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和象形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优质回答
甲骨文是象形字的一种,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象形字没有刻在甲骨上。比如纳西族的东巴文字,也是象形字就没用刻在甲骨上。
象形字也是甲骨文各种类型文字中的一种。因为甲骨文大约四千来个,不止有象形字,还有会意字、指事字等。
为什么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而陶文不是?
优质回答
感谢邀请。
关于甲骨文是成熟文字,国内外的汉文字学者皆无X,具体理由后面说。
关于陶文算不算文字,存在不同看法,一些大学者,反而认为是文字,但多数学者,认为其还没有达到文字的水平,仍然是一种记事符号。
一
文字,是随着人们交往和记录的需要逐渐产生的,这是世界上差不多所有文字学家的共识。
在文字产生之前,大致各X都经历过一个“结绳记事”的过程。这一点,众多的文字学者和人类学家也都赞同。
以色列牛人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称这是因为人们的“记忆过载”的压力下促成的。
(安第斯文化结绳)
中国亦如是。
《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郑玄注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宋朱熹云:“结绳,今溪洞诸蛮犹有此俗。”清严如煜说:“苗民不知文字,性善记,惧有忘,则结于绳。”林胜邦亦曰:“琉球所用之结绳,分指示、会意两种:凡物品交换、租税赋纳,用以记数者,则为指示类;‘使役人夫、防护田园,用以示意者,则为会意类。其材料多用藤蔓、草茎或树叶等。今其民尚有用此法者。”就是说,不仅在宋代,到了清代,仍有使用结绳记事的地区和人们。
赫拉利举了美洲安第斯文化的例子,那里的原住民,可以用几百条绳子,打几千个结,也就是记录几千件事。
二
但是,结绳记事毕竟仍然不够方便。“结绳”之人不在了,其他人未必一定能够明白这个人打的“结”是啥意思。
于是,人们开始采用“图画”。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讲了一段话,能够很好地说明“图画”记事的作用。他说,先人造字,“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他是说,人们造字经历了两个阶段,先是“依类象形”,这叫“文”。“文”,就是“图画”。
当然,甲骨文中,仍然有很大“文”的成分,这就是“六书”中的“象形”。
但是,这个时候的“文”,已与早期的图画有了很大区别,这就是具有了很强的抽象性。
比如,甲骨文根据人的侧面形象,造了“人”字。但是,如何表示大人呢?于是,又造了“大”字。这个“大”字,就有了两个义项——“大人”和“大”。再后来,“大人”的用途逐渐减弱,就只剩了“大”的含义了。
但是在陶文中,有很多“图画”。见下图——
以上是发现于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中陶器上的“图画”,其年代约公元前2800-前2500年。可以看出,这些“图画”,代表某种含义是可以确定的,但尚处于“图画”的早期阶段,第一,抽象性还稍差;第二,难以判断其如何向“字”演化。
三
现在,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考古学遗址发现了陶文。
最多的是属于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类遗址,其出土的陶器上有100余个刻符。
另外,还有前面说到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这个遗址包括莒县的陵阳河、大朱村、诸城前寨、泰安、宁阳等遗址。
良渚文化和接近良渚文化的遗址中,亦出土了类似于大汶口文化的刻符。如南京北阴阳营遗址、皖北蒙城尉迟寺遗址等。下图为大汶口文化遗址陶器上的图文——
如前述及,这些“图画”,显然出于“文”的早期阶段,同样抽象性不够,且难以确定如何向“字”发展。
国内的汉文字学者,除少数认为某些陶文已经属于文字外,多数人,认为这些陶文尚属于“图画”向文字进化的初级阶段。
学者们,将半坡类遗址的刻符,称为“甲类符号”。
这类符号显然还不是一种完整的文字X。因为,无法确认它们已经被用来记录语言。当然,这些符号不但重复出现在很多器物上,而且还出现在不同遗址里,说明其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很可能已经被用来表示某些意义。
学者们,把大汶口遗址的刻符,称为“乙类符号”。
这一类符号,年代更接近出现甲骨文的商代。因此,于省吾、唐兰、李学勤等学者,认为其中有原始汉字。
但更多的学者表示了不同意见,主要观点认为,这些符号,更可能属于族徽,在原始社会里,一个名“鹿”的氏族,可以鹿的图形代表自己,但不表明就已经有了“鹿”字。更主要的是,“真正的文字要从表音开始,是能够记录语言的符号”,陶器上的孤立图形,还不能证明这一点。
