和各省发达城市的人都喜欢抬高自己的语言,看低别人的语言,所以错成沟通不便和很多语言的误差。所以一定要推广普通话,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珠三角的城市做个文明城市,也让全国各地的百姓来到我们珠三角地区才能够交流沟通,这样才能做个好市民和文明的大城市。

如果不推广普通话,在珠三角地区的语言像鸟语一样,谁能听的懂啊。我作为珠三角的的本地客家语言人,都希望所有珠三角城市一定要用普通话,包括电视台和各地播音一定不能用鸟语,如果用鸟语,这样就有失我们广东人和珠三角市的良民百姓和广东本地的省府人员等。

在我们广东的百姓和猪三角市民都希望自己的省府和珠三角市的电视台等都是文明的语言普通话。这就是全国百姓和广东市民或珠三角市的百姓心声。所以推广普通话就是对珠三角市民和省领导的荣耀和形象。我也知道,是人都会去大力支持的,因为语言不统一,百姓沟通非常不便。所以只要珠三角大城市和发达城市就必须的推广,把用珠三角鸟语的电视台和鸟语播音人全部咔嚓或下岗,这样才能够为民除害,广州本地的客家人一定第一个支持的,不支持的都不是人。这样大家就放心了吧。再加上猪三城市的也一定是人来的,一定不会成猪的,大家说是不是啊。我为广东人骄傲。

可以打破方言隔阂便于社会发展。

在普通话普及的今天,方言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优质回答

方言是每个地方文化遗产当然很值得保留,但再过两三代人各地方言很可能会无声无息消失,原因就是现在都是以普通话教学模式小孩以后都不懂方言了,这是无奈不可阻挡预示,事实想永远保留很难

方言的存在很有必要!因为她是千万年人文文化積淀下的文学精髓!离了方言的个人和集体!都会让自己走向迷茫中死胡里的结果!大厦离去了原基她能成立吗???

推广普通话已经85年了,为什么绝大多数人仍然使用方言?

优质回答

其实早在大清雍正年间国家就己推广以北京官话为标准的标准语,民国后仍然推广以北京官话为标准语的国语,并通过广播电台和电影等新式传媒加速向全国推广!当时国民X中央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一律只从北京籍大学生中招收以保证国语的纯正发音,我们现在也可以从当年在上海拍摄的民国著名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欣赏北京籍著名演员白杨舒绣文等人那一口字正腔圆的北京官话标准国语!台湾X后当时的行政长官陈诚从北京请来北京籍教师教台湾省同胞说国语,一九四九年国民X迁台后又由随迁至台的北京籍教师在广播电台每晚准时开播国语教程一个字一个字的教会了全省人民说国语!至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北至黑龙江南至云南百分之七十的地区都己是北方官话区彼此交流无阻!而今即便是吴语区粤语区等无论中年人青年人都能听懂会说普通话,说普通话是有身份有文化有教养的表现,见贤思齐凡是上过学受过初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自然能识别那种语言更能有利于社交工作学习生活自然而然的选择普通话!当然普通话和方言不是敌对关系,在吴语区粤语区等方言区在家人和老乡面前还是尊重照顾当地人的感受说方言为好,否则会给人撇京腔打官腔瞧不起人的印象,方言承载着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如果吴语粤语消失了,那么越剧粤剧又如何传承下去?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这种对家乡的爱汇聚在一起,就是对祖国的爱!所以我支持在熟炼运用普通话的同时也不忘记家乡的语言,爱国爱乡从来就是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的素质基础和力量源泉!

推广普通话不是为了取代别的方言,而只是为了让全国范围内的中国人之间有个共同语言可以交流。

绝大多数人都说方言,与他们能不能懂普通话、能不能说普通话没有关系。只要他们能懂普通话,能说普通话,能实现与其他中国人的无碍交流,那其它方言、外语懂得越多越好。

普通话普及率20X要到80%,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有无必要保护方言?

优质回答

我来谈点我的认知,回答一二。中国有五多:第一,人口众多;第二,X众多;第三地域众多;第四,地方方言众多;第五,X习俗众多。

中国是个多地域,多X,多习俗,多文化,多方言的国家。每个X的习俗、方言文化都是由千百年来自然生成,都属于祖国的瑰宝,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需要国家来重点保护。这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岂可违之。更不可人为强行统一!

