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什么说李白的《静夜思》是最不像诗的诗?
优质回答:
为什么说李白的《静夜思》是最不像诗的诗?
其实大家不用急着喷题主, 说李白的《静夜思》是最不像诗的诗未必是贬义,其实大家静下心来想一想仔细感受一下,这首诗确实和众多的唐诗有些不同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过于浅显直白口语化,很多唐诗的手法或者特点这首诗里没有使用。 先看下这首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散文化的叙事手法
这首诗采用的是散文化的手法,没有大多“诗家语”的倒叙插叙,上下句之间平铺直叙,古体诗相比较格律诗(近体诗) 这种手法用的比较多,对现代人更好理解,小孩子也看得懂。
比如杜甫的“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就是典型的诗家语,意思是:风儿吹折了的绿笋(而垂下),雨儿催肥了红色梅子, 这与散文的手法大相径庭,今人不好理解。
2、用字不生僻,今古意相同
这首诗不仅仅对于现代成人,即使对于小朋友来说,也没有生僻字,没有今古意义不同的字,比较一下另一首也是平铺直叙的《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唐?李白
小朋友会问“却下”是什么意思?估计很多大人也会搞不懂,而《静夜思》就没有这种现象,不会产生这种隔阂。
我们今人一说读古诗,经常会遇到读不太懂的情况,不仅仅有些字今天用得少了,更多的是今古意义不同。如果遇到一首一看就懂的古诗,未免会产生题主的这种感觉。
3、不用典故
不使用典故,避免因典故使人费解,例如另一首入选唐诗三百首的《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谢将军是谁?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典故,你根本就看不懂有“怀才不遇”的意思。东晋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碰到袁宏吟诵自己的《咏史》诗,大加赞赏,推荐其做官,袁从此名声大振。
所以第三联才有: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因不可闻,只好孤独地: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这里又是诗家语,意思是在纷纷的落叶之中(秋),挂帆而去。
4、不夸张
大家都知道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静夜思里也没有。
结语
简单说一点我的理解,未免片面。总之,《静夜思》选入《唐诗三百首》的一个原因是其浅显易懂,非常适合孩子启蒙时阅读,基本上认识中国字就可以读懂。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童年的记忆深刻,因此对这首望月思乡的诗有着无与伦比的感情,不愿意听到一点的质疑。
其实还是那句话,说他不像诗其实不是说这首诗不好,而是说和其他的诗不太一样而已,不必太在意。
@老街味道
其他网友回答
提问者是如何得出《静夜思》最不像诗这一观点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和那个鹅、鹅、鹅,一样是小时候教孩子们背诗时的必选。就是这么一首简单的诗引发了无数异乡游子的共鸣,千百年来被人吟诵!有人考证过,比如马未都先生说这首诗里的床不是大家概念里的床,是指股“胡床”,类似马扎可折叠的东西(一种说法,我较为赞同)
院子里李白坐着马扎,趁着月光看着月亮引发的思乡之情 。既没有李白平日奇特雄奇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丽的辞藻;它用一种叙述的语气,写身处异乡的选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是如此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广泛地吸引着读者,引发人们的共鸣!在外地工作打拼的朋友,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尽管现在有了手机,但是在这如霜的月明之夜依旧会多了些思念。可是除了李白有谁能用这短短几句小诗把这种情绪描写的如此传神!
说不像诗的人我想倒不是因为他格律什么的与其他绝句,律诗那么工整。主要还是觉着他不过如此,有一种近似“儿歌”的感觉,没觉着那么了不起,却不知自己写来会有多难,用最简单无奇,最凝炼的语言描述最复杂的情感有多么不易。不服的写个出来看看!诗是什么,什么样的诗才是“诗”,什么样的诗“最像诗”,说来听听。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为什么说李白的《静夜思》是最不像诗的诗.jpg” />