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春风送暖入屠苏的上一句是什么 王安石诗里说的“春风送暖入屠苏”是指紫苏吗?这和春节有什么关系?

网友提问:

王安石诗里说的“春风送暖入屠苏”是指紫苏吗?这和春节有什么关系?

优质回答:

《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写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总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腾的场面,在阵阵鞭炮声中旧的一年渐行渐远,新的一年开门即见,用清脆的爆竹声渲染了春节热闹的气氛;欢乐的人们在和煦春风的沐浴下,就着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开怀畅饮着美酒。灿烂的阳光普照着千家万户,象征着来年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尊重公序良俗,朴实的劳动人民在这一天总不忘取下旧的桃符,换上新的桃符,这除旧布新之举,是为了避邪!

文中的“屠苏”是屠苏酒,屠苏原本是一种植物,与我们做鱼汤时经常使用的佐料紫苏同属,与荆类植物相近,由于香味浓烈独特,在古代,人们也常把屠苏挂在门旁避邪;更有甚者,古代建房时,还用屠苏草来遮风挡雨!“屠苏酒”是一种药酒,依南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屠苏是一种椒酒,有花椒、胡椒等成分,此酒有益气温阳、滋肺润腑、祛风散寒的功效;在《小品方》中,屠苏酒的配方则是肉桂、防风、菝葜、蜀椒、桔梗、大黄、乌头、赤小豆等等成分;而《备急千金要方》里则是大黄、桔梗、蜀椒、白术、菝葜等等成分……所以,屠苏酒的成分不尽相同,不过,其作用是真实的,能防病疗疾、驱邪避瘴!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有“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的表达,显然他认定了屠苏是一种保健酒,古稀之年还以此酒来强筯壮骨;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的哥哥苏轼有“但把穷愁搏健,不辞最后饮屠苏”的举动,这是说喝屠苏酒有别开生面的独特的饮酒方式;这有寓意:祝贺少年年长一岁;上了年纪人人,寿命又为往后延长了一段时日;总之,在春节时喝屠苏酒,有庆贺长寿的意思。

作为诗人,王安石有不少描景绘物的诗都联系了个人的人生际遇,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也通过对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发自己了要坚持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思想感情!

其他网友回答

这句诗出自王安石七绝《元日》,是这样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从诗的标题看,王安石写的是“元日”景象。那么,“元日”是什么意思,与“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有什么关系。或者说,“元日”怎么又和“紫苏”扯上关系了呢?

“元日”就是春节吗

顾名思义,元日,就是第一日,古人说的“元旦”,新年的第一天。现在已公历纪年,“元日”就应当是一月一日。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因为历法的不断改革,“元日”就不一定就是一月一日,或者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元旦”了。那么,“元日”是不是就是古代人的“春节”呢?

自夏朝以来,中国古代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大多以冬至月前后的月份为正月,也就是新一年的开始。公元前104年时,汉武帝下令改革历法。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这便是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的阴历纪年。这样一来,正月初一就是“元日”了。

按照“过年”的概念,元日前一天交子时后就是新年的第一天,等于是过了一年。但是,“过年”与春节又是两回事。

中国古代大概是从汉X始,使用阴阳合历,阴历以月相定月份,以太阳定年周期。于是,便出现了以阳历确定二十四节气,以二十四节气指导农时和传统节日的纪年法。其中,“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春天的第一天。“春为岁首”,古代也有把立春这天作为一年的开始,即为“元旦”。

更为准确的说,阴历正月初一是每年的第一天,立春则是季节的第一天。但在民间民俗的用法上,仍然以立春为新年的第一天,比如,以干支纪年的属相就是以“立春”来划分的。按照干支纪年法,今年是庚子年,肖鼠,在20X立春之后出生的人,其属相才是“鼠”。

“立春”是“节”,所以叫“春节”。从以上简述来看,“元日”与“春节”并不是同一天,最主要的原因,是“元日”以阴历纪年,是“正月初一”。“春节”则是以阳历纪年,是四季起始之日。由于采用阴阳合历,这才出现了两个“节日”。直到民国时期,袁世凯确定正月初一为“春节”,新中国则以公历一月一日为“元旦”,才是我们现在的“节日”概念。

北宋时期,最隆重的节日是“元日”。立春那天,主要是举行“开春”仪式,诸如“鞭打春牛”等,X,乃至宫廷都要庆贺新春的开始,一年的农事就此忙起来了。《东京梦华录》中说:“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写道:“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乎西畴”,讲的也是立春开耕的事情。

所以,王安石这首七绝,写的是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的热闹场面,与现在的“春节”不是一回事。

屠苏是什么意思

屠苏,是一种酒,而不是紫苏。但是,关于“屠苏”的来历,却似乎又疑似紫苏与之有一定的联系。

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这天,要饮屠苏酒以避瘟疫。新的一年到来,即将进入万物复苏的季节,百毒百虫也将随之活跃,因而,饮此酒以避一年之瘟疫。这好比端阳节以雄黄、艾蒿趋避瘟疫一样,都是一种民间习俗。我们这里还保持着三月三这天,以地地菜煮鸡蛋来避瘟疫的传统。

那么,屠苏酒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酒,它是用什么原料制成的呢?