对于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陶文,还有陕西商县紫荆的二里头遗址的少量陶符,多数学者亦持前述观点。
多数学者们的看法基本一致,中国大约在距今6000年前后,开始了文字产生和形成的进程。原始汉字,很可能出现于公元前三千纪中期。在夏商之际,就是约公元前17世纪,形成了完整的文字X,不然不会突然就到了甲骨文阶段。
只是现在除了距今3300年左右的甲骨文之外,考古还未发现更早的成熟文字。但愿能够发现。
至于甲骨文属于成熟文字,就不用多说了。
现在发现的甲骨文单字近5000个,释读的与后代汉字有关联的约1500个。还有数百作为族名、人名、地名的单字,没有计算在内。
甲骨文中“依类象形”的字所占比重仍然不低,但抽象程度很高。而且,形声字已经占到了32%以上。
甲骨文造字,几乎完全可以按照“六书”的规律来解读。
甲骨文形音义实现了很好地契合。
等等。
因为甲骨文的前面还有金文,还有仓颉最早造的象形文字。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多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18X首次发现.1928年后,经多次发掘,先后出土10余万片,主要刻卜辞及占卜纪实的有关文字.单字总数约4600字,可识文字达1700余字.文字结构已从独体趋向合体,基本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六书”的汉字构造法则,文字形象简古、劲健挺秀,所以说甲骨文是一种已经成熟了的文字。在甲骨文以前,我国还有没有文字?从史书记载来看,《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世本》都记载有仓颉造字的传说.许慎的《说文》序把《系辞传》的说法和仓颉的传说结合起来,说:“及神家氏结绳 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航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刈,万品以察.”黄帝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两千五六百年,甲骨文最早的不超过公元前1300年.从考古材料来看,在甲骨文以前,我国境内已有很多尚未成熟的文字符号出现.30年代在山东章丘县城子崖发掘的龙山文化陶片中就发现了一些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也有文字符号,它是由刻画的几何线条构成的,大多数比较简单,X称半坡彩陶上的符号有文字的性质.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器上也发现有符号,有的符号上还涂有色彩.这些符号都刻画在陶器表面极显著的位置.有的符号象是太阳或月亮从山上升起的样子.另外在青海马家窑文化、郑州商代早期文化及河北商代中期文化的陶器上都发现有符号.这些符号有的是同图纹合在一起,有的明显地区别于彩陶纹饰,这些符号虽是简单的、零星的、无一定律的,但都是中国文字的雏形,可以说中国文字的诞生至少有五六千年以上的历史.所以说,甲骨文只能说是我国最古老的比较成熟的文字,不能说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汉字从甲骨文至今已有多少年历史,怎么样?
优质回答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X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X、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早期古人是以结绳记事,直到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这应该就是最早的甲骨文。上古仓颉为黄帝古史,生而四目有德,见灵龟负图,书丹甲青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圆曲之变,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文字既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今城南有仓颉故里碑。”这足以印证,今西赵村或是仓颉故里,或是仓颉造字之地。
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据此推测,四、五千年前,就出现了甲骨文。
安阳小屯发现了十五万片甲骨卜辞,在龟甲与牛胛骨上刻的文字相当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总字数达到3500个上下。从甲骨文字结构来说,除了象形以外,形声、会意、假借等比较进步的造字方法已普遍被应用。可见在三千余年前的商代文字已达到了相当完备程度,那么在它以前一定有个更长的发展过程。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甲骨文属于哪一类文字象形文字.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