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一下。三从四德,是哪三从,哪四德?还有三纲五常?
优质回答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妇女,应有的品德。
三从:未嫁前从父,嫁人后从夫,夫死后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刚。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从”指女人未嫁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简单点说就是女人从始至终,要听男人的话。
什么叫天地玄黄,什么叫人生五伦,什么叫三纲五常?
优质回答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是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的第一句,虽然它是启蒙读物,但是所讲的知识,都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天玄地黄”,四个字,简单的说,一句话就可以讲明白。细究下去,千言万语也未必讲尽。“玄”是黑色,黄是黄色。简言之,天是黑色,地是黄色。若要细究,就要从《易经》说起。这样,天地和玄黄,就都有得说了,天为阳,地为阴,天地又为阴阳,玄除了有黑色之外,又有幽深玄妙之意,以表天道。以黄代地,因为中原文化产生于黄河流域,土地是黄色的,人的皮肤是黄色的,吃的粮食也是黄色的。黄除了表色黄色之外,也表示地道的深邃。人死之后,到了阴间,称之为X。同时,玄是冷色,代表阴,天道属阳,玄色属阴,又是阳中有阴。黄是暖色,代表世间的温暖,地属阴,黄属阳,又是阴中有阳。这样,从宇宙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在中国文化上,代表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故此,天地玄黄,看似只说了天地的颜色,其实其中包含了深刻文化源渊。儿童读的时候,可以只了解表面意思,随着学养的培加,不断会有新的理解。
五伦,是五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伦,是关系。在儒家看来,人与人之间,只有五种关系,它们分别是,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关系和朋友关系。人世间所有的关系,都可以归结到以上五种关系之内。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古到今,从无变化。
比如说君臣关系,现在不说了,一说起来,就认为是X的东西。后来就改为同志关系了。其实,君臣关系就是上下级关系。古代称为君臣关系的时候,着重体现的是行为上的隶属性。现在称为同志了,表现出的是人格上的平等性。侧重点不同而己。
五常与五伦是有联系的。“常”的意思是“不变”。佛家认为,一切都是无常的,是说,一切都在变化中,事物都是没有自性的。但儒家认为,人世间有永远不变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叫“常”,也就是“不变”。许多研究过《易经》的都知道,易有三个意义,一是变易,二是简易,三是不易,不易,就是不变。所以,“常”的意思,也是从《易经》中来的。儒家认为,人应当坚持五个永远不变的原则,这就是“仁”“义”“礼”“智”“信”。简单的说,仁是对别人的同情与关怀,即爱人;义是敢做敢当;礼是要守规则,按规矩办事;智是办事要有正确的方法;信是言出必践。这些原则,在今天依然是不过时的。
最后,说说“三纲”,三纲是从五伦中来的,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但三纲不是孔子提出的,而是董仲舒提出的。儒家后来为人所诟病,与此有很大关系。董仲舒认为,在五伦之中,君臣、父子、夫妻这三种关系是最重要的。把这三种关系规范好了,一切的社会关系就都理顺了。于是,他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原则,即,为臣为子为妻者要绝对服从为君为父为夫者。这就是所谓的三纲。
我们常把儒家称为“孔孟之道”孔孟当然都是注重人伦关系的。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君要有为君之道,为臣要有为臣之道。若君不守君道,则臣当然也不必守臣道。父子、夫妻、兄弟、朋友间都是一样的。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孟子给出了具体的标准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的五伦关系中的双方都是平等关系,各自都有原则有规矩。到了三纲这儿,在关系上就走偏了。相到制约的平衡关系,变成了一方的绝对X关系。这一变化,把儒家灵活人伦关系搞僵化了。
儒家的思想,虽然有其局限,但许多在今天依然是适应的。但是,“三纲”的思想,大概属于应抛弃的糟粕。董仲舒想要儒家为现实政治所用,必须迎合X者的需要。因此把孔孟的思想进行改造,也就可以理解了。
“天地玄黄”、“人生五伦”、“三纲五常”这些词语相信很多人都觉得耳熟眼熟,但它们究竟从何而来,又代表什么意思,今天就简单聊一聊。
天地玄黄、人生五伦、三纲五常
1.天地玄黄
《易经》里有句话叫:“天玄而地黄。”
这正是“天地玄黄”这个词的出处。从字表大抵都能猜到它的意思。“玄”为黑青色,也代表一眼望不到底的幽深。天的颜色是黑青色,而地的颜色是黄色。这是一句听起来极其简单的话,但细细琢磨之下却觉得有趣。
先人没有望远镜,更没有宇宙飞船可以飞到外太空观测整个地球所在的宇宙空间,但他们却不用“蓝”“白”这样的词来形容天空,他们选择了黑色,就如同宇宙飞船飞到太空,看见在浩瀚的宇宙空间里旋转的地球,并且宇宙的颜色,就是那么幽深而漆黑的。
《千字文》的第一句便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从《易经》出来的这四个字顺序被颠倒,意思却没有变。《千字文》是南北朝的梁朝散骑侍郎周兴嗣所编纂,现在公认的说法是为了押韵,和后面的“宇宙洪荒”形成对账,才将四个字这样排列。
总之一句话,这是一句形容客观世界的话,让人读完就知道自己所来到的这个人间,大约是个什么模样。古人能有这样的宇宙观,真的是可称可赞。
2.人生五伦
《孟子》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正是人生五伦所指。简单来说就是指父子、君臣、夫妻、兄弟、朋友之间,要以该有的姿态互相对待,做到父慈子孝,君明臣贤,夫妻和睦,兄友弟恭,朋友互信。这其中包含家庭内部的关系,也包括和家庭以外的人的关系。
除此以外,还有人生八德只说,这八德便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孝:孝敬父母
悌:悌敬兄长
忠:报效国家
信:不自欺,不欺人
礼:遵守礼仪
义:追求正道
廉:廉洁自律
耻:知耻且自尊
人生五伦和人生八德又合称“五伦八德”,正是孔孟之道的精髓所在。这也是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的标准,若人人都能如此,必然世间清明,又何来人心不古之说呢?