普及普通话是语言交流的工具,目的是,各X之间,各地域之间的人X间语言交流方便。就像普及英语目的是为了国际之的文化交流。国际间公认的:越是X性、地域性的文化就越具有世界性。

想当年28万满人入主北京改朝换代,统一中原,为了X治理中国,满人就不得不学习汉语、汉文。满人在汉人的X大海中,经过时间的推移,满语完全融入了汉语之中,满文也只留在了博物馆或满文专职研究机构的极少数人掌握。这就是满语在社会中消亡的过程。我曾调查赫哲文化现状时,赫哲族是个有语言,无文字的X,在普及汉语的过程中,赫哲语在迅速的自然消亡。上世纪九十年代小孩和青年只掌握十几句、几十句常用语外,基本全用汉语交流,唯独有个德高望众八十多岁一老者自称,掌握不到百分之六十的赫哲语,她为X语言的存亡倍感担忧。一个X文化的断代,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但是,保护X文化遗产,是非常重要的!国际教科文组织号召世界各国,都要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普通话的?如何演变的?

优质回答

普通话(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截至2015年,中国70%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X,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X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

沿革:1909年清X将北京官话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X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语音,1932年经国民XX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热河省省会(1955年中央裁撤热河省承德划入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1949年新成立的北京中央X确定现代标准汉语由国语改称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各国都有自己的通用语言(官方用语、首都官话)——无论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都是语言方言众多而推行各国的标准用语以利于人们广泛交通。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即汉语普通话,是中国历代官方推行的修正型的首都雅音(区别于首都胡同音)。要区别三个概念:首都雅音即首都官话,首都胡同音,修正型的首都雅音。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后历时八百多年。由于经济政治的集中,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方的通用语言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官话”,“官话”也就逐渐成了各方言区之间共同使用的“共同语”;另一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的白话文学作品,特别是元明以来的戏曲,也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这样,北京话就为汉X共同语的标准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清朝末年,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汉X共同语实际上已经形成。新中国的普通话以北京官话语音(区别于北京胡同话)为基础音,加以部分修正(主要是吸收滦平话的特点如直接、清晰、明确)。以滦平话为主要标准——滦平话是北京官话(热河省承德方言为东北方言的一支)的推行区、记录区,小小区别于北京胡同话。

普通话是规范化的,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明代初期定都南京,南京官话被推崇,以南京官话为官方语言,金陵雅音(以《洪武正韵》为规范)以古中原雅言正统嫡传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的标准音。朱棣夺取建文帝的帝位,迁都北平(改为京师,称北京),以南京人为主、从全国各地迁徙数十万X、富户、民众。以南京官话为主要基础影响元大都语音,经历明朝整个时代的过程,北京官话(异于北京胡同音)初步形成。

清代X学习和推广北京官话,在雍正年间在南方方言区推广基于北京音的官话,设立“正音书馆”。公元1909年,清X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当时通用的官话正式命名为国语。这是清代汉语首次得到官方命名。

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后年2月在北平召开了“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了史称老国音的国音系统,确定了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国音,具有入声。同期并制定了注音字母第一式。1913年,新建立的民国X制定的老国音虽以北京音为主,但为了兼顾各地,仍具有南京官话的特征,如有入声等。当时预定为官方语言的国音是南京话和北京话的结合: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尖团音,平、上、去声调按照北京话,而部分韵母、入声音调按照南京话,成为一个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复合普语言。1918年(中华民国七年)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以“折中南北牵合古今”为原则,包括保持入声特征,主要由北京官话和南京官话混合提取创造。1919年4月21日,北洋X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1919年9月编辑出版了《中华民国国音字典》。19X,由于《国音字典》语音标准与北平语音标准产生的矛盾,爆发了“京国之争”。同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英文科主任张士一发表《国语统一问题》,认为注音字母连同国音都要做根本的改造,不认同国音,主张以北平音为国音标准。19X,中X音留声机片及国语留声机片先后发行,确定了国音声调。中X音留声机片由王璞在上海发音,平、上、去依北京声调,入声为北京读书音。国语留声机片是赵元任在美国发音,上海X印书馆制作发行,平、上、去依北京声调,入声则为标准南京音。1932年5月,中华民国X正式公布并出版《国音常用字汇》,为确立国语的标准提供了范本,为现代汉语标准第一个系统——国语系统。1932年之后的国语广播,都采取了以《国音常用字汇》为标准的形式,各地的国语标准一致化。1949年以后的国语系统、普通话系统、华语系统,均源于这个时期的国语系统。