据说,屠苏酒是三国时期华佗所制,以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浸泡在酒中,大致就是现在所称的“药酒”。这个传说到底可不可信,还得考证东汉末年时,是不是有烧酒。若是没有,米酒恐怕是不能泡药酒的。据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说法,烧酒工艺是元朝时期才传入中国的。但是,洪迈的《夷坚志》却说,南宋时期就有人以烧酒之法酿制酒精度比较高的烧酒了。

而且,有考古文献证明,烧酒在东汉时期就有了,酒精度到现在还可以测出有25度到35度。

因而,华佗制作药酒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不过,从传说中的配方中,却没有“紫苏”这一味。是不是配方传抄有误,漏洞了紫苏呢?那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屠苏不是紫苏。

唐代韩鄂在《岁华纪丽》中说,屠苏是一间草舍的名字,这个草舍中居住着一位名医。这个名医每年大年夜都要给各家各户送一包草药,嘱咐大家把药包投进井里,到元旦那天参入酒中,喝下去便能避疫。这个说法似乎更加合理,虽然东汉时期已经可以酿制烧酒,但却不是每家每户都消费得起。把浸泡过中药的井水掺进米酒中,却是可以做到的。

那么,那位神秘的医者在药包中到底包了哪几味中药,是不是包括了紫苏,也是一个永远都无法知道的谜。清代有人留下了屠苏的配方,其中是不是有紫苏,题主不妨自己去考证一番。

总而言之,屠苏不是紫苏,但是否与紫苏有关,这种药酒中是否含有紫苏,并不是重点。比如题主,认为屠苏酒中也有紫苏,也是完全可以的。反正都是传说,以一种文化的心态来对待,无不可。

文人雅士与“屠苏”

从王安石的诗中,可以看出,屠苏酒不是春节饮用的,而是在“元日”这天喝。假若按照现在已正月初一为“春节”,在这一天喝屠苏,那就是春节这天“春风送暖入屠苏”了。

与王安石同时代的苏辙,也写过一首有关屠苏的诗。东坡先生这位小兄弟是这样说的:

年年最后饮屠酥,不觉年来七十余。 十二春秋新罢讲,五千道德适亲书。

木经霜雪根无蠹,船出X载本虚。 自怪多年客箕颍,每因吾党赋归欤。

“除日”是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白天叫除日,夜晚便是除夕。苏辙的这首诗,与王安石所说的又不太一样,是在元日之前的一天喝屠苏酒。

苏辙在除日喝屠苏,得到了清代马之鹏的支持,在《除夕得庐字》诗中,马之鹏说”添年便惜年华减,饮罢屠苏转叹?。”

不过,南朝梁国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讲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次第从小起。”这个时候,“元日”不仅要喝屠苏酒,而且,也喝椒柏酒、桃汤,都是些避瘟疫的饮料,或称其为健康饮料,大致也没什么问题。喝屠苏酒还分长幼顺序,从最小的孩子开始喝。

北宋郑望之曾写过一首《除夕》诗,很形象的描写了除夕喝屠苏酒的场面,一家人和睦相处,共度佳节的融融气氛跃然纸上:可是今年老也无,儿孙次第饮屠苏。一门骨肉知多少,日出高时到老夫。

郑望之是北宋遗老,在宋钦宗朝是比较坚定的主和派,屡遭李纲等X劾罢官,又多次复职,直到宋高宗绍兴年间,才以徽猷阁直学士致仕。写这首诗的时候,大概是其暮年了。虽然偏安一隅,此老得享天伦之乐,也是其乐无穷呢。

与郑望之不知X恨截然的不同的文天祥,也写过与屠苏酒有关的诗: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这首诗写于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除夕,文天祥此时已被关押了三年。诗中,文忠烈自感囚徒生涯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了,于是,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想起了屠苏酒,不知来年除夕是否还能再喝上一杯。文天祥在悲悯人生的同时,也以屠苏酒寄托了对国故家园的思念之情,读来也能使人品味到《过零丁洋》中的那种豁达、豪迈之情。

屠苏酒虽然不一定有“紫苏”,也不是古代意义上春节所喝的酒。但是,其中所包含的文化风情,却是相当丰富的。同时,也超越了文化民俗的范围,寄托着古仁人志士的人文情怀。

其他网友回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屠苏泛指酒。

其他网友回答

其他网友回答

宋代王安石写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岁除”表示过去的一年完结了,新的一年要开始了。所以下面就写“春风送暖”表示新春来临,节气发生了变化,春风吹来。“入”这个字很重要,作为一个动词,表示进入,进入什么?只能是进入某个或实或虚的空间或是什么范围、领域之内,比如“入户”、“入梦”。春风能“入”的必定是一个实有的空间之内,那么“屠苏”就可以代表某个春风吹入的地方。

“屠苏”本来是一种草的名称,就是现在所说的紫苏,其气味清新芳香,在古代可以用来酿酒,也会画在房屋上作为装饰。南北朝时期就有在房屋上画屠苏的习俗。比如南北朝时南梁诗人王褒的诗就写过“飞甍雕翡翠,绣桷画屠苏。”为什么要“画屠苏”?因为当时这为这种香草能辟邪。所以后来也用“屠苏”来指代房屋。

记录南朝刘宋历史的《宋书》也有记载过“所住屠苏为疾雷击,屠苏倒”等,就是说住的房屋被雷击,然后房子就倒塌了。这里已经明确就是用“屠苏”作为房屋的别称。唐代杜甫作《槐叶冷淘》,其中有诗句,“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 注者指,“锦屠苏,天子之屋。”这就是非常华丽的房屋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王安石做的诗句,就是说,新春来临,春风入户,暖意随着春风吹入房屋不是指现在的紫苏。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王安石诗里说的春风送暖入屠苏是指紫苏吗这和春节有什么关系.jpg”/>

与王安石的春风送暖入屠苏的上一句是什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