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与电子对抗(电子战机VS雷达,雷达是如何X扰的?)

网友提问:

电子战机VS雷达,雷达是如何X扰的?

优质回答:

谢邀,这得从雷达波是什么来说起了,很多人认为雷达波是一种电磁波。这样的认知就是“X排队——大盖(概)齐”了。

早期的雷达的确是不断的发出雷达波进行目标探测的。

其最核心的部分一个是雷达屏幕,另外一个是偏转扫描技术:

那个时候整体的雷达逻辑图如上图所示,垂直和水平偏转发生器接到了电磁铁上面,这个电磁铁和雷达的转轴传感器相连接并同步旋转。

雷达波经过门电路进行过滤,高于阈值的信号会触发显示屏标记出一个光点。

(大家赚到了耶,如果这张图在二战的时候给小日本,怎么着也可以换个县长当当)

而显示屏则使用了长辉光显示屏,当电子束被打到荧光屏上的时候,光点可以较长时间显示。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这样的老式雷达仅仅依赖于电磁波,并不会滤波也不会有任何计算功能,因此是最不容易X扰的。但是这种雷达有分辨率差,作用距离近无法滤除背景信号等等一大堆的缺点。

新型号的雷达则不一样。新型号雷达采用了载波调制技术。

一个雷达脉冲被放大后,可以发现是由很多的高频波组成的这些调制后的脉冲是附带有编码信号的。

同时雷达波会在多个信道内同时(或轮流)发出,以形成多路的载波编码。这些编码可以精确到纳秒级别,因此雷达的探测距离分辨率可以达到一米甚至10厘米的精度。

但是有一个问题就产生了,这么杂乱的雷达波,雷达怎么能够识别出来。他们再也不是回波信号一高屏幕上爆出一个亮点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于是就有了滑动窗口的设计:

几组信道上的相位在同时探测到的时候可以取出0或者1的状态。这样信道之间就可以形成数学加密编码。通过这些数学编码的计算就可以识别出目标的特征信息。——这是现代雷达系统的精要。包括现在的相控阵雷达也需要用这样的编码机制来进行不同单元之间的信号区分。

如果细心的读者似乎应该能看出问题来了,如果在这些“信道”上同步的播放出杂乱的无线电信息,那么滑动窗口机制就不会取得正确的信道加密编码,因此雷达就X扰了。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使用了大量苏军雷达

这种雷达是早期的采用多信道编码技术的雷达,但雷达的密码板是固定的插板电路

电子侦察机很容易的就可以得到这个雷达系统所能发出的信道编码规律。

于是就会在电子战开始的时候针对这些雷达的信道进行填充干扰,用无用的噪音将苏联早期的雷达系统的信道填满。这样雷达就X扰了。

不过现在的第四代雷达系统所有编码都是软件完成的,如果雷达发现X扰了可以自动的切换信道和编码规则。所以现在电子战飞机其实想干扰雷达也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

其他网友回答

不好意思,这个真不懂,感觉应该是类似音波或者电磁波干扰吧,具体就不清楚了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晓伟的邀请。今天来说说这一对宿敌。雷达和战机。

雷达

雷达通过发射一种非常恒定的短波长电磁波,然后通过接受反射信号来X物体。因为是电磁波,所以不受光线的限制,这也就是导致了在探测距离上,要比目视远的多,并且不受白天和黑夜的限制。

电子战机

早期的飞机对于雷达可以说没有任何的办法,那时的雷达虽然没有现在的先进,但是对于侦测飞机这种大型物体来说没有任何问题,那时候的战机基本处于“狗斗”的状态,并且都是大机X和大机X进行战斗,武器也多以X和机炮为主。虽然低空飞行可以躲避雷达,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对飞机的性能和飞机员的要求很多,并且容易出现意外。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了躲避雷达的侦测,人们发明了雷达干扰机。利用其干扰设备产生放大和转发雷达的干扰信号,从而干扰或欺骗敌方雷达的探测,降低侦测的准确性。

但是今年来一些世界大国的空军又把降低雷达对战机的探测,转移到战机上面来,比如美国的F22其RCS值只有0.1平方米,中国的歼20,俄罗斯的苏57也都是五代隐身战机。目前各国也都在抓紧研制反隐身战机的雷达。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电子战机VS雷达雷达是如何X扰的.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