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对理学发展的贡献(朱熹的理学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网友提问: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优质回答:

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四书五经”被无数次修订,孔子原作已面目全非。儒学在魏晋时期演变成玄学;唐代X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道教和佛教;宋代时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现在所说的儒家思想,绝大部分来自宋朝的文献。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X目,对思想产生了很大的束缚,直到五X才取消了儒学的X地位。

在朱熹之前,《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被认为是儒家文化经典。朱熹在深入研究之后, 对“五经”提出质疑, 认为“五经”是孔孟之前的“先王之道”,不能准确代表儒家思想, 而《四书》则是直接的孔孟之道, 更切合时代的要求, 更能准确地表现孔孟的基本思想。他将《论语》、《孟子》以及《礼记》中的两篇短文《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他说:“学者于《中庸》、《大学》、《论语》、《孟子》四书,果然下功夫, 句句字字, 涵泳切己, 看得透彻, 一生受用不尽”。

《四书集注》是朱熹的一部有着深远影响的代表性著作。朱熹认为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但“理在先,气在后”,他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程颢与程颐)的思想,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理学X,被后世称为“程朱理学”。朱熹的思想被其弟子和后人汇编为《朱子语类》,而《四书集注》则是朱熹一生中下功夫最大的且影响也最为深远的著作。《四书集注》中所体现的朱熹理学思想,分散在《四书》各章节的注文中, 只要把《四书集注》中分散的注文加以汇集归类,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完整的理学思想X:

(一)天理论

朱熹理学为了适应北宋以来中国X社会后期加强思想政治X和进一步巩固宋王朝中央X制的需要,面临佛、道两家迅速发展的挑战,同时也为了儒学自身的发展,把儒学改造为理学,也可以称之为新儒学。朱熹的最大贡献是以先秦儒家哲学为基础,揉合佛道两家哲学思想,综合北宋以来理学家的思想,建立了儒家哲学的最高范畴———“天理论”,以此完成了儒学哲学化,使儒学更具有思辨性,并把儒家伦理说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理一元论,同时吸收了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和张载的气化论,并吸收佛家的本体论、方法论、修养论,建立了自己庞大的、复杂的唯心主义理学X。朱熹继承周敦颐以太极为宇宙本体的思想,认为太极就是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语类》卷一)。朱熹同时又把张载的气化论纳入自己的X中,认为宇宙之间有理与气两种东西存在,就现实世界而言理与气是不可分的,没有谁先谁后之分;但就本体言之,是理先气后,即先有理,然后才有气,这样理就成为独立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上的精神实体,天理就是宇宙的本源。进而朱熹又把天理引伸到人事,认为“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先有君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语类》卷一)。又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朱文公集》卷七十)。“纲理之大者有四:故命之曰:仁、义、礼、智”(《朱子文集》卷七)。从这里可以看出朱熹把仁、义、礼、智看作是万理的纲领,他还认为理的条目则是“不出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朱子文集》卷三)。

南宋中期以后,至明清时期,理学独步中国思想界,成为X的官方哲学,理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的言行完全被禁锢在X伦理的桎梏之内,起到了强化XX制度,束缚人的个性发展的消极作用,但它的伦理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也起了维护祖国统一的作用。

(二)以明人伦为主旨的教育目的论

朱熹把“明人伦”确定为教育总目的,他说:“熹窃观古者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已及人”(《白鹿洞书院教条》)。但是,“秦汉以来,圣学不传,儒者唯知章句训诂之为事,而不知复求圣人之意,以明夫性命道德之归”(《朱文公文集·中庸集解序》),结果是:“至于后世,学校之设虽或不异乎先王之时,然其师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则皆忘本逐末,怀利去义,而无先王之意,以故学校之名虽在,而其实不举,其效至于风俗日敝,人材日衰,虽以汉唐之盛,而无以仿佛乎三代之叔季”(《朱文公文集·镇江府学记》)。至于宋代,朱熹认为情况就更为严重了,学校虽设,而徒有其名,不论是地方官学还是中央太学,都变成了追名逐利的场所。“自圣学不传,世之为士者,不知学之有本,……所以求于书,不越乎记诵,训诂、文辞之间,以钓声名,干利禄而已。”“比年以来,教养无法。师生相视,漠然如路人。以故风俗日衰,士气不作,长老忧之,而不能有以救也”(《朱文公文集·福州学史阁记》)。

朱熹的这种以“明人伦”为本的学校教育目的对于宋以后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南宋以后至元明清各代学校无不以明人伦为教育目的。这是具有超阶级、超时代因素的,我们认为今天的教育仍然还是应该继承的。