1953年中央人民X以东四省之一的热河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1955年,确定现代标准汉语名称由国语改称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写入宪法,制定标准后于1956年2月6日由X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向全国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现代标准汉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由于政治原因,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称呼不同但内涵一致,均为现代标准汉语。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一些语词当地极少使用则在其它地方采音)。1953年当时中央人民X政务院派出的语言专家,他们在为制定中国通用语言规范进行取音考察,在滦平的金沟屯镇、巴克什营镇、火斗山乡三地进行了语音采集。作为全国规范,普通话需要音节口型顺畅,声调简明,易于分辨,甚至要求语速适中,气流连贯,韵味充足,适于广播、演讲和日常交流,如此才适合作为推向全国的公共用语。从后来普通话的规范来看,滦平日常的语言非常符合这些标准。滦平话音准分明,字正腔圆,语调比当时的北京话要“硬”一些,显得直接、清晰、明确,尤其是没有北京胡同音那种儿化、省字、尾音等发音习惯,易于学习推广。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召开,将汉X共同语的正式名称定为“普通话”

2016年10月23日《普通话最标准的地方不是北京!而是这个小县城》报道:回答一个谜题,北京专家进村采集语音为什么选择滦平县?地理上并不属于中心的滦平,为什么人人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200多年的历史断层,“洗”掉了滦平原先的方言;满清旗民在滦平开田建庄,又让滦平成为北京官话的推广区。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做出了一个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决策:迁都北京。X长城,在长城外很大范围形成军事隔离区,实际上也是一片无人区,而滦平就处在这个无人区的最南边。

清朝,包括皇家内务府直管的皇庄、王府直管的王庄和八旗各级官兵所有的旗庄,纷纷建立“口外庄田”。

“口外建庄”的过程,恰好与北京官话的普及同步。这一过程也需要追本溯源。早在明朝,官方语言为南京官话,以金陵雅言为标准音,以《洪武正韵》为规范。永乐年间迁都北京,移入数十万人口,随之而来的南京官话又成为当时北京官话语音的基础。——满清入主北京以后,朝廷积极学习汉文化特别是语言文化。满族人学说的北京话,逐步成为清代推广的新北京官话。这个时期,恰好是满清旗民在滦平开田建庄的高峰时期。

王国平认为,庄田与京城交往密切,受当时北京官话影响较大。滦平既然像是空白磁带,大量来源多样的移民没有强势方言,通用的就是清朝推广的北京官话,可以说在清朝时滦平就是北京官话推广的先行区。【清朝高级XX体在滦平纷纷建立“口外庄田”,在空白区域形成一个新的X区。北京官话是北京雅音,区别于北京胡同音,雅音以当时有文化的XX体为主要使用人X(并带动其他人模仿学习),学习汉语韵典,在语速、气流、韵味等方面有讲究,形成高雅音质】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滦平话,受北京官话影响很深,演变中也具备了自己的特点,比如直接、清晰、明确。也许这些恰好符合推广的标准吧。”从清末到民国,再经过新文化运动,影响广泛的北京官话最终成为新中国普通话的前身

另外,值得了解:清朝X为什么推行雅音?除了交流的功能(关外的皇太极时期就对八旗子弟设立了翻译考试科),还有科举考试里汉语用韵的要求。清朝科举考试有三个目的:一是为选官取士以管理庞大的国家,二是为了从X等多X的文化人里获得优秀人才,三是有助于以经书来统一思想、加强思想X。入关后,顺治二年进行了首次科举考试,康熙时期还采用“制科”,包括博学鸿词科等等。一般科举考试必考的两种文体八股文和试帖诗,都要求汉语用韵:八股文因为起股、中股、后股、束股都有两股对偶句,被称八股文,对偶句要用韵。试帖诗主要是要精通结构和用韵。因此,有北京官话能力就拥有一种优势,有文化的X体和XX体出现学习汉语雅音的气氛,懂雅音成为某种高级身份的标志,导致他人模仿。汉语韵书著名的有《唐韵》、宋代《广韵》、明初的《洪武正韵》。

