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对竹林七贤的评价 当时的人如何评价竹林七贤?

网友提问:

当时的人如何评价竹林七贤?

优质回答:

竹林七贤指中国魏晋时期的七位风流名士,他们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阮籍、嵇康此二人号称七贤中的灵魂人物;此外还有阮籍的侄子阮咸、嗜酒奔放的刘伶、拥有士族双重文化性格的向秀、自幼被X帝赞誉为神童的王戎、七贤的实际组织者山涛。

虽然他们七位每人都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但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X分,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崇尚老庄玄学,立身处世率真任情、不拘世俗礼教,若用现代语言来描述,他们七个就是当时社会的“奇葩”。

他们不拘礼教、放达脱俗的共性,在当时拥护礼教的人看来是有伤风化的事情,所以这类X体对竹林七贤的评价非常低。

比如西晋大臣何曾当着阮籍的面,指责他是伤风败俗之辈:“卿纵情、背礼、败俗之人”。

何曾之所以对阮籍有这样低的评价,源自阮籍的一件家事。话说古人在居丧期间需要在饮食类别方面有所节制,阮籍在自己母亲去世时,却像往常一样花天酒地。所以何曾指责阮籍作为公众人物,却做出违背孝道标准的事情,恐怕会误导公众行孝。

不过阮籍真如何曾说的那样:是对母亲没有丝毫孝心的人吗?阮籍虽然确实在居丧期间并没有节制酒肉,但他在听闻母亲去世的那一刻,放声大哭、口吐鲜血,之后身体日渐消瘦,有人描述说他看起来就像只剩下一副骨架了。可见阮籍对母亲有很深的感情,只是他至情至性,并不是按照世俗礼教来表达感情的。

除了在个人生活方面被责备为伤风败俗,西晋思想家裴頠还指责阮籍尸位素餐,即“尸禄耽宠,仕不事事”。

诚然,老庄玄学讲究自然逍遥,崇尚老庄玄学的竹林七贤中除了山涛、王戎对仕途有意,其他人虽才华盖世但大多坚持隐居不仕,实在是因为政治立场与当时的掌权者司马昭集团不同。

竹林七贤大多生长于魏晋皇权更迭的年代,他们大多更倾向于先前的曹魏皇权,对谋权篡位的司马昭一族颇有微词,因此更不愿意卷入由司马昭为代表开创的西晋X。即便身不由己进入仕途,也总是表现出对朝政、时局漠不关心的样子,以避免在险恶时局中招来杀身之祸。

比如每当有人跟阮籍谈论时局、政客时,阮籍总是话锋一转谈起高深莫测的玄学,以转移话题;司马昭曾欲将女儿嫁给阮籍,阮籍却以大醉数十日逃避亲事,以避免卷入混乱时局。再比如山涛曾请嵇康入仕,结果却等来嵇康一封绝交信,即那篇闻名天下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如此,正是因为与当权者不合作,竹林七贤除了背上伤风败俗、尸位素餐的骂名,甚至被上纲上线到天下大乱的高度,正如东晋史学家虞预认为,正是由于他们七位的存在,“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

竹林七贤不拘礼教、至情至性的特质,在拥护当时礼教的人眼中无疑是大逆不道的。但在不那么强调礼教立场,而是注重创新的艺术思想领域,此七人无疑是放达脱俗的风流名士。

比如东晋戴逵在其著作《竹林七贤论》里,评价他们七人怪诞之举并非伤风败俗,只是对那个时代表示不满,稍微皱了一下而已,即“竹林之为放,有疾而为颦者也”。此外世人对竹林七贤的赞誉,大多是针对他们每个人的文学、艺术成就而言的。

比如东晋史学家陈寿夸赞嵇康的诗文“文辞壮丽”,为人脱俗有大侠风范“尚奇任侠”;南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赞叹阮籍的诗文主旨深刻,意境悠远深邃,即“阮旨遥深”;唐代诗人姚合写下“长羡刘伶辈,高眠出世间”的诗句,羡慕刘伶的嗜酒不羁、逍遥自在;“阮咸”这种乐器是以阮咸的名字来命名的,足以体现出阮咸其人在音乐方面的影响;《晋书》肯定了向秀在思想领域方面的贡献,称赞他所注解的《庄子》给人带来的启发妙不可言,即“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

综上,竹林七贤是中国文学史中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亦在中国哲学史中的魏晋玄学思想之处,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他们被称为“七贤”,但世人对他们的评价却也还是褒贬不一的,而究竟是褒还是贬取决于不同评论者所依据的评价标准和立场。

作者:高远

高远码字实为不易,请您高抬贵指转发本文,您的鼓励是我们努力创作的巨大动力~~~

其他网友回答

东晋戴逵曾著有《竹林七贤论》,已经散佚。其中有句评语精准恰当——竹林之为放,有疾而为颦者也(“颦”意思是“皱眉”)。竹林七贤,不过是对那个大时代小小地皱了一下眉头。

《世说新语》距七贤生活年代不过140余年,可信性相对较大,故本答案主要采用了《世说新语》里的内容。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开篇即言: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之“竹林七贤”!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当时的人如何评价竹林七贤.jpg”/>

与世人对竹林七贤的评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