(三)尊奉“三纲五常”为“天理”的德育论

朱熹对儒家德育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德育的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都不是朱熹的发明,首次提出都是董仲舒,然而董仲舒并没有把三纲五常连用,构不成一个完整的道德X。

以朱熹为代表的宋X学家从当时儒学面临的问题出发,如唐末安史之乱及五代大乱,造成伦常败坏;还有道家、佛家的人生哲学和伦理思想占据本体论和方法论的优势,从而对儒家的政治、伦理形成威协。朱熹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融和了佛道思想,构成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一套系统的、精致的、哲理化的并独具特色的X道德教育思想X,把我国古代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不仅从意识形态上影响元明清XX制度的稳定,而且深入、广泛持久地影响和支配我国自宋朝以来各朝各代的道德生活,影响和支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内容。

(四)格物穷理以致知的教学论思想

朱熹继承了儒家教学过程的思想,而且多有创新。他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他从《大学》中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实践性观念,即“格物”与“致知”并以这两个基本概念衍演出教学过程就是格物穷理以致知的过程。什么是格物?朱熹的解释是:“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四书章句集注》)。从这里我们便可以知道,朱熹所说的格物是努力穷索事物之理,当人们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所以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结果,致知是指通过格物考究物理而获得的认识。朱熹的这种格物穷理以致知的教学过程应该说是唯物的而不是唯心的。

朱熹不仅认识到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他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理情精义》),他重视“居敬而持志”,也就是情感和意志的作用。朱熹认为:“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子语类》卷九)。

对楼主本贴回答的小结:总之,朱熹成功地创新了中国传统文化,自宋以后的七八百年来,以《四书》教育全国人民的深远影响不可低估。一种学说要成为X思想,为社会上最广泛的民众所接受,不仅要回答如何治国的问题,还必须能回答人生问题,在人生问题上提出适合客观需要又能为普通百姓所接受的思想。《四书集注》之所以风行天下,成为南宋末期和元、明、清的必读教科书,是由于其学说顺应了各个历史时代的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朱熹的思想精华今天仍然可采,朱熹通过集注继承和创新儒学文化的方法更值得借鉴。

其他网友回答

朱熹的理学是宋X学集大成,与“二程”(程颢、程颐)合称“程朱理学”。要想弄明白“宋明理学”要从西汉讲起,西汉大儒董仲舒继续发展了孔孟的儒家思想系统的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等学说,最终被汉武帝采纳,从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了社会上唯一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虽然成为了正统思想但有一个缺陷,就是缺少“终极关怀”。孔子:“不知生,焉知死?”正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西汉末年佛教由中亚传人了中国内地,佛教的“灵魂不灭,生死轮回,修来世”的思想弥补了儒学的缺陷,解决了“终极关怀”的问题。佛教思想有利于X维护X得到了扶持,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持续动荡,民生困苦,佛教“修来世”给人们心灵以慰藉,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到了唐朝因为唐朝的X者姓李,推崇X(李耳)的道教,道教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佛教,道教的迅速发展挑战了儒学的正统思想的地位,唐代儒学大家韩愈最先提出复兴儒学,写下了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却差点因此丧命。由于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的强大,儒学家们做出了妥协提出了“三教合一”的主张,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思想和道教的思想。

到了宋代吸收了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的新儒学逐渐产生,确定了一个以“理”“天理”为核心的儒家理学思想,由周敦颐开创,“二程”发展,朱熹总结完善并建立了庞大的理学X,被后世称为“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等。“程朱理学”在宋朝时期并没有得到重视,南宋以后才成了占X地位的官方哲学。

“程朱理学”对后世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注重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注重气节,使人们更加有了骨气和节操,使读书人更心怀天下,更有了担当;崇尚道德,使社会更加文明进步。“程朱理学”有些地方也是需要批判的,三纲五常加强了XX,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造精神;三从四德加强了重男轻女的观念,增强了对女性的束缚。“程朱理学”总的来说还是发展了儒学,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深刻影响了X和日本,甚至影响到了欧洲。

其他网友回答

朱熹是宋X学集大成者,程朱理学文明后世。

朱熹的理学是一种入世哲学,是关于社会发展和人间万物的哲学,提出以人为中心,理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他建立了庞大的理学系统,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XX的官方哲学,标志着X社会更趋于完备的意识形态。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成为巩固X社会X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宣扬“存天理,灭人欲”。对后期X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王阳明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就是在朱熹的哲学基础上的突破。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朱熹的理学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