普通话语音的特点是:声母除舌尖后擦音、鼻音 、边音外,无浊音;韵母多复元音,鼻韵母有前后之分;没有声母的清浊对立,没有入声韵,尖团合流,声调较少,调式简单,另外有轻声和儿化韵。

与印欧语系相比,普通话语音有鲜明的特点:

1.音节结构简单,声音响亮。普通话中,一个音节最多只有4个音素,其中,发音响亮的元音占优势,是一般音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音节内可以连续出现几个元音(最多三个),如“坏(huài)”,而且普通话音节中没有复辅音,即没有像英语“lightning(闪电)”、俄语“Встреча(遇见)”那样几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

2.音节界限分明,节律感强。汉语的音节一般都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声母在前,韵母紧随其后,再带一个贯穿整个音节的声调,便有了鲜明的音节界限。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观察,辅音和元音互相间隔而有规律地出现,给人周而复始的感觉,因而极便于切分音节。

3.声调抑扬顿挫,富有表达性。普通话声调变化高低分明,高、扬、转、降区分明显,能够较强的表达一个人的情感。

现代标准汉语的发音基本沿袭了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但各地标准略有差异。对汉语而言,单音节(单字)发音可分为声母、介音(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个要素,而韵头、韵腹、韵尾又被合成称为“韵母”;超音节(词句)发音还存在连续变调等要素。直音和反切都是古代给汉字注音的方法。至一九X年,产生了由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等制订的“国语罗马字”,曾由当时南京的大学院于一九二八年正式公布。接着,一九三一年产生了由瞿秋白、吴玉章等制订的“拉丁化新文字”。拉丁化新文字和国语罗马字是拉丁字母式汉语拼音方案中比较完善的两个方案,大大超越了它们之前的各种方案。

依据注音符号的标音系统,其声韵系统共有21个声母、3个介母、13个韵母及4个声调。

依据汉语拼音的标音系统,其声韵系统共有23个声母(计入y、w两个半元音)、39个韵母(略同于注音符号中所有独用与结合韵母)和4个声调。

北京话并不是标准的普通话,也许长春话,热河话更贴切。北京话太冲,土语太重。

“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推广”与“推行”有何异同?

优质回答

推行与推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推行是普遍实行,而推广是扩大事物使用或起作用的范围。

推广普通话,就是提倡,倡议普通话的使用范围必须普及全国各地,也就是说但凡是中国的领土,但凡是中国人,都要讲普通话。但是,这里边的一个“广”字,就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范围,广而告之,广阔,广大,这就是广字的本意,而广字的引申义就是,推广,并非是必须,这里边有提倡的意思。

而推行规范汉字,这里边就包含了一个行,行是什么?行就是行动,行为,实行。推行,推动实行的意思,这里边就不是提倡倡议了,而是必须规范汉字的使用。

普通话你说不说,那是你个人的事情,但汉字的使用规范却不是你的个人行为,你不规范使用汉字,X部门是可以,也就是说有权力强制你纠正错误的使用方法。比如做生意的店铺门头,门脸,这些地方只要使用汉字的话,就必须规范化。

推广具有宣传的成分,推行却是强制执行的意思。

“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众所周知,我国标准语言是普通话,标准文字是汉字。这里讲到了两个动词:推广与推行。推广与推行的共同点在于都带有一个推字。推的本意是用手向外用力使物体向前移动。推行的本意与推类似。推行的重点在于实施、执行,目的都是让人们了解,明白,会使用即可。比如说出台一系列的操作规范,落实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部署某个创新方案等,我们可以说推行***规范,推行***制度,推行***方案。至于推广,它是在推的基础上,增加影响,扩大作用,扩充效果。推广是以广告为目的,借助四大媒体,让更多的人们接受,理解,从而达到宣传,普及的效果。比如说推广普通话,其重点在于全面、普及普通话,人人会讲普通话。推广是从广度上去落实目标管理,量化评估,所以,推广不仅仅是包含了推行的本意,而且还注重效果的涉及范围。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意义是什么.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