3.三纲五常
《X通》:“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
《论衡》:“五常之道,仁、义、智、信也。”
这正是三纲五常的说法的由来。意思和五伦八德有类似的地方,不再赘述。不过要说一下这两本书。
《X通》是汉章帝时候的一本著作。汉章帝让很多朝廷大官和文化人聚集在X观讲经论道。文人辩论有时候比武官斗狠更有看头,而且妙语连珠,惊喜连连,于是班固等人就把这些辩论的结果收集起来编纂成书。《X通》里的内容有点杂谈的意思,既有地理自然,也有社会伦常和日常琐事。
《论衡》是东汉思想家王充所写,这是本X著作。X一出来,对当时的皇帝那是非常大的挑战。要知道皇帝自称“天子”,老天爷的儿子。这本书的出现相当于王充站出来大喊:“哪儿有老天爷?举个手给我瞧瞧?”结果天上真的没有伸出一只手,你说皇帝尴尬不尴尬?
这本书里还把一切祥瑞之兆都给通通“解密”了一遍。不光凤凰麒麟灵芝这等少见的东西,就连汉高祖刘邦的出生也被“解密”了一把。传说汉高祖刘邦是母亲在野地里和龙一起欢乐后所生的孩子,结果这本书就非常明确地指出来:“鸟蛋不可能孵出人,所以商朝人的祖先不是蛋孵的,而且龙和人就不是同类,就算偶尔遇见了,也不可能生出后代。”
这样的内容,肯定是一下子帮很多人解开了许多谜团。这样的胆识,也得为王充老先生点个赞!
当代人还信这些吗?
上面这三个词,最晚的“三纲五常”也是2000多年前出现的。如今除了背《千字文》、《三字经》等经典著作时会背到这些词,很少有人会拿来直接使用了。这是不是代表着这些古典文化已经被遗忘了呢?
或许正好相反,时隔2000多年,我们对这些文字的认知依然和古人保持着一致,这不正说明文化一直被传承着吗?
就算现在社会上依旧有很多人不懂得这些道理,或者被利益暂时蒙蔽了双眼,但这样的人古代的时候也有。且现代的教育覆盖面比古代要全面的多,所以与古时候相比懂得这这些词语的人更多,只要有教无类,循循善诱,相信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三纲五常是不是糟粕,不孝如何,孝又如何?
优质回答
伦理是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自我要求。孝如何,不孝又如何?说白了就是“稳定如何,不稳定又如何?”
三纲是XX工具,是糟粕,应摒弃。五常是人的内在属性。
伦理道德是人的内在属性,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动物的本能是饿了吃,渴了喝,总结起来就是趋利避害。
人会为了某些有意义的事,而违X物的本能,比如消防员不惧危险可以冲进火海救人。疫情中的医护志愿者等不顾危险,可以救治病人。
以上的例子,人违X物本能,而坚守的“意义”就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构成人的本性,西方称人格,有人格才称其为人。
否则就是动物或者不是完整的人,比如“狼孩”,刚被发现时只是人形的野兽。医学上脑死亡才算死亡,但是他依然是人,要获得尊重,只是从此后这具身躯的人格不会外显,但是他的人格还存在着。
既然伦理道德是一个人的内在属性,那么遵守道德就是保证人格完整的方式。所以不是社会强加给人的,社会强加于人的叫法律。不遵守道德,是自我没有约束好自己的动物性本能,确实容易让人鄙视。
何为孝
恻隐之心乃天生,人无恻隐之心那就是残疾了。恻隐之心产生仁心,仁即爱,爱是人格的外显也是组成,动物只有本能的喜好。以仁心对父母就是孝,以仁心对儿女就是养,以仁心对事业就是敬业,以仁心对朋友就是信。
所以不孝可能有两点原因,一个原因可能是被私心杂欲所蒙蔽了,西方哲学称“物化”,另一个原因可能没有恻隐心,天生残疾,西方称人格不健全。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儒家思想三纲五常指什么.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